中国通史

记录片大陆2013

主演:内详

导演:赵良

播放地址

 剧照

中国通史 剧照 NO.1中国通史 剧照 NO.2中国通史 剧照 NO.3中国通史 剧照 NO.4中国通史 剧照 NO.5中国通史 剧照 NO.6中国通史 剧照 NO.13中国通史 剧照 NO.14中国通史 剧照 NO.15中国通史 剧照 NO.16中国通史 剧照 NO.17中国通史 剧照 NO.18中国通史 剧照 NO.19中国通史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27

详细剧情

  百集大型纪录片《中国通史》由央视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制作出品、中国社 会科学院监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组织 撰稿并邀请国内多家重点大学、专业机构的研究 人员共同参与创作。  为了让广大观众先行了解其面貌,并听取各 方面意见,不断提高拍摄质量,电影频道从已经 拍摄完成的作品中,选出有关魏晋南北朝到隋唐 时期的7集先行播出,1月21日至27日晚8:50, 观众将分别看到《诸葛亮治蜀》、《魏晋风 度》、《北魏孝文帝改革》、《梁武帝治国》、 《魏晋佛教》、《再造统一》和《炀帝功过》。

 长篇影评

 1 ) 纪录片《中国通史》观后感(1-14集)

100集....实在太长了.....比《甄嬛传》还长.....

而且《甄嬛传》我一口气能看一个通宵,而《中国通史》真的是看超过30分钟必犯困....

虽然还是蛮精彩的。

刚开始找历史纪录片的时候,网上评价这部《中国通史》适合作为初、高中历史教材的辅材用,有助于将整个5000年历史拉通了解一遍,恩....很适合我....


不知猴年马月才能看完,先趁热写前14集的观后感吧。

其实也不是观后感,只是随手记一下自己有印象的知识点。都是很简单的历史知识,作为一个许久不曾学习的人自我记录吧。

【1】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从现在倒推5000年是华夏大地出现古猿人的时间,5000年的历史就是从那时记录开来的。

【2】

人确实是猴子变的,当人还是猴子的时候,大脑体积很小、褶皱很少,所以人还不是人,只是猴子,还是猿猴。后来随着气候的变化,猴子开始需要离开树上,来到地面寻找食物。这就需要他们的两条前腿逐步承担从地上拣果子、搬开石头看有没有吃的、拨开挡路的草木等功能;而两条前腿去做这些了,后退就需要变得更发达,以便支撑整个身体。慢慢地,猴子站起来了,从猿猴变成了猿人。这个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这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3】

古猿人有元谋人、山顶洞人,元谋人在现在的云南地区,山顶洞人在现在的北京附近。

【4】

猿人不会制造食物,只能被动的等待大自然的给予,活下去很艰难,所以族群而居。后来,猿人学会了制造食物、使用工具,猿人就成了人。会使用工具去达到自己的目的,是人和猿人的根本区别。

当人学会种粮食,不再为饿死而发愁,就会有更多的人和人的脑子解放出来,去从事制造业和手工业等,这就使得社会有了分工。

【5】

早期,众多人生活在一起,有一个首领,这时还不叫做“国”,叫“部落”。华夏大地有很多部落,例如现杭州附近生活的人,他们留下的遗迹称为“良渚文化”。那时各部落之间就已经开始由交往、或战争的寻在了。

【6】

尧、舜、禹都是早期大部落的首领,禹建立了夏朝,是夏朝第一个皇帝。启也是夏朝的皇帝,他是我国国君“世袭制”的开端人物。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皇帝,是有名的暴君。

【7】

商朝的首都是朝歌。商王汤是商朝的第一个皇帝。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妲己是商纣王宠妃,酒池肉林用来形容商纣王的荒淫无道。

【8】

青铜器在商朝蓬勃发展,工艺发达,商朝的振国之宝是司母戊鼎。

【9】

周文王是周朝代商的奠基人,姜子牙“吊”的就是周文王。周武王是周朝的开国皇帝,周武王的弟弟是周公旦,儿子是周成王。周成王登基初期不相信周公,后来看到周成王写得“愿代武王死去”的手书,才相信了他。

周公摄政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稳固了周王朝的统治。

分封制:周推翻商王朝的初期,政局并不稳定,为了能够全面控制商朝广阔的疆土,周工将王公贵族、世家大族分封为王,并给他们划分土地。他们享有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可以征收赋税、拥有自己的军队,只需每年向周王朝进贡即可。

宗法制:通过血缘、宗族将王公贵族联系在“一棵树”上,形成盘根错节的关系。皇帝是树根,皇帝的儿子、兄弟向外分支;而在每一个分枝上,儿子、王爷又都是对应的“根”,爵位一律由长子继承,这就是世袭。虽然长子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十分有利于周朝初期证据的稳定。

另外,周公是“元圣”,他提出了礼乐等级制度。皇帝与诸侯国之间、长辈与晚辈之间、上司与下属之间,等等,在服饰、生活用具、祭祀等方面都有严格地等级,不可僭越,这就是礼。而“乐”是“礼”的变现,礼是规矩,乐是形式。()

【10】

周幽王是周朝有名的暴君,“烽火戏诸侯”就是他为了讨好他的宠妃褒姒而假燃烽火,戏弄诸侯。

【11】

春秋时期是霸主政治,谁有能力,谁就具有被承认的霸主地位。春秋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管仲是齐桓公的宰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管仲提出的。晋文公是第二个霸主。楚庄王是第三个霸主,“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典故就出自楚庄王。

【12】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人。孔子出生在山东尼山的一个山洞里,故起名仲尼。孔子一生仕途不顺,曾游走列国,但他的仁政、爱民的理论在充满硝烟的春秋时代并不能得到在位者的支持。58岁时,他结束了颠沛流离,回到鲁国(?)开设学堂。

【13】

战国时期也是霸主政治,但是


未完

 2 ) 当作科普看看

有几个教授是真的文采飞扬,气质卓群,而有几个就有点。。。

科普性的历史纪录片,看完对整个中国的历史有了一个全面概念,对我这种不是专业人士又喜欢历史的人来说,算是不错的纪录片了,每一集看完后我都有很多有兴趣的point想多找些资料,会去网上找资料等,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概念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也算是这个纪录片看下来的最大收获了。

虽然说看文字或者看二十四史能知道更多,但是文字太枯燥了也看不进去。在家做饭时当背景音乐听听,也是一种收获吧。

 3 ) 不要看,很容易形成错误历史观

只看了第一集,只论这一集,先说个人结论:质量很差,纪录片只是幌子,实质是宣传大一统大中华民族认同感的机器。

故事叙述很乱什么的都不说了,可是连推理逻辑都很随意。崇祯的诏书那里,人家一个字也没提贪腐,怎么就看出来崇祯在批判贪腐的?还有说丝绸之路自汉武帝建立以来从未中断,这已经是基本的历史错误了,怎么写出这样的稿子的?

通篇一种中国历史就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的语调,然后再选择碎片化的历史现象去强行“证明”它。根本说不完,反正粗制滥造

 4 ) 突然出现。突然消失。人生如梦。

好久也没写什么东西了。借着豆瓣影评的机会,今天就来写点碎碎念。 终究说起来,历史和人生还是很像的。时空的框架,或许看起来一个更宏大一个更渺小,但是也一点儿没什么不同:都是转瞬即逝,都是梦幻泡影。 而且都是那同一个玄妙。 很多时候,世界的玄妙之处,确实是会让人惊奇的。就比如说:到底,究竟,为什么,眼前的生活就恰好会是这样呢? 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使用的语言,天经地义。但是几千年前,整个地球还都没有语言出现。它是怎么就突然开始出现的呢?又是怎么就,恰好,一步一步的,一点一点的,演变成现在眼前这样的呢?而且设计的还如此精妙?…… 我们可能会觉得,从农业,到工业,到科技,一切都看起来很理所应当。但是,怎么就恰好会是这样呢?为什么地球上可供人类驯养的一些动植物,恰好就是大麦、小麦、水稻、玉米,猪、牛、羊?为什么,可供人类使用的一些常见金属,恰好就是铜和铁?……人类世界,到底是在怎样的“必然”与“偶尔”当中,才变成眼前这副模样的?…… 而说到,再具体的历史。很多人都喜欢说,如果历史上谁谁谁,没干某某事,或是谁谁谁如果干了某某事,人类的历史就会被改写了。是啊。每件小事确实就是千丝万缕,影响着这世界上可以说是所有的事,一切的事。包括,哪怕历史上只是有那么一丁点的变动,比如某甲如果没有遇到某乙,那么一代一代的基因下来,你也就不可能是你了。我也不可能再是我。他也不可能再是他。 所以。为什么恰好,现在眼前的一切,就是这当下的你我他? 我们总是太容易对眼前的一切习以为常,以至于,我们不仅忘了,这一切都是无尽的、说不清的因缘的产物,而且,甚至也忘了,这些因缘又是怎么来的?事实上,就在短短的几十年前,你既对自己毫无感知,也看不见这世上有任何因缘。 因为那时候,你不存在。世界也不存在。 那么,对于如此【短暂性突然出现】的东西,我们是怎么就,最终得以迅速适应了这个“诡异”的“现实”的(搞不清是不是“现实”的现实)? (甚至,竟然,可能还会莫名其妙的觉得,这个非常短暂性的、极其短暂性的、突然出现的诡异家伙,可以永生?……) 而在这个普遍的心理倾向之上(总是觉得当下的一切,至少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如此的理所当然),我们还会有另一个普遍的心理倾向:那就是,我们不去问世界为什么会突然出现(而且还是以一种,被设定的方式而出现。因为事实上,你眼里的世界,和鸟眼里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然而,你只能体验生而为人的世界,而不是活在鸟儿用翅膀飞翔的世界,或是蝙蝠用超声波探路的世界,等等等等。),而是,只会对其中让我们特别关注的某一小部分因果链,执着的去追问为什么。 然而。一切真的是理所当然的么(为什么你恰好就是“一个这样的人类”呢?“人类”又为什么恰好会是这样呢?)?而对于,每个人所特别关注的那些局部的为什么,我们又真的能找到什么答案么? …… 说到这,似乎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是啊。一切都不是那么理所当然。 另外,也没有什么答案。 因为事实上,作为一个梦中人,我们也不可能再知道的更多。除了:知道此时此刻,我们活在一个被叫做“世界”的梦里。 没有人真的活过。也不可能真的活过。 否则,如果“你”是真的,那么你又怎么可能会,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呢? 又可能,有什么东西,会是“突然出现”、“突然消失”的呢,除了梦? 是啊。人生终归就是这样的。 突然出现,突然消失。 就像流星划过天空,梦,滑过意识感知的背景。终究一切都会很快归于沉寂。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 但也正是因为,人生如梦,所以当下才是真正的最幸福。因其转瞬即逝,因其不可得,不可追,不可忆,所以一切都是如此独特和宝贵,所以尤显幸福。因它就是这么的突然出现,突然消失,终究恍然若梦,终究,这一生就像是从没活过,所以此时此刻,当我还活着,我只能说,感恩。 感恩被活过这如梦的一生。 当然,所谓众生皆苦,梦里总是难免会有苦难。那就,以我最近很喜欢的一句话来结尾吧。“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把苏轼的这句话,引申一下,那它或许就可以表达这么一个意思:生而为人,其实在某种意义上,真的很像是被“贬谪”到人间,因为所谓人生,总是注定会伴随形相世界里的各种不可避免的局限,包括痛苦。但是如果你知道,这只是一场转瞬即逝的梦,那么你不仅不会有恨,而且相反,你只会感恩:一切其实都是有意思的体验。 正如那句话:兹游奇绝冠平生。

 5 ) 从文明起源到周朝灭亡之间的历史笔记

中国历史朝代主要有夏、商、周(西周、东周含春秋和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明起源:中华文明起源主要看旧石器时代、新时期时代各地的考古活动。泥河湾、北京元谋等等,如果逛到各地的博物馆基本都可以从当地最早的历史和考古成果开始。

  • 大约450万年前,人和猿开始分化,产生腊玛古猿,以后在由腊玛古猿演化成2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进一步再发展为现代人类。关于人类的发展过程,一般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
  • 早期猿人阶段。大约生存在300万年到150万年前,已具备人类基本特点,能直立行走,制造简单的砾石工具。
  • 晚期猿人阶段。大约距今200万年到30万年前,身体象人,脑量较大,可以制造较进步的旧石器,并开始使用火,如我国北京周口店的北京猿人。
  • 早期智人(古人)阶段。距今10-20万年到5万年前,逐渐脱离猿的特征,而和现代人很接近,如德国的尼安德特人。
  • 晚期智人(新人)阶段。大约4-5万年前,这时的人类的进化出现了明显的加速,在形态上已非常象现代人,在文化上,已有雕刻与绘画的艺术,并出现装饰物。如1933年发现的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人。此时原始宗教已经产生,已进入母系社会。在晚期智人阶段,现代人开始分化和形成,并分布到世界各地。

农业起源

  • 距今一万年前后恰恰是世界农业起源的一个共同的一个时期,人类从洞穴到平地转变过程中出现的农业起源。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遗址。
  • 距今五千至四千年间,涉及农业生产的主要资源全部出现在了中国,粟、黍、水稻、小麦、大豆,五谷俱全,猪、狗、牛、羊也都出现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形容的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昌盛。所谓“五谷”,一般认为包括:谷子、糜子、稻谷、大豆和小麦,所谓“六畜”,一般是指:狗、猪、鸡、羊、牛和马。
  • 仰韶遗址-河南省渑池县-彩陶文化-庙底沟文化- 凌家滩- 牛河梁- 良渚文化。玉文化的传承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对中国文明做出来贡献,是无字的传承。 在五千多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及辽河流域都出现了文明的飞速发展,呈现了文明的曙光,整个中国文明起源呈满天星斗之势,而在对比这三个地区的文明之后,我们发现它们存在很多的相似之处。
  • 中华文明起源,它的内涵就是说,我们现在的中华文明,还有包括我们现在的这个多民族一体的国家,我们能把它追溯到什么时候,在什么时候我们能看到他最初的模样,在什么时候我们能有一个文化的实体,然后我们可以管他叫中国,或者最初的中国,其实我们要探索的是这么样一个问题。中华文明,两个含义,当时又有了中华,然后社会还又发展,可以叫进入文明阶段,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叫中华文明出现了。

邦国时代:3000AD-2000AD左右

  • 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前后,整个中华大地进入了万邦林立,城堡四起,争奇斗艳的邦国时代。 四千多年前的众邦国及其联盟,同样以各种文明和战争为网络纽带,不断整合重组,推动着社会轰轰烈烈的变革,孕育着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 主要有生活在黄河中游及临近地区的华夏集团,以泰山为中心的东夷集团,以长江中游地区为中心的苗蛮集团等。
  • 石家河聚落-江汉文明(可能是三苗文明),山西陶寺文明(可能是华夏 帝尧陶唐氏文明),陕西石峁城(也许是黄帝及其后人),河南二里头(更为先进了,算是广域王权国家)
  • 波澜壮阔的邦国时代是满天星斗由于一个大的政体的存在,导致满天星斗转化为月明星稀,所以一轮明月出来了,使得它周围的这个星斗呢变得黯淡起来,而这个所谓的明月就是二里头遗址。
  •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初期一件名为何尊的青铜器上,其铭文将包括偃师在内的洛阳平原称为中国,意为天下之中,从满天星斗到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开始从多元无序经过百川归海走向多元一体,尽管对邦国时代兴衰变迁的探索还远未完成,但一个中国之前的中国已经逐渐清晰了起来,浩瀚的宇宙和黄沙中被风吹起一角的远古遗迹共同讲述着我们波澜壮阔的历史与未来。

夏朝(邦国后期转为家天下的国家):约公元前2029年-约公元前1559年,共计:471年,没有文字。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既传承着龙山时代诸邦国都邑创造的早期文明,又作为上古夏商周三代的开始,为华夏文明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 大禹:夏的第一个统治者。治水成功,使禹的威信空前提高,他不仅通过禅让制成为舜的继承人,更是把原本较为分散的邦国与部落联合起来,建立了一个以夏后氏为中心的邦国,让夏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王为天下共主的时代,大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相传大禹死后安葬在会稽山上。
  • 二里头遗址,也许是夏都,也许不是。
  • 《史记》记载,夏朝的第一位王是大禹,从大禹开始到桀灭亡,夏朝共有十七位王。禹临终前按照尧舜禹时代禅让制的传统,并没有将首领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启,而是选择了东夷人的首领益,然而,益的威望和实力远不如启,启及夏后氏族众也不甘心权力外移,经过一番激烈的博弈,启最终取代了益,并以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的传统开始确立,这标志着以夏后氏为中心的中原地区邦国联盟正式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启之后,夏朝经历了一段极其动荡的年代,一个来自东方的神秘部落东夷,将夏朝的统治权从太康手中夺走,这正是有名的历史事件“太康失国”,后羿。

商朝:约公元前1559年-约公元前1046年,共计:438年

  • 夏朝灭亡:夏朝从孔甲当王之后就日趋衰微,不理朝政,迷信鬼神,诸侯反叛,此事商的实力逐渐壮大,汤继位时末代夏王桀暴虐无道,汤得了 仲虺(huī)、伊尹(厨子奴隶出身),被水囚过,后东征,鸣条之野大战后灭夏,结束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 商汤,第一位王;青铜文化,中途到盘庚时是烂摊子,盘庚第六次迁都到黄河之北恒水之滨的殷,此后叫做殷商。后武丁(年少下放农村)妻子妇好
  • 安阳殷墟,甲骨文,青铜器。

周朝:封建制,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867年

  • 商朝灭亡:商后期周慢慢兴起,最后一任商君王帝辛-商纣王,苏妲己,比干剖心,关押姬昌后放回,商出兵东夷,姬昌发兵,牧野大战大胜,商超灭亡。 汤、太丁、太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帝辛,从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共历31王,前后五百余年的商朝正式宣告灭亡,享祚长达八百年的周朝,自此开始。
  • 周朝兴起:起源未知,在岐山附近兴起的周族人,慢慢壮大,几代人殚精竭虑。
  • 实际上就是周朝算是封建,因为是分封制
  • 西周:
    • 姬昌,周文王。姬发,周武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前演练过一次为孟津观兵。周武王
    • 周公辅佐周成王,建立了周礼,周礼其实算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影响深远一直至今。
    • 小邦周灭了大殷商,周朝最初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如何统治殷商遗民。分封制:派出自己的代表,就到各地去建立诸侯国,统一那个一小片地方,这种分封制本身就解决了它一个小邦可以迅速地统治一个广大地区的一个手段。 周公的分封是以姬姓的王室裔亲和异姓的姻亲为主,是周人在新占领的广大领土上,以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的方式,建立经过精心设计的政治格局。 周公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以鲁、卫、宋、晋、齐、燕等国最为重要。大量的殷人被迁到了这个宗周 镐京附近,然后就是把他们直接处于周王室的控制之下,还有一部分殷人被他分封诸侯,分给了卫国、鲁国,包括是不是还有晋国,他们都是分了一些殷商的旧族,也就是一个是把他们打散,迁离旧地,把他们在新的地方给他们安置下来,控制起来,直接监视。此外分封制和宗法制结合。宗法制基本上就是家天下了。
    • 周礼的诞生是古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使整个社会从尊神尚鬼、迷信巫术走向礼治、德治。
    • 道德它是一个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闻着没有气味,它就像空气一样,它是一个抽象的。那怎么拿来治国呢,他就把它具象化,变成礼,这个道德理性在国家制度里面叫礼制
  • 东周(西周灭亡后迁都洛阳为东周):
    • 西周,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标志着中国由此迈入礼义之邦,分封制与宗法制度也同时建立,形成一种可以浸润九州乃至惠及荒蛮之地的文明。
    • 西周灭亡:西周王朝在周穆王时期达到了鼎盛, 西周时期见诸史籍的蛮、夷、戎、狄诸族有不下数十种,这些中原地区的周边族群与华夏族群的关系简称为夷夏关系, 周穆王好大喜功,无故征讨狄戎,但失败,失德,外部战争几次失败。内部来看,分封制度下周王朝所能控制的土地越来越少,监管力度差,控制程度差。外患内乱的合力导致周王室的衰落,周幽王时西周灭亡。
    • 771BC,戎狄杀到西周都城,周幽王没有等到诸侯来,戎狄捣毁镐京,毁灭了宗庙,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在几大诸侯王的帮助下周平王上位,迁都到洛阳,为东周。
  • 东周时代-春秋
    • 春秋时期,大大小小的诸侯国有一百多家,周朝实际控制的地域和人口越来越少,王室式微;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比较多,逐渐成为几大诸侯国。
    • 齐桓公,公子小白,用管仲,第一位春秋霸主,借用周天子的称号,挟天子以令诸侯。葵丘之盟,大家已经视其为天下共主。之后是春秋五霸,春秋五霸的五说法不一
    • 晋文公,60多岁回到晋国,也是尊王,攘夷,晋国和楚国打仗,晋国退避三舍(城濮之战,引诱敌军到)
    • 楚庄王,一鸣惊人,楚国本来是蛮夷之地,想进军中原。楚国和晋国大战大圣,公元595元楚国确认霸主地位。鄢陵之战晋国夺回霸主,之后晋国和楚国两国是共同霸主。
    • 孔子,春秋晚期时期,周礼已式微,但孔子使得其在鲁国继续保持。周公创立的周礼,维护了西周的稳定。孔子认为是礼仪崩坏和僭越导致了春秋的战乱,他认为西周是理想社会。孔子一直没实现政治抱负,但是学生3000,留下不少学术理论,传播者和实践者比较多。这是使用了杠杆,类似于现在的作家,写公众号。
  • 东周时代-战国
    • 春秋末期,霸主也无力了,诸侯国下的卿大夫兴起。中国版图上众多诸侯国争相称霸的格局向七雄并立一决雌雄的局面发展转变,群雄逐鹿中原,战事不断,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的险恶局势,使各国常常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战国的历史是一段比拼国力和竞技军事的历史,其间又有策士游击穿行、纵横捭阖,展现了一幅风雨诡谲的历史画卷。
    • 晋国分为魏、赵、韩、齐国、鲁国、楚国、卫国。其他的也在变化。战国时期的战争不再受到周礼的约束。战国大家主要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几百个诸侯国逐渐变成了7个大诸侯国,为战国七雄,但是大家都称王了。战国典型特征是以战争为主。
    • 大家都变法,为列国变法,如,《法经》李悝,吴起、商鞅、战国变法比较广泛,持续100多年,从分封制逐渐形成了君主集权和中央统治的基础。
    • 士阶层兴起,人才流动非常频繁。各种兵法、战法。
    • 战国时期,战争从列阵战到机动战,战车、步兵、骑兵
    •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秦统一之前最后一次大决战),鬼谷子,孙膑,庞涓,张仪、苏秦、赵括
    • 战国时期,是中国将从大分裂转向大统一的历史进程,顺者昌逆者亡,非人力所能改变。
  • 中国的轴心时代,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众说融汇
  • comments:从周的兴亡看集权和分权。分权是为了维护稳定,但是分权的后果是分裂。

 6 ) 后知后觉历史的重要

一直对这类大型国产记录片心有抵触。

不是因为做的不好,相反我深知此乃国家作品,一定颇为权威且精良,不想看仅仅是因为个人偏见——不喜欢被煽情。

然而真正看了之后,才进一步明白钱穆老先生在《国史大纲》里边说的,「国人看自家历史,应带有一种温情和敬意」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煽情就煽情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一个人的情绪丝毫不能为本国历史的兴衰起落,为历史英雄们的峥嵘往事有所动容的话,那又有什么底气在今天妄议爱国呢?

另外这样的纪录片,对于修正个人历史观的偏颇,也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比如对「红颜祸水」一词又有了新的认知;再比如「对于这件事/这个现象,史学家们目前还存在争议」,是纪录片中较常听到的一句。即便是面对一国历史这么严肃的论题,尚有未能定论之处,尚需探讨或求证的必要。那我们在现实中,在网络上为赢而辩,笃定真理在手的自信到底是来自哪里呢?

还有一个感触是,越来越觉得历史的重要性,说它是必学之学科都不为过。

过去我去过一些城市,游览必看景点的时候从未想过去了解一下它的历史,由来和出处。所到之处无不走马观花,匆匆别过。那些存在了千百年的遗迹,祠堂,陵墓,雕像,碑文都没能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甚至到了后来,我会以人多为由,刻意避开那些必看的名胜和古迹。现在想想,这怎能不算做一种傲慢和无知呢。所以,当我们去异地游玩之时,若对该地的历史一无所知,那么我们就是一个空心之人,彼时之行在某种意义上也变得毫无意义。

 7 ) Notes

E01 中华道路

总结,一片乱炖,乱糟糟念了一遍高中历史课本

E02 中华先祖

《山海经》: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降生,在凡间抟土造人。

大爆炸,星系(太阳,地球),大气层+液态水,40亿年前出现生命,几百万年前出现人类。

旧石器时代

800万年前,云南禄丰古猿,头骨化石。

200万年前,河北泥河湾遗址,石器时代。石制品,哺乳动物化石(猛犸象)。人类刮骨吃大象肉。没有人类化石。

170万年前,云南元谋直立人,牙齿化石。人工打制石器。伴生动物化石。

50年前,北京周口店人,头盖骨化石。石器工具。火的痕迹灰烬层。

4-5万年前,原始智人/古人,陕西大荔人、山西丁村人、广西崇左木榄山智人。

3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上室(生活)、下室(墓地-说明珍视家人生命,出现固定持久的大家族)、下窖(食物)、门厅(走廊),8名山顶洞人,渔猎和采集为生,发现骨针(衣服),发现141件装饰品,用赤铁矿粉对装饰品染色。

E03 农业起源

1万年前,野生稻、狗尾巴草(莠)被改良为水稻、谷子。(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从采集狩猎经济-旧石器时代到农耕经济-新石器时代发展的过程必定伴随洞穴发展,所以农业起源遗存肯定是在洞穴中发现;湖南道县发现从野生稻演化到栽培稻的样本。)

南方:大米

6500年前,宁绍平原,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附近7km田螺山遗址,发现古代稻谷遗存(几十万颗碳化稻米),比现在的大米更瘦长(稻米的驯化过程);发现骨耜si(用水牛的肩胛骨制成),用于松土翻耕,提高生产力水平;发现石碾、石杵、石犁。即耜耕农业。

4000-5000年前,良渚文化,稻作农业生产力水平比河姆渡文化有了很大提高,出现工程浩大的建筑。

北方:小米、黄米、小麦

野生狗尾巴草先培养成饲料,再培养成谷子,夏商称粟、禾(小米)。

8000年前,内蒙古兴隆洼敖汉旗史前遗址,发现黍、粟;发现一雌一雄两头陪葬猪,不是纯野猪,说明被驯化;发现最早的龙形图腾,玉猪龙等;发现系列建筑,有等级之分。

7400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河北磁山遗址(太行山东麓),发现石铲、石镰、石磨盘、石磨棒、548个粮窖,以粟、黍为主,炊具是陶盂、鸟形人支架。

3800年前,小麦从叙利亚附近传入中国,二里头文化出土,逐渐代替小米。

3500年前,二里岗文化出土大量小麦。

北京先农坛,明清皇帝在仲春亥日祭祀仙农神。

现在,中国占世界1/7的耕地养活1/5的人口。

家畜:猪、狗、鸡、鸭、牛、马、羊。

E04 文明起源

5000年前,古埃及人造金字塔,苏美尔人(两河流域)发明文字,中国出现很多部落遗址。

7000-5000年前,河南渑池仰韶村,仰韶文化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彩陶片(陶器,和中亚彩陶有相关性)、磨制石器、骨器,标志着中国近代考古的诞生(北洋政府农商部矿政司顾问安特生,瑞典人)。

6300年前,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澧阳平原),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中间跨越1000年),中国最早的城、城墙,发现人骨、粮食、居室。

5600年前,安徽含山县凌家滩遗址(江淮地区),发现墓葬、玉器(玉猪、玉人-中国最早、玉版-原始八卦图/河图洛书),推断有祭祀礼仪、哲学思想。

5300年前,河南西坡遗址庙底沟文化,属于仰韶文化中期,彩陶全部人工绘制,基本元素有弧线、三角、圆点,认为中国西部的彩陶文化全部源自仰韶。

5000年前,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西辽河流域),发现积石冢、玉器(玉猪龙、中华第一龙、斜口筒形玉器)、圆形祭坛,被认为用作祭祀、墓葬、祖先图腾崇拜,推断发展农业经济和手工业分工。但是没有发现居住场所,在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红山文化遗址,发现整人陶人,推断祖先崇拜,是红山人的居住中心。

5300-4500年前,浙江杭州良渚遗址,反山、瑶山良渚文化,发现贵族墓地、平民墓地、琮(琮王)、钺、神人、兽面,推断出现悬殊的贫富分化。

以上文化之间存在互访

E05 邦国时代 2000-3000BC

传说历史:炎黄大战→尧舜禹讨伐三苗(4000年前,传说三苗的首领驩兜本是尧臣,但是不服管理、屡次叛乱,所以尧舜禹屡次平叛,最后一次叛乱时发生大地震,尧舜禹趁人之危南下灭苗。《墨子非攻》《太平御览》)→夏朝

4000-5000年前,华夏部落(黄河中游)、东夷部落(以泰山为中心)、苗蛮部落(长江中游)

5300-4300年前,浙江余杭良渚遗址(苗蛮,信巫鬼,重视神人沟通),良渚文明,出土彩绘黑皮陶、玉器(璧、琮、璜、环、珠、钺),(《鹖冠子》),推断因气温升高、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玉矿衰竭而北迁,太湖流域海拔太低,容易受到海平面变动影响(两河文明苏美尔人美索不达米亚大洪水、圣经诺亚方舟、希腊神话大洪水、尧帝大洪水),发现有水灾遗迹,新石器晚期气候变暖,全球沿海发生大规模海侵。

4600-4000年前,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传说五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时代后半期,湖北天门石家河文化遗址群(苗蛮,江汉平原的统治中心,大洪山),发现城墙、手工作坊区、居民生活区、祭祀区、墓葬区,出土铜块、玉器(钺,王权的象征;玉人头、玉虎头、玉珏),石家河文化中期以后废城无人,石家河文化后期出现新的文化(植入性文化,中原龙山文化,出土了夏民族标志器物牙璋)。

4400-4000年前,晋南汾河边,山西襄汾陶寺古城遗址(华夏,临汾盆地,纵贯晋陕大峡谷),发现宫殿区、普通居民区、祭祀区、仓储区、手工作坊区,出土红铜铃、彩绘陶壶、彩绘陶簋、彩绘陶盆、玉兽面、大厨刀、玉圭、玉琮、玉璧,推断贫富差距悬殊、阶层分化、金字塔式等级结构;发现“文尧”字样陶壶,推断是帝尧陶唐氏的居地。发现观象台遗址(比英国巨石阵观象台早500年);发现戚、圭尺、立表,用来测日月星辰(尧最突出的贡献是发明历法),用来标榜地中(用垄断与上天沟通的通道,以此体现君权神授的正统地位和正统思想),都城定在地中,地中之中、中土之国是中国这个概念的最初缘起(《尚书尧典》《汉书地理志》);发现在陶寺中期政权,出现乱葬岗和裆部尖形的陶鬲li(陶寺盆形鬲裆部弧形,石峁盆形鬲裆部尖形),很可能是石峁居民南迁到陶寺时入侵的痕迹。

4000年前,陕西神木石峁古城遗址(华夏,纵贯晋陕大峡谷,龙山文化遗址,发现石砌房址、墓葬,出土壁画(通过草拌泥黏附在墙上)、独眼玉人(一目国)、箭镞,推断与陶寺遗址有至少300年共存期,但是地位略低于陶寺遗址,黄帝及其后人居住在这里(《史记》《汉书》)。处于农牧交错带上,受环境变化影响更剧烈,发现2260BC出现冷凉干燥气候,导致粮食减产绝收,导致人口减少、大规模迁移,古文化遗址大量减少,可能石峁居民南迁到陶寺古城遗址。发现燧石箭镞(硬度比玻璃高,遍地都是,可以把人的脊椎骨射穿)。

4000年前,中原周边文化衰落,出现以中原文化为依托覆盖广大地域的中心文化,多元无序→多元一体。

19-16BC,河南二里头遗址(古洛河,黄山,黄河),夏朝都城(广域王权国家),出土青铜爵、绿松石玉龙。

E06 夏王朝觅踪 2070-1600BC,17王

【传说】

河南禹州市禹王庙(纪念大禹治水)《史记夏本纪》;

四川岷山汶川的羌族人自认为是禹的后人(民俗舞蹈禹步,每年祭祀大禹诞辰),有大禹相关历史遗迹;

安葬在浙江绍兴会稽山上;

河南登封万岁峰启母石,传说生了启的石头;

贵州荔波县的水族的文字(水书)和夏陶刻符很相似;

舜禅让给禹,禹建立夏后式邦国,统一各个部落。

【文字】

《尚书》记载大禹划定九州、治理山川,但是《尚书》有真伪之疑。

【考古】

2070-1600BC,共17位王,夏禹→夏益(东夷首领)→夏启(确立世袭制、家天下)→夏太康(太康失国于后裔)→后羿→寒浞(寒浞代夏)→少康(少康中兴)→孔甲→夏桀。

2070BC,河南王城岗遗址,发现奠基坑、大城遗址,认为是夏朝最早的都城阳城。

1850-1750BC,河南新密新砦遗存,启→少康时期,推断是二里头文化的前身。启之后,太康失国事件发生,来自东夷有穷氏首领的后羿(后羿射日,江西婺源傩舞祭祀后羿)。发现饕餮纹器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过渡阶段),代表东夷最高首领。

1750BC,河南偃师二里头夏都中晚期遗址(洛阳盆地,符合文献记载),发现宫城建筑(中国最早)、墓葬(推断阶级分化),出土陶器(陶制网坠、陶刀、陶镰)、五谷(粟、黍、稻、小麦、大豆)、占卜工具(推断出现法师,祭祀行为),推断农业发展、手工业出现,认为国家机制产生,中央与地方关系确立,礼制产生。发现陶器上有刻符,推断是比甲骨文更早的中国文字。

E07 殷商兴亡 1600-1046BC,31王

【传说】

商族始祖契,玄鸟生商。

【历史】

河南偃师商成汤墓,成汤起义,先灭豕韦、顾、昆吾三国,鸣条会战《汤誓》

河南开封空桑,伊尹出生地,伊尹和仲馗分别是左相、右相,辅佐成汤称王。河南嵩县伊尹祠。尊为厨圣。

商融合了夏文化,发展自己的文化,扩大了夏的疆域。《诗经商颂》

商改革,改变历法命名(岁→祀)、朝会制度。《史记》

商改都,搬迁夏涂山大会铸的鼎(古代政权的象征,定都即定鼎,国灭则鼎迁)。

成汤→太丁→外丙→仲壬→太甲(伊尹放逐)→沃丁→太庚→小甲→雍己→盘庚(1320-1300BC,迁都殷,上中下训话,盘庚迁殷标志着商代前后期)→武丁(甘盘、fuyue辅佐,妇好征战土方、鬼方等,拓展疆域,周族出现)→武乙→帝辛/纣

周族擅长农业,住陕西,季历战功赫赫但是被商王猜忌而死,激发商周矛盾,纣王重用姬昌但是伺机囚禁姬昌,7年后因妲己释放姬昌,姬昌被姜子牙辅佐,纣王杀比干,姬发伐纣,牧野之战,纣王死于鹿台。

【考古】

河南殷墟,出土青铜器(4000年前开始青铜冶炼,商时达到顶峰)、甲骨文、玉器,历史第一个有文献有考古的城市遗址。

河南安阳妇好墓。

河南安阳羑里城遗址,关押姬昌,姬昌被关押时研究八卦,从八卦推断出六十四卦,写《周易》。

河南姜太公祠。

河南比干庙。

河南淇县摘星台,曾经是朝歌都城,纣王玩乐的地方。

 短评

最为关键的南北朝与五代十国这两个乱世完全避重就轻,所以不能给高分。

6分钟前
  • Mamacita117
  • 还行

题目太大,100集也只能泛泛的讲,很多点都没有涉及到,但作为一个科普节目,做到了该有的水平,非常适合入门级历史爱好者来学习。

11分钟前
  • 三三
  • 力荐

每日锁定CCTV6。总比看杨洋们的偶像剧多点营养。

16分钟前
  • xialeng
  • 力荐

与其封几个小众艺人,不如多在寒暑期档少放些脑残剧,多放些这样的记录片给大家洗脑好吧?我朝官员的脑子都去泡药酒了吗?[白眼]

19分钟前
  • momo
  • 力荐

太好了,良心纪录片!应该好好出产这样的片子!

20分钟前
  • keke
  • 力荐

很良心了,基本算通俗易懂,虽然并不是100集都看了

23分钟前
  • 无聊
  • 力荐

不同的文明在不同的轨道上各自奔跑,总有一天他们会相遇,交锋,或者是在公元1644年,或者是在公元1840年,也可能是在未来的任何一天。

28分钟前
  • 小王子
  • 力荐

中国考古界有两股神秘的力量:1、正在耕地的农名 2、正在施工的某施工队

29分钟前
  • 万能雪梨大王
  • 力荐

麻烦那些骂的能看完再说话吗?这部纪录片基本按照“军事,文化,政治,经济”把中国的各个重要历史时期一一阐述,文案绝妙,节奏稳妥,解说语气跌宕起伏,看着很有感觉,干货很多,评论也较为中肯,很难得的优秀纪录片

32分钟前
  • 力荐

官方纪录片总算不再像资治通鉴一样只关注政治与军事了,经济、文化、甚至建筑、艺术的比例明显增加,汉以前的部分最新考古资料利用的也不少,有进步。

33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推荐

史观和角度夹带私货

38分钟前
  • CorleoneDuncan
  • 推荐

投入那么多,历时那么长的大型纪录片,居然并没有预期那么好。一集一集的内容和描述老是重复还有自相矛盾,而且有些东西略带主管,怎么跟历史书上一样就喜欢下定论呢,不能好好的偏重于陈述事实吗?

41分钟前
  • 豆瓣喵
  • 力荐

文案神似中考范文。

46分钟前
  • Louise
  • 推荐

央视这个质量实在讲不过去

47分钟前
  • 专业非认真刷片
  • 较差

看到22集,不打算继续了。太墨迹,废话多信息量少,本想每天看一集带着复习复习中国古代史的,现在看来还不如直接看书来的快。

51分钟前
  • 沸海鲸歌
  • 还行

前面的没啥兴趣,从夏王朝开始越来越好看【推荐大家来b站看啊,增加弹幕】

56分钟前
  • 勃立二象性
  • 力荐

中国24史 多少的人物传记 可以拍多少的电影和电视剧。可惜近些年拍的越来越少。

59分钟前
  • 夜空中闪亮的星
  • 力荐

要是我小时候能有这种片子看就好了

1小时前
  • 盛妍
  • 力荐

打开电视机,也就这样的节目能让我停留下了

1小时前
  • 李每
  • 推荐

看完100集后恍如隔世

1小时前
  • 天地孤影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