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蜡像馆

恐怖片美国1953

主演:文森特·普莱斯,弗兰克·洛夫乔伊,菲莉丝·柯克,卡罗琳·琼斯,保罗·皮切尔尼,罗伊·罗伯茨,安吉拉·克拉克,保罗·卡瓦纳,戴布思·格里尔,查尔斯·布朗森,雷吉·雷马尔

导演:安德烈·德·托特

 剧照

恐怖蜡像馆 剧照 NO.1恐怖蜡像馆 剧照 NO.2恐怖蜡像馆 剧照 NO.3恐怖蜡像馆 剧照 NO.4恐怖蜡像馆 剧照 NO.5恐怖蜡像馆 剧照 NO.6恐怖蜡像馆 剧照 NO.13恐怖蜡像馆 剧照 NO.14恐怖蜡像馆 剧照 NO.15恐怖蜡像馆 剧照 NO.16恐怖蜡像馆 剧照 NO.17恐怖蜡像馆 剧照 NO.18恐怖蜡像馆 剧照 NO.19恐怖蜡像馆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3 05:20

详细剧情

  杰罗德·亨利教授(文森特·普莱斯 Vincent Price饰)是一名醉心艺术的雕刻艺术家,他的每件蜡像雕塑都栩栩如生。他一直潜心钻研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形象,尤其钟爱法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然而他的生意合作伙伴马修·伯克(罗伊·罗伯茨 Roy Roberts饰)却因为杰罗德经营蜡像院收益不佳而大为不满。为了更快的收取钱财,丧心病狂的马修烧毁了整座蜡像馆,包括所有杰罗德视如珍宝的蜡像雕塑。火灾之后,杰罗德葬身火海,神秘地失踪了,而马修则如愿得到了大笔保险金。  18个月后,杰罗德竟然奇迹般地“复活”了。不仅如此,杰罗德还举办了一次全新的艺术展览,一场以死亡暴力为题,令人毛骨悚然的血腥之展。苏·艾伦(菲莉丝·柯克 Phyllis Kirk饰)本是一名普通的美丽女孩,刚刚成为杰罗德的新任助理。可随着她的好友离奇被杀之后,苏的生活开始变得危险而不安。苏怎会知道,她正是杰罗德要创作的下一个完美蜡像玛丽·安托瓦内特。

 长篇影评

 1 ) 一部让我对杜莎蜡像馆都心生畏惧的恐怖片!

真的是给我留下心理阴影的恐怖片。女主、她哥哥和他们的朋友们一定要作死,去到这个小镇,然后,一个一个的被杀死。最恐怖的是女主的男友,应该是活生生被做成了蜡像吧,记得一个画面,一个谁进去,看到了这个人的蜡像,觉得好逼真,然后就去摸蜡像的脸,然后看到蜡像的脸开始融化,蜡像的眼珠子还拼命的转动示意不要摸,但最后。。。当然是来不及啦,脸变得血肉模糊,应该是刚刚剥了人皮后才浇腊的,总之那个画面毕生难忘,太恐怖了。

其他的,反正是标准式的恐怖片,追、逃,最后只有女主和她哥哥逃了出来,然后遇到了变态杀人双胞胎的弟弟——第三个孩子,关于这个人到底是好是坏是什么人,大家争论的也很激烈。我的感觉,觉得他还是偏帮凶的多点。也就是看自己心情,相救的时候可能会救你一下,比如对待男女主。

这部电影让我对杜莎蜡像馆都心生畏惧。。。哈哈哈~~~

 2 ) 《恐怖蜡像馆》:真善美—善=毁灭?

在N个人向我推荐它之后的今天,我终于看了这个电影:《恐怖蜡像馆》(《House Of Wax》)。不是1953年的那个,而是2005年希尔顿参演的那个(好吧,白富美确实很容易成为标志,尽管她在里面只是个花瓶,演技也很滥)

       还没看完就知道自己上当了。哀家虽然重口味有看恐怖片的嗜好,但是绝对不是这种欧美血腥的style,就知道制造血肉模糊的限制级画面,还有刀插进肉里面扑哧扑哧的声音,然后巨清晰的镜头赤裸裸地放大皮肤的纹理和毛孔还有西方人旺盛的体毛当然还有恶心吧啦的伤口给观众看…

       剧情其实也不新鲜,一群小年轻沉溺在流行乐、性、烟酒、球赛之路上,却不知道恐怖慢慢靠近,后来因为车坏掉,分头行动去求助的过程中遭遇变态杀手,一系列血腥恐怖的场景上演。当然了,这可是美剧哦,美剧的结局总是充满着乐观向上的美国精神哦,所以男女主角与变态杀人恶魔斗智斗勇,尽管遍体鳞伤,依然可以九死一生,而且还揭开了真相,永远迟到的警察处理着满是尸体的现场。。。

       不过看完之后,想想这个恐怖片还是有意思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蜡像。

       片中的变态杀人恶魔是一对连体男婴,哥哥的脑袋连着弟弟的脸。父亲私自动手术将他们分开,于是哥哥可能因为手术伤到脑神经变成了有暴力倾向的脑残;弟弟因为半边脸被切掉所以变成了极度自卑阴暗的丑男,但是他却继承了母亲杜蒂制作蜡像的天赋。他们两个将镇上所有的人都杀了并在他们濒死之前将他们制成蜡像,所以:教堂里的牧师、电影院的观众,甚至在窗户后面偷窥的老太太都是包裹着尸体的艺术品:蜡像。

       天才“丑男”将活死人麻醉,将多余的体毛刮掉,并把他们定格成生活中最美的样子。这些蜡像被做得栩栩如生,像真的一样,通过后来第一个受害者——被制成蜡像的小帅哥就可以窥见——脸上的汗毛和手上的青筋都清晰可见。某种程度上,这些生命因为被做成蜡像而得以永葆青春,以最美的面目永恒地存在在这个世界上。

对美的追求为何唤来了死亡和毁灭?

       在西方,19世纪之前甚至几乎整个漫长的19世纪,真善美就像三位一体的上帝不容置疑,古典主义将其视为不可撼动的艺术准则加以奉行。我们可以想到那些古希腊的雕像、圣母圣子像、以及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蒙娜丽莎等等,尽管对象由神变成了人,但是真善美的统一从来未曾动摇。

       直到19世纪后期,天才王尔德的《莎乐美》开始让人怀疑美可以脱离善而独立存在,而电影《恐怖蜡像馆》中的蜡像则是美与真的统一:将人体美精准地呈现出来,这是古典主义艺术的风格;蜡像的艺术对象是生活平凡普通的人,这是浪漫主义艺术的风格;对真实的追求是自然主义艺术的宗旨。。。(值得商榷)

       那么,无论是对美的追求,还是对美与真的追求,都可以与善无关。看过《恐怖蜡像馆》之后,我明白为什么当我跟张老师说我曾经考虑将“美”作为信仰的时候,他让我去看这个电影的原因了,这种想法的确很恐怖。

       但是当我们说出“与善无关”时,其实也是给“善”下错了定义。究竟什么是善?善是什么?此处省略一万字。

外表看起来美的事物,里面都是丑的?

       当天才丑男将小帅哥的体毛挂掉,将伤口缝合,固定他的姿态和表情(以防不美),浇上熔化的蜡,并精心打磨,涂上颜色之后,视觉效果上的确美得无可挑剔,但是美的外表下包裹着的是腐烂发臭爬满虫的尸体。从这个角度仔细一想,蜡像也只不过是个隐喻而已,看起来光鲜亮丽的人,身体里面包裹着的不也就是黏糊糊、血肉模糊的五脏六腑(肠子里还有屎)。当然,不仅仅是人,任何生命(自然的生命)都是这样,因此后来有人说美只存在于艺术中(忘了是谁说的了)。

       不过,当我们在说“美只存在于艺术”中时,是不是也应该反思究竟什么才是美?美是什么?

双胞胎VS连体婴

       电影中惟一幸存的是那一对双胞胎,一男一女谓之“好”,尽管这一说法在西方不成立,但是电影想要表现的就是这个,扮演哥哥的演员真的很帅很惊艳,妹妹也很漂亮很性感,他们两个尽管起初存在误会和隔阂,但是因为他们的勇敢和为彼此着想的善良使他们活了下来,并且冰释前嫌;与此相对的是变态杀人恶魔的连体婴,也就是脑残哥和丑男弟,通过照片可以看出来,他们在还没有被父亲动手术分离之前,跟其他的婴儿一样是纯净的,天真的,笑得很灿烂,那才是完整的他们。而分开之后,一个变脑残了,一个变残缺了,于是这一对连体婴始终以断裂的状态活在这个世界上,相对于双胞胎的完美,他们是分裂的、不正常的、畸形的、病态的。直到最后他们头脸相连,死在一起,才又变得完整了。只有死,才能拯救他们因断裂而带来的病态,恢复他们的完整;而代表善和正义的双胞胎兄妹战胜了断裂而带来的邪恶力量,是美国的新教精神,只是为了给人们以渺茫的希望罢了。

       因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状态正是分裂,连体婴就是我们每个人,每个人也就是连体婴,我们一生孤独痛苦,被不同的声音和力量拉扯,直到死亡才能真正解脱。

       好吧,我又一次绝望了。人,一定要有信仰,可以不是宗教,但是心中一定要有爱,这不是冠冕堂皇的口号,仅仅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活在这个世界上而不至于发疯或者想死。

 3 ) 蜡油,那是一个何其美妙的温度


我请一位美女吃了顿正儿八经的烛光晚餐。

马路边,一张摇摇晃晃的桌子,两张吱吱嘎嘎的椅子,但坐上去还算舒适,至少三个小时内不至于散架。店主拿过一个啤酒瓶子,上头插着一根燃烧的红烛,映衬得美人如玉,月华似水。主菜很有档次,是和法国餐厅的蜗牛同类的带壳动物——辣子田螺。更奢侈的是,还有音乐家前来助兴。当然,音乐也对路,是和小提琴同类的弦乐。一位热情的民间二胡表演艺术家,非要给我们演奏一曲。他摆好姿势,拉了几声,被我用啤酒瓶子砸跑了。对于我这种有品位的人来说,细节方面是绝对不能凑合的。我想听舒伯特同学的《小夜曲》,这位艺术家居然给我拉什么《两只蝴蝶》!

这是我吃过的最开心的烛光晚餐,因为最便宜,结账时,只花了我三十块钱。那位美女表示,她会永远记得这个完美的晚上,而且,这个晚上完美到她永远不想重复。每次我提议再去那里吃烛光晚餐,美女都会忙不迭地用粗口谢绝,生怕破坏了那段完美回忆。

我建议各位粗心的男人,一定要多多地带女人去吃烛光晚餐。假如你不像我这么富有,就算在家里和她吃咸菜,也务必点上一根五角钱的蜡烛。这笔钱一定不能省。

因为,火,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用来燃烧火焰的小小的蜡烛,则充分地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有时,它是相思的道具。请参见《唐诗三百首》,比比皆是。最著名的句子当然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有时,它是革命的象征。请参见闻一多的《红烛》。“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有时,它是母爱的代名词,请参见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噢,妈妈, 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 噢,妈妈, 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脸颊印着几多牵挂。 噢,妈妈, 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 妈妈,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眼睛为何失去了光华……”

有时,它是杀人的工具。请参见好莱坞电影《恐怖蜡像馆》(House of Wax)。

这是一部略有些意思的青春恐怖片。类似影片多了去了。《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干了什么》(I Know What You Did Last Summer)、《惊声尖叫》(Scream)、《死神来了》(Final Destination)系列我都欣赏过。男孩们女孩们都很好看。但是,只有长得最好看的,才能做主角,才有机会绝地逃生。那些比较不好看的都悲惨地死翘翘了,越丑的死得越早。

电影的剧情很简单:一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小镇,隐藏在森林中。小镇的活人只有一对杀人狂兄弟,其他的居民全被他们杀死,做成了蜡像。这几个倒霉的家伙误入此地,遭到了伏击与追杀。最震撼的场景是一个巨大的蜡像馆,包括墙壁、地板、床在内皆属蜡制的蜡像馆,被大火焚烧,慢慢地倒塌融化,此刻,当然还上演着生死对决。据说,为建造这个蜡像馆,导演用掉了二十吨蜡。

我的记忆里也留存着一滴蜡。初中的时候,我们上晚自习,偶尔会停电。我就会拿出备用的蜡烛来。烛影摇红,心事也晃动不定。同桌没带蜡烛。我把蜡烛拔下,要移到离她近一点。火焰下端已贮满了蜡油,一不留神,蜡油滴到了手背上。一点轻微的灼痛。她把我的手握住,问:“疼不疼?”我迅速地勇敢地坚定地回答道:“疼。”无比轻柔地,她把我手背上的那滴蜡油剥下,仿佛有一根天使的羽毛拂过我的心头。那时,兄弟们,我真的很希望,我全身都滴满了蜡油。

后来,我知道,有时,蜡烛居然还是SM的重要道具,和绳子、皮鞭、手铐一样不可或缺。我鼓足勇气提到这段往事,必然要遭到贱人们的嘲笑。但我还是忍不住要赞美一下:蜡油,那是一个何其美妙的温度,疼痛,却不至于造成伤害。爱,不会如此恰如其分,它要么冰冷得把我们冻坏,要么狂热得把我们灼伤。

 4 ) ……一般

总而言之,这个片子是这样的:
        小镇上有一家子,爸爸是医生,妈妈做蜡像。后来妈妈生了连体双胞胎,爸爸做手术把它们分开,弟弟的脸被永远毁了。一家人受尽小镇人嘲笑。后来,妈妈疯了,爸爸举枪自杀。兄弟俩被送到孤儿院。长大后,他们回到小镇,按照妈妈葬礼那一天的场景重新布置小镇——当然,是把人杀掉做成蜡像来布置。再后来,电影开始了。
        以为自己是被妹妹告发而入狱的帅哥和他任性美丽的双胞胎妹妹;暗恋妹妹的喜欢拍DV的无聊男和妹妹的自闭不想去纽约的男朋友;由“豪门艳女”帕里斯希尔顿出演的女人和她男朋友,这俩人满脑子XX。
        这六个人去看球赛,遇上大堵车,于是扎营野外。车又坏了。于是理所当然被引向恐怖小镇,然后就和一般恐怖片没什么区别了:追逐,逃跑,猎杀。不过这部片子很血腥:希尔顿小姐是被钢管穿头而死;无聊男的头生生被切下来;妹妹的手指被果枝剪剪掉,那个血喷的……啧啧。
        最后当然是双胞胎兄妹战胜变态双胞胎。蜡像馆在大火中溶化,兄弟俩的尸体保持他们出生时的姿势,缓缓沉入地下,永远不分开。
        片尾的小细节是:警察(永远最后赶到)说那一家子除了变态双胞胎,还有一个孩子。于是我们的目光被引向把他们引入小镇的那个处理动物尸体的人,我们发现,他们用一样的猎刀,开一样的卡车,甚至那小镇上唯一的活着的狗也是他的。那人坐在车上,向兄妹俩笑着挥手告别,不知道他在笑什么……
        这部影片教育我们:要团结不要分裂;不要随便砸别人车;写close的地方不要随便闯入;不要打扰教堂;不要总想着XX;不可偷盗。
        这部影片告诉我们:美国青年无愧于“傻大胆”这一称号。

 5 ) 精致的恐怖片

这部电影很精彩,主要六个旅行者和二个杀人者刻画德都非常生动,首先旅行者都没有作死行为,第一个牺牲者女主男朋友韦德,虽然喜欢乱碰人家东西,但也罪不至死,先是被困在房间中,被废掉脚脖子,只能挥钝器来自卫,比只知道无脑求救好上几分,第二为牺牲者道尔顿,先是逃跑之后是求饶,但他明显低估了对方就是致他为死地的当前情势,第三个牺牲者黑人小哥,死得太突然,没有看到反击的状况,或者是就是被弟弟一下子给秒杀了,第四个牺牲者黑人小哥的女朋友,在逃跑的途中,用一个较长的武器,弥补她作为女性,近身格斗的短处,并且躲在车里仰着身驱,在车里隐藏自己,然后给弟弟一下,趁机逃跑,又躲在离弟弟一个车身还要远些的距离,在小心探求消息时被弟弟从很远的地方一竹竿贯穿头部,竹竿穿过了俩层汽车玻璃和一个人的头,足以之见弟弟的力量之大。女主在蜡像馆时就觉察出来,自己的男朋友半晌没有动静,在杀人者哥哥返回来找他时首先给汽车上内锁,再被打破窗户时并且自己被杀人罪哥哥抓住头发时,身体在车的下部,没有视线,盲着把车子开动,摆脱杀人者哥哥的手头控制,然后通过车后窗,来逃到镇子上,在教堂中与凶手周旋,也会选择躲在牧师的裙子底下,凭借她身材的优势,即使之后被凶手绑在椅子上,也不顾自己嘴唇的撕裂而向人呼救,女主的智商、危机感、行动力真是可圈可点。而作为凶手的连体兄弟,更是用心良久,半夜破坏旅行者的车子,使他们不得不到小镇上,小镇教堂放满蜡人,更是背对人,很难识别,哥哥在出来接待来客,装作很忙的样子,欲擒故纵,哥哥西装革履,言谈举止都很有风度,先是对于女主冒昧来访打扰教堂祷告表示愤怒,然后道歉,说自己失态,并且让女主等候他,凶手不担心女主离开,因为她们没有拿到要的东西是不会离开的,在是加油站时说女主适合的在我家里,和我一起去拿,中间表现得风度翩翩,让人容易放下戒备,而凶手弟弟,具有极高的做蜡像的天赋,与凶手哥哥一起修建了整个蜡像馆用蜡制作的。本片恐怖处,一是女主跌倒的动物尸体群,腐烂、恶臭、伤痕无一不透漏着恐怖,二是牺牲者活着被制作成蜡像,整个皮肤被滚烫的蜡液蒸发了,三是凶手兄弟陷阱之深用计之毒杀人之狠令人发抖。总的来说这是一部佳片。

 6 ) 《恐怖蜡像馆》:出乎意料的精彩

情节设置俗而不腻

这种类型的恐怖片在那边实在是不少,大家伙在很多情节设置上的相似实在是稀松平常的事儿,说它们俗,它们毫无怨言。还是这样一个玩法:一帮年轻男女赶路,然后闯入禁区,通过奇怪状况的诱导和自身的傻X式努力成功地进入虎穴,进而开始了又一场昏天又暗地的腥风血雨。

 

这个玩法是此类片儿的片规,无可厚非。《蜡像馆》做的比较好的一点就是它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缜密的离奇情节,并且在伏笔方面尽量不在一些莫名其妙、毫无用处的场景铺垫上浪费胶片。真相的揭秘过程也是分配均匀,结合着之前的悬念慢慢展开,既没有急着在中段一下子抖出来,也没有攒到最后一把掏出来硬塞给观众。

 

首次进入恐怖状况,是一辆破旧卡车造访了那帮年轻人的营地,右车灯被女主角的哥哥砸坏,第二天,一个同伴的DV丢失,女主角男友车的零件奇怪地坏掉,女主角等人发现了一个丢满了动物死尸的坑,遇到了片子里的变态老三。到这里,我们知道腥风血雨的战斗就要打响了,但是这些引子它只是引子,完全没有任何透漏秘密,这一点非常好。

 

战斗开始后,杀与被杀之间的场景被设定在一个小镇,但是却没有被空间限定住,而是展开了两条线,这样就隔开了那帮男女,而两条线也各有各的精彩,随着情节的展开,两条线并到一块儿,该牺牲的死的干脆,剩下两人做最后的揭秘和抗争。所以说这是个较为流畅却又不单调的过程,而且前期的一些细节铺垫也在过程中找到暗合之处,比如DV原来是被变态老二偷走,比如片子一开始就暗示了连体兄弟小时候的个性,比如那堆动物死尸原来是用来供变态老三制作胚胎标本用的,比如变态老大在引女主角和他男友上钩的时候说谎暗示了他们家的一些遭遇。

 

总体来说,《蜡像馆》的情节还是俗,但是不腻,不会让人不屑地说:靠,又是这样。而且《蜡像馆》在片尾匆匆地交待了一下为什么变态兄弟的恐怖蜡像小镇一直没有被警方发现,算是有诚意较细心。片子的最后给了警方查出的变态老三一个诡异的镜头,终究还是没摆脱给续集留后路的俗套,这是俗套,但不是败笔,况且是得给这个没参与正面战斗的老三这个角色一个小小的交待。

 

角色设定小有突破

按照片规,划分一下:《蜡像馆》的杀人方有三个人,全都是男性;被杀的一方有四男两女,是一群伙伴,人物关系是两对情侣,一对兄妹。女主角的男朋友,此类平平庸庸却又年轻气盛的角色通常都是率先遇害,《蜡像馆》里也不例外。这样的设定基本上是为了强调杀人方的强悍,把片子的氛围带入战斗状态,同时也让相对弱势的女主角心理开始慌乱,加剧紧张气氛。

 

豪门千金希尔顿在片子里与另一位黑人同伴玩起了黑白配,两人基本上是陪死的。希尔顿的长项得到了较好的发挥,片子里主要的情色桥段都是由她贡献的,其中营帐里大跳脱衣舞勾引黑人男友的戏份演绎得相当娴熟,在这方面的演出上,希尔顿生动自然,交足戏份,但是其它的镜头场景里她的演技还是显得有些生涩稚嫩。

 

男性观众可能会很喜欢希尔顿那虽然不多但是颇有噱头的戏份。当然女性观众也可能不会空手而归,因为女主角的哥哥这个角色的设定是酷味十足的痞痞的男生,而且演哥哥的小伙子真的是很帅。而一开始带着DV乱拍的那个同伴也是标准的陪死角色,没什么特别之处。

 

 这样的话,最后的生死挣扎阶段,被杀一方就只剩下了女主角和她哥哥。之前,两兄妹经常为了哥哥的不良习性争吵,之后,两人在拚死逃生的过程中终究还是血浓于水,都极力保护对方。这样的设定不能算新鲜,但总算是没有落入窠臼,甚至还凸现了那么一点儿携手逃生的感人亲情。

 

相比于被杀方兄妹俩,杀人方的兄弟三人的角色就更加地脱离了单一模式而变得较为丰富。变态老大和变态老二生下来是连体的,他们的医生老爸操刀分开了他们,老二的右边脸惨不忍睹,而且从小内向依赖性强,老大则焦躁狂乱。父母死后,心理扭曲的老大控制着老二,开始着疯狂变态的活人蜡像工程。而老三,这个没有参与正面杀戮的角色,正好跟他的两个哥哥之间形成一种隐约的游离感,从而把发生在这个偏僻小镇上的关于一个家庭的悲剧烘托得非常诡异。

 

女主角和哥哥最后干掉了变态老大和老二,并成功地让警察知道了这么个鬼地方,这是被杀方的胜利。角色之间的血腥互动也算是有了一些对陈旧的角色设置和情节关联的突破。最后以正常而且是正面形象出现的警察虽说什么劲儿也没使上,不过好歹算是让这类片儿在扫尾的时候出现了正常世界的人物形象,无形中也多少让那些变态杀人角色和整个诡异离奇的故事更具有了一种虚构的真实感。

 

手段场景推陈出新

看这种片子,腥风血雨是家常便饭,而且阴森压抑的场景和层出不穷的杀人手段一直都是这类片子的一个很重要的看点。《蜡像馆》在这方面实在是没有辜负“蜡像”这个好创意。这种片子虽说是以血腥见长,但是场景的营造也是绝不可马虎的。《蜡像馆》里的地点当然还是一个偏僻的角落,空荡荡的街道,诡异的气氛,阴森的建筑,还有那一群群惨不忍睹的活人蜡像,配上灰暗的色调,整个小镇的气氛立马被弄得让人不寒而栗。在这些场景气氛的烘托下,接下来的故事就会讲得顺畅很多,一切诡异的人和诡异的故事隐约变得顺理成章。

 

 活人蜡像,这实在是个骇人听闻的杀人方式。刺、砍、铰这些都是基本的方式,都是为了给之后制造活人蜡像这一“工序”服务的。活生生的人在阴森潮湿的地下室里被捆绑固定然后用那让人瞠目结舌的机器给还在拚死挣扎的人扒皮上蜡,何等的令人发指,尤其是当那一个个蜡像脸上的蜡片脱落漏出或鲜红或干瘪腐烂的肌肉组织,看的人也会觉得痛苦异常。更加让人惊愕的是蜡像馆整个就是用蜡造出来的,所以这样一个构思直接导致了双方最后拼个你死我活的时段里上演了一场紧张刺激的逃生大战,要表现着火的蜡房这样一个急速融化的空间,那是非得动用特技不行的。这样的场景在此类片子里算是较上规模的了,这个片子在这个大场景上完成的还过得去,最重要的是避免了那种单纯的你追我逃式的陈旧模式。

 

 相比于很多此类的其它恐怖片,《蜡像馆》好在有一个离奇诡异的故事脚本,还能由蜡像想象出比较丰富的诡异空间,更可以肆无忌惮地虚构一种变态之极的杀人方式。有了这些方面的有力支撑,《蜡像馆》就顺顺当当地玩出了一些推陈出新的东西,精彩指数也就理所当然地比原本意料的要高了。

 

撰文日期:2006-11-07

 7 ) 恐怖的悬疑片

  片中有三个经典片断:
 
  一是形象细腻地展现了由真人做成蜡像的全过程——修补刀伤,把人质的身体结实地捆绑起来,以便当滚烫的蜡油浇在活人身上时其不能喊叫!
 
  二是当一个人发现他的伙伴被做成蜡像之后,还在试图挣破那层“蜡衣”,但是这么做只会令他的皮肤撕裂,露出血淋淋肌肉和内部组织……而此时“蜡像”还活着,惊恐的转动着双眼……
 
  三是当卡莉逃到教堂的时候,发现杀人狂的母亲躺在灵柩里,周围祷告的神父、亲友全部被做成蜡像,好像是一种诡异的殉葬品来祭奠这个热爱蜡像艺术的女人。
 
  这部电影的类型是恐怖片,但是我觉得还是更加偏向于悬疑类。
 
  首先是经常拉开窗帘往外看的“老太太”。她的多次出现让人感觉她是这个小镇上唯一的幸存者,是这场“血腥艺术”的唯一观众。只是脑子疯掉了。总之让观众对这个死寂的小镇留有一丝希望。结果卡莉在求救的时候才发现其实这个老太太也是蜡像,只是被安装了自动装置,才会经常移动到窗边掀窗帘。
 
  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一开始我们会认为文生,也就是那个面部丑陋的杀人狂是小时候被绑在椅子上的孩子,就是因为他精神不正常才会全盘导演了这整个的杀人过程,而加油站的老板,小包,作为他的兄弟,只是帮凶。但在影片的后半部,那张照片才揭示了答案——文生和小包是连体婴,文生的脸长在了小包的后脑勺上,手术时脸被毁坏了,但却很有做蜡像的天赋。而小包也由于手术的原因大脑有些不正常。所以小包才会指使文生用真人做蜡像。
 
  影片最让人惊叹的应该算是结尾时,那个卡车司机——事实上是杀人狂兄弟的小弟弟,邪笑着冲卡莉和Nick挥手。
 
  原来那对夫妇不光是生下了这对连体婴,他们还有第三个孩子!而这第三个人的主要任务就是,把靠近这小镇的人引诱到这里,好让他的两个哥哥行凶。
 
  这第三个人应该是在连体兄弟诞生以后至少3年才出生的。因为开头这对夫妇只照顾了2个孩子,而不是3个。而且,他和文生、小包应该没有什么精神上或者肉体上的重要联系,所以感情应该不是很好。否则蜡像馆发生大火的时候他应该急时赶到为两个哥哥报仇。然而他却没有。
 
  总之,
 
  老大——小包,由于手术的影响以及母亲不喜欢自己,从小就性格暴躁,心理畸形,最终造成了变态的心理。
 
  老二——文生,性格内向,在做蜡像方面有很高的天赋,但父母去世给他造成了打击,使他的价值观产生偏差,虽然可悲的,但又不值得同情。

  老三——卡车司机,大概是没有那么变态,但又在这种变态的生活中麻木了。就像在车中卡莉说她一生都习惯不了那种血腥的味道时,他的回答是“时间长了,什么东西都会习惯的……”


 
  嗯。大概就是这样了。
 
  最后想说一句:Nick很有型!!!像小贝~哈哈

 8 ) 导演的彩蛋

有一个点得提说一下,就是在蜡像馆里面刚进去时候的蜡像布景,其实是导演有心部分还原了“闪灵”第01:06:46时候的电影场景,这是我前阵子重温闪灵的时候发现的。当看到这一幕的时候竟不由得小小地激动了一下~哈哈哈哈😂~也算是个隐藏的小彩蛋吧~哈哈哈哈哈😂 另外,阅尽天下恐怖片后,我已经将我的好奇心的阈值调节到最低值了😂 免得像我家小Sam那样死得那么惨。。。。。。

 短评

有深意。

8分钟前
  • 迷 信。
  • 力荐

其实真的算个好题材,就是这剧情太弱智,人物太飘,还不如玩游戏

9分钟前
  • 勵帝或
  • 较差

硬是吓的我一晚上没睡着觉- -

11分钟前
  • 大星
  • 力荐

最后很牛逼

12分钟前
  • 失真猴
  • 力荐

6/10。场景设置极富戏剧性特色,例如连通地下室的走廊满墙壁是伸出的人头,还有影院里坐满了制造出的活体蜡像,售票口旁一张[兰闺惊变]的海报展示着颅骨孔裂的画面,该片描绘了一对相互折磨的疯狂姐妹,以此暗示天生的畸形和暴躁的哥哥对文森特心理病变的影响。最具特色的是贴地视角构图,在文森特追杀佩姬那场戏,摄影机像蛇一样蜿蜒前行以描绘危险的逼近,佩姬站在高处的铁架上,利刃不断从脚下的网格中伸出来,扎入她的脚裸,惊慌惨叫的佩吉躲入车内,此刻低角度摄影逐一展示车内挂件、车窗再贴近地面,佩姬从车底下探视,文森特挪动脚,瞄准佩姬慢慢伸出脑袋的一刹那,车窗玻璃后的文森特投掷出铁杆,铁杆直穿眉心,佩姬的身体后倾撞到栏杆跪倒在地,脑袋的血顺着铁杆流淌而下,镜头刻画凶手的残忍时只见凶器,不见其人,在整个段落中伴随着紧张感。

13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有些镜头挺渗人的

14分钟前
  • 维维
  • 还行

台湾某个拍恐怖片的导演 推荐的

19分钟前
  • 浪费好运听从心
  • 力荐

搞笑的恐怖片

21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还行

印象最深的就是揭开脸皮露出牙那一幕……

24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推荐

我比较推崇的一部恐怖片,效果很好,因为真的参观过杜莎蜡像馆,所以感觉比电锯惊魂啊什么的真实,哈哈~

28分钟前
  • 旺财sindy
  • 力荐

双生儿大战龙凤胎......影院大放What Ever Happened to Baby Jane的时候我那叫一个兴奋

30分钟前
  • Connie
  • 还行

这个导演拍的恐怖片总是不急不慢,渐次推进,慢慢铺垫后再抖出一个个高潮,有时略显拖沓,却显得更为从容不迫吧,会很清清楚楚的讲好一个故事。

35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还行

呃……

37分钟前
  • vaniris
  • 还行

变态连体双胞胎VS正常好看龙凤胎,正常胜。

42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那对兄妹为啥不是情侣呢~嘿

47分钟前
  • 弄臣
  • 推荐

美式乡村偏僻小镇的变态杀手,背景还是精神病连体婴,就这故事性就挺强的了,外加活人蜡像和真蜡像屋的设定放到2022年还是很惊艳的。有大量血腥重口镜头,也有惊悚气氛的渲染,特别是钢琴男被扒下半张混着蜂蜡的血肉模糊脸,真名场面呀,太深刻了了,个人7.5分,可看性还是挺高的。

52分钟前
  • 浩子菌
  • 推荐

等着第2集

56分钟前
  • suki_1001
  • 推荐

如果说割人家脸皮,挖人家眼睛这种对恐怖片迷已经免疫了的话,从小妹的男友被浇成蜡人眼球还在动的那刻,这个绝对值得一看。封闭的小镇全是蜡人,但内核是活人。。这个比封闭的小镇里全是坏人出门郊游的情侣怎么都逃不出坏叔叔的手心要有看点

59分钟前
  • 猫猫-
  • 推荐

搞笑片么。

1小时前
  • 孙此方
  • 较差

剪刀剪的我好痛 = =

1小时前
  • Ginna ♥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