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

记录片大陆2020

主演:贾换荣,王秋生

导演:路广华

 剧照

这一年 剧照 NO.1这一年 剧照 NO.2这一年 剧照 NO.3这一年 剧照 NO.4
更新时间:2024-04-11 05:41

详细剧情

  山西省岢岚县,有91个贫困村、贫困户4580户、贫困人口10181人,按照岢岚县脱贫攻坚的整体部署,政府计划将115个整自然村易地搬迁。电影《这一年》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用镜头真实客观地记录了几个特困家庭在搬迁中的矛盾纠葛,以及在新生活中重获希望的过程。

 长篇影评

 1 ) 故事还远未结束

看完这一年深深记住了老贾这个大叔,对新生活的向往,刚去城里的“怂样”,照顾年迈母亲的孝心,一个父亲的担当...他是多元化,是复杂的,来的特别真实,是生活的真实写照,你我身边是不是都有这样一个老贾呢,或许我们自己就是。

我觉得导演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他用自己的坚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启示,让我们看到了看不到的东西,感谢。

 2 ) 观《这一年》有感

人说山西好风光, 地肥水美五谷香。 左手一指太行山, 右手一指是吕梁。 而这部纪录片的主角是晋西北黄土高原中部的岢岚县。正如影片开头所述:“从这一年夏天开始,岢岚县的百姓感到了“脱贫攻坚”这四个字背后所蕴含的巨大力量正汹涌而来。在这股力量的催动下,一个个家庭在兴奋、喜悦、迟疑、惶恐中,踏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岢岚县水峪贯乡的脱贫之路,也是全国脱贫之路的一个缩影。 影片开始,我们可以窥见水峪贯的整体风貌,山青,天蓝,原生态。而村民们通往城镇,需要走一条条蜿蜒曲折的山路。在这里,因为交通不便,移动通讯困难,需要走很久的山路,才可以找到信号;在这里,最密集的居住地,是一排一排的土窑洞;在这里,人们只能靠天吃饭。做农活的时候,在田间烤土豆,烤玉米,这大概是小孩子最香的“野味”了,就像我们小时候田间的“燎小麦”。上学的小孩回了家帮忙打猪草,放羊。村里的老人,不敢生病,不敢住院,住院可能会花掉打工挣来的辛苦钱。这就是农民的疾苦。 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后,水峪贯乡也加入的搬迁队伍。老百姓们有兴奋,有迟疑。可以搬进新房子了,但是进城了不能种地,做什么营生?老一辈人舍不得离开故土。面临重重困难,脱贫攻坚工作开展缓慢。 乡里的领导班子开展全体村民会议,了解群众想法,向乡亲们解释新政策,深切体悟群众难处,寻找解决方法。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随着挖掘机轰隆隆的开工声,第一家拆迁户开始搬迁,自己生活多年的家轰然倒下,难免心疼不舍。这一走,即是穷日子的结束,也是新生活的开始。 进城之后,一片新气象,以前人工挑水,新房子自来水送到家;住的土窑洞成了新楼房;在村里只能种地放羊,进城了工作机会多了,收入也增加了。 领导班子有句话说得好,扶贫扶的是“志、智”,志气和智慧。走出来的志气,能生活的智慧。 脱贫攻坚能扶持的是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还需要个人的上进。住进新房子,摘的是物质上的贫困帽;自己努力奋斗,创造价值,才能摘掉精神上的贫困帽。 这一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这一年,是贫困老百姓的跨越之年;这一年,也是希望之年。 这部纪录片在优酷上映,虽然没有上推荐位,但在我心里,是今年纪录片的top1。九十九分钟的影片,是摄制组历经两年的跟踪拍摄,还有整个团队的心血。看到这里的你,去优酷搜索一下,保证会看到停不下来。

最后,这部影片还获得了环球国际电影节Globe Award奖(阿姆斯特丹),实至名归!

 3 ) 真实最感人

影片真实记录了老百姓扶贫搬迁的过程,虽然故土难离,但是为了每一位百姓的生活计,为了老百姓不愁吃不愁穿有房住,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能上学,影片很真实,很感人!从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到安居乐业幸福安康,从电影中看到的是中国脱贫攻坚的决绝之心,立下扶贫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扶贫攻坚是大事件,是伟大民族奋进的缩影,这样的电影难得!!!为用心点赞!!!

 4 ) 不一样的这一年

看完电影《这一年》,有几个片段让人印象深刻,我总结了几个关键词,把它们串联在一起,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故事。

电影开篇,贾换荣在山顶放羊,草长莺飞,山峦层叠,再加上漫山遍野的羊群,真的就是一副清新的画卷。可是,大山里自给自足都难,要想摆脱贫穷,就必须走出去。

小化沟的拆迁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并不是贫困户的村干部崔建良,带头拆除了自己家的房子,住了几十年的房子突然倒塌自己面前,妻子留下了不舍的泪水,这一行泪水,是扶贫干部的担当。

还有一个片段是岢岚易地搬迁安置房分配现场会,贾换荣,在今天抓取了自己的楼房,开心的老贾还点了菜,喝了酒。用片子里的一句话,今天是个好日子。的确,没有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哪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在看到贾换荣在冰雪天给已故父亲上坟这一个片段时,心情终于按捺不住了,我想说的是电影的创作团队,不知道他们走了多少路,也不知道他们跟拍了几个四季,但我知道,他们一定把最真实的留给了我们。

感谢导演和创作团队让我看到了我所不能经历的,这些景象给了我很深的触动,也让我知道了还有很多人需要我们的关心与帮助。

 5 ) 脱贫攻坚终有时,沉潜漫道见清明

脱贫攻坚终有时,沉潜漫道见清明

——浅析《这一年》

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人人都有选择更好的生活的权利。《这一年》是由路广华执导,山西影视集团推出的纪录片,反映了在山西岢岚县这个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战中基层扶贫工作者和几个深度贫困家庭一次次与贫困斗争的真实故事。

91个贫困村、4580户贫困户、10181个贫困人口,这就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地区山西岢岚县,而水峪贯乡更是岢岚县最为偏远穷困的乡镇。《这一年》这部纪录片就是在水峪贯乡政府计划针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贫困村实施整村搬迁的背景下诞生的。纪录片深切地传达了国家脱贫攻坚的决心和人民改变命运的坚定。片中每一个人都在奋斗着、努力着,渴望脱贫的村民带着对故土的不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走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扶贫干部始终坚守在一线,不辞辛劳地为人民服务,力图翻越这座名为贫困的高山。

眼眶中的泪水,是对昔日故土的不舍。人们对美好未来抱有深深的渴望,但面对过去时,总会不舍,通过镜头,观众可以感受到这种复杂的感情。小化沟村的村主任崔建良一家决定率先搬迁,但他们与这块土地的联系却无法轻易割舍,从崔建平的妻子坐在空荡荡的家中独自落泪的近景镜头可以看出,从祖祖辈辈养育生长的土地上离开是多么不舍的一件事情,此时她的眼泪是含蓄的,她的哭泣也是无声的。当她亲眼看到曾今富有生机的老屋被挖掘机轻而易举的推倒时,她再也无法忍住泪水,她的悲痛从一个特写镜头传达给观众,背过去的身影,遮住双眼的手背,也无法阻挡流露的不舍。

对贫困的不甘,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许多人在贫困的泥潭中挣扎,有的人放弃了,有的人还在坚持。搬离了贫困的水峪贯乡后,生活并没有贾换荣想的一帆风顺,还差费用的新房,不够合适的工作,凑不齐的学费,这诸多负担压在贾换荣的身上,让他充满了压力。在贾换荣给妹妹打电话借钱的镜头中,导演给了贾换荣的手一个特写,他嘴上说着借钱的话,手却在狠狠地扣着树皮。这是他对现下无法负担的生活的反抗,他不甘心继续贫困下去,却又不得不一次次借钱,握得太紧而导致颤抖的手传递给观众的是他内心的不甘与坚定。就是靠着这股不甘,再加上扶贫干部对他的帮助,贾换荣才能在最后登高望远时,对着身边的人,对着山,对着自己坚定地说出了关于未来的期待。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他积攒的压力随风散去,留下的是对新生活的期待。这种期待透过镜头,让观众深深的动容。

对职责的坚守,是做好工作的根本。在人民为理想而奋斗的同时,还有一群扶贫工作者也在努力着。在宣传和动员水峪贯乡民众搬迁的过程中,扶贫干部孙永平遇到了村民的不理解。面对这些不理解和伤人的话语时,他表情低落的特写镜头让人们看到了扶贫干部的不易。报告工作时,他受到了批评,在这个全景镜头中,低下的头和环抱的手让人们再次感受到在扶贫攻坚战中,各级扶贫干部的不易。但即使遇到困难,也没有让他消极下去,从片中他继续动员村民的镜头可以看出他的责任和担当。镜头表现出的只是一小部分,在山西乃至全国的脱贫攻坚战中,还有无数个像孙永平这样的扶贫干部,为了实现脱贫的愿望而不忘责任、坚守本心、心怀人民、兢兢业业。

这一年阴霾不断,这一年饱经风霜,这一年云销雨霁,这一年终见彩虹,这一年是山西岢岚县特殊的一年,也是全国脱贫攻坚重要的一年。正如艾青所说:“墙有多高多厚多长,又怎么能阻止千百万人比风更自由的思想,比土地更深厚的意志,比时间更漫长的愿望”,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只要还有一线生机,就会有无限希望。

 6 ) 他们终于遇到了未来

太苦了,山顶上找信号苦,土炕上光着脚的老太太苦,挖土机扬起的漫天灰苦,小口抿的白酒苦,树干上抠紧的手指苦,超市里蜷缩的小心翼翼苦,上坟时候穿的假装体面点起烟说生活的好的时候真的太苦了,从舌根苦到心底,压都压不住,人能心无旁骛的活着已经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

我的悲观不是来自于他们生活得多艰苦,我只是在想,带着被麻痹的思想生存该是多么地残忍,而带着这种命定生存的人在中国占比又是如此之多。“贫穷本是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为命中注定贫穷或一定老死于贫穷的思想。”一代又一代的贫穷,让他们陷入了“我本该如此”的心态。他们不会再为拥有的少而感到不安,不再会去争取什么,自然更不会去思变了。贫富本就不是可以用拥有多少金钱来一念概之的,长期的贫困已经使他们从单纯的经济拮据逐渐成了精神世界的荒芜,就像片中的贾换荣,在卖掉羊搬到城里之后,他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该干什么,只好继续向政府求助,他的精神已经逐渐支撑不起健全的身体。

世事皆有滋味,这份压抑使人成长。很感谢能有这样的纪录片,感谢几年的时间更替了这样一个时代,感谢有人能在这个空虚的年代用这种方式冲击你索然的灵魂,感谢有人用自己的竭尽全力来讲述了人性的力量。

 短评

真实且感人,有一种希望带来的力量让人感动。希望有人可以因此而鼓舞

5分钟前
  • 沅芷
  • 推荐

整个片子叙事很完整,镜头克制,收音良好,但有些过于工整。拍摄团队用心了[抱拳]

7分钟前
  • 破骨草
  • 推荐

基层干部真的是夹心人。越到后面“设计感”越强烈。

12分钟前
  • m89
  • 还行

真实感人。那些以土地为生的贫困户,在过着最最艰苦的生活。但生命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其无论境遇如何,仍然拥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16分钟前
  • 承泽明
  • 还行

对应着《山海情》看,更有感触。希望所有脱贫脱困的农民,都能跟贾换荣一样,过上好日子。2023.01.19

17分钟前
  • Enjoy_時光機。
  • 推荐

普遍意义的贫困是物质的匮乏,而在中国这部片土地上思想上匮乏的地区才更是绝大多数;希望所有的脱贫攻坚不是领导者的一厢情愿,不是用消除差异将贫困者从一个深渊推向另一个深渊;另外闲扯一句,既然村里那么穷了就不要用纸杯了,墙上贴还那么多标语招贴,还有电视机 ,还有电子的LED灯……!这个片子不禁让我联想到前阶段山东强行拆村的事件…

19分钟前
  • 阿拉蕾爱做梦
  • 还行

在我看来,好的纪录片,就是我看到它之前,对它所讲述的事情好奇却不了解,在看过之后,让我获得了远超以往的认识。在往上一层,便是在“看到”的基础上,给我带来延伸的思考。而最好的状态,就即便观看前我对影片所讲述的故事缺乏兴趣且不甚了解,看过后都会转变成认为这件事值得每个人去了解,这部影片值得更多人看到。「这一年」就是做到了以上三层的一部纪录片,不要因为它讲述“脱贫攻坚”就望而却步,这是一部能让你对我们所处的时代、国家都有新的理解的影片。

20分钟前
  • 韦斯安徒生
  • 推荐

不是富丽堂皇纸醉金迷的北上广,即使是宣传,这样的纪录片也更能是广大的中国视角。“在这股力量下,一个个家庭在兴奋、喜悦、迟疑、惶恐中踏进了一个新的时代”。既是时代召唤,难免身不由己,过活得尚且不知尚且“无奈”尚且“无能”,都是政策推进,这倒也是自上而下的好处了。多年以后回顾,都是时代车轮在推着大伙前进,自觉幸福就好。

21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主旋律纪录片拍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明白了农民们为什么住脏兮兮的窑洞也不想搬到城里。城里什么都要花钱而且工作不好找啊。

22分钟前
  • dikseg
  • 推荐

贵在真实;既有向上的希望,也有向上的压力

24分钟前
  • 天广地阔
  • 推荐

故土难离

29分钟前
  • 彩戏师wala
  • 推荐

难得真实而感人的扶贫纪录片,谁说正能量宣传摆脱不了假大空?移民搬迁是好政策,只不过早行了10-20年。有家有业才稳得住,只有家,没有业,为搬而搬,自然矛盾重重。如果说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为什么人们不愿搬离?面上的原因有:1.进城后面临处处花钱的窘境,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撒泡尿也要花钱。2.土地等营生都在村里,没有办法挣钱。3.故土难舍、祖坟难弃。底下其他可能存在的原因,比如分到的新房给了儿孙,自己本来想在村里凑合一下,没想到真的要拆迁,进城又没法和孩子一起住。其他如复垦指标交易、移民搬迁社区建设购买等存在的猫腻,不可说不可说。7

30分钟前
  • 巴士底的猫
  • 推荐

很多东西都是批评起来简单,但做起来比登天都难。

32分钟前
  • 未见如醉
  • 推荐

满满的主旋律正能量……只是男主的线还真蛮触动我的†_†

36分钟前
  • 冷月寒塘渡
  • 还行

工整,走心。

38分钟前
  • 可樂咖啡君
  • 推荐

大包大揽的政策,难,但什么都是难的,不管不做才是简单的

40分钟前
  • 通叔
  • 推荐

政府扶贫记录

41分钟前
  • 闷骚大丸子
  • 还行

扶贫,搬迁。

42分钟前
  • 非了
  • 还行

扶贫是一件太难的事。农民被改变的是根基,城市生活带来的是一连串的生存问题。干部尽了所能,然而个人面对的难关则是一个时代下每个个体可能都无解的答案。朴实本分的农民,远离土地的农民。

45分钟前
  • 圆山中庸
  • 推荐

电影还可以,记录了水峪贯乡易地扶贫搬迁的过程。看到贾换荣为了孩子上大学的学费发愁,为啥不申请助学贷款呢?

50分钟前
  • 繁花将尽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