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扰伯格曼

记录片其它2013

主演:托马斯·阿尔弗莱德森,伍迪·艾伦,韦斯·安德森,哈里特·安德森,潘妮拉·奥古斯特,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韦斯·克雷文,罗伯特·德尼罗,克莱尔·德尼,劳拉·邓恩,丹尼尔·伊斯皮诺萨,亚历杭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迈克尔·哈内克,霍利·亨特,北野武,约翰·兰迪斯,李安,亚历山大·佩恩,伊莎贝拉·罗西里尼,马丁·斯科塞斯,雷德利·斯科特,托马斯·温特伯格,拉斯·冯·提尔,张艺谋,莫娜·马姆

导演:简·马格努森,哈内克·帕拉斯

 剧照

打扰伯格曼 剧照 NO.1打扰伯格曼 剧照 NO.2打扰伯格曼 剧照 NO.3打扰伯格曼 剧照 NO.4打扰伯格曼 剧照 NO.5打扰伯格曼 剧照 NO.6打扰伯格曼 剧照 NO.13打扰伯格曼 剧照 NO.14打扰伯格曼 剧照 NO.15打扰伯格曼 剧照 NO.16打扰伯格曼 剧照 NO.17打扰伯格曼 剧照 NO.18打扰伯格曼 剧照 NO.19打扰伯格曼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27

详细剧情

  他是大师中的大师,经典中的经典。 镜头跟随麦可汉内克、阿利安卓、克莱尔德尼等当代名导的脚步,深入法罗岛探访柏格曼故居,解开大师创作之谜。为何如此多名导深受柏格曼启发?他的作品有何独特魅力?本片空前集结世界影坛之光分享柏格曼初体验,佐以经典片花与珍贵花絮,为观众层层剥开这位以通俗剧起家的影像工作者,如何蜕变成光影思想家的心灵秘境。

 长篇影评

 1 ) 打扰伯格曼

还没有看过伯格曼的作品,之前因为论文的关系,对于婚姻有所涉及,但仅仅标记了 《婚姻生活》,还是没来得及去看。约翰·兰迪斯在影片开头就谈到伯格曼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导演,很大胆。伯格曼对于死亡和孤独的描绘,滑稽中带有着思考,《第七封印》中死神的降临,“我是死神 你是来带走我的吗 我已经在你身边好一阵了 我知道 ”“骑士说:等一下 死神说:人人都会来这么一句,但死是不会等人的”。《沉默》中语言、对话的减少,现代人处境的艰难,人与人的无法沟通,让我想起卡夫卡《城堡》中嘈杂的电话。惊叹于他的书房,电影和书籍。李安导演在访谈时说“西方艺术经常处理的是事件,而我们东方经常处理的是人与人的距离”,这个观点于我而言很是新颖。另一位导演说“电影与创意无关,因为创意遍地都是,并不稀罕……电影和执行有关,电影是一种实现,它是如何实现的”,我想文学创作亦是如此吧。

对了,大咖真的很多

 2 ) 小粉丝李安与他的男神伯格曼

文/麻赢心 1974年,18岁的李安(根据维基百科,应该是20岁,不过李安自己在采访时说是18岁,就是18岁吧)第一次在台湾偶然看到伯格曼的《处女泉》,那是他第一次看艺术电影,整个人呆住,李安形容“那次经验就像是被夺走了童贞”,那是一部如此安静又如此暴力的电影,触及了人的复杂性和信仰,片子失去女儿的父亲痛苦地追问:上帝,你在哪儿?如果你存在,你为何允许世上有这样多的不幸发生? 上帝仿佛不存在,片中父亲只能自己为女儿复仇,然而影片最后,少女死去的地方流出泉水,好像某种神迹。伯格曼对信仰的探索没有得到答案,但是这追问的力量使18岁的李安久久无法平静。 观看了《处女泉》后,李安立刻做的事情是,坐在原地,再看一遍。在从事电影之前,李安的人生是有挫败感的,高考两次落榜,勉勉强强考上了专科,对于做高中校长的父亲来说,好像家里出了个不争气的小孩。 直至李安拍了好几部电影后,父亲还在对他说:“该回來教书了吧,做点正经事。”父子关系也是李安电影的一个母题,哪怕拍绿巨人,拍3D老虎,里面都是与父亲的对峙和沟通。说远了,简而言之,李安来自一个很传统的家庭,父亲是士大夫观念,母亲是受洗的基督徒,在他十几岁时,每周跟着母亲上教会,每天祷告好几次,直到觉得这件事没有意义。因此李安和伯格曼最初的共鸣是,原来信仰是可以被质疑的,“伯格曼电影里的东西可以直接到达我。” 《处女泉》使李安下定决心投身电影(事实证明跟着偶像走是没错的,李安后来多次傲娇地说,自己是个做什么都不灵光的人,但一到了片场,无论他的职位是什么,最后大家都听他的)。看《处女泉》五年之后,李安终于如愿跑去美国读戏剧。 2006年,情绪处于低谷的李安经朋友引荐,得到伯格曼的允许去他避世的法罗岛与他会面,这是一个很大的殊荣,怎么说呢,伯格曼这个人不爱会客,之前头号追随者拉斯·冯·提尔曾多次写信求见,完全没有得到回复,后来干脆“因爱生恨”,把吐槽伯格曼变成人生一大爱好。拉斯·冯·提尔这个妙人,我们可以有空专门再聊,基本就是过着夹杂着疯狂和彪悍的人生。 说回小粉丝李安与伯格曼的那次见面,李安当时正在筹备《色戒》,内心有很多难以言说的痛苦和挣扎,在一年后的金马奖颁奖礼上,李安说《色戒》是他“累世的孽障”,他不得不拍,否则内心无法安宁。而整个拍摄过程李安几近崩溃,梁朝伟甚至劝导演“我们只是露个皮肉,你要保重”。因而在那个时候,李安觉得唯一能够寻求安慰(其实也就是求抱抱啦)的人就是他电影上的启蒙者伯格曼,李安称那次拜访为“朝圣之旅”,给了他力量完成《色戒》。 在那次短暂的交谈中,伯格曼问李安如何和演员工作,李安说:“有时我很憎恨自己,因为我把他们撕裂,只是为了看见我自己。我把他们撕成两半,杀死他们,以求将深处的东西暴露出来。” 而伯格曼对李安说: “你要爱你的演员。” (话说伯格曼是真的爱演员,据不负责统计,他可能睡过他所有的女主角,这点经他的头号粉丝伍迪艾伦证实过,他的另一个黑粉拉斯·冯·提尔说他到晚年还是很好色,伤了心的粉丝真是最可怕的敌人呐!) 不过拉斯·冯·提尔是真的非常爱伯格曼,他说伯格曼对他来说就像父亲,对于李安应该也有同样的意义。李安后来回忆,眼前这个人,三十多年前用他的《处女泉》将自己的纯真带走,终于在这么多年后,给了自己一个带有母性的拥抱。所以我们看见照片中,已功成名就的李安像个小孩一样伏在伯格曼肩上哭泣,令人动容。 《处女泉》奠定了李安看待电影的眼光,伯格曼让他明白,最好的电影是什么样子,一部电影让人哭让人笑固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追问。电影无法得到答案,但必须提出问题。李安说伯格曼对他来说是男神(原话是God,在多种考虑后,我觉得翻成男神也没什么不行的,反正小粉丝李安已哭得那个样子),他不敢去模仿,然而在后来的工作中,他总是不由自主地使用伯格曼在《处女泉》中使用的镜头摆位:当一个人深思时,从他的身后拍摄他,而不是正面。这变成了一个习惯。 2007年,伯格曼去世,追随者1号伍迪艾伦正在西班牙开工,事后撰文回忆,哀伤地写道,“我只希望伯格曼走的时候,如他自己所愿,是个晴天。”而万里之外,得知消息的李安一度停工。 2011年,李安拍摄《少年PI的奇幻漂流》,片中少年一次次追问:上帝,你在哪里?这可能和致敬无关,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李安以这种方式再度拥抱了伯格曼。

 3 ) 我看不懂但我害怕

原来李安的名句出自这部片子。

我是无意看到这部片的。

其实很多导演都看不懂伯格曼吧。尤其是张艺谋和北野武。

李安还算是懂的,毕竟他来自基督教家庭。

少年奇幻漂流,应该是向伯格曼的致敬之作。

瑞典这个国家,去过一次,知道为什么会诞生伯格曼。

这里的环境令人阴郁,人们喜欢给你讲鬼故事,即使对于像我这样不熟的客人。

在瑞典,我平生第一次住在一个特别的旅馆,在教堂同时也是坟场旁,窗外就是坟墓。

短短十天的旅程,有两次,碰到的不同的人主动向我讲起鬼故事,而且活灵活现,他们自己深信不疑。

我随意旅行,参观一个景点,发现一个沉船博物馆里展示着遇难者的头发。里面有一个小小的纪念堂,点着蜡烛。人们在祈祷,阴暗诡异。

这里缺少阳光,长夜漫漫,这就是瑞典。呆了十天,我怕极了,觉得天离得太近,无法呼吸,要发疯。类似幽闭恐惧症,事实上我并没有。

绝不是张艺谋说的,伯格曼的出现是时势造英雄,实在是环境和文化造就人。

电影技术我不懂,但是,从伯格曼的电影内容讲,是环境造成的。

死亡,是瑞典人经常思考的问题。

因为缺少阳光……

 4 ) 人人都会来这一句,但是死不等人

当地人一直保护伯格曼,不向外,透露他的居住所,直到2007年伯格曼去世之后。

伯格曼终其一生每天看三部电影。

1952年是伯格曼多产的一年,也是他享誉世界的一年。伍迪艾伦《莫妮卡的一天》是为了裸体镜头,他也不例外镜头他也不例外。伯格曼的电影大部分都在罗马天主教禁片名单中。伯格曼觉得性爱很有趣儿。

1955年,伯格曼与女演员相爱。票房惨败患上癌症。面前他有两条路,一条是自杀,一条是写喜剧,他写了《夏夜的微笑》。

他屋里放着一个宜家的大沙发,跟我家的同款。

安德森说他的喜剧有一种书面的笑感。

在拍很沉重的场景的时候,如《第七封印》中的死神,大家都在笑,因为太戏剧化了,没当回事。 他拍腻了喜剧就去拍了《第7封印》。

他身体不适,在医院休养了两个月,构思了《野草莓》。

拉斯冯提尔谈及了技术与电影的关系。他说一开始博格曼的摄影机能大得吓人,要两个男人才能搬动,因此一切都要设计好,不能搬来搬去的瞎尝试。

他的作品存在一些先于基督教的东西,源自于不一样的文化和思维方式。这些东西被基督教遮掩,但又不完全遮掩。这两种力量在影片中互相摩擦。

《处女泉》改编自瑞典民歌《陶尔的女儿在等待》

伯格曼喜欢在家具上乱涂乱画。

李安的母亲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但他14岁的时候放弃了基督教,我怀疑自己为何要这样做。然后他看到了《处女泉》

斯科塞斯:在《沉默》中,为了体现人们无法沟通沟通不畅,伯格曼有意减去了对一些对白。有人说影片讲述上帝的沉默以及在冷酷的世界里人们无法沟通。

伯格曼书柜中有一排都是讲关于他自己的。

伯格曼说《假面》拯救了他。

柏格曼当纳粹前会去跳舞,他有一个拐杖。

婚姻生活上映半年后,瑞典的离婚率提升了50%。

70年代伯格曼因为逃税被逮捕。

伍迪艾伦说自己做梦梦到到了片场,不知道把摄影机放在哪里。

演员都说伯格曼是很好的人,能让他们感觉到轻松。

看得出伍迪艾伦真的很喜欢伯格曼。

 5 ) 打扰了那么多导演

梦里是拍摄现场,要看junk movie才能正常入睡,住在荒岛度过本来就已经很孤独的晚年生活。伯格曼导演的心里在想什么呢?其实看过野草莓之后就隐隐能感觉到,这部电影的导演他的灵魂一定在很远的地方。

有一个好团队真的是件特别幸福的事,有演员认真听你的要求 去达到你俩都满意的效果 真的 站在导演的角度想这件事 真的会很开心满足。

Scorsese导演真是萌啊,总是很认真的表情,又总是在毫不犹豫地从自己的脑子里把很多想法掏出来。

聊到艺术和电影的woody allen依然温柔平静,依然智慧。他私下感觉tension真的很低,可能把所有的冷幽默都放进了作品里了。

拉斯冯提尔说了一句话“我现在55岁了,我要去过自己的生活了,既然伯格曼也不想理我。”突然落泪,这是得多爱,才在之前的人生里从来都让伯格曼存在。所谓去过自己的生活,多少也是因为太爱了,爱到决定把他当作自己的过去了。

其实每当想到自己喜欢的导演和作家年纪很大了,随时离开都是很合理的,就会很难过,想快点长大快点见他们一面。可是我又想,然后呢,见到了然后呢?你除了掉眼泪和说自己真的很喜欢他们以外你做不了什么的。

以及李安导演没有直接说让他大受震撼的是哪一部,只是说70s台湾只能看到一部伯格曼。处女泉是他后来看的作品了。最后把头窝在伯格曼导演胸前的李安导演真是太好了,他是个细腻的人啊。

 6 ) 致敬伯格曼

关于伯格曼的纪录片碰到必看。不知怎么地就和这位大师结了缘,硕士论文写的也是伯格曼。伯格曼的电影不是那种没事就可以拿出来看看kill time或者喝下午茶的,看他的电影需要勇气,需要正襟危坐、全神贯注,去感受那份孤独、那份追问、那份哲思。昨天下午看Liv Ullmann的回忆纪录片,Faro岛那么美,又那么孤绝,好像又为理解伯格曼的作品增加了一点注解。 这部片子最感动的是Woody Allen和李安的采访部分;冯提尔很个性;Claire Dennis是唯一一个女导演,但又很早就退场了;张艺谋纯属凑数,全是空话,没讲出一点实质性的内容。Woody Allen说他和伯格曼share some weaknesses: fragile, highly neurotic, not suited to the life in this planet. 伯格曼曾给他打电话说电影中有如此多的heavy and difficult moments,所以自己睡前会看一些junk movie to pacify himself(不知道大师看junk movie时是啥感受......) 。之前看Woody Allen的作品总有一种很时髦的感觉,描绘发达国家都市人的一些小情愫,不太有共鸣,印象也不深刻,这里的访谈让我对他又加深了一些认识,会再去重看他的作品。 李安说他05年左右抑郁了,然后没跟制片人打招呼就去了Faro岛,探望伯格曼。我想他是去寻找力量,寻找inspiration。说到07年伯格曼去世时,他不禁哽咽,然后片中出现了李安去探访伯格曼时两人相拥的照片,令人动容。李安真心是伯格曼的追随者啊!他从18岁起就喜欢《处女泉》了,第一次看到电影还可以这样安静,给观众留有思考的空间,而不是一味地推进剧情或人物发展。可惜关于李安的采访太少了。

 短评

碟架发现黄带艾曼纽,lars von trier毫无节操粉黑一体。。老谋子只会假大空,Claire Denis估计是见鬼了= =钢琴教师被打了四个叉,哈内克拿着合了个影2333(节目组请问你们下次打算袭击谁老家?

8分钟前
  • 犯怵中的嫌疑喵
  • 还行

连着四天拍片之间休息和晚上收工的时候断断续续看完。张艺谋说的那些都什么玩意儿放在其他大导演身上也都成立还一脸媚笑。就不如北野武无聊得紧。和拉斯冯提尔的一顿怨念咒骂来的有个性。当然伍迪艾伦说的最到位。韦斯安德森说的最结巴但是穿得最有型。克莱尔丹尼斯真能装。

9分钟前
  • 好样的
  • 推荐

众大牌粉畅谈偶像,崇敬赞美之语满溢,在多数正襟危坐的访谈之间,冯提尔不愧疯子美誉,由爱生恨的另类解读让人耳目一新;回想起九年前初看《野草莓》之目瞪口呆状,我也由衷感叹一句“愿作老伯门下走狗”。

1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举个伯格曼巨大影响力的例子,《婚姻生活》半年内让瑞典的离婚率增加了50%。众多导演对伯格曼作品的不同解读,还有对他离群索居的生活的猜测,让人对伯格曼以及电影有更丰富的认识。可惜片中张艺谋说的基本都是套话空话。

15分钟前
  • 起床,吃饭
  • 力荐

阵容可怕的大导们的朝圣之旅和写给他们导师的致敬词,也是步调轻柔略感伤的伯格曼简史。亚里桑德罗出境明显多,大概是因为他最显虔诚。大导们个个都是性情中人呀冯提尔更是萌cry了小红袜韦斯安德森也是。看不懂某些片不用害羞他们也是,看虎胆龙威也很正常伯格曼都看

20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力荐

拉斯·冯·提尔才是傲娇真爱。挑剔伯格曼的作品,吐槽他的隐居生活,抱怨他不回自己的信,嫉妒他跟别人合作,最后说,现在他死了,我也应该放下了,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很爱他的。还有一直在结巴的红袜韦斯少爷好可爱。结尾彩蛋温特博格和李安的部分温暖到不行。有这样的导演和这样的电影,可真好。

24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张艺谋真是个“第五代”,张口就是什么“普遍人性”“整个人类”“世界级影响”,太low了啊呸!

25分钟前
  • S/Z
  • 力荐

马丁斯科塞斯的笑声真是real魔性,他长得好像up里的老爷爷

30分钟前
  • hikari
  • 力荐

有趣:拉斯冯提尔,科波拉,约翰兰迪斯,老马(笑得太魔性)学究:哈内克,雷德利,伍迪其他如李安,韦斯,冈萨雷斯等单纯分在迷弟一栏。至于张艺谋,真的不是去打广告的吗?

34分钟前
  • 判官
  • 力荐

拉斯疯黑出了高端粉,张艺谋粉得像高端黑,配乐和李安的照片杀伤力太强。

36分钟前
  • Ocap
  • 推荐

对张艺谋笼统又空虚的套话空话恶心到极致,所以专门把张的几段敷衍话受访视频片段专门剪了出来。你大方承认自己只看过《野草莓》怎么了,说那些关乎人类命运的空话你不难受么?真心替你脸红。😨

37分钟前
  • 每天都有坏消息
  • 推荐

最后简直怕拉斯冯提尔哭出来

38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冯提尔和李安是伯粉里的头两把交椅,而张艺谋显然是伪粉乔装混入

41分钟前
  • #烧光光#
  • 还行

拉斯冯提尔和李安是真爱粉,众多导演出镜确实难得。去逝者家乱翻,果然是打扰,有位女导演就压力太大出来了,只有美国人约翰兰迪斯能没心没肺地大笑,他说“喜爱的电影依托于观影体验故不能重看”倒颇有道理。

44分钟前
  • Jacques
  • 力荐

在一堆导演谈一位导演的片子中,这片做的挺不错的,组织的很好,每段也都挺有意思。然而疯提尔部分实在是太抢镜了,大显自己的傲娇属性。(然后片尾彩蛋的温特伯格部分和李安的照片继续给小冯造成伤害) 7.9分★★★★

45分钟前
  • qw0aszx
  • 推荐

看到各处的挣扎,看到相同的妥协,幸而电影无解。

47分钟前
  • 黑狗成
  • 力荐

那么多大导演小心翼翼的,像小粉丝一样到法罗岛朝圣,实在太有趣了。男导演都是朝圣的心情,女导演也不意外,但是Claire Denis在他房间里呆不下去了,非常值得深究,是不是女性特有的直觉,让她感受到了什么,可惜的是本片女导演并没有深究下去,颇为遗憾。

48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张艺谋全程瞎逼逼,神特么烦,就该把他剪掉

53分钟前
  • 月夜
  • 推荐

众人追忆伯格曼:斯科特:我看了伯格曼所有的电影。伍迪艾伦:我完全入迷。李安:我的童贞被这个人夺走了。老马:...蛤蛤蛤蛤呃嘿嘿嘿嘿呃...哈内克:我的电影只打了4颗星。北野武:我高中时看了《处女之泉》,因为我以为那是色情电影。冯提尔:我看了他的所有电影!我给他写了好多信他一封都不回我再也不理他了!可是那个谁只看了一部他最烂的电影他们就可以通话!我很生气,但我真的很爱他!

57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张艺谋、北野武、罗伯特德尼罗纯粹是凑数的

1小时前
  • Mr.D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