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最懂得

记录片中国大陆2019

主演:大米,Jamie,Bilbow

导演:Ryan,Pyle,朱乐贤,大米

 剧照

奶奶最懂得 剧照 NO.1奶奶最懂得 剧照 NO.2奶奶最懂得 剧照 NO.3奶奶最懂得 剧照 NO.4奶奶最懂得 剧照 NO.5奶奶最懂得 剧照 NO.6奶奶最懂得 剧照 NO.13奶奶最懂得 剧照 NO.14奶奶最懂得 剧照 NO.15奶奶最懂得 剧照 NO.16奶奶最懂得 剧照 NO.17奶奶最懂得 剧照 NO.18奶奶最懂得 剧照 NO.19奶奶最懂得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3 05:20

详细剧情

《奶奶最懂得》是由腾讯视频出品,企鹅影视和RYAN PYLE PRODUCTIONS联合制作的美食纪录片,腾讯视频全网独播。该纪录片将跟随主持人大米的脚步,旅行中国,去往8个城市,探访16 位奶奶,寻找失传的菜谱、寻找最朴实的情感,捕捉最动人的瞬间,探索隐藏在中华大地角落里的家乡味道。

 长篇影评

 1 ) 这不是单纯的美食纪录片了,更是人文关怀片!

感谢《奶奶最懂得》这部片子,把我们中国最古老、最朴实、最富有人情味的味道“记录”了下来。

不同于其它美食纪录片的宏观大视角,《奶奶最懂得》以外国友人大米去拜访各地奶奶以及学习奶奶的厨艺为线索展开,视角温暖细腻,画面朴实精美,情节简单却不失动人,涉及到的食物家常却能勾起回忆。

片子一中一西、一老一青的碰撞,恰好击中了观众最深处的情感:中国奶奶用她们的一生养育了后代,创造了最温暖朴实的美食,可是我们有多久没有吃到奶奶做的味道了呢?谁曾回去陪伴她们呢?谁来延续她们手中的味道呢?

看这部片子,已经不觉得它只是一部单纯的美食纪录片了,而是一部人文美食片。也许奶奶们没听过也没吃过大米给她们做的西式料理,但是奶奶们对食物的理解依然最懂得,当然,她们也最值得这份欣赏和犒劳。

当看到奶奶们和大米之间真挚的交流、朴实的笑容和美味的食物时,你会发自内心地觉得:美食,真的是治愈人心啊!

 2 ) 聊慰乡愁的纪录片

听说《奶奶最懂得》是美食纪录片,奔着下饭去看的。一个叫“大米”的英国人,走进中国的乡村,跟各个地方的奶奶学做菜。但实际这部片子没那么馋人,至少没有一道菜让我种草,发愿哪天去尝一尝。当然,《舌尖上的中国》那么充满诱惑,我也没有列品尝清单,大概我于吃方面太过将就,永远担不起吃货的殊荣。

但我还是把纪录片全部看完了,因为这部纪录片用影像保留了一部分我丢掉的生活,我可能不会过那样的生活,但我也不想那种生活方式从地球上消失。大米每一集到一个省的两个村庄,或者说两户人家。其中一集是到四川的一个藏族村子,去村里唯一还保留“锅庄”的人家学做火烧子馍馍。什么是锅庄呢?我听了有点好奇,结果一看——

哎哟,这个我老家的村子也有,在厨房的地板挖个方形的坑,架上铁制的三脚架,烧上柴火,既可以烤火,也能做饭。围炉夜话埋个红苕,烤个粑粑,也很方便。我们村子虽然没有火烧子馍馍,但有糯米粑粑,一烤就会蓬松、发胀,像小猪一样软糯。趁热拍拍灰,一边吹,一边掰一块往嘴里塞。城市人可能觉得炉灰脏,大米倒是挺接地气,认真地品尝,不像吃播们的表情那么浮夸。我有时候挺羡慕他们这样的职业,我也想跟奶奶们学做菜,如果没有节目组事先沟通,奶奶们也未必愿意跟陌生人打交道,还让你登堂入室。

奶奶们的家常菜

大米每集找两位奶奶,跟每位奶奶学做一道菜,再用当时的食材,做一道西餐或者东南亚菜给奶奶品尝。看大米做菜的架势,不像摆拍,所以他对奶奶们的赞美,还能从厨师的角度说个所以然来。而奶奶对大米的表扬,显得有点言不由衷,礼貌多过于实质。倒不是说由此断定大米做菜不好吃,而是人的口味,尤其是老年人的饮食习惯是很顽固,除了自家灶台上做出来的饭菜,其他都很难吃。所以大米与奶奶们的互相称赞说不定都是在给镜头面子罢了。尤其是大米品尝我大贵州“牛瘪汤”时的生无可恋的表情,只能说他太敬业了。

暗黑料理“牛瘪汤”

正因如此,身为一部美食纪录片,《奶奶最懂得》的魅力不在于美食,而在于奶奶。在一个崇尚年轻的时代,别说奶奶辈了,中年人都渐渐丧失存在感,沦落为江山社稷图的背景,很少有镜头对准奶奶们饱经沧桑的面容以及她们从早忙到晚的生活。片子里的奶奶六七十岁了,有的在市场卖豆腐皮,有的卖豆花,有的去山上挖冬笋,有的给外孙女带孩子。只要她们走得动,就不停地干活,周遭的人也习惯了她们的忙碌。熟人提及她们,也只知道是某某奶奶,而不知其名姓。看着大米操着一口流利的接地气的普通话,陪着奶奶们烧火、洗菜、切菜,聊聊家常,有种莫名的温馨感。我也想过田园诗般的生活,但衩姐说得对,人们向往的诗与远方,是可以变现的诗与远方,比如辞职去大理开客栈(有收入);回乡种果树,达到褚橙这样的名望,就变成了传奇;田园生活要像李子染那样,拍个视频有上千万的流量,才有诗,否则只剩田园。《奶奶最懂得》拍出来的奶奶的日常,我只要返乡就能获得,然而,所谓故乡,就是你永远怀念,却没打算回去生活的地方。

这是一部聊慰乡愁的纪录片,如果有下一季,我还会追。

 3 ) 奶奶最懂得,走胃又走心,强推

一个普通话十级的老外厨师“大米”

一群身怀古法绝学的奶奶

一部宝藏美食纪录片

东方传统美食、古法工艺与西方的融合,不仅道出了美食的无国界

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民间风味的惊艳

更是教我们懂得了美食是她们链接家与儿女的摩斯密码~

奶奶,是美食的传承者,奶奶,更是家的守护者~

太喜欢了 这样暖心治愈的美食纪录片

美食不仅仅只告诉我们食物是怎么做成的,美食更应该让我们看到背后宏大的食文化和在食物中寄寓的乡情和爱。这才是好的纪录片。

要奶奶们同框,真感人

 4 ) 拍的真好,比中国人自己都用心哈

拍的真好,比中国人自己都用心哈,多学习借鉴了;很有爱很用心的外国朋友;拍的真好,比中国人自己都用心哈,多学习借鉴了;很有爱很用心的外国朋友;拍的真好,比中国人自己都用心哈,多学习借鉴了;很有爱很用心的外国朋友;拍的真好,比中国人自己都用心哈,多学习借鉴了;很有爱很用心的外国朋友;拍的真好,比中国人自己都用心哈,多学习借鉴了;很有爱很用心的外国朋友;

 5 ) “奶奶你是什么星座的?”“圆圆座的!”

奶奶们真的好可爱~好多菜色又简单又好吃让人跃跃欲试!

其实所谓的家,就是家人在的地方,如果家乡不再有长辈在,那也不是真正的家乡了。

中国人多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奶奶做饭照顾起居,爷爷负责带着玩~所以提到奶奶,总是会想起她做的家乡菜,像我奶奶(外婆)做的炒瓜子,红豆汤圆,面疙瘩都很好吃,可惜她现在都不做饭了,还天天挑剔我们做的难吃🤨

说真的,我外婆老了以后真的让人讨厌,讲话特别不好听,人也特别悲观,不但自己悲观还非要传播给你,只相信自己不相信真相,所以我一度以为人老了一定都会变讨厌,一想到以后也会变成这样讨厌就很忧伤。但看了这个片子以后,我发现老人家也可以很可爱啊,也许是性格决定的吧,以后我也要做一个可爱的老太太。(当然也不排除对着外人和家人态度不一样)

不知道是哪个企划了这个美食纪录片,选择的角度真的很棒。

就是我看的时候老觉得大米牺牲好大,一个外国人,不是在吃猪下水,就是在吃鱼眼睛,甚至牛胃里的消化液😂赚钱不容易啊!

 6 )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中西合璧的美食之旅

第一集-浙江:潘周家-陈凤青65岁-长寿面-法式潘周家鸭丝汤面,郑宅-张美仙70岁-豆腐皮-巧克力豆皮包

第二集-安徽:木梨硔-汪冬囡66岁-冬笋米粿-冬笋意大利面,洪春囡73岁-臭鳜鱼-葡萄牙臭鳜鱼汤

第三集-云南:玉湖村-赵有执69岁-粑粑- -火锅-葡式土豆甘蓝汤,李近花65岁-月饼-苹果派

第四集-四川:中路藏寨-呷哥阿冲71岁-Yawo(布谷肉)-法式藏寨里脊肉,格玛初71岁-火烧子馍馍-西班牙蛋饼加馍馍

第五集-贵州:肇兴侗寨-陆锦兰69岁-牛瘪汤-意大利侗寨肉丸,水扒村-蒙翠芝75岁-韭菜包鱼-法式鱼包柑橘

第六集-福建:白胜村-吴月梅72岁-八珍炒糕-西班牙海鲜饭,白沙村-林梅糖67岁-咸埘-平潭鱼派

第七集-广西:黄姚古镇-杨碧珍82岁-香芋扣肉-黄姚芋叶扣肉,郭美妹72岁-豆腐酿-豆腐布丁

第八集-海南:新村港-陈桂英63岁-气鼓鱼粥-气鼓鱼越南春卷,南湾村-黎吉銮69岁-椰子鸡-和乐蟹意大利饺子

 7 ) 晓卿推荐的节目,追起。

挺好看,外国人探访中国民间美食,还是老一辈人的手工制法,只怕以后会失传了,可惜。

寻访人是三十岁的外国大男生,爱笑有礼貌,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他的创新美食,哈哈哈哈,太西方化了,哈哈哈哈,真的外国人,鉴定完毕😂

第一集一位老奶奶接到大米给她做的汤面,开玩笑说比儿子还好咧,笑死我,特真实。

 短评

虽然有摆拍痕迹,但我非常喜欢这个片子。希望有更多的人发现那些原生态的美食,也有更多的人能和这些深藏不露的奶奶们说说话

8分钟前
  • 张兮兮
  • 力荐

没有说教,没有旁观评论,没有假大空的文案,一个英国人甚至比中国人更能平等的看待中国的民间美食,并且亲身参与其中

13分钟前
  • 气质女孩放响屁
  • 力荐

盛赞这部纪录片的创意和选角。主持人非常有礼貌,而且很会举一反三。不仅尊重了东方传统饮食文化,也推荐西方与之相似的烹饪艺术。好看又有趣。

16分钟前
  • Eeu
  • 力荐

大米是我最爱的中国美食节目大厨,他亲切热情接地气。奶奶最懂得不光是关于美食的节目,更是关于她们的人生故事。虽然都是在旅游村镇,很多家一看就是旅游业者,但这样的节目,还真的挺勾乡愁的。7

21分钟前
  • 巴士底的猫
  • 推荐

这部纪录片实在太棒了,在众多美食纪录片中脱引而出,主要是因为大米并没有站在旁观视角去探索美食,而是通过自己去交流去学习来寻找最地道的味道,而相对应的回馈是就地取材做一份料理,真正的中西结合,除了能改变当地人对食材的认知,也算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文化交流呀!

22分钟前
  • 毕娑
  • 力荐

外国人视角的中国乡村和美食,真的很好看

24分钟前
  • 落北
  • 力荐

大米很懂中国的文化,尤其是人情世故。比如烧鱼时大锅起火,就一句 年年有鱼,红红火火,真是人才。

25分钟前
  • 青石
  • 推荐

大米真不错,期待第二季!哪里美食节目都没有郑州,但最合自己口味的还是家乡美食。

27分钟前
  • 𓆡𓆝𓆟𓆜𓆞𓆝𓆟
  • 推荐

“我是大米,美食是我的第一语言。”宝藏纪录片。每一集两位奶奶两道各地传统家常菜,大米则在奶奶们料理的基础上,创新制作两道中西合璧的菜式。关乎亲情、民艺、传承……当然也关乎美食本身。太期待他走遍中国,希望能有第二季。

30分钟前
  • 伊夏🪀
  • 力荐

尴尬

33分钟前
  • 肉肉肉肉肉肉肉
  • 还行

跟这普通话十级选手逛吃

36分钟前
  • 塞林格的考拉
  • 推荐

奶奶你什么星座 我们圆圆座

40分钟前
  • Plankton
  • 力荐

牛瘪印象深刻

43分钟前
  • Ig
  • 推荐

特别紧凑的节目,二十几分钟里,2道当地美食,两道自己做的中西合璧的美食,然后还特别会跟奶奶聊天,每个奶奶都很可爱……

45分钟前
  • fish
  • 力荐

大米情商极高、可爱,奶奶们常常流露出“你这个笨小子动作太慢,我来!“的神情,哈哈哈

49分钟前
  • 费纸姬
  • 推荐

奶奶们真是各有各的人生阅历,各有各的性情、可爱!想起了我的外婆!大米也蛮可爱的。

54分钟前
  • 大茜大茜
  • 力荐

换一个角度来看中国美食,虽然深度不足,但是诚意满满,最妙的是做到了中西合璧。

57分钟前
  • 深溪虎
  • 力荐

这个就是记忆中中国的老味道吧· 很暖的·

58分钟前
  • 只为你而来
  • 推荐

职业病了。自己也跟拍过各种知道个中艰辛。美食纪录片不好好在厨房做我就觉得摆拍痕迹太重了。这种为他在泥地里捣珐琅锅的然后还要重新烧几份摆盘给拍的心痛和回忆上头严重抵消了表现出的烟火气。(我是非典型观众)

1小时前
  • 🪐丧甜治多心
  • 还行

不错,下饭。奶奶是一个家味道的传承,奶奶做什么小时候吃的就是什么,很大程度决定了一个人的口味习惯。片子一部分介绍传统做法,另一部介绍主持人做的中西合并的创新菜,以一个老外的视角看现在的农村中的老去的劳动者以及她们身上所传承的劳动技能,蛮好。

1小时前
  • 黄大治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