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搏击俱乐部

剧情片美国1999

主演:爱德华·诺顿,布拉德·皮特,海伦娜·伯翰·卡特,扎克·格雷尼尔,米特·洛夫,杰瑞德·莱托,艾恩·贝利,里奇蒙德·阿奎特,乔治·马奎尔

导演:大卫·芬奇

 剧照

搏击俱乐部 剧照 NO.1搏击俱乐部 剧照 NO.2搏击俱乐部 剧照 NO.3搏击俱乐部 剧照 NO.4搏击俱乐部 剧照 NO.5搏击俱乐部 剧照 NO.6搏击俱乐部 剧照 NO.13搏击俱乐部 剧照 NO.14搏击俱乐部 剧照 NO.15搏击俱乐部 剧照 NO.16搏击俱乐部 剧照 NO.17搏击俱乐部 剧照 NO.18搏击俱乐部 剧照 NO.19搏击俱乐部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4 15:20

详细剧情

杰克(爱德华•诺顿 饰)是一个大汽车公司的职员,患有严重的失眠症,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危机和憎恨。  一个偶然的机会,杰克遇上了卖肥皂的商人泰勒(布拉德•皮特),一个浑身充满叛逆、残酷和暴烈的痞子英雄,并因为自己公寓失火而住进了泰勒破旧不堪的家中。两人因缘际会地成为了好朋友,并创立了“搏击俱乐部”:一个让人们不戴护具而徒手搏击,宗旨在于发泄情绪的地下组织。  俱乐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地下组织,而泰勒也以自己个人的魅力,吸引着那些盲目的信徒。俱乐部的成员们到处滋事打架、大肆破坏,泰勒本人的行为也越来越疯狂。  杰克对于“搏击俱乐部”的现况及泰勒的行为越来越无法忍受,和泰勒发生争执,泰勒离开了他。然而,杰克发现,他走到何处都无法摆脱泰勒的影子,他开始思考:我到底是谁?

 长篇影评

 1 ) 他们的谁处

那是1999年的大卫芬奇,他明媚的调子暗地忧伤了那一群颠狂的人。我想记忆里的JACK,记忆里的TYLER,记忆里的MARLA。

 每个人都会死但活着的方式却不尽相同,这是那个任性而不妄为的MARLA,她抽烈性的烟,参加抗癌组织,她在一个看上去凌乱的房间里和陌生人抱头痛哭,可是她等等等等灵魂的救赎。或者我们称之为希望,人性没有泯灭。

    就像那部说起来名大的铮铮响的电影里,那个数十年坚持不懈的敲打着墙壁的人说,希望是个好东西,好的东西永远不会消失。所以即使这个季节鱼都死去了,而那些闪着光飞过的飞鸟,有人多想和它们一起同往。

    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JACK像任何一个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工薪阶层,穿西装打领带在写字楼里做有条不紊的工作。他坐在马桶上翻新的杂志,亲行历为地做家里每件微不足道的事,想方设法的收集心爱的家具,環繞著他是物質文明的全部細節——家裡大量的宜居(IKEA)傢具、Njurunda咖啡桌、Haparanda沙發組、Johanneshov扶手椅、Klipsk儲物組、Hemlig置帽箱,像一个沦为物质的奴隶。
    
    他也想抗争想拼死博斗,想用最绝决的方法一了百了,他不知道什么醒来也不知道什么睡去,他渐行枯燥像一棵看不到阳光的光合植物。不知身在何处。

    执着而暴燥的TYLER,他往卡通片中剪切色情镜头向浓汤中小便,他企图捣毁一切的所谓秩序。他在夜晚的街头聚众斗殴,流血是一种快感,人类原始的本能在血腥中开始暴露。生活终于在这一刻褪却了麻木的外衣变得鲜血淋漓起来。

    我多么想称他为一个革命者,一个忠于自己的低等动物靠着本能势意地过活。可是多么做作,他在抢打了别人之后大声狂笑,他嘲笑他的屁滚尿流他说run,Forest,run多么矫情。

     以一肥皂商人的身份出现在JACK面前然后成为好友,他们制造的肥皂炸弹炸了他居住的房间多么茺诞,他呕打上司然后气意洋洋的离开,JACK从没有那样的清醒和愉悦,事实上我们都知道那只是一个受气小职员的疯狂噫想。

     一部暴力的电影,一部疯狂的喜剧,现在的大卫正在旧金山干净无比的街道制造1978年的垃圾横飞,我多么颀赏他的憎世他的分明他的色彩鲜明的镜头飞快的切换。

    电影里的那对好兄弟,他们成立FIGHT CLUB,制定“斗阵俱乐部”的第一条规则是:别和任何人谈起“斗阵俱乐部““斗阵俱乐部”的第二条规则是:别和任何人谈起“斗阵俱乐部”!,他们像一群旧未出山的饥渴的暴徒四处作恶,星期一纵火﹔星期二攻击﹔星期三恶搞﹔星期四误导——称之為「有组织的浑沌。有官僚的无政府。」亦叫做「互助自救會」

    那只是在病态的生活中想要自救的一种,那是一种先锋的革命虽然太过偏激,他们只想反抗一个无能的社会,他们只是想重生,谁又能阻止他们的自救。

    太黑的夜就看不见天明,但是任何一个城市都会有通宵达旦的灯火。

    迷离的MARLA她过度的服食安眠药,她被可怜的绑架,TYLER的不可抑住的疯狂暴力地生长,JACK人性深处的抵控,他想了很多直到他终于明白,事实上一直到最后jack扣动扳机Tyler随之消失,我们才在同样惊人的一瞬发现自始自终他们都是一个人,一个在生活太过平凡锁碎下沿生的另一个人格。

    终于醒悟的JACK,他选择了生命中最初的那一个人格,选择了MALAR,选择了宽容去活着,选择了普通,选择了凡夫俗子一样。但是他获得了重生,他在最紧急的那一刹那告别了一场阴暗一场风起云涌的灾难。

    空空,那跟随了经久的影子,那一另一个暴燥的人格,那想要破坏世界的赤裸裸的欲望,烟消云散,刹那芳华。

    我们估且用一个老掉牙的词,华丽转身来形容JACK灵魂的一次回归。一个人的一生有无数的劫,那断掉的鞋带,成群而过的乌鸭,像预示生命里的一些不可能。我们未知,我们急于求答,我们等待救赎。

    我想大卫只是想告诉我们,不管他用的是多极端的艺术表达,我想我们也终于明白原来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上帝。

    而命运里的那些不平那些分枝,如果够勇敢,用命定的那把不成形的刀咔嚓的就剪断了那些理还乱的烦丝,影子也一样。

    人的一生那么长,不能一条路黑下去,没有付出和努力改变是找不到传说 中的NEVERLAND。

    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在那里永远草长莺飞,天茺地老,岁月静好。

 2 ) 片中的插帧画面

片中有多次一帧的 Tyler 一闪而过的画面 就是一开始 Tyler 剪色情画面帧进儿童电影的手法 分别在: 1.在4:07处,Edward Norton 面对复印机,复印机来回第二次的时候, Tyler 出现在复印机旁; 2.在6:19处,医生拒绝给药 Edward Norton,转身离去时, Tyler 出现在医生身旁; 3.在7:34处,辅导员宣布各自分组倾诉时, Tyler 出现在辅导员阿伯身旁; 4.在12:37处,Edward Norton 目送 Marla 离去,左边女人走出门口时, Tyler 出现在画面右下角; 5.在影片结尾,大厦倒塌,画面拉伸闪现时, Tyler and his "nice big cock"出现在整个屏幕。 extra:. 在20:20处,Edward Norton 下榻的宾馆房间里面的电视广告, Tyler 出现在电视广告里,前排最右边那位"Welcome!"的就是他。 电影一直在用主视角的主动代入来暗示这种*****(剧透删掉)的倾向,企图让观众从观影的第三者进入 Norton 的第一人称。包括一开始 Norton 说,他总是在飞机上醒来而不知道为什么会身在此处(其实是……)。这种倾向在一开始就出现了,反而在情节铺开的中段并不明显。 包括手扶梯上的擦身而过,电视里隐藏在众人中的 Tyler,等等,都是在操纵观众的潜意识吧。

 3 ) 给自己个活着的解释,不再装他妈的孙子——评《搏击俱乐部》

可以肯定的说,这样的影片是不会被中国人拍出来,因为我们有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底蕴深厚,对于人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为什么?这是一个在国外永恒的哲学问题,我们早就不屑一顾,因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统思想已然把一切都做了合理而又勿庸质疑的解释,无论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还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或者说书人口中的“学好文武艺,货卖帝王家”,都为个人的发展方向作出了整齐划一的标准,那就是——“事君”。“事君”的思想是孔圣人反复陈述的观点,也是极受统治者欢迎并不断强化的“人生准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古圣先贤的话都是亘古的真理,一代代小民的头脑只是用来服从,不必有思考的功能,否则脑袋就有可能搬家。面对如此系统的人生规划和深厚的文化理论,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思考什么“存在的意义”?还需要追求什么个性?我们要做的只是认认真真的装孙子。

不过时代的发展超出了我们圣贤的控制范围,曾经无比辉煌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文明被PK掉了,出了局,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方向,而PK它的是曾经被我们一代代天朝大国称之为蛮夷的小徒弟、土包子、半人半兽。于是乎思想的盛殿开始摇晃,理论的图腾开始崩塌,曾被孔老圣人唾弃的商人,成了时代的主角,生活在21世纪的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可能不知道《论语》,但绝对知道麦当劳和好莱坞大片。真不知道曾在春秋时代感叹“礼崩乐坏”的圣人,对于今天这种局面,会发出什么感慨。不过老圣人还是有一点可以欣慰的,那就是无论时代如何风云变幻,泱泱大国的亿万小民,还是非常习惯于装孙子的!

话说了很多,似乎离题万里,不过一种思想方式的改变是非常困难的,在影片《搏击俱乐部》里,一批被现代生活方式麻木了内心的人认为自己是失掉了人性和感觉的社会的牺牲品,他们痛恨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但同时又无能为力,这是欧美人的困惑,也是我们的困惑,而我们在有这种困惑的同时,还要加上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负面影响的——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习惯于装孙子。影片的主旨告诉我们,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我们的灵魂已被肉体俘获、禁固,只有抛开一切,才能迎来灵魂重获自由的那一刻。而对于我们来说,这其中还要先有打破传统思维定势的勇气与努力,否则,连基本的思考能力都没有,何谈精神的自由。

先说说电影:杰克(爱德华诺顿饰演)是一个充满中年危机意识的人,他非常憎恨自己的生活及一切,再加上他患有严重的失眠症,所以他常常参加各种团体谘询会,只为了能接触人群。在某一个团体谘询会上,杰克遇上了一个跟他同样理由来参加的女烟枪,玛拉(海伦娜宝汉卡特饰演),在莫名激素的影响下,杰克和玛拉一起逃离了谘询会,两人的情愫因而滋生……在一个街头大战中,杰克遇到了卖肥皂的商人泰勒(布莱德皮特饰演),两人因缘际会地成了好友,并开始创建了“搏击俱乐部”:一个让彼此不戴护具而互殴的聚会,宗旨在发泄情绪。“搏击俱乐部”也成了全国性的地下大组织,所有成员都将泰勒视为教父。为了辨识起见,成员还都剃了光头。杰克对于“搏击俱乐部”的现况及泰勒的疯狂模样越来越无法忍受,所以他决定疏远泰勒。但是,此时的“搏击俱乐部”成员却发起全国性的暴动,他们炸毁了不少建筑物……,一切的局势都是杰克始料未及的,他该如何解决这混乱的现状?原来杰克与泰勒其实是一个人,一个人格分裂的双重人,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一手制造,而这一切也只有他自己摆平。

平凡的都市白领,一份工作,一份薪水,带来的是,一份无聊,一份空虚。生命在无目地的忙碌中慢慢被消耗。拼命的工作,小心的处理与人的关系,小心的谈着没有目的的恋爱。日复一日的做着自认为有意义的工作。这可以说是我们生活在如今社会的很多人的“标准照”,也是我们装孙子的“基本条件”。杰克,一个现代都市的典型角色,一个标准的孙子:对老板唯唯诺诺、绝对服从而丧失自我,喜欢追求物欲享受而精神虚空,生活枯燥乏味却也无惊无险。周而复始的刻板丝毫没有为他带来快乐,痛苦的失眠折磨,更使他长期处于“没法子安眠,也不能清醒”的恍惚状态。参加阉割者聚会是他唯一的心灵寄托,一个生理没有被阉割但心理已经丧失做男人勇气的人。看着杰克在阉割者聚会的样子,我觉得这家伙真是一条社会中的蛆虫,过着对于自己来说毫无意义的生活,也突然想到自己,难道自己的生活足以嘲笑这个孙子吗?我不敢回答。泰勒,表面一个卖肥皂的商贩,暗地里拉帮结社,组织“搏击俱乐部”、筹划“大破坏行动”,寻求对身心和社会的摧残和捣毁,使两者达到“破旧立新,获取自由”的目的。他在积极的反抗,但破坏之后会如何,泰勒并没有想到,有破而无立,所以这种反抗也是一种逃避。但当我自问,对于不甘于现状的你,是积极的反抗还是积极的逃避时,我又一次不敢回答,当我想说“来日方长,要从长计议”这类的话是,仿佛感觉到电影中的泰勒冲我诡异的一笑,说“装吧,你真他妈的孙子”。

正是太多的被包装粉饰的和我们自欺欺人的劣习和惰性,让我们逐渐失去了思考的勇气和能力,逐渐的不自信,不自信的人往往都非常“他信”,如同填鸭般被灌输各种思想,并当成自己的一部分,甚至是主宰。在商品经济社会,各种消费观念和生活理念经过包装之后被堂而皇之的奉为金科律例、人间指南。我们不知不觉也无处可逃,逐渐的习惯、逐渐的上瘾,上瘾就意味着被自己之外的东西、被自己的欲望和要求所控制,成为它们的奴隶,就意味着生活的自主权被阉割。直到某天夜深人静的时候,感到的却是一阵阵空虚,感到生命的无意义,我们才发觉,上当了,但却积重难反,因为已经适应了这种生活,对物的依赖超过对精神自由的向往,所以只能过着“失眠而又不清醒”的生活。  

改变是痛苦的,但也是必须的,影片虽然充满了暴力和血腥甚至毁灭,但我认为可以换个角度理解,也就是说改变并不一定非要毁灭,可以是重构,历史告诉我们,推翻旧秩序的目的不是为了毁灭而是为了建立新秩序,思想的改变同样可以遵循这个规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构思想,探询活着的意义,给自己一个解释,在当今这个物质世界里,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证实自己的存在,如何让自己生活得快乐?是否只有权、钱、色,才是我们的最爱,才能够找到灵魂的自由?或许我们都应该反省一下,如何在理性与疯狂中,找到生命的价值。

It's only after you've lost everything that you're free to do anything...
--------------------

我的BLOG http://baibo.blog.sohu.com

 4 ) 过火的自由

人格分裂的悬疑加上对自由的探索,理应是一部好片子。但除了肾上腺被激发而得到的高估,我只看到过火的,不可理喻的对自由的向往。

剧情本来应该是让人脱去生活的枷锁。让人直面内心。但是里面的泰勒都做了什么呢?

杀人放火。砸车砸房子砸艺术品砸经贸大厦。砸银行。甚至想把自己的女人杀死。

说我们都被物化了,买好房子,买好家具,买好车,花钱,穿好衣服。

砸光一切,美其名曰放弃一切,自己就是自由的了。

更加白痴的还是那些搏击俱乐部的成员,居然会绝对的服从泰勒。服从别人也会得到自由?是彻底的被奴役了么?以为被奴役才是自由了?

 

主角之前被物质奴役,之后是被自由的向往所奴役,被“泰勒”奴役。所谓的自由?可笑!

自由,不是有金钱挥霍。

自由,不是无拘无束。

自由,也不是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自由,也不是刻意的去放弃一切。

自由,是一种心境,你认为你是自由的,你就是自由的。

我做我想做的,就是自由。

我不想放弃我的衣服,我的床。
我喜欢穿酷炫的衣服,就穿!
我就喜欢好吃的食物,就吃!
这就是自由!


而不是别人说把衣服都扔了是自由,我就裸奔。服从别人的想法是最大的不自由。那才是最可悲的事情。

想要追求自由,要先理解什么是自由。

 5 ) 一切都毫无意义——《Fight Club》

    “我31岁的时候,像马雅可夫斯基一样剃成了光头。我知道我可能永远都不了他那样的诗人。但我像他一样,剃成了光头。他曾经说过,人,必须选择一种生活并且 有勇气坚持下去。我希望,至少能有他那样的勇气。”——欧阳云飞《像鸡毛一样飞》

■一九九九年发生了什么

一九九九年,周星驰在《喜剧之王》里风风光光地扮演了自己,那种执着无与伦比。但正因如此,他可能注定是个不自由的人。那一年,似乎还是很炎热。我度过了难熬的第一个大学学期之后,事情似乎开始变得简单。我放弃了一些东西,不再为集体和他人负责,我希望自己仅仅代表自己。但这也许并不成功。我开始戴着一副无所畏惧的懒散,在学校里默默的装逼。我抗拒那些模式化的东西,不再为了讨别人喜欢做无聊的事情。

九九年的夏天,在一次无聊至极以至于我现在根本无法回忆的下乡体验之后,洪水滚滚而来。我们被退掉了车票,坐上军绿色的大巴,奔往岳阳的一个县城抗洪抢险。在到达之前,没有人知道将要发生什么。后来发生的事情到现在依然让我感到不解和无聊,但也许不是坏事情。

我们空耗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在那里把自己养胖。有一半的时间我们在打牌,在那之后我对打牌丧失了兴趣;早上我们会吃一大碗大锅煮的方便面外加两个油饼,宿舍里总有西瓜可以消暑解渴;白天里我们一次次接受着荒谬的慰问,大家脸上的笑容居心叵测;黄昏降临的时候,我们脱光衣服在院子里冲凉,几个中年妇女在身边匆匆而过;我看完了一整部《平凡的世界》,差点儿看了第二遍;在一个五金店里为了一个劣质的灯泡第一次触电;最后被剃了一个狗啃的一样的发型回家……那样的结局让我觉得一切毫无意义。

九九年我有了自己第一台电脑,新鲜并且昂贵不堪。受台湾地震影响,64M的一小条内存高达1300多块。我变本加厉地接受着来自信息时代的影响。经常带着一整盒软盘,从校外店的窗口逃出学校,在地球村网吧拷贝大量东西回宿舍。我开始觉得,一切都是触手可及的,那种情绪即使现在想来依然耐人寻味。

■Hit me as hard as you can

打架?No no no no!这种事情我可不干。尽管有些时候,在我脑海里我已经把那个烂人揍了一万遍直到他跪地求饶,但这还是不能阻止我从小力争做一个乖孩子。电影里说的对,大部分正常人尽量避免肢体上的冲突,我也不能免俗。印象里有机会制造打架的情况屈指可数,仅有的几次也没能形成一打一的局面。老罗说的对,小孩打架一拼发育,二靠气势,面对十来个人的时候你除了认栽又能做什么呢?

在老家学校的很多时候,经常看到一些群殴的场面,甚至能够从室内打到操场,从操场打到街道,最后在医院结束。一旦有状况发生,无关的孩子都迅速聚拢,在一个安全的半径外形成围观,心里都只有一个愿望,打久点。很多时候,教导处那另一群流氓会比较及时的出现,把我们的良好愿望迅速扼杀。但毕竟那一天,大家是兴奋的,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仿佛在斗殴中胜利的是自己。

Fight,搏击,或者干脆叫打架,管它叫什么。《Fight Club》的作者一定很坏,并且充分了解现代人的软弱,选了一打一赤手单挑这种事情来挑衅我们的防线。想想吧,拳头碰撞肌肤的钝响,怎能不让人血往上涌。搏击就是人类最原始的冲动之一,在这场关系里,你必须自己想办法,承担所有风险,用身体接住对手的重击,感受疼痛,产生报复的心,在愤怒中还击,同样给那小子点颜色。唯一停下来的办法就是其中一个人倒地不起。

但是现代人很讨厌,走在大街上你揪住脖领子要揍一个人,总会跑出更多的人扯住你,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头跟你说,小伙子消消气,有话好说,咱们讲道理嘛。本来你的肾上腺素已经要喷出来了,最终却只能如涓涓溪流一样地流淌。后来你也觉得自己不大对劲,动粗是野蛮的行径,作为一个文明社会的人,我们应该温文尔雅,尽情享受棉花一样柔软的和谐社会。

最终,我们都变成了现在这个怂样儿。穿的干干净净的,头发一丝不苟,见人面带微笑,开口问路先说您好,鄙视所有粗鲁的人。面对强权我们卑躬屈膝,面对下属却又颐指气使。我们尽力让冲突在桌面上得以解决,最终的愤怒也只能化作咆哮,让那个讨厌的家伙滚蛋,或者自己离他远点,却始终没有人出手,尽管你真的想说,来,打我啊!

■故事到底是什么样的

在反复看了几遍《Fight Club》之后,我做了一些梳理,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杰克是个有点可怜的孩子。六岁的时候父亲离开他和他的母亲,读了一个大学之后,混到一个很大的汽车公司工作,负责飞到各地评估车祸,然后提交各种报告,以便公司决定是否需要召回那些问题车型。算是一个基层小职员,但基本足够他过上小白领的生活,起码他有钱不断从宜家买家具装满自己的公寓。但他在购买这些东西的时候,更多的是在想,到底哪一样可以代表我自己。

不太好的情况是,杰克严重失眠,甚至可以持续六个月。既然无法睡觉,于是杰克在八小时之外也做一些兼职。比如酒店的服务生,电影接片员,制造手工肥皂卖给百货店。他抱着取乐的心态来做的,所以做的很糟糕,除了卖肥皂这件事。作为制造肥皂的副产品,杰克自学成才开始制造炸药。

为了缓解失眠,杰克开始假冒各种患者参加一些有关人生终极关怀的俱乐部,并得到很好的安慰。直到他遇到玛拉,他发现玛拉和他做同样的事情,分享同样的快乐。他当时就爱上了这个疯颠的女人。

作为一个精神分裂患者,杰克相当优秀。他讨厌现实里的自己,并试图逃离。他炸毁自己的公寓,换了另外一个肮脏邪恶的房子,并在这里和玛拉若即若离。疯狂的杰克在酒吧门口和自己打斗,最终成为众人的领袖,一手创办了搏击俱乐部,并在全美国开设分会。杰克反社会的观点受到成员们的广泛认同,在众人的崇拜和信任中,杰克策划并实施了大破坏计划,摧毁N个信用卡中心。达到目的后的杰克最终和玛拉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好吧,最后这一句不算。

大概就是这样。经我这么一说,这部电影终于乏善可陈。

■不过是现代社会的符号

    广告诱惑我们买车子,衣服,于是拼命工作买不需要的东西,我们是被历史遗忘的一代,没有目的,没有地位,没有世界大战,没有经济大恐慌,我们的大战只是心 灵之战,我们的恐慌只是我们的生活。我们从小看电视,相信有一天会成为富翁,明星或摇滚巨星,但是,我们不会。那是我们逐渐面对着的现实,所以我们非常愤 怒。

    工作不能代表你,银行存款并不能代表你,你开的车也不能代表你,皮夹里的东西不能代表你,衣服也不能代表你,你只是平凡众生中的其中一个。

这算是导演借皮特之口对现代社会的控诉,也可能是这部电影最有价值的部分。最坏的是,导演让观众身不由己地置身其中。我们理解并且同情杰克的困境,然后从泰勒主导的行为中获得快感,但依然坚持认为杰克是个好人,只有泰勒是个邪恶分子,到最后发现被电影玩弄了,原来他俩是一伙的。

现代社会成熟而高效,而它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善于将一切符号化。任何事物,尤其是商品,都能被赋予简单直白的含义。宜家星巴克,你丫全家都是小资吧;甲壳虫MiniCooper,好可惜,这么漂亮的姑娘居然是二奶;苹果电脑,你果真是在追求完美……哪怕你是一个及其复杂的人,现代社会的体制也会迅速把你变成符号,对应到星座血型年纪学识个性收入等等各种阶层。你无力抗拒,甚至不得不利用这个体制来表达自己,以至于最后越发不知道究竟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显然,这样你越陷越深,甚至开始用这套价值观评价他人。我们开始变得毫无差别,都是现代社会的产品,只不过贴着不同的标签。

也许我们想得太多了。我们总要在一套观念里生存,只不过不同的观念里人口数量不同。现代社会正是其中最宏大最恶俗的一个,反对他,你就在同时混入另外一套体系。即使是大破坏计划那种反社会的系统,其中也有注定的规则,无可免俗。说到这里我就变得轻松多了,一切都没什么,不代表什么,你可以继续选择大众化的价值观,也可回到自己的洞里自得其乐,真的没什么区别。

■系统是如何建立的

电影里最让人兴奋的部分大概就是最后形成的泰勒星球,一个不需要管理却能有效运行的系统。每个个体都能坚守岗位,按部就班,同时拒绝一切改变,哪怕来自泰勒本人的指令,真是激动人心。

这样的系统在现实里一再出现,我很感兴趣如何能够建立这样的东西,庞大复杂而且能够正确运转。泰勒创造了搏击俱乐部,用彼此的搏斗唤醒人们内心的原始冲动,所有人觉得,泰勒简直赋予了自己新的生命,命都是人家给的,还有什么话可说,跟着干就是了。泰勒敢于抛弃一切,在众人面前接受地下室主人的毒打,把搏击的本质展现得淋漓尽致,引起宗教一般的崇拜,哥几个都服了,泰勒你丫太有生活了!大破坏计划是存在严厉的门槛的,但我觉得第一个太空猴子绝对是个托儿。这个托儿告诉所有人,大破坏计划是个特权,必须经过千辛万苦才有机会加入,但是只要经历百般凌辱,你就一定能加入。所以这个叫充分必要条件,而这个条件,给人们意志和信心。最后,大破坏计划是有规矩的,任何人都不能够破坏,即使泰勒本人,这种神圣感让人们变得纯洁和执着。最后,泰勒消失了,系统依然得以维系。信仰就是这么回事儿,不再总结了。

这让我想起一个关于信仰的实验,利用猴子、香蕉和冷水管。太长太复杂,这个就是,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c4dfcc01000cu2.html

■最终还是爱情片?

电影的结尾简直太有煽动性了。我一直担心最后大破坏计划被杰克以及玛拉这对狗男女给毁了,那我就一点快感也没有了。结果没让我失望,杰克这个丧心病狂的罪犯,一手拿着沙漠之鹰,光腿穿着风衣和一只皮鞋,带着腮帮上还在冒烟的巨大破洞,拉住玛拉的手,两人转向前方,比我更享受玻璃窗前的爆炸。

我搞不懂为什么开始杰克说一切都是因为玛拉这个女人。但是电影最后还是以“You met me at a very strange time in my life.”结尾。导演是不是想说,傻瓜们,别被我前面那些扯淡的东西忽悠了,我都不知道自己再说什么,还是跟我回到一个比较俗的问题上来吧,或者 “Get the fuck out of here”。

Whatever,不管是爱情片哲理片还是悬疑片,反正一切似乎都毫无意义……

 6 ) 小职员

许巍有一段时间很闲,总蹲在街旁边抽烟边晒太阳。一个男人走过来问,你没活干吧?许巍说嗯。男人说,那上我们工地搬砖去吧。
        搬了一段时间砖,工头对许巍说,我们要搞文艺演出,要不你出个节目吧?你会唱歌么,像周杰伦刘德华那种。许巍说,我不唱他们的,到时我自己唱吧。工头说,别乱唱,有领导。许巍说,不乱唱。
        文艺演出完,工头激动地握着许巍的手说:你不仅长的像许巍,唱的也像,要是你去唱歌,就没许巍什么事了。
        类似的事情,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也遇到过。当布宜诺斯艾利斯图书馆的一位工作人员在一本文学家辞典的书上看见这个名字时,兴奋地对他的同事说,看,这儿有个人和你同名!
        该句式可以将主语挖去填入无数风靡一时或是流传千古甚至改变人类心灵结构的人物的名字。
        费尔南多·佩索阿在里斯本一条狭窄的街道上担任一名助理会计师。
        弗兰茨·卡夫卡则是布拉格波希米亚王国工人意外事故保险所的一名办事员。
        26岁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为专利局的三级技术专家,试用期内年薪为3500瑞士法郎。
        叔本华在柏林大学当编外教授的时候,班上常常只有两三个人,而在隔壁授课的则是门庭若市的黑格尔。
        还有一些离我们更近的人。
        安妮宝贝在榕树下发表《七月与安生》之时,是中国银行一名打算辞职而遭家人反对的员工。
        当时明月发表《明朝那些事儿》之前,是顺德海关一名被领导认为“很一般”的公务员。
        前日离开我们的疗伤系女歌手阿桑,在筹备唱片期间,当过律师事务所的接线员和百货公司的播音小姐。
        安居乐业还是出人头地对有些人来说不是个问题,而对有些人来说却是。
        许巍后来对王小峰说——
       “大理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原来老百姓可以这样过日子,开小店的夫妇也活得很自在,没有什么大的追求,能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他们就很知足。我就想,为什么从小到大我没有这种心态,我老觉得我要成个什么东西,要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要成就什么什么……”
        更多的人,即使有抱负,也不会成就什么什么。是这个世界某个干燥或湿润的城镇中某条石板路某侧一幢房屋中的一名职员。即使手稿不被烧掉,也不会有后人发现圣物般顶礼膜拜。即使膜拜了若干年也不保证不会在某次战火中不幸散佚。
        “小职员”,这个有趣的身份特征似乎给这些杰出的人物都蒙上了一层面纱,使他们可以让自己锐利的眼睛不动声色地从最细微的地方观察这个世界还有他们自己。许知远如是说。
        或许以自己的角度去观察体验过一切,便已然可以满足。我们都是这样的小职员。
       《搏击俱乐部》中最华章流彩的一幕无疑是末尾,在小职员的身份中原始冲动与现代安逸相矛盾着的jack拖起随时准备死但终也没死的marla的手,在brad pitt的裸体背景下,看着窗外一片片霓虹大厦纷纷陷落与倾覆。
       平庸的小职员 jack曾想依靠tyler来拯救他的人生,最后却发现自己就是自己的英雄。

 短评

除了“人格分裂”,还可以从“本我、自我、超我”理论的角度理解片子,同时不要忽略单纯、不死、如影随形而又只具备原始欲望的玛拉,三者从未同时出现。“本我、自我、超我”是我们每个人的人格组成部分,三者的生存主张各不相同,相处相斗、此消彼长,影片在讲我们所有人。最后道德枪毙理想携手欲望,并窃取遗产、继续生活。

5分钟前
  • 王周鹏
  • 力荐

酣畅淋漓,癫狂,粗暴。一定要这样才能找回自己吗,每个人都在里边找自己吗,你们,那些在这里看到物役、生活枷锁的人,最后都如愿成为兽医了吗?

10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这就是神作!完美的镜头,丰富的特效,不可预料的情节,优秀但不装13的台词:我们还能期待从一部电影里得到什么?

11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工作不能代表你,银行存款并不能代表你,你开的车也不能代表你,皮夹里的东西不能代表你,衣服也不能代表你,你只是平凡众生中的其中一个

16分钟前
  • 挥雨
  • 力荐

这种类型片很多,这也不是第一个讲述人格分裂题材的电影,不知为何评价很高~~

19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我又看了一遍,再次确认Ed同学从一开始就爱上Tyler同学鸟,经典的自攻自受啊。虽然两个都是金发,不过也就这一点不符合配对美学了,小皮跟Norton的cp还是很有爱的。尤其Norton同学那一脸禁欲小受样,典型的冰山美山啊……我要去找这两人的同人看

21分钟前
  • 小斑
  • 力荐

一则极具颠覆性质的社会生活寓言.无能为力,无法改变现状,是现代生活中的癌症。虚无使人痛苦,使人希望借各种方式找回存在的真实感。然而现代人的精神悲剧就是,当他们自我搏斗、脱离了一种精神上的奴役的时候,不知不觉又进入了另一种奴役。影片自身所带有的一种不可言传的魔幻性与自我消解意味使它

24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1.我看电影很少背台词,但这部片中的许多台词真是背的滚瓜烂熟. 2.我看过剧本结构最复杂的电影之一,其中情节的关联性对照性和许多彩蛋是模板级别的. 3.这部片后,大卫芬奇奠定了自己"黑暗小清新"教主地位. 4.原本大卫芬奇准备把1/24i秒一帧的布拉德皮特剪到片头24世纪福克斯处,太邪恶的念头了.可惜被否了

25分钟前
  • Fantasy
  • 力荐

各位亲们。。。精神分裂真的不是影片的重点。。。痛是我们感受活着的唯一方式。

28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推荐

喜欢最后一幕,牵着爱人的手,静静看着窗外的世界轰然倒塌,而我们依然安全温暖。

32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欢迎讨论。pitt帅成那样很不容易

33分钟前
  • 毛驴哥🔒🔒🔒🔒
  • 力荐

如果另一重人格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做却不敢付诸行动的事,那又未尝不是一件悍事

37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推荐

之前在豆瓣被剧透了,毁了一次原本应该很精彩的观影体验…人类真是一种容易被煽动的生物啊…皮特当年真年轻,身材真是相当好,诺顿就一受,一脸被虐样儿…

41分钟前
  • 20个小明≯
  • 推荐

邪恶与平庸蛰伏于同一个母体。在特定的时间互相对峙。

43分钟前
  • DFG F好;:《3
  • 推荐

我看这个的时候才知道,电影可以这么牛B,一直到现在,重看最多次的电影。

46分钟前
  • 四维雨相
  • 力荐

最喜欢他在办公室自虐那一段,神一样的演技。皮特儿还是最适合这种角色

51分钟前
  • 南笙
  • 力荐

典型的反体制电影,哈哈,真逗。MMD,将一切都讽刺解构了一番,爽。只可惜这破坏难以节制也实在麻烦。

54分钟前
  • 暖鱼
  • 力荐

我要带我的女朋友去看炸大楼

58分钟前
  • 麻木粮姜
  • 力荐

抛开一切,重获自由。You met me at very strange time in my life. 天呐,今天才看完这部电影。佩服导演埋彩蛋的功力,特别那两个big nice cock,绝妙啊!

60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想和你一起见证天崩地裂,世界末日。

1小时前
  • 朝暮雪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