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往事

剧情片美国,英国,中国大陆2019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布拉德·皮特,玛格特·罗比,埃米尔·赫斯基,玛格丽特·库里,蒂莫西·奥利芬特,茱莉亚·巴特斯,奥斯汀·巴特勒,达科塔·范宁,布鲁斯·邓恩,麦克·莫,卢克·贝里,戴米恩·路易斯,库尔特·拉塞尔,阿尔·帕西诺,玛雅·霍克,西德妮·斯威尼,哈莉·奎恩·史密斯,达蒙·海瑞曼,凯特·贝兰特,洛伦扎·伊佐,迈克尔·马德森,拉莫·威利斯,斯科特·麦克纳里,小克利夫顿·克林斯,维多利亚·佩德雷蒂,吕蓓卡·盖哈特,佐伊·贝尔,莱斯利·贝加,瑞贝卡·瑞滕豪斯,萨曼莎·罗宾森,莉娜·邓纳姆,德瑞玛·沃克,

导演:昆汀·塔伦蒂诺

播放地址

 剧照

好莱坞往事 剧照 NO.1好莱坞往事 剧照 NO.2好莱坞往事 剧照 NO.3好莱坞往事 剧照 NO.4好莱坞往事 剧照 NO.5好莱坞往事 剧照 NO.6好莱坞往事 剧照 NO.13好莱坞往事 剧照 NO.14好莱坞往事 剧照 NO.15好莱坞往事 剧照 NO.16好莱坞往事 剧照 NO.17好莱坞往事 剧照 NO.18好莱坞往事 剧照 NO.19好莱坞往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7 10:20

详细剧情

故事在1969年瞬息万变的洛杉矶展开,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变革时代,嬉皮文化盛行,好莱坞大制片厂制度瓦解,新的好莱坞明星纷纷崛起。电视明星里克·道尔顿(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Leonardo DiCaprio饰)与他长期合作替身搭档克里夫·布斯(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 饰)如何在逐渐陌生的娱乐圈里,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他们正力图扬名电影圈,却发现这个行业早已不是他们想象的样子了…… 这是昆汀自编自导第9部影片,汇集星光闪闪的卡司与交错的情节,纪念好莱坞不再复返的黄金年代。

 长篇影评

 1 ) 昆汀当真侮辱了李小龙吗?

说真的就很气,因为昆汀的[好莱坞往事]期待好几个月了,本来今天就能看到的,结果,因为李小龙的女儿李香凝闹这么一出,撤档了。

根据外媒的报道,电影撤档是因为李香凝向中国电影局申诉,要让昆汀改掉关于李小龙的剧情。昆汀倒是跟想象中的一样刚:不改。能上就上,不能上就算。

虽然支持,但苦了观众。“李小龙在这里成了一个傻蛋、一个傲慢又自恋的受气包”。其实早前电影在北美上映时,李香凝就曾公开质疑和批评过昆汀在片中对李小龙形象的“丑化”,也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电影虽没看到,几个月来批评和争议声倒是一直不绝于耳。

而里面总共也就短短几分钟李小龙的情节,无非是李小龙在“吹嘘”自己功夫有多厉害之后,却被布拉德·皮特饰演的一个特技替身演员打倒了。

©️[好莱坞往事]中麦克·毛扮演的李小龙

用昆汀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如果你打算描述一个人是如何坚不可摧,就安排他与李小龙打一架,打得不丢人就可以了。”

昆汀很早回应过,他说自己13岁就看过李小龙的传记,“他本人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是有些傲慢的”。

©️[杀死比尔]致敬

昆汀是李小龙的粉丝,从来不是什么秘密,在他的[杀死比尔]中,乌玛·瑟曼打斗时那一身黄色战斗服就是用来致敬李小龙的。

李小龙是不能被打败的吗,不能以一种稍显喜剧的方式被打败?

©️[好莱坞往事]

我觉得取决于你怎么看待这个人,如果他是一个人,一个功夫很厉害但仍然有弱点的“普通人”,他就是可能被打倒的;但如果,他是一个被神化的icon,那就一定不能被打败的。

[好莱坞往事]讲的是1969年的往事,李小龙作为一个时代符号出现在电影中,其实本身就是一个致敬。昆汀拍的是去掉光环后的“人”,而大众头脑中的李小龙形象常常是“神”,尤其在很多中国观众心里。 这也是李香凝之所以能成功“绑架”中国观众的原因吧。

可能某种意义上,他的确是“神”,从作为一个华人在西方流行文化里留下举足轻重的印记来说。

“他用人类最强有力的右拳,击中了整个流行文化,我们至今在他的重拳中晕眩。”

2009年,美国历史频道推出了一个李小龙的纪念特辑,名叫《李小龙如何改变了世界》,不仅留下了这样的断言,还从各个方面剖析了李小龙带来的广泛影响。

©纪录片《李小龙如何改变了世界》海报

他的影响辐射包括电影、武术、格斗、文化、哲学,甚至是音乐、漫画、街舞,还有街头运动。

1969年,李小龙29岁。

往前几年,1964年的美国长堤空手道大赛上,李小龙一出场就技惊四座,大赛让他一夜成名,顺利跻身美国武坛。

之后,他创立了一种融合世界各种武术精华的自由搏击术,也就是著名的“截拳道”,开创自己的“振藩武术馆”,广收各国、各种族学生。

武术界的明星身份,也为他带来了出演剧集《青蜂侠》的机会。

©《青蜂侠》中的李小龙

在剧集《青蜂侠》中,李小龙扮演了超级英雄青蜂侠的助手加藤,虽然只是配角,虽然剧集收视平平,但并不妨碍李小龙的大放异彩。他在里面的风头甚至盖过了主角,第一次为观众广泛熟知。

但1969年,李小龙并不算顺遂,《青蜂侠》之后,他并没能等来他预想中的好莱坞主演角色,他只能接着客串,或是帮剧组调教演员身手。

但这一年,他又是满怀希望,在一次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李小龙1969年初写下“预言”

“从1970年开始,我将会赢得世界性声誉,到1980年,我将会拥有1000万美元的财富,那时候我及家人将会过上愉快、和谐、幸福的生活。”

前半段的预言很准确,1971年的夏天,他接受了香港嘉禾电影公司的邀请,以1.5万美元的片酬签下了两部影片,一部是[唐山大兄],另一部则是[精武门]。

©[唐山大兄]

©[精武门]

这两部电影接连在香港打破了票房纪录,刚一回港发展的李小龙凭这两部电影,瞬间就登上了香港影坛天王的位置。

而好莱坞也接受了他。尤其是1973年的[龙争虎斗],在西方世界引起广泛反响,收获了超过2.3亿美元的票房。

他在好莱坞定义了“功夫片”这个概念。国际权威武术杂志《黑带》在1972年和1973年两度将李小龙评为世界七大武术家之一。

©[龙争虎斗]剧照

美国报刊赞誉他为“功夫之王”,日本人称他为“武之圣者”,香港报纸称他是“当代中国武术及电影史上的奇才”。

但他的后半段预言又显得有些悲情。因为,还没来得及等来畅想中1980年幸福、美丽而随心所欲的生活,李小龙就早逝了。

1973年7月,也就是[龙争虎斗]上映前一周,他在香港演员丁佩的家中离奇死亡,年仅33岁。医生给出的诊断是“脑水肿”,可却一直留有各种争议声。

李小龙的死并不是结束,而是他和他的功夫被“神化”的开始。

李奥·汉特在《功夫偶像大师》中写李小龙时,这样写道:

“对于西方观众而言,这名不可思议的功夫巨星在与他们初次接触的时候便死亡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小龙的死成为他光环的一部分。”

西方文化里有著名的摇滚巨星“27岁俱乐部”(死于27岁成就传奇,如吉姆·莫里森和詹尼斯·乔普林等),早逝会传奇化一个人的声名,在李小龙这里同样受用。

一个来自异域的、黄皮肤的功夫大师,在他声名最盛之时,作为反文化偶像而死去了。

人们突然开始惊呼,此前对他的轻视。

在李小龙之前,西方电影中的英雄形象多半是007式的优雅白人,靠各种高科技装备击退敌人。

©[龙争虎斗]剧照

但李小龙完全不同,他是最真实的,有血有肉、赤手空拳,不是依靠超能力,也不是背后高科技装备,他就是一个血肉之躯,凭借着自己的拳头惩恶扬善,反抗威权。

这对于身处六、七十年代的西方年轻一代来说,太具有震慑力了。

要知道,上世纪的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初,正是一个青春无敌的年代。那是一个全世界的年轻人在用热血和理想去企图改变世界的年代。

他们展开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反战运动、性解放运动和各类平权运动,反对父母一代的威权,反对传统的价值观,更反对战争、反对殖民、反对资本主义。

©李小龙身上的反种族歧视意味是共通的

这也是李小龙深受“反叛一代”喜欢的原因,尤其在西方少数族裔,特别是美国黑人群体中,李小龙格外受到欢迎。

如今看来似乎不可思议,但其实,当年李小龙的电影第一次在美国公映时,主流媒体并没有给出好评。《纽约时报》就曾批评李小龙的电影“情节单薄,就是为了打架而存在”。

但主流社会的反感,反而更加增强了年轻一代和底层人们对李小龙这一“平民英雄”的认同感。

©[黑带大师]海报,黑人版“李小龙”电影

他不仅是亚裔的英雄,还是所有被压迫的少数族裔的偶像,[龙争虎斗]之后,黑人群体如法炮制,立马就拍出了一部[黑带大师]来向李小龙致敬。

除此之外,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李小龙还是一位武术哲学家。

他大学主修的专业是哲学,后来又将哲学思想融入到武斗中,后来曾不止一次提过对水的赞美:

当你把水倒入杯子,它就成为杯子的形状;当你把水倒入瓶子,它就成为瓶子的形状;当你把水倒入茶壶,它就成为茶壶的形状。水可以流动、渗透、滴落,也能摧毁一切。像水一样吧,我的朋友。——李小龙

在《截拳道之道》中,他写道:“截拳道是无任何形式的,也可以是任何形式。而最终,截拳道是朝向自我发展的武道。”

©著名的“像水一样”

在他看来,武术是一种“心灵与身体配合的精妙艺术”,要有水的灵活,水的温柔,也要有水的坚韧,水的刚猛。 六、七十年代,正是东方文化开始进入寻常西方人视野的时候,东方的禅宗文化在英美年轻人间曾备受推崇。

而李小龙的“心如止水”式功夫哲学正击中了这一时期西方人的心理,在文化和精神焦虑之际,李小龙和以他为代表的东方哲学成为了一剂良药。

1999年,美国《时代周刊》选评20世纪英雄与偶像人物名单,李小龙和英国王妃戴安娜和美国总统肯尼迪一同上榜。

2000年,美国政府还曾发行了一套李小龙诞辰60周年的纪念邮票,这是美国历史上发行的第三位艺人,也是发行纪念邮票的华人第一人

在有色人种几乎隐形的60年代好莱坞获得如此成功,这些了不起的成就足以证明他“神性”的一面。

但即使如此,并不能因此否认李小龙其“人性”的一面,所谓“人性”,可能就是那些并不完美、甚或有些矛盾,但一样共存在同一个人身上的部分。 李小龙死后,金庸曾发表社报《一个明星的死亡》来纪念李小龙,里面除了一些惋惜之语,也提及到了李小龙的“糟糕”个性:

前些时候,许多人在谈论李小龙在电视上盛气凌人的表现,大家都是印象极差(此前李小龙威胁导演罗维人身安全,后者报警,影响恶劣,李小龙随即到《欢乐今宵》辩白,但事与愿违,传媒与大众反而大肆口诛笔伐)。现在逝者已逝,过去的事不必再说了。或许,我们还可以原谅他当时的恶劣表现,只因为脑中有病,难以控制自己的脾气,一时的暴躁失态未必是出于本性。前几天还有人说,以李小龙这样的作风,艺术生命和事业恐怕很快要结束了。—— 金庸《一个明星的死亡》

虽是一家之语,但也应当可以代表相当一部分港人当时的看法。

甚至他的死法本身,都显得有些狼狈:李小龙最后死在情人丁佩在香港的家中床上。引来几多嘈杂风语。

邵氏有一部风月片,名叫[子曰:食色性也],在开头便曾恶搞过这段,讽刺李小龙在银幕上战无不胜,永远不会死,但最后死得离奇:

©[子曰:食色性也]

“他不会死,永远都不会死。因为他是演员,上镜头的时候不会死,可是上床的时候嘿嘿,就保不住喽。”

包括美国喜剧团体大卫·扎克兄弟那一帮人,早在70年代就有[小银幕大电影]这样的片子,里面超多关于李小龙形象的恶搞重建。

©[小银幕大电影]

而李小龙在银幕形象上的强势和盛气凌人,的确也有诸多轶事可证:

比如据说在《青蜂侠》里,本来有一集李小龙饰演的加藤是要被对方打败的,但李小龙本人坚决不同意,最后不得已改成了平手。

当然,也不是说一定要考据李小龙本人的确是有骄纵傲气的一面或怎样,关键在电影能修改或恶搞的范围。

但凡看过昆汀电影的人必然了然,昆汀的片子向来不正经,恶搞过警察,恶搞过黑人,恶搞过各种荤段子,也恶搞过自己。

我并不觉得,李小龙就不能拿出来恶搞,即使他是很多华人心中“神”一样的人物。

就像很多网友所说的,这件事情的真正吊诡之处恰在于,一个美国人(李香凝)指责另一个美国人(昆汀)没有正面塑造一个美国人(李小龙),向中国有关部门投诉,而且成功了!

-

作者/卷卷毛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2 ) 布鲁斯李,插在美国大佬心中的一根刺——

在讨论李小龙之前,容我引入一段往事。 有篇报道曾写过这么一件事: 【拍《鬼子来了》时,姜文去日本看了靖国神社。: 在一家卖武士刀的店里,他看中一把400年的刀,特别想买,可那把刀是文物,不能出售。 陪行的日本人就问姜文,为何对那把刀充满兴趣,姜文说: “这把刀给中国人带来了恐惧,摆脱这种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刀攥在自己手里,跟我的手合一,属于我。 ”】 姜文的回答一针见血地概括了中国那一代人对曾经的侵略者内心最真实的态度,极为形象。 对,是恐惧。 因为恐惧,中国电影的抗战叙事史中充满了滑稽可笑的“小日本”形象和手撕鬼子的戏码。中国影人和观众通过这样的方式终于把昔日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者攥在了手里,用嘲讽和快感消解了曾经支配过中国人的恐惧。 这让我开始思考,那个曾被称之为世界上最强的男人的布鲁斯李,是怎样一点点成了某些人心中的一根刺—— 熟悉李小龙的人都知道,李小龙先生真正赢得世界性声誉是在【龙争虎斗】在好莱坞上映之后——那时他已去世,未能亲眼得见彼时那条东方巨龙是如何烈日当空照耀大地的光荣壮景。 此后顺水推舟,持续数年,好莱坞乃至整个美国社会把他们所能给予一个人类的种种最高礼赞以多角度全方位(电影——武术——哲学——心灵)毫不吝啬地给予了这位来自东方的男子。 这当然跟李小龙的实力有着脱不开的关系。事实上,李小龙先生生前已在美国武术界打下赫赫江山,获得无数惊叹与荣誉——可那毕竟是一个专业的领域,还无法渗透大众。 死去的李小龙带着他的功夫片席卷全球,魅力势不可挡。人们开始一点一点了解他,认识他,然后不断被征服。最终他终于成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化偶像之一。 在李小龙身上,我们欣慰地看见了美国社会兼容并包的伟大魄力。 但同时,我也不得不小人之心地开始思考,假如李小龙先生一直活着,他是否还能得到来自西方社会如此的尊重并通过美国社会促成他未来势不可挡的名望与地位? 我愿意相信他依然可以。因我希望所有的实力派无论生死都能得到公正的认可与待遇。但我对此并不乐观。 王小波曾在小说里说,死掉是最好的护身符。 结果生前潦倒的他死后爆得大名,直到今天,这个名字仍是网红般的存在。但你仔细想想,假如他一直活着,他的文章还能不能顺利发表,都尚且存疑吧。 但是,他死了。对社会不再是一个不可控的生命和因素。他对自己不再有最终解释权。承认和赞美一个死去的强者,必然让所谓大国风范确凿无疑。 看,中国社会多么包容。连王小波都能得到赞美。 看,美国社会多么伟大。即使在七十年代,我们仍然可以把最高荣誉献给有色人种。 可李小龙终究还是太强了。 客观上,他在展现美国风范的同时,也成了一个文化的“侵略者”。 正如昆汀所说,他是如此“傲慢”。如果你看过李小龙1971年面对加拿大记者的一段访谈节目,你可以反问自己,你何曾见过一个亚洲人面对白人的采访,竟然如此“趾高气昂”,如同老师指导学生一样掷地有声。而对对方来说,这可能只是一个西方人对东方“网红”的一次猎奇探究。 如果你了解昆汀,你会记得他曾不止一次地表示自己是李小龙的粉丝。李小龙生前需要美国,而美国在李小龙死后也需要他。在这样的背景下,热爱李小龙,赞美李小龙也几乎是美国人的一种政治正确。 但你仔细想想,昆汀可曾有过一次认真谈论李小龙其人或在电影中对其表达过敬仰?其实没有。我们能看见的,只是符号化的使用。 直到好莱坞往事的出现。 我想说的是,这部电影的确是真诚的。昆汀展现了他对好莱坞的温柔。同时,也终于破天荒地表露出了他对李小龙的真实态度。 在被李香凝质疑后,昆汀终于无法再掩饰他对李小龙的想法。他认为李小龙确实是个傲慢的人,理由是他看过琳达写的传记里有提到李小龙“绝对说过”他可以“打残”阿里(事实证明昆汀在撒谎,传记里这段话是影评人对影迷反应的想象,并非李小龙本人所说)。 这时你就会知道昆汀为什么会那样处理李小龙的角色。 他让李小龙说出他可以打残阿里的话,然后让克里夫嘲笑他。李小龙问他你笑什么,他说阿里可以打死你。之后克里夫在原剧本里就打脸了李小龙,并坐在李小龙身上羞辱了他。直到皮特反对,昆汀才稍稍修改了一点点,但装逼不成反被操的“李小龙“仍旧狼狈不堪乃至引发了电影院的哄堂大笑。 显而易见,昆汀对于“打残阿里”的李小龙耿耿于怀,以至于电影里都不需要阿里出手,一个克里夫就足以代替阿里教训了李小龙。 而满屏的嘲讽和电影外昆汀对李小龙言之凿凿的栽赃通过电影里的不忿完美地展现了出来。 你?李小龙,能打败阿里?我不用阿里出手,一个替身演员都可以教你做人。 ——这才是昆汀有史以来对李小龙最“真诚”最毫无保留的态度。 事实上,阿里和李小龙彼此敬重。而以李小龙的格斗实力,他也未必赢不了阿里。琳达曾说,李小龙讲过,他和阿里迟早会有一战。只是他没能等到那一天。 阴差阳错之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身就强大而骄傲的李小龙一方面被美国人公认为英雄的存在;而另一面的事实则是,他作为华裔竟然如此自信,强大,无论在气势还是实力上都是王者一般的存在。他终究是以东方人的身份在武术界格斗界乃至娱乐界实现了针对美国社会的“文化侵略”(尽管他的荣誉与美国社会的推波助澜相辅相成),这让很多骄傲的美国人都觉得有点憋屈吧。 以至于他的骄傲自信在昆汀的意识中,不知何时开始引发了被害妄想症,变成了可以“打残阿里”的傲慢。这种忿忿不平的压抑不知埋藏了多少年,终于在极尽“温柔”的好莱坞往事中,以李小龙被克里夫教做人的方式报复性地发泄了出来。 那种矛盾的心态,正如姜文面对武士刀时所说的一样: “这把刀给中国人带来了恐惧,摆脱这种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刀攥在自己手里,跟我的手合一,属于我。 ”】 而李小龙这把刀,则早已不知不觉刺伤了美国人的自尊心,成了以昆汀为代表的部分美国人心中埋藏已久的刺。面对来自他们心中“弱国”的强者,先是表示欣赏,尊重,但终于无法面对那受伤的自尊心,最终把象征着恐惧的想象——一个并不存在的傲慢愚蠢的李小龙攥在手里,然后大加嘲笑,再恶狠狠地摔到地上。 他们相信这样就可以“摆脱恐惧”。但事实上真正的恐惧并不是来源于这个“侵略者”,而是源于恐惧强者的美国人的脆弱的自尊心。 昆汀,哭一场吧,承认你讨厌李小龙吧。别再心怀愤恨地自欺欺人了。

最后,容我问一句——

如果有一天,宁浩在一部“献给中国电影的一封温柔情书”中捏造阿里说过他可以“打残李小龙”(事实上阿里跟李小龙的好朋友李俊九先生间接学习过李小龙的“精确拳”,并盛赞李小龙是他所处的时代最强的武者),然后由吴京出面把阿里打得屁滚尿流——那时大家又会如何反应呢?

我的答案是,我会像今天看待昆汀一样看待宁浩——你丫有病吧?

 3 ) 对电影爱的越深,你会哭的越痛

在看完电影的24小时内,我一直在反复思考,我为什么被感动。

首先要声明,我并不是觉得这部电影让我哭了,从而觉得是部好电影 (你肯定听出我的讽刺了),而是真的觉得这部电影太好了,所以真的感动了。引用桃桃的话说,是给影迷的礼物!而且是一想起来,就很感动,就想哭的那种……

让我冷静一下,说说为什么,跟大家一起找找共情

(不含最后30分钟的剧透,个人也不觉得这部电影只有最后30分钟精彩)

这部《好莱坞往事》,在真实事件时隔50年后,作为昆汀的第九部,也是他最半自传性质的作品。就像是他对于好莱坞那些过往的惊鸿一瞥,也是他最谦逊,最温柔的一部作品。

作为建立了独特风格的电影大师,也作为有着全球影迷基础的导演。昆汀不需要用力过猛,也不需要讨好观众,他只需要把自己想说的,放在一个人温柔的故事里,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

那个曾经的功夫小子,早已成为了一代宗师。在好莱坞电影这个行当里,弹指一挥间,昆汀用三分力到,就可以带着观众,穿梭在好莱坞风情,经典类型片,时代画卷,欲望与金钱里,深陷不能自拔。一切都那么的熟悉,一切又充满了自嘲,一切又那么悲伤。

1969年的好莱坞山,全世界的名人,有钱人,艺术家都来到这里淘(定)金(居),注意一定要是定居!莱昂纳多饰演的 Rick 在影片的一开头,就指出了租Condo和买房子的区别。也就是房子买在好莱坞山,才算“好莱坞人”!

之后就可以像做梦一样,跟波兰斯基做邻居了!这场来自昆汀的电影梦,正因为其不可改写的过去,而更加令人悲痛。这片子最昆汀的地方,也是故事的内核,他创作出了一个在好莱坞奋斗的代表人物,让他代替自己,也代替所有影迷,在电影里拯救了心中最仰慕的大英雄!也许是波兰斯基,也是更多不应该受到伤害的艺术家。

电影的时间跨度不到一年,将所有的符号元素都混杂在一起:电影,电视,明星,派对,大佬,嬉皮士……甚至在影片结尾彩蛋,还恶搞了一把广告!当电视剧统治了大众,电视广告的时代就不远了!

戏里戏外的拆解,镜头背后你的发现了吗?

前一小时里的,如果你觉得冗长想睡,大段台词不知道该看什么。那你可以关注下电影的镜头设置。除了日常的好莱坞山,驶进驶出,上山下山。那些镜头的小设计,跟随演员在车上第一人称视角,感受着好莱坞山的微风徐来。或者在片场,跟随电视剧拍摄的轨道,用特写的视角,观看李奥纳多饰演的Rick和老友的对手戏。

导演怕大家太投入,他还特意让Rick忘记台词,把观众的观看意识拉回拍摄现场,之后再跟随镜头,重来一次。不断的重复戏里戏外的人物状态,不断的把观众带入戏中戏,再让观众清醒过来,去体会那种好莱坞的造梦瞬间,给你展示电影这个魔术的秘密和魅力。

影片中,只占一小部分戏份的“小丑女”饰演的波兰斯基的太太Sharon。她的主要剧情,也是跟观众一起观影的同时,昆汀故意告诉你,一个演员看代电影的方式是怎样的,当时她是怎么练习拳脚的。总之昆汀这次就是要给观众们展示,好莱坞的电影人,是如何为观众们炮制大餐的!

李奥纳多的角色设置和人物光环

影片中还有大量的戏中戏的剧情,借助着一个接一个西部片、战争片的经典高潮剧情大串烧,在小李饰演的Rick一个接一个直男输出,观众拍手叫好之外,反衬的是 Rick 在现实中的焦虑。

昆汀将现实中的Rick,一早就放在观众眼前,他苦于身陷西部片的衰落,以及小荧幕的局限,非常想尝试大银幕的电影作品,但是大银幕是意大利人的天下,他只能去约意大利佬喝咖啡。

影片一上来的那场对话戏,那种沟通的失效,以及小李出来的暴怒。只要经历过那种对话的人,都可以理解,我跟你谈艺术和做事情,你跟我谈赚钱和利益,那种没由来的错位,真的是能把人给气疯!每次遇到这样的事情,我都想踹车踢墙!

每个人物都在致敬和慰问好莱坞前辈!

奥纳多饰演的Rick,让这个电影充满了情感的复杂性。观众前一秒还在享受他的火焰喷射器输出,后一秒就要跳戏他的幕后滑稽桥段。而且剧情的走向,随着Rick的演艺生涯瓶颈期到来,也越来越走向低谷。

一个电视剧演员的电影梦,最终把自己的生活过成了电影。这可能即代表,又解构了昆汀想表达的一种好莱坞人生。

Rick的口吃,让电影的基调一下子就谦卑了。在被小姑娘戏谑之后,Rick与小女孩合作的最佳表演,让观众彻底与Rick共情。

你可以深深的感受到,那一滴泪水的重量和Rick被夸奖后心中的窃喜。那种悲喜交加,痛苦与荣耀并存,那是一个人在欲望和自我实现的挣扎中,流下的血和汗。谁说西部片类型片不需要演技?!

Rick说话的障碍和银幕形象的建立,突出的也是好莱坞人最擅长的,就是利用镜头取(欺)悦(骗)观众!镜头背后的状态是什么,你永远都不知道,那些真正拍电影的人才知道。

非常喜欢影片这场戏拍摄后,众人下班的桥段,那么秩序,那么普通的收工和上车回家。仿佛刚才被摄影机拍下的精彩一幕,从未真实发生过,这些如常下班的人,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创造了什么样的影史奇迹!

故事里为了实现拍电影梦,Rick联姻意大利电影人,甚至是将自己“嫁”给了意大利人。Rick 拍了四部电影,娶了意大利老婆,未来就掌握在他手里吗?

那种无处不在的焦虑和前途未卜,Rick夫妇下飞机后在走廊里的慢镜头,同样的视角和画面剪辑,唤起观众对重复影像的记忆。你怎么知道当波兰斯基夫妇在电影一开始,来到美国走进机场的时候,心理正在想什么?他们对好莱坞的期待又是什么?

又有多少人,来到好莱坞人,不管怀揣着怎么样的心情,都曾这样走在这条通向好莱坞的路上。

两个角色,扮演身体和灵魂

再来说说布拉德·皮特饰演的Cliff,昆汀用这两角色,简直是脱化了好莱坞人的肉体和灵魂。一个是身在行业中的自己,那种痛苦与努力,那种遇强则强的意志,与小女孩对手戏,其实也反衬了Rick的厉害之处。

而他的替身演员,Cliff就像是一个昆汀脑子里的精神游侠。

他是Rick的朋友,司机兼保镖。是开着凯迪拉克的现代牛仔,是1969年的好莱坞独行侠。背着杀妻的传奇过往,他喜欢养狗,喜欢姑娘,但是不喜欢自己的朋友被人欺负,更不喜欢听人吹牛逼。(下图为布拉德·皮特和他的替身演员)

他总是要 make sure everything is ok。慰问根本不记得自己的好莱坞退休人员,那种关怀和温情,透过导演的镜头,直抵观众的心理,Cliff 就连和搭车少女“交易”也要询问对方年龄,真的是人品好到爆炸!

Cliff 作为好莱坞外围,又与好莱坞有着密切关系的人,他的日常围绕着好莱坞山,但又是山外的人。他的自由和狭义让他充满了魅力,如果Rick是电影里的英雄,那Cliff就是现实中的英雄。

所以在最后的高潮中,重头戏还是Cliff的,而Rick最后也是解决了半个坏蛋(已被Cliff重伤)的方式,还是用电影里的道具,用电影里的方式!完美的编排!昆汀真的很牛逼!

时隔50年来自好莱坞人的社会反思

回到主线剧情中,关于嬉皮士的呈现,必然也带着昆汀的个人色彩,也就是个人喜恶吧。但是更重要的,是他改编的剧情中,提到他们计划去把电影里教他们做坏事的角色都杀掉。

这是美国社会舆论也一直存在和讨论的问题,昆汀把这个叩问,不失戏剧性又合理的人替换在这里。网上是可以看到波兰斯基一家人被杀的三个推测原因的。而昆汀选择了这样的改编,通过电影,也对当下和过往的好莱坞人提出了这个问题:一些追求血腥和R级暴力的电影,是不是也有负面的影响?

而更多的潜台词,仿佛是美国人应该自己去处理好自己的文化问题,无论是反战情绪,嬉皮士群体,还是暴力影视剧对一代人的影响。

而美国的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昆汀的改编也似乎给出了答案,需要好莱坞内外的人一起解决!因为从来电影人和观众都是最好的朋友,相互依赖,相互扶持。

电影产业才能一直向前进。也就是Rick和Cliff,其实也是电影人和观众的关系,他们在面临意外之前,两人在家中看FBI系列剧,正是由Rick出演,Cliff也是他的剧迷。

昆汀的迷影梦,也是他脑海中最美好的好莱坞童话

昆汀一直在电影里表达的,就是他的个人喜好,讨厌什么样的人,他就会在电影里,把他们杀一百遍。还会让白人“服务”黑人,要说黑人超英电影,那起源应该是昆汀的电影吧!

这部新片也是昆汀的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仿佛一个影迷,自己做梦,有一天我成为了拯救我最仰慕的电影偶像的人。这个梦你是不是也做过,昆汀就把这个梦拍出来了,这个梦就像一个童话,名叫《好莱坞往事》。

在这个童话世界里,有着焦虑,自谦,可爱又不失努力的电影工作者们,还有着一直陪伴在电影人身边,不离不弃的观众和影迷。

昆汀花了一整个小时的时间,讲述这个两个人的虚构故事,就是为了最后让你相信,这一切也可能是真实的。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好莱坞,如果更多这样的人,那该多好。

而过去的悲哀就是历史没有假设。假如那天晚上故事是英雄救美,如果那天晚上没有意外……

当那句 Is everybody ok?Are you ok? 轻柔地从真实的受害者口中问出时,多少嘘唏和惋惜……电影在那一刻开始抽离……像是穿越时空,跨越现实与梦境的对话。

非常喜欢李奥纳多的那几次靠近对讲机的表演处理,那种小心翼翼和羞涩与礼貌的靠近。

这是一场从美国到好莱坞人自我的审视,迟来的安慰和道歉。当一曲挽歌在一个并不存在夜晚想起,在波兰斯基家大门打开的那一霎那,观众跟随Rick一起,走入了这场梦境。

进入波兰斯基家,镜头也转为了上帝的视角,在那个假设的温柔的良夜,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

借着娄烨的那句:“是否认清历史不会影响过去,只会影响未来。”,这一段好莱坞往事,是给到一代好莱坞电影人的祭奠,也是无限美好的遐想,也是最无奈的悲歌。

电影看完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如果好莱坞人当年有“好好地“招待来自世界的电影人们,如果美国人处理好自己的社会问题,而不是让来客遭到劫难……如果每个为电影付出的艺术家,都有机会成为朋友……这个世界该多美好…… 昆汀的这部电影,就像是给到影迷们的一个大大的拥抱!你感受到了么?

2019年,小玄儿记

-----------------------------------------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

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

//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

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

2个观看角度+32部相关影片|《法兰西特派》超前测评

《沙丘》严肃影评:剧情、人物关系和未来十年的沙丘宇宙

蓝光碟收藏|帕索里尼「生命三部曲」 讲述的快乐与僭越的体验

蓝光碟收藏|双峰剧集+电影套装|大卫·林奇的影像世界

蓝光碟收藏|雅克·塔蒂 TATI|景观社会里的小人物

蓝光碟收藏|希区柯克15部电影|终极版蓝光套装

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

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4 ) 过度营销的昆汀新片《好莱坞往事》

自从今年5月戛纳电影节传来消息,美国鬼才电影导演昆汀·塔伦蒂诺新拍的电影《好莱坞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获得高分炸裂好评,美国电影专业网站IMDB评分9.8分,看到这个消息,所有昆汀影迷与美国电影爱好者感到兴奋,7月美国公映,这两个月美国各大社交媒体平台都是这部电影的片花,男主莱昂纳多,布拉德·皮特的访谈,花边新闻,各种新闻旧事,加上主要社媒滚动播放片花,好像你不去看这两位大明星的演出,你就OUT了。

对这部电影的软硬营销,弄得不厌其烦。好作品应该像大家闺秀,引人注目而不是招人注目。

在大批影迷的期待中,《好莱坞往事》携带着明星的光芒终于在7月25号公映,我是26号也就是昨天去看的,去看之前上网看场次,看到同页面IMDB评分已经降到9.1分,晚上再看已经降到8.9分,这是公映第二天,随着影片高开低走,相信评分会继续下降到合理的范围。

看完这部电影,我是失望的,早知昆汀以拍暴力片出名,1994年他拍的《低俗小说》在电影美学上造成深远影响,这部花费850万美元拍摄的杰作超过他任何一部大片包括如今花费1亿美元制作的《好莱坞往事》。是《低俗小说》为他迎来粉丝,奠定鬼才导演的地位,所谓鬼才必然是不按套路出来的东西,而又有永恒价值。

从《杀死比尔》到如今的《好莱坞往事》,昆汀的暴力幻想不管如何包装,最后还是要露出尾巴,以暴还暴,骨子里的白人骄傲,厌女态度。

昆汀心目中的女神,乌玛·瑟曼曾经在《纽约时报》揭露好莱坞制片人韦恩斯坦性侵的一篇文章中,对昆汀的厌女暴力电影,感到不满与厌恶。昆汀的电影大部分是韦恩斯坦的公司出品,这位好莱坞制片人如今已经因为性侵多名女性而入狱,公司倒闭。

被杀害的明星莎伦泰特

早在2017年好莱坞听说昆汀写了根据邪教组织曼森家族,杀害好莱坞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明星妻子故事的剧本,很多公司感兴趣,一件发生在好莱坞的恶梦事件,还没有人拍成过电影。据报道多家公司竞标,这部高达1亿美元的文艺片,最终由善于营销的索尼公司取得发行权。

电影主线讲述过气明星和替身在西部片走向没落时代的挣扎,副线谈及曼森家族案件,但是轻描淡写,可能是涉及对被害人的尊重,刻画了被害明星莎伦泰特的美丽,对嬉皮曼森的仇恨用极端暴力去体现。

架空历史的表现手法去表现真实历史案件,带来以暴还暴的结果,没有揭开产生案件的原因,相当于在死马身上猛抽了几鞭,抽断鞭子,也没展示马为何死的。

电影所表现的魅力,包括女性美好与布拉德·皮特的肌肉秀,莱昂纳多极端的激情表达。但是魅力与感官毕竟是表象的东西,不能带给观众思考。

电影固然有众多大咖加盟,不难看出昆汀作为编剧导演的政治态度与偏见,这部电影可以算得上纯白人电影,既然表现西部电影,怎能没有印第安人?也没有黑人。

唯一出现的有色人种是李小龙,作为亚洲著名武师,在电影里被描绘为大嘴巴(话太多),李小龙确实在练习武术的时候会传递文化哲理。

电影中的李小龙的扮相举止是滑稽可笑的,因为炫耀武功,被一个时常秀肌肉的替身布拉德·皮特扮演,轻易拎小鸡一样摔到汽车上,还给汽车摔出坑。

(李小龙女儿接受媒体采访,对昆汀塑造的李小龙形象感到悲伤沮丧)

选用老片也是女主在片里一脚踢飞当时亚裔明星关家倩,她演过著名的《苏丝黄的世界》。我仿佛看到了《杀死比尔》的影子,白人武功最好。

关于对李小龙的嘲讽,我还是相信李小龙之女的解释,对于亚裔功夫文化进入好莱坞的恐惧。

昆汀的暴力基因,决定了他的电影市场,暴力电影爱好者,杀戮的折磨与痛快,用原始暴力去解决问题,最终胜利者必然是体貌美丽健壮的白人,一堆直男打满分,我毫不怀疑。

花1亿美元拍出来的文艺片,制作水平没得挑剔。传递的人文与社会价值观,存在明显缺陷。

另外这种很私人感受的文艺电影,值得投资者去投一亿美元吗?

昆汀忽视美国时代变化,利用自己过去积攒的名气,去美化自我狭隘认知的暴力梦,有一天他的作品会被淘汰。

这部电影与其说是给好莱坞的情书,不如说是给受害者家属的电影祭礼,受害者的美好与加害者被暴力折磨,会让人从中得到慰藉吗?

这部针对昆汀粉丝定向营销的亿元私作,无论卖的是什么粉丝都会买单。

欢迎关注本人公众号西西弗斯花园。

 5 ) 昆汀如何书写他的情书

二刷,好感飙升,太感动了。

首先,很喜欢波米的解读,对我产生了启发,但二刷的时候发现这种解读还是有明显漏洞:旁白在帕西诺和小李刚会面的时候已经出现了一次,以及,第三幕的日期出现方式也并没有不同(只是因为跨度大所以在前面加了黑底白字的“六个月后”,具体日期还是以黄色小字出现了),但很庆幸和感谢有那期长节目驱动我二刷。

这篇写得很简单,更多的相关细节就不加入论证和深化了,只是尝试提供另一个观看角度。这个角度是基于我二刷的感受形成的—— 私以为第一幕还是常规的,虚构人物与真实人物看起来处在同一时空,有关现实和电影的分界也并未形成,所以是被默认为现实的。

现实时空→电影时空的递进是由第二幕开启的,且并没有那么数学题,而是以体验性极高的方式:

第二幕之始:进入影院

Sharon Tate开始看电影,但由于平行剪辑的进行,放映机的光不止投放出了Sharon出演的电影,也投放出了Rick正在拍摄的电影,于是观众开始看Sharon出演和Rick出演的电影。

值得注意的是,Rick这一部分的影像介质却与本片自身完全一致(这很重要,因为这并不“合理”)。借着Rick拍片的情节契机,昆汀用承认摄影机在场的方式开始陆续模糊Rick、Cliff所在的时空与电影的界限。

这一部分(图一)与其他Rick出演影视作品在影像介质上的对比

第二幕的两条线很有趣,Cliff虽然没有在Rick的片场,但他去到了一个废弃的片场(两人曾经也在那拍过西部剧集),而他的体验也是电影感和日常感交织的。

Rick线和Cliff线都在相似的环境与元素中

对Rick、Cliff所在时空边界的模糊在Sharon看电影期间完成了。随着Sharon走出影院,作为真实人物的她与虚构人物Rick、Cliff所在的时空之间,已经形成区隔(银幕内外)。

第二幕尾声:走出影院

第三幕,Rick和Cliff回归好莱坞,他们所在时空的边界模糊性开始随之传导到Sharon所在的时空(下飞机后的一整组分镜复制了开篇波兰斯基与Sharon的登场)。

并且,随着旁白和分屏等设计开始大量介入、好莱坞街边的霓虹灯一盏盏被点亮,这个时空开始变得越来越“电影”。

大量体现“电影自觉”的元素被加入
用大篇幅表现的“好莱坞亮灯”:造梦

于是,反杀在“电影”的庇护下完成,历史的轨迹再次被可爱的电影人所修改,最终,一个全新的平行时空被昆汀用片名盖上了电影的印章。

同样是“献给电影的情书”,昆汀书写《好莱坞往事》的时候比《雨果》《艺术家》《爱乐之城》乃至他自己的《无耻混蛋》都更在意这封情书的格式——它不能仅仅是关于电影,还必须以他心中最“电影”的方式写就。

 6 ) 体现了昆汀什么风格?我们先从几张“假海报”说起

说下这部电影,《好莱坞往事》。。。的海报。。。

关于电影的背景普及,完全起底曼森杀人案和电影相关背景细节的文章,请参考:

行走人间的恶魔,83岁寿终正寝,揭露真实的“好莱坞往事”

在第72届戛纳电影节上,我最期待的《好莱坞往事》并没有获奖。可以理解,毕竟电影描述的是“好莱坞往事”,而不是“戛纳往事”,美国电影人这一套,还是等到奥斯卡时节再说吧。

PS,谁说没得奖,《好莱坞往事》中一条名叫Brandy的斗牛犬,就荣获了今年的“狗狗金棕榈奖”,它在片中是皮特饰演的Cliff Booth的爱犬。该奖项创立于2001年,为了表彰优秀动物演员

但利好消息是,《好莱坞往事》在戛纳电影节首映,口碑也是爆棚,电影场刊评分3.0,位列《寄生虫》(3.5,金棕榈)、《痛苦与荣耀》《燃烧女子的肖像》(都是3.3)之后的第三位而且这个分数,也是近期昆汀在戛纳最高评分。

PS,前三次,拿下金棕榈的《低俗小说》未查到评分,2007年的《金刚不坏》场刊评分1.7分,2009年《无耻混蛋》2.4分。

国内媒体人有看片的,一水儿的好评,桃姐更是被“感动到哭泣”,有图有真相。国内影迷真是羡慕嫉妒恨,期待万分。

导演昆汀在电影首映之前,写一封公开信,恳求各位看片的观众说,不要剧透。果真,看完电影之后,没有任何人剧透,只是说结尾出乎意料,更加吊人胃口了。

小李子、布拉德皮特、小丑女、阿尔帕西诺等神仙阵容,以上世纪真实的曼森杀人案为背景,电影里有李小龙,拥有如此噱头的《好莱坞往事》,究竟讲了什么样的故事,是一部怎样的电影,我相信很多朋友都是懵的。

好莱坞往事 中国预告片1:全明星版 (中文字幕)

虽然电影出了预告片,但对于昆汀电影来说,预告片除了报告一下阵容,基本看不出什么特别的有料的,跟《复联4》预告差不多

电影故事究竟如何,还要等待电影公映之后,而今天要说的,是电影的四张“假”海报,而且,我们大致也能从这几张海报中,猜出电影的大致噱头。

昆汀·塔伦蒂诺,是有“造假”传统的。


戏中戏海报

导演本身就是一位超级影迷,喜欢在电影中加入各种各样的恶趣味,包括一些迷影梗、致敬小道具(比如每部电影都有的烟盒),甚至恋足癖噱头等等,其中有一条,就是在特定片种里“伪造电影物料”,其中包括“伪预告片”和“伪海报”。

比如2007在致敬磨坊电影的《刑房》中,昆汀和好朋友罗伯特·罗德里格兹、伊莱·罗斯等人就在电影中,植入了以《弯刀》为首的几个“伪预告片”

其实,这种“伪造电影物料”,是病毒营销的一种,而且只有对电影非常有爱的人才能玩的转,否则脑洞不够大啊。为什么这样说,因为↓

铺垫了这么多,终于说回到我们的《好莱坞往事》,在这部电影里,昆汀搞出了四张电影海报,他们,都是假的。

正规一点,这四张海报叫做“戏中戏”海报,是《好莱坞往事》中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角色出演的电影的海报。

别晕,小李子在电影中,饰演一位叫做里克·道尔顿的过气明星,这四张海报是里克·道尔顿演得影视剧海报,所以才叫戏中戏。

四张海报的风格和路数,也决定了《好莱坞往事》,就是一部大型的致敬秀,电影虽然是曼森杀人案为背景,但本片并不是在描述事件,昆汀也不会去认认真真给你描述史实(请参考《无耻混蛋》),整体还是为了呈现上世纪60年代好莱坞纸醉金迷的生活以及那个时代的电影风情。

PS,故事背景
本片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好莱坞,主演小李子饰演过气明星里克·道尔顿,布拉德·皮特饰演他的动作替身克里夫·布斯,这俩人是电影虚构角色。而玛格特·罗比饰演女星莎朗·塔特,这是真人,就是被曼森家族杀害的女星,这是电影的整体故事背景。

从这几张海报中,我们能看出典型好莱坞60年代电影的风貌,极为传神。

因为海报的设计者,叫做雷纳托·卡萨罗,老爷子今年83岁,是专门为电影绘制海报的艺术大师,他从事电影海报工作40多年,曾经在60、70年代绘制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类型片海报,比如各种通心粉西部片海报、007电影海报、施瓦辛格的《野蛮人柯南》等都是老爷子的得意之作。如下为部分作品赏析。

这次昆汀专门请老爷出山,就像《被解救的姜戈》中请西部片配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出山一样,要的就是原汁原味的致敬。

《好莱坞往事》中,里克·道尔顿至少出演了四部电影,而且这四张海报,各自都能找到致敬的源头,而且有的还是专业影迷才能get到的彩蛋,所以这里大致列举一下,也可以根据此猜测一下电影内容。


★海报一

黄色鸭舌帽、敞篷老爷车、枪林弹雨的追车戏。

从海报中能窥见电影类型,这是当时比较流行的间谍片

因为当时007电影火遍全球,导致间谍、动作类电影大行其道,包括好莱坞也拍了不少间谍电影,比如约翰·弗兰克海默的《谍影迷魂》、理查德·伯顿的《柏林谍影》,还有《谍海飞龙》等等。

但007是英国片,到了好莱坞最起码不是绅士风格了,海报中里克·道尔顿鸭舌帽皮衣,是偏于美式的,有点类似《骗中骗》中的罗伯特·雷德福。

PS,《勇破迷魂阵》

说到间谍片,之前《好莱坞往事》的预告片里,还真有一部真实的间谍电影,就是《勇破迷魂阵》,主演就是已故女星莎朗·塔特,由片中由小丑女玛格特·罗比饰演,还有她与该片海报合影的镜头。

本片是《超级情报员麦汉》的第四部,主演迪恩·马丁,演员还有“无所不能”的查克·诺里斯和关南施,说白了就是好莱坞山寨007而炮制的电影。电影拍摄于1969年,还未成名的李小龙是电影的动作指导,预告片中也有小龙哥和莎朗·塔特对打的镜头。


★海报二

香烟、仔裤、牛仔帽、左轮手枪的扮相,还有海报上的意大利语,通心粉西部片实锤!

西部电影在60年代已经开始颓势了,而远在欧洲的意大利,却在塞尔乔·莱奥内等导演的带领下,拍摄了《荒野大镖客》、《黄昏双镖客》等风格与众不同的西部电影,这些电影主角都不算正义之士,格外强调渲染电影气氛和对人物心理的描述,反倒是大受欢迎,这让美国同行颜面无存,从而戏称这些西部片为“通心粉西部片”(1964-1975)

《好莱坞往事》中的过气明星里克·道尔顿,演了一部通心粉西部片,究竟是演完之后翻红,还是混不下去才跑到欧洲拍片,暂时未知。但我觉得前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毕竟这是好莱坞的故事,可以效仿老牛仔伊斯特伍德的发迹史。

(老牛仔就是去欧洲演了“镖客三部曲”之后才在好莱坞闻名的,而且当时意大利西部片很喜欢用好莱坞明星,好莱坞本土影业下电视行业和欧洲的双重压力下,当时其实挺动荡。)

而且预告片中,阿尔·帕西诺也跟他说,这些片子跟你“在电视上演得那些不一样”,可能就是指的通心粉西部片。

PS,瑞格

海报中的意大利语翻译为:杀了我吧!外国佬!

海报中的“瑞格”(Ringo),是人名,跟拼写差不多的姜戈(Django)类似,是通心粉西部片里的角色名号。而且这张海报,大概也是致敬了西部片导演杜奇奥·泰萨利的“瑞格系列”,比如《瑞格之枪》和《金枪客再闯鬼门关》。


★海报三

看样子还是一部西部电影,但偏于美式,很简单,这是一幅英文海报。

当然也不一样,电影海报呈现的风格有点类似莱昂内的《西部往事》,这是一部好莱坞和意大利合拍的电影。海报里主角一脸苦大仇深的,也不是那种美式正义牛仔的形象,在《好莱坞往事》故事时间60年代末期,这类颠覆传统的西部片,曾是西部电影最后的余辉。比如山姆·派金帕的《日落黄沙》和《虎豹小霸王 》,主角就都不是正义之士。

这部电影叫做《塔纳》,注意海报上的字样,“,里克·道尔顿饰演塔纳”(Rick Dalton is joe tanner),看来里克还是个大牌,因为只有大明星才会用到“XXX是XXX”这种待遇。

此外,以角色命名的西部片不少,比如1966年的《姜戈》。


★海报四

还是西部片,但有点奇怪。

因为从海报中形象来看,里克·道尔顿的牛仔形象,非常美式,几乎就是约翰·韦恩时代的标准形象,那种正气凛然,还有决斗时刻。

但海报下面却是意大利语,“regia”就是导演的意思。

可见本片大致也是一部好莱坞与意大利合拍的西部电影,但问题出现了,意大利西部电影,尤其是60年代末期,几乎是不可能出现这种美式英雄主角的。这就好比我们如今超级英雄电影里,几乎不会出现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全英雄一样,必须是有点“缺陷”的英雄才符合时代审美。

说白了,这海报在当时的环境下,不接地气。里克·道尔顿究竟演了部怎样的电影,还要等到《好莱坞往事》里寻找答案。

当然这张海报也致敬了电影1956年的西部电影《绝世枪手保卫战》,这可是真正的美式西部片。


PS,铅黄电影

此外,还有三张意大利文的“伪海报”,是当年以凶杀、暴力为主的意大利铅黄电影海报风格,出处不明,大家看一下就好。

第一张海报就是预告片中里克·道尔顿杀纳粹的电影,海报slogan就是:“有人点了德式炸泡菜吗?”。这部戏中戏明显恶搞了昆汀自己的《无耻混蛋》。

第二张出处明显,是意大利恐怖大师卢西奥·弗尔兹(Lucio Fulci)的《纽约杀人狂》,最有意思的是,伪海报的导演,达里奥·弗尔兹,是两位恐怖大师达里奥·阿金图与卢西奥·弗尔兹的合体。

但三张海报的演员表,里克·道尔顿的名字被框起来了,联想起《好莱坞往事》中曼森杀人案的背景,难道小李子饰演的角色,最后死了吗???

不过既然是伪海报,或许有着混淆视听的结果。而且如上三张出处不明,跟之前四张不同不是官方发布,电影出来之前,一切都是猜测(我不相信昆汀让男主角死亡)。


昆汀的私人映像

几张“伪海报”,指向性非常明显,这是昆汀“写给上世纪60年代电影的情书”,整部《好莱坞往事》,是导演自己非常私人化的映像。所以别看以灭门凶手案为背景,但电影可想而知并不是凶杀片,也不是暴力片,可能带着点悬疑、带着点传记色彩,更多是一场“往事”,一场梦幻。

难怪该片在戛纳放映之后,会有人说这是昆汀“最接近《低俗小说》的电影”、“如果你也是个影迷,一定会喜欢”、“扣人心弦、令人眼花缭乱”。

没错。一个时代的往事,对过去的西部电影、对好莱坞浮华时代的致敬。而隐藏在浮华表面之下的危机(嬉皮士文化、曼森案件等),或许会为该片提供强大的戏剧张力。

如此私人化的作品,有着如此高的评价,这才是我期待《好莱坞往事》的原因。


彩蛋:伪预告片

2007年昆汀与罗伯特·罗德里格兹一起拍得电影《刑房》,两部电影的合集,昆汀拍得是《金刚不坏》,罗伯特·罗德里格兹拍得《恐怖星球》,这部电影是致敬70年代的磨坊电影,复古风格、二手胶片质感,以及满满的B级片恶趣味。

为了达到极致的致敬,把两部电影合体并另外拍了四部“伪预告片”,穿插在两部电影之间,并邀请四位牛逼哄哄的导演拍摄这些预告片。让该片整体看起来神似那种在小录像厅、露天汽车影院观赏的两片连看的磨坊电影。

这四部伪预告片分别是:

★罗伯特·罗德里格斯亲自执导的《弯刀》

★罗布·赞比(《千尸屋》)执导的《Werewolf Women of the SS)》,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大反派傅满洲。

★埃德加·赖特(《僵尸肖恩》)导演的《Don't》,里面有导演的好兄弟尼克·弗罗斯特。

★伊莱·罗斯(《人皮客栈》)导演的Thanksgiving》,导演自己出演。

这样的致敬的形式感,情怀满满。而且四支伪预告片中,《弯刀》更是被拓展成了电影长片,拍了两部。而且第二部《弯刀杀戮》结尾,又出现一支“第三部”的伪预告片,主演还是Lady Gaga,大反派是小李子(未露脸)。

而《好莱坞往事》中的四张“戏中戏海报”,能否会拓展成长片呢?最起码小李子那个二战cult电影,我十分好奇。


公号:电影文酷

dreamcrowflim

微博:乌鸦·火堂

 7 ) 昆丁新电影背后:被邪教凶案毁掉的人生,以及被苦难滋养的天才

“苦难是艺术的养料”。

(一)

作为享誉国际的大师级导演昆汀·塔伦蒂诺,他每出一部作品都能牵动全球影迷的心。今年,昆汀又有了新动向,他的新作《好莱坞往事》即将登陆大荧幕与观众见面。

【导演昆汀·塔伦蒂诺】

这部由昆汀执导,同时,由“全球最性感男人”布拉德·皮特与“全球最具贵族气质男演员”小李子联合主演的美国大片未映先火,从去年开始就吊足了影迷的胃口。

【《好莱坞往事》剧照】

而影片的剧情更是波诡云谲,矛头直指震惊世界,至今仍令好莱坞讳莫如深的第一邪教血案:“曼森家族”杀人案,尺度不可谓不大。

血案发生在1969年8月9日,受害者是好莱坞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一家。

【罗曼·波兰斯基与妻子塔特】

这天本是非常平凡的一天,但对于波兰斯基却永生难忘。远在欧洲拍电影的波兰斯基突闻噩耗,几个小时前,一个清洁工打开了他家的别墅大门,震惊地发现里面被人血洗,屋外汽车的驾驶座上一个年轻人被刺五十一刀,血肉模糊。

屋里更是凄惨,包括波兰斯基的妻子女星莎朗·塔特在内的四人被凶手用刀刺杀,倒在血泊中,目之所见,毛骨悚然。当时莎朗·塔特整整挨了十六刀,而她还怀着8个月大的婴儿。

变态的凶手甚至还在门上用莎朗·塔特的血写了一个字:Pig!图片太血腥,在此不放出。

这起惨绝人寰的好莱坞血案轰动了美国,成为各大报纸的头条。案件的凶手最终被锁定为邪教大头目“查尔斯·曼森”。这个人可谓臭名昭著,他原本是个三流音乐人,受嬉皮士文化启发,创造了知名邪教“曼森家族”,这个邪教唯一的目的就是毁灭世界。

【查尔斯·曼森】

当时,美国正处于一个癫狂的年代:摇滚、嬉皮士、性解放、越战、黑人民权运动……特殊的时代背景使当时的年轻人普遍迷茫,一些人受到蛊惑加入了“曼森家族”,为曼森卖命。随着势力的扩大,查尔斯·曼森吸毒、贩毒、组织卖淫、策划多起杀人案,可谓是无恶不作。

这起血案发生后,查尔斯·曼森被信徒供出,锒铛入狱,直到2017年11月20日老死狱中,终年83岁。

【查尔斯·曼森】

吊诡的是:查尔斯·曼森的杀人动机至今不明,坊间传闻最盛的是由于波兰斯基曾拍过一部反映邪教之恶的电影《魔鬼怪婴》(又名《罗丝玛丽的婴儿》),所以,曼森想要杀鸡儆猴。

也有另外两种说法:一种曼森想发动末日的种族和阶级战争。另一种是曼森经过波兰斯基家门口问路时遭到了冷遇。但无论哪一种理由都罪不至死,令人难以理解凶手何以如此心狠手辣。

(二)

事件最惨的人物莫过于大导演罗曼·波兰斯基。他的余生都无法摆脱这场血案的阴影,他甚至曾拍过电影《苔丝》来纪念自己的亡妻。

【罗曼·波兰斯基】

波兰斯基是世界知名的天才导演,他的电影风格黑暗、阴郁,以擅长揭露人性之罪见长。很多奥斯卡影片都出自他手,比如《钢琴家》、《水中刀》、《魔鬼怪婴》。

【罗曼·波兰斯基电影《钢琴家》剧照】

同时,他也是柏林、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常客与宠儿,1965年《冷血惊魂》喜摘柏林银熊奖,2002年《钢琴家》荣获戛纳金棕榈奖。

【罗曼·波兰斯基电影《冷血惊魂》剧照】

然而,波兰斯基的一生并不快乐,一如他悲情的电影。

1933年,波兰斯基出生在法国一个波兰籍犹太人家庭。当时,整个欧洲反犹太人主义盛行。出生后不久,波兰斯基便赶上法国反犹太人的浪潮。

【四岁的罗曼•波兰斯基与家人】

全家不得已迁回波兰。恰逢二战爆发,德军对波兰犹太人展开大规模屠杀。罗曼•波兰斯基的母亲、父亲和叔叔相继被抓入集中营,其后,母亲被纳粹用毒气毒死,父亲和叔叔侥幸存活。不到十岁的波兰斯基隐姓埋名,被一名好心的波兰农夫收养,得以保全性命。

【罗曼·波兰斯基电影《钢琴家》中犹太人惨遭屠杀】

悲惨的童年经历给波兰斯基留下了深深的阴影,以致于后来斯皮尔伯格再三邀请他本色出演有关屠杀犹太人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他都以“挥之不去的痛苦”婉拒。

【斯皮尔伯格《辛德勒名单》剧照】

上天是公平的,在赋予苦难的同时,也赋予了波兰斯基一身才华。童年苦难深刻影响了他的电影风格,使之充满黑暗、阴郁与批判色彩。1958年,25岁的波兰斯基初次展露导演天赋,自编自导自演短片《两个男人和一个衣柜》,获得了5项国际大奖,包括布鲁塞尔电影节最佳影片第3名,初次引起欧洲电影界的注意。

【罗曼·波兰斯基《两个男人和一个衣柜》剧照】

两年后,他从罗兹电影学院毕业开始了自己的电影人生,先后在欧洲各国与美国拍片。《水中刀》(1962年)、《荒岛惊魂》(1966年)、《天师捉妖》(1967年)、《魔鬼怪婴》(1968年)都是这一时期拍摄的佳作。

【罗曼·波兰斯基《魔鬼怪婴》剧照】

1967年,他与好莱坞女星莎朗·塔特热恋,次年,步入婚姻的殿堂。1969年血案发生后,波兰斯基陷入极度痛苦中,电影风格变得更加阴郁。《麦克白》(1971年)、《唐人街》(1974)、《怪房客》(1976)等影片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从电影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压得人窒息的阴郁感。

【罗曼·波兰斯基电影《唐人街》剧照】

波兰斯基曾说过:“我喜欢电影中的阴影,但生命中的阴影则不然。”可见,不幸的经历对他摧残之深。

1977年,波兰斯基人生再次转折,他在拍摄照片时性侵一位未成年少女,犯下性骚扰女童罪。

【被侵害的女童萨曼塔·盖默】

为逃避审判,波兰斯基在候审期间逃往巴黎,三十年没敢再回美国,而这位被侵犯的女童因此事备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与困扰,以致于长大后希望当局撤销此案,使自己重新开始生活。

【罗曼·波兰斯基】

2010年,波兰斯基在女方的申请下脱罪,他为自己辩解:“前妻的死给我带来了难以承受的悲痛。在这样的时刻,有的人选择吸毒,有的人选择酒精,有的人出家为僧。而我,则选择了性。”但这样的辩词显然不能让世人原谅他的罪行。

(三)

童年的阴影,血案的迷雾,强暴的污点,使波兰斯基的一生充满了魔幻色彩。他用才华与痛苦拍摄了一部部极具个人风格的经典电影。综观波兰斯基的电影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成名阶段

代表作:《水中刀》(1962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水中刀》海报】

《水中刀》拍摄于1962年,当时,29岁的罗曼·波兰斯基刚从罗兹电影学院毕业不久,在波兰拍摄了这部电影。

《水中刀》初步展现出波兰斯基的个人风格。整部电影仅有三名演员,一对中产阶级夫妇与一个落魄的永远在路上的朋克青年。三人因机缘巧合共同乘坐中年男子的游艇出游,因此,引发了一系列冲突,而这些冲突的根源在于人性,这正是波兰斯基最为犀利之处,擅长通过微小的事件来揭露人性的阴暗面。

【《水中刀》剧照】

影片充满隐喻,封闭空间内三人的暗流涌动,两性关系的互诱与对峙,成人与青年之间侵入与反击的拉锯过程,中产阶级婚姻关系的虚伪与脆弱,这些薄薄的面具在刀入水的刹那顷刻粉碎。影片中刀其实是一个悬念,有着无尽的象征意义。

代表作:《荒岛惊魂》(1966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荒岛惊魂是波兰斯基的第二部作品,这部作品与《水中刀》颇为相似,都是表现密闭空间内人性的冲突。

【罗曼·波兰斯基《荒岛惊魂》海报】

波兰斯基似乎很厌憎中产阶级的虚伪,总想剥掉这层高尚的面纱。因此,《黄岛惊魂》中的男主同样是一名夸夸其谈的中产阶级,他有点钱,追求品位,自诩高贵,编造自己曾是个军人的经历。卖掉工厂在一个孤岛买下一座城堡,和自己年轻的妻子独守岁月。

【罗曼·波兰斯基《荒岛惊魂》剧照】

然而,这美好的一切随着凶徒的闯入被破坏了,面对强悍的凶徒,男主暴露出了自己的懦弱无能,人性的较量再次拉开:一方面妻子早已厌恶自己的丈夫,公然和客人调情。面对凶徒,她开始主动挑拨凶徒,激发他与丈夫的矛盾。另一方面丈夫既畏惧凶徒,同时,又想在妻子面前维护自己男性的尊严。

【罗曼·波兰斯基《荒岛惊魂》剧照】

最后,丈夫百般挣扎在妻子的教唆下干掉了凶徒,自己也因为受到刺激失去思考能力,沦为行尸走肉。而妻子则顺利逃脱了发疯的丈夫,逃离了压抑无趣的生活。影片扯下中产阶级的遮羞布,深刻地揭露了中产阶级的虚伪、脆弱与无用,面对强权与生活的贫瘠,中产阶级或许只能发疯。

《天师捉妖》(1967),最搞笑的作品

波兰斯基最搞笑的作品莫过于《天师捉妖》,这部电影对他有着非凡的意义,因为在拍摄这部电影时他与妻子莎朗·塔特相恋。塔特是好莱坞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著名的美女影星。她凭借几支广告走红,而后进入影视圈,随即参演了一些电视剧被大众所熟知。

【莎朗·塔特】

塔特美艳动人,15岁时曾获得过美国华盛顿小姐头衔,凭借相貌优势自然是吸引追求者无数。然而,绝美的外表也成为塔特的负担,她时常被公众认为是一个花瓶,而实则塔特并非是一个绣花枕头,1967年,凭借在音乐电影《娃娃谷》中的精彩表演,塔特荣获第25届 (1968)金球奖最佳女新人提名。

同时,塔特也是个非常有个性的女孩,在美国六十年代,她是第一批穿超短裤上街的女孩之一,这种特立独行的着装风格曾饱受指责,然而莎朗并不在意这些非议,甚至在和波兰斯基的婚礼上,已经怀孕的她身着超短白色连衣裙与波兰斯基完婚,以此作为对她批评的回击。

【莎朗·塔特】

1963年,她与自己的发型师杰伊相恋,这种关系因为波兰斯基的出现被打破。1965年,波兰斯基与塔特合作拍摄《天师捉妖》,波兰斯基被塔特的美貌所倾倒,而波兰斯基卓越的才华与温文尔雅的气质也深深吸引了塔特,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塔特随即同杰伊分手,但这并没有影响两人成为好友,杰伊一直是塔特的发型师,甚至那场血案发生时他就在波兰斯基家中参加聚会,以至于不幸牺牲。

【波兰斯基与塔特因戏结缘】

或许是爱情的力量,《天师捉妖》这部恐怖片呈现了许多喜剧色彩。《天师捉妖》讲述了研究吸血鬼的教授阿布西尤斯带着助手阿尔弗莱德(罗曼·波兰斯基饰)前去猎杀位于东欧特兰西瓦尼亚山村的吸血鬼,结果,碰到了吸血鬼祖宗,手段失灵,被吸血鬼追得乱跑的故事。

【电影《天师捉妖》剧照】

影片中,罗曼·波兰斯基饰演吸血鬼教授的助手阿尔弗莱德,莎伦·塔特饰演他们下榻旅店的老板笨拙可爱的女儿莎拉,两个人物在影片中坠入爱河,结果,莎拉被来自山顶的吸血鬼科若洛克伯爵掳走并吸血而死,这也触发了吸血鬼教授与助手前去追查真相的决心。

《天师捉妖》的创意之处在于影片照搬了吸血鬼影片如《达库拉的新娘》的一切恐怖元素,但却被波兰斯基用作制造反差性的喜剧效果的条件,里面设计了很多有超于那个时代的创意桥段,比如,喜欢搞基的吸血鬼少爷、结尾处的丧尸舞会以及阴森古堡中奇特搞笑的追逐戏,影片整体观感既不恐怖也不诡异,而是实实在在的怪异和欢乐,这应该是波兰斯基这一辈子主题最欢乐的作品了。

【《天师捉妖》是波兰斯基最欢乐的作品】

尽管影片很逗比,但导演对艺术的精益求精却随处可见。影片制作精良,无论是外景、道具、演员各类奇特的造型、光效以及摄影和特技场面都有着极好的效果,尤其在修复版本中呈现出艺术品般的精致。

演员的表演也都很到位,这得益于波兰斯基的严格,甚至连女友也不放过。当时,他与塔特的关系迅速升温,塔特按捺不住对波兰斯基的爱欲,在表演时非常紧张,无法进入状态,波兰斯基面对这种情况采取一贯强硬的作风,丝毫没有手软,在拍摄一个洗浴的镜头时,整整拍摄了七十次才过。

【《天师捉妖》洗浴镜头】

影片于1967年上映并被米高梅公司在北美地区发行,这也给了波兰斯基闯入好莱坞的机会。而他与塔特的爱情也在次年开花结果,走进婚姻的殿堂。

【波兰斯基与塔特在英国伦敦举办婚礼】

魔鬼怪婴(1969)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提名——转折点

《魔鬼怪婴》(又名《罗丝玛丽的婴儿》)被公认为是对波兰斯基人生影响最大的作品,甚至坊间流传正是因为这部电影对邪教问题进行批判,导致波兰斯基一家遭到邪教“曼森家族”的迫害。所以,这部电影是波兰斯基创作生涯绕不过去的分水岭。

影片诞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这是美国社会最动荡、最迷茫的一个年代。受摇滚、嬉皮士文化、性解放、越战、黑人民权运动等各方面的影响,人们用反抗习俗、反抗传统宗教等激进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愤懑,这也给了邪教可乘之机,而这部影片则大胆地对邪教问题进行了揭露。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街头嬉皮士文化】

影片改编自美国惊悚小说作家、剧作家艾拉·雷文的原著小说《罗丝玛丽的婴儿》,波兰斯基非常忠实小说原著。甚至其中的每段对话、色彩的安排以及服装都是严格按照小说执行,并因此获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故事讲述的是纽约一个籍籍无名的演员凯(约翰·卡索维茨饰)与妻子罗丝玛丽(米娅·法罗饰)搬到曼哈顿一间古老的公寓定居,坊间流传公寓有不祥之兆,但他们没放在心上。

搬入不久,邻居的养女莫名其妙自杀身亡。这导致妻子不大愿意与他们交往,但丈夫却与他们殷勤往来,之后,一连串怪事发生了。

经过妻子的调查,最终发现原来这群表面友善的邻居实际上都是巫师,他们信奉魔鬼撒旦,而她的丈夫为了自己的前途加入邪教,巫师们用巫术帮他弄瞎了其他演员的眼睛,助他事业顺利,但丈夫飞黄腾达的代价是让妻子怀上撒旦的孩子。

【妻子发现真相时,巫师们正衣冠楚楚,谈笑风生】

这部影片被波兰斯基处理得非常巧妙,整部影片没有一个如贞子般血腥的镜头,就连妻子梦见怪物侵犯自己,以及妻子看见没有瞳孔的婴儿都没有对怪物给出一个画面,而是全凭观众想象,但想象中的怪物反而是最吓人的。

【妻子看见怪婴时没有给怪婴画面,观众仅能从妻子惊恐的表情中想象怪婴的模样】

再加上影片大半部分都表现丈夫的体贴以及邻里之间的热情友好,而这看似美好的表象之下却隐藏着巨大的阴谋,这种反差足以令人感到如堕冰窖般的彻骨寒意。

《魔鬼怪婴》不仅是一部经典的恐怖片,同时,也是对当时缺乏信仰、思维混乱下邪教盛行的情况进行揭露与抨击。其中,影片中有个镜头,妻子无意翻看一本杂志,上面写着一句尼采的话:Is god dead?(上帝已死?)

这句话可以看作是揭露当时信仰混乱思潮的隐喻,邪教正是利用当时普遍存在的偏激思潮来蛊惑民众。也许正因这一点波兰斯基才成为了“曼森家族”的头号目标。

1981年《苔丝》,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

血案是波兰斯基一生无法消除的痛。直到十三年后,他依然无法释怀,并拍下电影《苔丝》来纪念自己的亡妻塔特。电影《苔丝》改编自十九世纪英国批判主义文学开山鼻祖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之所以拍摄这部电影是因为这本小说是塔特生前正在读的一本小说,同时,她极力推荐波兰斯基将它拍成电影。但波兰斯基认为剧情老套,不符合他的创作风格,所以,没有答允塔特的请求。塔特去世后,波兰斯基认真读了《苔丝》并决定倾家荡产花四年时间拍成电影来弥补亡妻生前的遗憾。

【电影《苔丝》海报】

《苔丝》讲的是一个悲情的故事。十九世纪末,十七岁的乡村姑娘苔丝被富家子弟亚雷诱奸并生下小孩。苔丝因此遭到了世人的恶语讥讽,而这个小孩在不久之后就夭折了。满心伤痕的苔丝来到遥远的异乡开始了新的生活,她与鄙视封建贵族、思想前卫的青年克莱尔相恋、结婚。

【苔丝被侵犯】

新婚之夜,苔丝将过去的经历和盘托出,貌似开通的克莱尔却无法接受苔丝的不贞,离开她去了巴西。失去爱情的苔丝非常痛苦,但为了全家人的生活,只好忍受着屈辱和苦难,拼命干活,同时,盼着丈夫能够回心转意,回到自己身边。

【苔丝与克莱尔相恋】

克莱尔在巴西吃尽苦头,贫病交加,后悔当初遗弃苔丝的鲁莽行为,决定返回英国与她重归于好。但苔丝因为等不到克莱尔的回信,为了解脱全家无经济来源的困境,无奈之下把自己嫁给了当年诱奸她的亚雷,克莱尔看到这种情况,再次失望地离去。

【克莱尔离去】

见爱人离去,绝望的苔丝亲手杀死了毁坏她一生幸福的亚雷,并随克莱尔逃亡。最后在一个静谧的黎明,苔丝和克莱尔被捕。

影片通过波兰斯基的改编,相比于小说原著,从电影语言上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灵魂上的感同身受。导演对原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并因为本片赢得法国最高荣誉的凯撒奖和奥斯卡的首肯。

【罗曼•波兰斯基】

同时,当年仅十五岁,被誉为“80年代欧洲影坛第一美女”的主演娜塔莎·金斯基不仅演出了苔丝的气质与美丽,也贡献了精湛的演技。

【“80年代欧洲影坛第一美女”娜塔莎·金斯基】

拿到剧本后,娜塔莎•金斯基对准英国的乡村女孩做足了表演功课,努力练习英文消除自己的德国口音,并深入英国乡村,体会苔丝这一角色形象。甚至跟小说中的苔丝一样在农场收小麦,挤牛奶。这部电影上映后,娜塔莎•金斯基声名鹊起,被称为——英国文学史上”被塑造的最完美的女性形象之一”。

【电影《苔丝》割麦子片段】

2003年《钢琴家》,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钢琴家》是波兰斯基排名最靠前的作品之一。拍摄这部电影时,波兰斯基已经七十岁高龄。这部电影可以看成是波兰斯基对于不幸童年的回顾,也是将纳粹屠杀犹太人这段历史记入电影的一次伟大尝试。

【《钢琴家》评分名列前茅】

斯皮尔伯格曾再三邀请年轻的波兰斯基参演有关屠杀犹太人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但他以“挥之不去的痛苦”拒绝,可见七十岁高龄的波兰斯基拍这部电影是下了很大的决心。

影片中天才作曲家兼钢琴家瓦拉迪斯劳·席皮尔曼(阿德里安·布洛迪饰)是一名犹太人,在纳粹占领华沙的犹太区后,他饱受饥饿的折磨和各种羞辱。为躲避屠杀,他躲过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于城市的废墟中,日复一日,艰难求生。

幸运的是他的音乐才华感动了一名德国军官,在军官的冒死保护下,终于捱到了战争结束,迎来了自由的曙光。他的勇气为他赢得了丰厚的回报,在大家的帮助下他又找到了自己衷心热爱的艺术。

【尚未经历战争体面优雅的钢琴家】

表现战争残酷的电影有很多,不乏炮火纷飞或鲜血淋漓的大场面。而波兰斯基却独辟蹊径通过活生生的个人视角来体现战争的残酷,而不是直观的爆炸与血腥。

在战争的摧残下,男主从光鲜亮丽的钢琴家变成衣衫褴褛的乞丐,从谈笑风生的正常人变成愁眉不展的落魄汉,从无拘无束变得每天都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担心会突然死掉。

【为躲避屠杀东躲西藏的钢琴家】

整部影片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通过平淡而沉重,缓慢而有力的讲述方式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并铭记这段犹太人的血泪之歌。

【经历战争残酷后犹如乞丐的钢琴家】

(四)

时间宛如尘沙将往事掩埋,无论痛苦还是荣耀都注定远去。如今,距离1968年那场惊心血案已过了整整五十年,昆汀导演决定在周年纪念日将这一往事搬上荧幕可以想象是一步大棋。

这部电影注定有着非凡的意义:

第一, 历史意义。无论是才华横溢的天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还是绝代芳华的女星莎朗·塔特都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传奇人物,即使是臭名昭著的杀人恶魔查尔斯·曼森至今仍有很多人关注。影片从当年轰动一时的血案着手,反映那个时代的混乱、躁动、迷茫,注定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

第二, 这是昆汀导演第一部纪实性作品,也可能是他最后一部带有个人风格的作品。众所周知,昆汀最擅长非线性叙事和黑色幽默,不了解的朋友可以看看他的代表作《落水狗》、《低俗小说》、《无耻混蛋》、《杀死比尔》等震惊影坛的作品。

坊间传言昆汀打算拍完十部电影后退休,而第十部可能是《星际迷航》,所以,可以大胆揣测除非昆汀能把《星际迷航》这种科幻大片也拍出个人风格,否则,第九部《好莱坞往事》将是他最后一部带有浓郁个人风格的作品。

第三, 史无前例的演员阵容。正如前文所述,本片集结了小李子和布拉德皮特两大好莱坞男神,他们无论演技、颜值,乃至艺术造诣都是实打实的巨星,两个人加在一起相当于好莱坞半壁江山,隔着屏幕便已感受到爆棚的魅力。而这次是他们继2015年十六分钟短片《选角风云》后的第二次联手,也是所合作的第一部大电影。

【魅力四射的小李子与皮特】

除了两大男神之外,女演员阵容也十分亮眼,莎朗•塔特由“小丑女”玛歌特•罗比饰演。她曾于2017年提名了奥斯卡影后,并和小李子合作过《华尔街之狼》,在宣布加盟之后,主演阵容也组成了三巨头。

【小丑女玛歌特•罗比(左)饰演莎朗•塔特(右)】

此外,女演员还包括了新生代实力影星达科塔·范宁。别看她是94年的小鲜肉,但已有《幽浮入侵》、《我是山姆》这样高口碑的作品。其他演员还包括著名影片《海上钢琴师》主演蒂姆·罗斯。

演过《教父》系列、《闻香识女人》、《盗火线》这样电影的奥斯卡影帝阿尔·帕西诺,以及漫威电影中星爵他爸库尔特·拉塞尔。

【阿尔·帕西诺】

《好莱坞往事》也体现了一个天才导演向另一个天才导演的致意,是艺术精神的薪火相传。

【导演罗曼•波兰斯基(1933年生)与导演昆汀·塔伦蒂诺(1963年生)】

当社会秩序进入混乱,当信仰开始崩塌,唯有卓越的艺术家能以深刻的作品洞悉这一切,启迪人类的心灵。虽然,那个迷乱的时代已经远去,但在两位导演控诉的邪教血案背后,我们要永远铭记这样一段悲惨的命运。

 短评

很平铺直叙的无聊故事。演技确实爆棚。 还有为什么非要丑化李小龙?亚洲男人在美国还不够惨吗?

5分钟前
  • 疯中飘摇
  • 还行

如果你也是个影迷,一定会感动的,这就是给影迷的礼物!我爱死《好莱坞往事》了!!!!!果然不能剧透,虽然有预感,但没想到……最后真是止不住眼泪。昆汀又一次,嗯,又一次。这就是我爱电影的原因啊!小李演技很不错,皮特超硬汉,玛格特罗比超可爱!这里仍有昆汀对电影、对暴力、以及对美足的热爱。昆汀继续牛逼!爱死这片了,哭了!!

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昆汀拒绝删减牛逼,撤档又如何,完整版照样看,5星送给玻璃心圣母

12分钟前
  • 西尔莎·罗南
  • 力荐

这就是昆丁,他不会讨好观众无论是中国的,还是美国的,还是全世界的,这就是昆丁。要是连昆丁这种人多开始讨好观众了,那你能想象电影行业会变成怎样吗

13分钟前
  • 秋月与春夏
  • 推荐

几乎融合了昆汀之前所有的元素:暴力,话痨,冷幽默,足控,迷影情节等等 男性荷尔蒙一刻不停喷涌而出。全片无尿点 唯一的缺点就是空调太冷把我从梦里冻醒了 害我没梦完

18分钟前
  • Ok电脑
  • 力荐

5星,前面以为阿莫多瓦金棕榈能拿了吧,看完这部,嗯,不一定哦,哈哈。剧透一点,有李小龙模仿秀,世界影史和流行趋势大融合,戏中戏,讲的是有电影梦的明星和替身的故事,开头描绘好莱坞的梦幻豪华,中间各种致敬,后半段情感升华,整部影片不管是摄影,剧本,演员表演都是顶级水准,影片节奏让我很兴奋,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看完戳中泪点了。但觉得,即使戛纳大奖分猪肉,好莱坞往事和痛苦与荣耀都是有资格拿金棕榈的,这两部片也可能会出男演员奖(小李子有戏,我觉得同片他的层次和空间更好),此片商业与艺术两不误嘛。

21分钟前
  • 基本一视同仁
  • 力荐

一如既往有让人非常不舒服的种族和性别问题。昆汀跟波兰斯基关系很好吧,这意淫都让人有点感动了。但是他跟李小龙到底什么仇什么怨,那满满的恶意都要溢出来了…

22分钟前
  • 小油飞
  • 还行

大概是一部对影迷有着极高知识储备要求的电影,的确堪比泛影史意义上的终极之战。备考不足如我,仅看最后三十分钟也是酣畅淋漓的,就是前面梗若接不住大概就会酿成不少尿点,以及直觉上李小龙段落反而在内地或有风险。

27分钟前
  • 水怪
  • 推荐

昆汀的电影和他本人一样,很容易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出不来,旁人很容易陷入迷惑,不知道他为什么在一个虐杀案故事前花那么多时间去讲看似无关痛痒的60年代末电影明星朝电视发展的阵痛,或者像赌博似的去意大利跟鸡同鸭讲的外国人拍通心粉西部片。要求每个观众都像他这样如痴如醉地沉迷电影,似乎是件奢侈的事,但昆汀是那么的对史料、八卦、明星、好莱坞的点点滴滴信手拈来,他就像一个永远都挖不尽的宝藏资料库,把自己的一辈子都和电影连在一起,并有着很强的诉说欲。这样的感情基础下,这部好莱坞往事不会让人产生距离感、“大师感”,融进了自己童年回忆之后,还确实有些总结篇的味道——昆汀把自己对好莱坞的爱,和对小李和皮特的爱(看完本片谁还会不爱他们俩呢?!),都放在这部电影里了

31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昆汀电影里一贯的成吨的血浆没有了,无穷无尽的暴力没有了,源源不断的话痨也没有了,这让电影显得冗长且无聊,只有恋足癖和最后半小时的高潮能挽回颜面。小李子的表演依然不懂得节制,各种用力过猛,劲儿劲儿的。皮特虽然耍帅,但也只是耍帅而已,和李小龙的那段耍帅更是觉得有失偏颇。所谓的迷影情节,因为全程被割裂,最后被“嫁接”进来的感觉很违和。吹得有点过了,这不是昆汀最好的作品。

34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看到最后半小时才确定,这仍然是我们最熟悉的那个狂想天才昆汀,在酣畅淋漓之下铺一层温柔的底色,也难怪他要防剧透。小李和皮特这对片中好基友都很可爱,带着我们像孩子一样游历在1969那个放荡无序、礼崩乐坏、焦虑又美好的年代。很多梗,很多美足,很多老朋友,很出彩的表演,期待能被热烈讨论的那一天,可能会稍有点影迷门槛。小李癫狂可爱依旧,皮特让我又找回了初中对他心动的感觉。

35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前面是你没见过的昆汀,后面是你见过的昆汀。

40分钟前
  • 柯诺
  • 推荐

导演塔兰蒂诺的温情反思之作。只是对美国好莱坞历史及年代嬉皮士现象和“曼森杀人案”不大了解的观众,就看不出多少其中的内容和乐趣了,那样的话片子也只值三颗星。不过编剧导演再现那个时代的外貌、内在特征上,实在是下了大功夫,加一星吧。

45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属于电影的理想主义时空已在《低俗小说》的兔餐厅里建立过一次,如今昆汀将其拓展引入童年迷影记忆中的现实世界,从《无耻混蛋》开始真正步入的“小说电影”阶段对文学性与写作欲的追求不再局限于胶片上的架空历史,莱昂内式片名却更多在讨论考布西,接连相同题材的“姜戈”和《八恶人》激发出了强烈的对西部片乃至其整个亚类型历史探究重访的游戏兴致,后三十分钟的伦纳德小说式情节接棒对影史八卦考据戏说构成的前两个小时,组成了最符合昆汀多重身份的一部作品。替身皮特和小李的友情歌颂传统拍摄,也是现实的西部硬汉传奇,客串的女特技师佐伊·贝尔与当年的史蒂夫·麦奎因同样闪耀,电影诞生于团结、勇敢和牺牲,幕后英雄与银幕英雄联起手来,扫清浑浊邪恶,圆影迷们一个美好的梦,嬉皮文化与骑士精神共舞,那些浪漫菲林的叛逆和善良将被永远传颂。

49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假如曼森杀人案没有成功,莎朗·塔特没有遇难,波兰斯基没有性侵幼女,没有四十年如一日的逃亡生涯,而是和妻子、孩子共享天伦之乐。假如瑞克结识波兰斯基,千里马遇伯乐,迎来事业第二春。假如瑞克不再经济窘迫,也没有解雇克里夫。假如……世上没有假如,但是昆汀给了我们另一种答案。用瑞克和克里夫的经历纪念曾经还没有被商业侵蚀的好莱坞;用迷影瞬间、致敬桥段作为写给电影的情书、献给影迷的礼物;用颠覆现实的故事给曼森家族迎面重击,报杀人之仇。昆汀用电影改写历史,转悲剧为喜剧,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和记忆中不一样的1969年。不再追求血浆四溅、残肢断臂,取而代之的是浓浓诗意,屡屡柔情。不再追求暴力,取而代之的是发生在平行时空的美好童话。以虚幻的故事抚慰现实的伤疤,以怀旧的镜头追忆往昔的岁月,这就是电影的力量。

51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看了一个小时,以后也不打算补了。人生中也没什么非看不可的片子

56分钟前
  • 舒农
  • 还行

光怪陆离下的苍凉质感,这就是我对电影的热爱。

57分钟前
  • faroe.
  • 推荐

布拉德皮特开车能看路吗

1小时前
  • 退货请出示发票
  • 还行

这就是昆汀写给好莱坞的情书,真的没有想到会这么温柔。

1小时前
  • 斯大凌
  • 推荐

昆汀·谈伦蒂诺的新片《好莱坞往事》太文艺了,还是他一贯的复古胶片质感,但剧情却一返常态,完全不是你期待的那种痞子昆电影。它非常的文艺,没有故事,不仅用两个小时的时间讲好莱坞居民的浮生一日,就算到了高潮也故意用上帝视角的旁白间离故事,出现了大量准确的时间信息,甚至还有跳跃的故事时间跨度,总之感觉就是观感上如何不爽他就怎么来。最后的高潮十几分钟可以证明这就是昆汀电影,还是《无耻混蛋》里平行时空改变历史的玩法,告诉你电影是什么。可能是抱的预期不一样,以为会有暴力血浆和爽爽爽,结果昆汀这回玩的是彻底的反类型片,创作思维上是艺术电影的玩法,太出人意料了!对于普通观众开始,这种片子不好看,没有娱乐性,但从电影人创作的角度看,它值💯分。你可能也会像我这样,越回味越觉得昆汀这次的创作思路很厉害。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