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综艺大陆2021

主演:马东,黄渤,徐峥,于和伟,李诞,金靖,严尚嘉,蒋诗萌,郭大宝,史策,刘胜瑛,张娜娜,潘越,尹贝希,林慧颖,小鹿,璎宁,韩晶如,武六七,周铁男,扬凡,单冠朝,王化诚,孙天宇,刘思维,王皓,蒋易,李栋,陈天明,杜康,沈驰,梦涵,庄园,朱毅,土豆,吕严,黄澄澄,东靖川,顾宇峰,宋木子,合文俊,李飞,李秋盟,周仕麒,曹牧之,王梓,常诚,顿珠,周易铎,宗俊涛,强咚咚,杨雨光,闫佩伦,张祐维,唐马鹿,周泽平,

导演:内详

播放地址

 剧照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剧照 NO.1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剧照 NO.2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剧照 NO.3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剧照 NO.4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剧照 NO.5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剧照 NO.6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剧照 NO.13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剧照 NO.14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剧照 NO.15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剧照 NO.16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剧照 NO.17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剧照 NO.18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剧照 NO.19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2 00:20

详细剧情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是一档由爱奇艺出品、米未联合出品并制作的原创新喜剧竞演综艺。节目将通过一群喜剧人的作品展演,全方位展示品质优良、类型多样的中国原创新喜剧作品,选拔出创作能力、协作能力、表演能力最突出的团体和个人。

 长篇影评

 1 ) 我们为什么那么希望王皓和史策在一起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对我来说,从一开始喜欢看喜剧,变成了喜欢看王皓和史策的爱情,为啥啊?我可是从来不磕cp的人啊。

昨晚《一年一喜剧大赛》的半决赛上,更是被皓史成双这对CP感动的热泪盈眶,也气得捶胸顿足。

这是《一年一喜剧大赛》的半决赛,也是他们作为搭档演的最后一个节目,这个节目串起了他们之前节目里从相遇、相恋到结婚的整个过程,也让无数观众见证了一份从萌芽到诞生的爱情。

节目前的采访环节,他们为了即将来临的道别,给彼此写了一封信,说什么这辈子不会忘掉的时光,说什么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说什么感谢你出现在我的生命力,就是不说我爱你。

给观众们急的肝火上行,捶天捶地,恨不得钻进屏幕,按着这俩人就地拜堂。我不说别的,我就问问,你看看人家其他的搭档们,关系再铁,谁特么用写信告别?!谁还把第一次见面的日期记得清清楚楚,这不是谈恋爱是啥,当我们观众瞎吗?

节目中,史策还展示了他们此前每次节目拍摄的照片,就像女朋友在跟你展示你们之前一路走来的爱情痕迹,多少人是在王皓开门看到他们照片的时候破防的,背景音乐响起的时候,弹幕里一片哭字。

那首歌叫做《爱人错过》,来自台湾乐团告五人的专辑《我肯定在几百年前就说过爱你》,里面是什么意思,不言而喻。

王皓和史策为什么不在一起,我有个猜测,先按下不说,我表达下,为什么那么多人希望他俩在一起呢?

在喜剧嗑CP这好像是头一遭,而且是全民嗑,大家不再像喜欢别的明星那样,想把老婆老公据为己有,而是特别无私的希望自己喜欢的两个演员能在一起。

为什么呢?

我以为,是这两个人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完美爱情,真实的、不做作的、从外表、性格到内心到完美契合的爱情。

这种爱情不仅是在今天,在古往今来都太稀缺了。

很多人以为爱情是个日用品,是大家一辈子都会遭遇至少一次的东西,实际上,爱情是稀缺品,尤其是契合度比较高的爱情,可能是比彩票中500万还要稀缺的东西。

别说亲身经历,你这辈子能见证一遭已经属于不容易,很幸运,今年追《一年一喜剧大赛》的人都看到了。

喜欢当然是简单的,你可以单方面宣布你喜欢易烊千玺、朱一龙、隔壁班帅哥,任何人,但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是双方相爱才是爱情,而灵魂契合更是爱情中难得的际遇。

多少人因为合适在一起,或者只是不讨厌而已。普通人相个亲,比学历比房子比工资比一切,不就是因为没有爱情嘛,如果有爱情,谁还稀罕去计较这些。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是能过一生的,处一处也就有了感情,相濡以沫的亲情同样让人动容。

但那究竟不是爱情啊

“Julie's excellent, but she's not Rachel. "

多少人在王皓和史策的喜剧里幡然醒悟,原来爱情从未降临过啊,或者,原来爱情还可以完美到这种程度。

完美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所有人都希望他俩在一起,感觉不在一起天地不容。好像你在路上看到两块镜子碎片,居然裂缝完美咬合,你是不是想把它们拼在一起,譬如你见到一张拼图就缺了地上这一块,你是不是想把它放进去。

史策在一个采访中提到:

“我跟王皓是通过一个朋友介绍认识的,我之前从来不认识他,但一见如故。我想找一个个子比较高的,他个子就很高,我是东北人,想找一个东北人在一起搭档,后来知道他就是东北人。他不太爱说话,比较慢热,我也比较慢热。因为喜欢的东西很一致,我们两个从来都没有过吵架、矛盾。会有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但是真的不多。王皓很尊重我,明明之前不认识我,但总觉得我说的话都对。我们俩之间真的是有一种莫名的、天生的互相信任感,还很有默契,之前从来没在一起演过戏,一上台就特别有默契。王皓是我做演员开始一直到现在,遇到过最合拍的搭档。”

体会一下,什么叫“天造地设一样的难得”。

更难得的是,两个这么默契的人,有了这样一个独特的机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掏空自己的毕生积累,在一个万众瞩目的节目中呈现。

舞台让所有的情感体验都被无限放大,这让本来就强烈的感情冲击增加成百上千倍。每一次从生疏到完美的排练,都让他们的默契度增进一分,本来横空出世就是99分的默契,又迈向99.9,99.999,99.99999……

而且,两人本来都是中腰部演员,这次节目让两人一下子收获巨大的流量,个人成就与感情同步提升,叠加来的冲击也让他们对这份感情有更多正面评价,这也是他们一直默认在炒CP,但是没说过不在一起的原因。

回过头来说下,他俩到底是什么情况,网上搜了搜几乎没有信息。

看资料史策93年,王皓96年,史策比王皓长3岁,一直以姐姐的身份教了王皓很多,二者亦师亦友,但友达以上恋人未满。

为啥,我有个猜测。首先,两个人之间肯定是有爱情的,而且是相互的,这个毫无疑问,眼神、微表情是不会骗人的。节目表演完,两个人在台上的那些小动作,有恋爱经验的都知道有多亲密。

但是,两个人的确没有在一起。

读信那一段,明显看出王皓是设定不设防的,真情流露,但史策在隐藏,在伪装,在竭力控制情绪,显得自己没那么在意。

她在装什么,为什么要装?

我猜史策应该有一个感情非常深的男朋友,可能已经相处了很多年,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她跟王皓是真爱,但是怎么办呢,跟之前的男友也不是假的啊?所以才没有毅然分手和王皓在一起。

是的,跟很多人的想象不同,爱情不一定具有唯一性,哪怕是在同一时间段。你这辈子可以爱很多人,也可以被很多人爱,保不齐,有那么几次,你过于闪耀,导致档期太紧张,真爱们就重叠降临了。

人是很复杂的动物,感情又是最最复杂的东西,是说不清的。史策有这样的矛盾也不是不专一,我们没办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和真爱出现的时间。

读完信的时候,史策仰起头来大笑,我猜是因为想让眼泪流回到眼睛里吧,那么那么用力的隐藏,王皓已经泣不成声。

倒没有“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这么悲伤”,不过是“恨不相逢未爱时”。

我一开始还疑惑,为啥最后失忆症的作品起了《披星戴月的想你》这么个名字,后来知道BGM作者的时候,才明白,这也是告五人的一首歌的名字。这应该是他们二者在节目中对彼此隐晦的告白,但是让人心碎的是,他们把自己爱情的结局也藏在这个作品里。

就是王皓看到他俩结婚照时响起的BGM,叫做《爱人错过》。

既然现实中无法在一起,他们就把在另一个时空里,对这份感情的期待,也藏在作品里。是的,不管怎样,至少在戏里,他们是在一起的,是彼此的唯一。

居然在一个喜剧作品里埋了这么多隐喻,也是没谁了。

真希望这个节目播完的很多年后,我在某一天打开手机的时候,刷到他们在一起的消息。

因为热度已经过了,可能热搜都没上,但是大数据请记得,推给我。

我还是隐隐的坚信,命中注定的爱人,不会错过。

 2 ) 公开笑骂爱奇艺?一刀没剪全放出来了!

大家好,我是戴着眼镜拿着话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万万没有想到,我因为三毛而追上了一档综艺。

不是那个小孩,也不是那位作家。

而是加班熬夜的打工人头顶仅剩的三根头发。

这话还得从一条综艺视频说起。

某天我看到一段喜剧小品,名字叫《三毛保卫战》

本来以为是个严肃题材,谁想到这里保卫的,竟然是头顶的三根毛。

视频讲的是一名社畜在经历加班熬夜、熊孩子薅头发等等辛酸之后,头上仅剩下三根头发。

三根头发想尽办法自保,但还是在一阵大风之后,断了一根。

在头发们最后发出“做毛不易”的呐喊时,我摸着自己的发际线,彻底蚌埠住了。

这个《三毛保卫战》,出自爱奇艺和米未制作的一档喜剧综艺节目,叫《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以下简称《喜剧大赛》)。

追完了才发现,这部综艺真是上头啊!

说实话,看到“喜剧大赛”这个名字,心里多少有点慌。

这年头各种打着喜剧名号的综艺节目,要么直接扑街,要么昙花一现。

君不见《欢乐喜剧人》最新一期评分都跌到3.4了。

喜剧综艺这玩意儿,可以说谁整谁迷糊。

不过好在《喜剧大赛》有一点值得期待,那就是发起策划人:马东

之前米未联合爱奇艺推出的《奇葩说》和《乐队的夏天》都火爆一时。

似乎马东这个人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什么东西到他手里仿佛都能拔高很多。

而在认真看完《喜剧大赛》第一轮竞演,我不得不感慨,马东的眼光真是可靠啊!

《喜剧大赛》有两个特别新奇的地方。

一个是参演的演员既不是成名已久,也不是草根,而是处于行业腰部的演员。

他们之中有很多宝藏演员,只缺一个展示的机会。

(*蒋龙,《逐梦演艺圈》腰部演员)

再一个就是《喜剧大赛》主打一个很别致的喜剧种类,叫sketch show,也就是素描喜剧。

Sketch是英美的一种喜剧形式,在国内发展不算久。

线上的sketch视频,形式上很像《万万没想到》、《屌丝男士》这种类型剧,也就是一个个简短的段子。

线下的sketch表演和小品很像,只不过sketch场景简单内容简洁,像是在和观众玩一场小游戏。

sketch的特点就是短平快、稳准狠。只要抓住一个笑点猛攻,把人逗乐就行。

比如上周节目里的作品《时间都去哪儿了》,通篇就围绕这一个笑点:人越是时间紧迫就越是想刷手机。

一个手机上瘾的青年,要在两小时内交稿。

可每当主角准备工作时,手机上社交软件就会发来推送。

主角在极度的挣扎后,先后被微信的小红点、微博的大瓜和抖音洗脑的BGM征服,决定就刷五分钟。

有过经历的都懂,所谓的“只刷五分钟”,都是起步半小时。

这个作品推荐大家去看一看,同样患手机拖延症的病友,肯定会对这种“只刷五分钟,过去半小时”的病况深有感触。

而这就很能体现sketch的结构,围绕一个笑点反复折腾,简洁明了,不整别的幺蛾子。

很多人对喜剧的印象一直还停留在相声小品脱口秀,而且脱口秀在很多人眼里就是单口相声。

所以Sketch的出现已经让很多人眼前一亮,不过更亮眼的是,演员们并没有被形式所束缚住。

选手们在把握住“短平快”节奏的同时,还带来了音乐剧、漫才、默剧、小丑剧、独角戏等等形式。

比如漫才,原本是日本的喜剧形式,类似于相声。

不同的是,漫才演员不分捧逗,而是一个负责装疯卖傻,另一位负责吐槽。基本上每句话都是一个包袱。

然而漫才也因为节奏太快、信息密度太大,在国内一直水土不服。

强如李诞和王建国这样的脱口秀演员,在尝试一次漫才之后也彻底放弃了。

直到《脱口秀大赛》第四季中,肉食动物组合漫才表演的成功,才把这种喜剧形式带到大家的视野。

而在《喜剧大赛》第一期竞演中,就出了三个漫才作品。

尤其是胖达人组合带来的《大巴车上的奇怪邻座》,一出场我就直呼“地道”。

故事发生在一辆大巴车上。蓝衣服小哥的邻座,是一个脑子有点问题的乘客,非说自己是蓝衣小哥失散多年的双胞胎兄弟。

面对这么无厘头的事情,蓝衣服小哥开始疯狂吐槽,所有的笑点都在两人的一言一语中。

不过人的笑点总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可能看不懂漫才的笑点在哪里,有些人觉得默剧没意思,也有人觉得小丑戏演的又臭又长。

不过没关系,这里的喜剧种类够多,能让大家萝卜白菜各爱所爱。

除了形式新颖以外,最感谢这档综艺的,就是喜剧终于不再尴尬了。

拜一些无脑煽情的小品所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已经成为了烂大街的戏谶。

各大喜剧综艺里的喜剧作品,好像不拔高不煽情,就没办法演。

没想到《喜剧大赛》是一股清流啊。

这些演员搞笑不靠强行误会,动作不用一惊一乍,煽动情绪也不再比谁嗓门大。

看惯了夸张式表演,再看这种自然而然的表演,体验到的是从毛孔沁入心脾的舒服感。

有的作品是纯粹的爽剧,看着就发笑。

比如《一心不二用》这个作品里,把“音画不同步”这个梗,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时,全场哈哈大笑。

虽然在笑完了什么思想体会也没留下,但起码看着不难受,还能让人开心舒服。

而有感情戏的作品,大都选择比较高级的手法表现,让观众在笑中感动。

在上周作品《爱人错过》中,男主在女友离开后真诚道歉并且追了出去。

按照以往的尿性,怎么也得大声呼唤真情拥抱,再配上感人的BGM赚观众眼泪。

但在这个作品里,最后和解时,只用一个窃喜和傲娇的小表情,取代了感情爆发的戏码,让人感动而不尴尬。

这样的节奏实在太舒服了,我终于不用像以前那样,一煽情就赶紧点红叉退出视频。

最后要夸一夸这部综艺的编剧和演员,他们真心从观众的视角去创作。

他们关注的笑点,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痛点。

在第一个上场的小品《互联网体检》中,演员把付费超前点播、非会员限速、弹窗广告以及直播带货等等问题盘点讽刺了一遍。

在爱奇艺看演员们痛骂爱奇艺,也是一大盛景。

除此外还有失恋、社恐、加班秃头以及讽刺娱乐圈乱象等题材的作品,全都戳到心坎里了。

而腰部演员的宝贵之处也就在于,他们对生活的痛更有体会,所以演绎得真实动人。

另外这也是少有的尊重编剧的综艺节目。

在精彩作品演出结束后,嘉宾们会自然的采访编剧,让演员和编剧共享荣耀。

甚至徐峥老师在现场挖墙脚,签下了一名宝藏编剧。

这让我们关注到了一个好的作品幕后,还有编剧的努力。

夸了这么多,当然还要说一说问题。

任何一部综艺都难免有很多槽点。

比如知名演员的权重更高、比如嘉宾的职业假笑和高情商点评等等。

但这些都是小问题。

最让人担心的,是接下来的竞演作品还能不能保持水准?

第一轮竞演的24个作品,真正做到了百花齐放,题材和形式五花八门,表演也都很专业。

而且节目雅俗共赏,十几个作品总有能戳到你笑点的。

但是这些作品大都是精心准备的,甚至有苦练两个月的。

当这些想法创意一次被泼出去后,后续仓促的创作还能保持高水准吗?

以往的喜剧节目都有这种现象。节目的前两期各路人马争奇斗艳,再往后迫于创作的压力,大伙就只能攒段子拼节目。

从第二场竞演的表现来看,已经隐隐有这种趋势了。只希望选手们的素材还能撑下去,不要烂尾。

毕竟找到个既有趣又下饭的节目不容易啊。

千言万语总有个头。

今天就先聊到这里。

喜欢《喜剧大赛》的伙伴别忘了点个赞,在评论里交流讨论你喜欢的作品。

我们明天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烷烃

 3 ) 观众需要被教导什么是“高级喜剧”吗?

看《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时候,总有一种错觉:他们想让观众明白什么是高级的幽默。老实说,这不是一件容易事。契诃夫的喜剧必然比开心麻花的闹剧高级,但高级不代表能收获更多的受众,不代表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这档综艺上的很多表演也是如此。已经播出的三期中,《三毛保卫战》是高级的,完整性、戏谑性、讽刺性和时代性在它的身上都能看到。更重要的是,它的表演完全基于演员自身,超脱传统的文本意义。但它并不是最好笑的,也不是传播度最广的。

至少在第一期节目中,网友明显对《互联网体检》更有兴趣。它恰恰与前者相反,是纯粹的一种文本取胜,或者说是讽刺取胜。表演倒成了其次了。

从打分来看,评委会无疑对结构高级的喜剧更青睐。这也是我前文所说的错觉,他们似乎在“教观众做事”。现场的观众也很给面子,连王梓的默剧都取得了很高的分数。虽然播出时的弹幕中,大部分都是质疑声:这段好笑在哪儿?

于这一点来说,郭德纲是看得通透的。早年他也有过不少结构巧妙、嬉笑怒骂的相声,比如《揭瓦》《西征梦》《列宁在1918》,甚至还有过一个相声剧。但观众不太给面子,只爱听“于谦的父亲”和“屎尿屁”。如今,他也乐在其中了。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能纠偏这一现状吗?很难说。但希望能起一点作用。

 4 ) 15分钟内的消解与构建

由于被坑的次数过于多,终于是养成了“完结才看”的习惯的我,从关注的公众号开始推荐这个节目到真正开始看大概隔了2个月。

Part1 一些无用的概括

完结了才看固然有好处,比如不会体会到每星期追一期的痛苦;但是坏处就是一切已经既定,也难以体会到真正的惊喜和激动。

在完结之前,我就已经刷过的几个节目分别是《互联网体检》、《偶像服务生》、《时间都去哪儿了》以及《父亲的葬礼》,所以很自然地开始看节目就已经有了偏好的组合和社团。

到现在如果让我一定推荐朋友看哪一个节目,我大概会在《父亲的葬礼》和《一出不好戏》之间纠结一阵子,得不出结论。

偏爱十三代宗师的观众可以跟偏爱三板大斧子的观众有一个明显的区分,在豆瓣小组里之前也有讨论过,由于三板大斧子的成员大部分都是科班出身、正儿八经的演员,所以他们的风格比较“正”,走的是很传统、很完整的喜剧路线,如果让我概括,大概就是“工整”,他们好的节目,每一个从立意开始就是很好,剧本扎实、表演在线,就是好到你挑不出什么毛病,有笑有泪,有梗有情怀,笑也好笑、感动也感动。

像什么呢,大概像那种特别好、特别扎实的剧情片,越级碰瓷的话让我说一句像斯皮尔伯格的电影吧。

但是总有另外一批观众,会喜欢另外一个路子的东西,就是十三代宗师的土豆吕严、大宇治水的作品。他们更飞、更无厘头,有时候可能节奏不好又或者不是很完整,“立意”这种东西也说不出个一二三,只能边大笑边骂这是什么神经病啊,然后又很喜欢。

像谁呢,大胆说一句像徐克吧,前几年的狄仁杰系列,消解一切,放进去一大堆恶趣味——至今还会想起在大银幕上看狄仁杰里面眼球怪的时候那种莫名的“痛快”,自然有观众会说“这都拍的啥玩意啊”,但是总会有我这样的,喜欢被挑战、被冒犯,喜欢这种神经病、恶趣味的东西。

在这个层面上,喜好是可以在不同媒介上达成通感的。

Part 2 消解与构建

那么也许可以具体来聊一聊我最喜欢的几个作品了。

之前节目的小组有人评价宗师的风格是“邪”,这个挺对的。其实我觉得他们的作品受欢迎不是只有观察生活和流行文化以及讽刺的方面,应该还有一个原因是宗师的很多作品总是在解构(吐槽也是解构的一种方式)很多东西。

比如父亲的葬礼就把亲子关系完全解构了;一出不好戏就是在从一个很小的切入点去解构影视行业的现状。

我们常常说吐槽和消解事物的严肃性其实没有那么难,不破不立,“破”永远是相对容易的,但是相对的,“立”到底需要一个作品“立”什么呢?

去建立,是否一定意味着要去拔高、升华主题与价值呢,我想大概也不是。

我总觉得“立”是一种跳脱出来的另外一个视角,建立另外一层叙事,一种觉知:“看看这荒谬的生活”。

这方面或许最妙的还是《父亲的葬礼》,它几乎重塑了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

明明是最亲近、有血缘关系的存在,但是“不了解”的鸿沟却跨越了太阳系。

非常有趣的是,“土星”在占星学里本身就代表着沉默、责任、坚韧,常常是父亲形象和父权阴影的代名词,《父亲的葬礼》看似是飞的、飘的、不讲道理的,但是“我爸是土星”大概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宇宙真理。

而大宇治水的几个作品,前面说到了《一出不好戏》,用一个小红帽大IP去讲了从电影到晚会的“创作者困境”,作为观众我们是很容易和这样的作品共情的,很显然上游的创作者主观上并不想写烂片,下游的观众也不想看烂片,那么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一个简单的故事是如何被流量、数据、用户点击反向控制的呢?当我们跳出来把这个过程提纯、精炼再在15分钟内演绎一遍,是否也能感受到其中的“痛苦”?创作者痛苦到破罐子破摔,而观众在受罪。

《时间都去哪儿了》为什么能大受欢迎,非常出圈,大概也是将app拟人化之后,那种被大数据和算法控制和绑架的生活就变得格外戏剧化。个人意志无法战胜算法陷阱、二八定律,是我们每个人的问题,还是这个时代的某种病态?

虽然《饭局竞技》不大成功,但是却是大锁自己喜欢“跳出来一个视角”的充分体现吧,虽然完成度还不够,但是那种“换个视角看看这一切多傻x”的表达是比其他的作品要更加清楚的。

哪怕只有一点点,一点点,我也想说,这种“察觉”是重要的,而把他们组合起来,再表达出来是需要敏锐和天赋的。

这里可能要说一下大锁备受争议的“融梗”问题,如果真的把他的编剧简单理解成“融梗”“堆段子”也就太片面了。

其实看花絮都能看出来,上台表演除了剧本,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个节奏的把控和“气口”——我也是很惊奇原来喜剧也要这个,第一次听这个说法还是在乐队的夏天(是我无知了),但是理解之后就明白一出喜剧真的不是堆砌段子就能达到好笑的效果。时哪同类型的节目其实后面别的组也出现过,但是效果就一般;包括他们自己有些作品,气口把握的不好,节目效果就不好。

一个事实是,文学创作也电视剧电影也罢,“节奏感”都是个相当重要但是又往往很玄学的东西。

作为外行说不清它在哪里,但是它其实在每个地方,观众的反应是最能直接体现“节奏”的存在。

对于创作者来说,它可以是通过不断的努力、打磨去掌握,有时候也是某种天赋,有人天生就知道叙述一件事的节奏怎么最抓人。

除此之外,“幽默感”其实也是一种本能,在占星学里它属于第八宫管辖,第八宫是著名的“死亡宫”,它关于爱、性、死亡这种最直接、与本能最相关的东西。

有时候幽默感也近乎残酷,常常会发现最好笑的笑话出现在最残忍的、最不应该发笑的场合,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喜剧会让观众感觉“被冒犯”。

由于我跟大锁是同龄人,我们这几年出生的人星盘里自带的星象就是冥王星落在天蝎座,冥王星是社会行星,往往会影响一代人。

所以我也会常常想,为什么应该是更年轻的一些观众会不喜欢这样的大锁,他的尖锐与冒犯,即使收得再好,也往往会露出马脚,而现在年轻的孩子们,好像更喜欢每件事都“正确”。

这没有不对,只是如果一个人每件事都“正确”,那他一定不会有趣。

Part 3 CP,当然要嗑CP

这真是让人非常为难,但是又绕不过去的一趴。

为难是因为我自己嗑得上头,很难客观地去评价什么,绕不过去则是因为节目从来没有回避“喜剧搭档”这个话题,甚至在最后选出来三大“CP”。

但是喜剧“搭档”又是如此的“节目限定”,不管是搭档也好,喜剧社团也好,追完全程的观众可能最大的希望都是“曲终人不散”,尽管每个人又都知道哪有那么多花好月圆人长久,最终都是要“天下无不散的宴席”的。

这一点甚至比乐队的夏天那种节目还要伤,毕竟乐队就是乐队,不出意外就会长久绑定、一直在一起创作、表演,节目结束了乐队还在继续、音乐节还在继续,相对的“曲终人散”感不会那么强烈。

所以看备采孙天宇跟蒋易拉着蒋龙和张弛说我们搞个“摇汞”的时候,我在想可能他们每个人都比我们观众更希望留住那个集体创排的“乌托邦”,哪怕用一个不可能的、傻乎乎的形式。

“明知留不住,偏偏要强求”的“意难平”,差不多就是嗑cp的第一生产力了。

再次复习卷西老师的“夏令营”理论吧,似乎没有什么CP不可以代入,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不可以套用。

“……但这种感情很难保持,因为你们最终还是要走上不同的路,去做不同的事。”

而我猜,当事人只会比我们更明白这种心情,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美好的祝福和愿望,但偏偏不会有任何承诺。

哪一对搭档组合也好,都没有给我们一个承诺或答案。

我在那几天大宇治水的风波时emo了非常久,一时觉得好笑一时又觉得难受,最终好像是想通,又好像是没有。

我只能确定的说什么呢,说他们之间一定有爱,无论这爱的形式是什么,“爱人”的定义本不该那么狭隘。

每当我分析自己嗑CP时候的心态,我常常也困惑于自己要找什么,可能也正是因为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就格外讨厌别人来告诉我“你只能、应该要什么”。

我可能只想要电光火石那一瞬间的火花罢了,而每一次燃烧,都是不一样的火花。

所以这一部分的10%,还是留给八字里写好同人女三个字的我自己吧。

Part 4 第二季会怎么样呢

其实整体看下来,一喜给我的另外一个感受是——当创作方面的某些限制稍稍有那么一点点放松,我们会涌现出什么样的作品。

正好时值春节,各台语言类节目对比之下这种感受就会更明显。

限制的收紧和放松,就是决定了一个作品的上限能到哪儿。

爱奇艺也不是第一次去挑战某些隐形的限制了,前年的迷雾剧场就是第一次,在网络平台、没有引起更多的关注的情况下,出来了2部口碑好剧,等到引起更大的关注了,迷雾剧场就停播了。

然后到去年再看作品的质量,就再也没有当初《隐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那种足以引发社会讨论的关注度的作品了。

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当“限制”开了一个口和那个口又收紧的对比。

一喜的尺度在我看来其实非常不够,“讽刺”和“冒犯”都非常非常温和,但是尽管如此,主创们还是在不停地表达,这已经是近年罕见的创作环境,那么我会想,如果再来第二季,这个口还会这样放开吗?

我其实不敢太乐观。

总之,有过就好,燃烧过就好,火花亮过一瞬也是亮过。

借用《火花》里的那句话吧——“只要活着,就不是bad ending,我们仍然在故事的途中。”

我们路上见。

 5 ) 做喜剧,马东绕不开马季

——北京什么最慢?

——北京地下铁的工程最慢,到现在那儿几个大沟还没有埋上呢。

……

——你说北京什么最短?

——最短?我说北京出那灯泡寿命最短。(众笑、鼓掌)

——怎么了?

——不到三天就憋一个。

——也许是个别的,

——后来换了一个不憋了。

——那还不错。

——灯口掉下来了。

……

——北京什么最多?

——北京这两年涨价东西最多。

——北京什么最贵?

——北京西红柿最贵,一块五一筐。

——那不算贵啊。

——一筐挑出仨能吃的。

……

这个片段,来自马季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创作的相声《北京之最》。因为在相声中讽刺了北京社会中的诸多落后的现状,比如入托难、楼道拥挤、停水停电等问题,击中了当时社会情绪,引起了广泛讨论。

可惜现在流传的都是洁本了,原作里是讽刺过北京标语口号换得最快的。

那是马季创作的第二个高峰期,如果说前一个高峰期是歌颂型相声,那么80年代初的高峰期,则是批判讽刺现实主义相声。最广为人知的一个作品就是《宇宙牌香烟》,讽刺当时市场上伪劣产品通过广告推销以假乱真。

相似的笑声出现在米未最近推出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上,《互联网体检》同样都是批判讽刺现实主义的。这个节目是这档综艺里最先播出的,也是传播范围最广的。

面部识别能洞穿你所有的个人隐私,体检前要先看广告,想要关闭广告必须成为会员,即便成为会员也关闭不了弹窗广告,然后诱导下载APP,购买加速包,最终落幕在直播电商的演戏炒作卖惨带货……

讽刺喜剧往往都是时代和社会的尖锐批判武器,《互联网体检》甚至讽刺了节目播出平台爱奇艺,这和《北京之最》的精神内核是一样的,都是现实主义批判的余晖。

在做喜剧这件事上,马东是绕不过去马季的,如果马东的喜剧综艺能搞成,第一功劳肯定是马季。

愧为人子

马季是不愿意马东干相声这行的,在老子后面吃相声这碗饭,“没有出息”,他不愿意儿子重蹈自己的覆辙,毕竟世家子弟很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少之又少。

马季当时还说过一句得罪人的话:我太喜欢相声了,但是我太讨厌这只队伍了。“我可以克服相声界的一些坏习气,但我担心我的儿子随波逐流。”

即便当年马季一年有8个月不在家,但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马东怎么会不耳濡目染受到熏陶。

就跟马季十几岁时在上海学徒,跟着电台学刘宝瑞的相声、高元钧的山东快书一样,马东四岁半就能背出整段的快板书《奇袭白虎团》,这把马季吓了一跳,一问,才知道是马东是跟着收音机学会的。

马东当然喜欢相声,小时候就偷偷翻看马季创作的本子,一边看一边在房间里哈哈哈大笑。马季过去一看,原来是马东在看刘宝瑞的《四大本》,看到精彩处就忍不住笑,笑完之后马东都掌握了。

马季曾创作过一个相声《地名学》,兴致勃勃写完之后叫来马东,十几岁的马东和妈妈一起听完了,马东说了句:思想性不强。马季后来想了想,改得巧一点,趣味性更强,后来在全国青年联合会上表演,观众非常喜欢。

“马东的一句话使我对相声的认识变得更成熟了。”马季晚年时回忆。

观众看的是光鲜舞台,家人才知道幕后生活里的烦恼。马季是个随和的人,但马东七八岁时就见过父亲修改作品的无奈,当时他就知道一个词叫“枪毙”,“当你能说到狠处,但是又不让你说到这个程度,那种难受的感觉你是知道的。”

马东没有重蹈父亲的覆辙,18岁就到澳大利亚打工留学,倾家荡产凑足了3万人民币兑换成1万澳元,一半学费一半生活费,临走前夜,父亲马季给儿子的赠言是自己13岁去上海学徒的艰辛。

那还是1947年,马季去上海宏德织造厂造枕套和台布,师傅睡在白天熨布料的台子,马季只能铺个席子睡地上,早晨起来给师傅倒马桶端脸盆,毕恭毕敬伺候师傅吃早饭。

父子二人都是吃过苦的,马东留学澳洲也是去经历人生的窘迫,他不光要克服语言的障碍学计算机,还要天不亮就去皮件厂打工,在酸臭的工厂里把袋鼠睾丸皮洗干净揉软和制成女士用的钱袋。所以多年后许知远在《十三邀》里念起悉尼的大都会气派时,马东的回应是“这人想多的了”。

即使后来拿到绿卡,一天的工资比父亲一个月的都高,但马东仍觉得这是漂泊异乡,他学的是计算机,心向往之的还是艺术。

名人之后的复杂就在于,25岁的马东会拿父亲的25岁跟自己比,当时父亲已经写出相声《找舅舅》小有名气,而马东当时的自我评价是:一事无成愧为人子。

不光自己比,舆论也会比较,很长一段时间里,马东回国后的表现都拿来归功在马季的光环和羽翼之下。不论是在湖南卫视做《有话好说》,还是竞聘央视主持《挑战主持人》、《文化访谈录》,马东努力找寻一个主持人的机会和位置,其实恰恰是在违背父亲不希望他成为公众人物的愿望。

那是名人之后的自我证明,就像虽然他没干相声这行,但很早以前冯巩跟马东说:你早晚得干这行,马东觉得,“会否被他不幸而言中呢?只有天知道。”

即兴发挥

马东是善于抓住时代脉搏的。

2013年,爱奇艺的后台数据显示,移动端首次超过了PC端,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潮流,这一年他加盟了爱奇艺。

还是沿着文化而非娱乐的老路,他在爱奇艺推出的第一档综艺节目叫做《汉字英雄》,乍一推出,就陷入了侵权风波,因为这个名字是《南方周末》首创的,嘉宾名称也叫“汉字先生”,商标注册时间也早于爱奇艺。

但《南方周末》吃亏在,当时只是把“汉字英雄”作为晚会的一个环节,而马东先人一步,直接请来高晓松、于丹、张颐武等人做成了知识竞赛的综艺节目,后来连做了三季。所以即便有争议,最后也不了了之了。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再一次验证了马东的身段柔软和灵活变通。

第二季《乐队的夏天》已经不如第一季好评如潮,再办一年会更好吗?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那就退而求次,转头到喜剧这个红海中做微创新。所以你会看到《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里有此前诸多喜剧节目的影子,比如《认真的嘎嘎们》、《今夜百乐门》等等。

节目中,马东笑得开心,他说那是他第一次看到完整节目的真实表现。这种“即兴发挥”跟相声里的“现挂”类似,其实延续的是他从电视台以来的主持风格。

“当一个喜剧专家挺悲哀的,老要看门道这多难受”,“只要你能获得观众掌声,你爱干嘛干嘛”,马东总能把自己降低到一个普通观众的姿态,而不是像李诞、徐峥一样输出观点鲜明的点评,他是组局者,而非舞台上的裁判人。

但事实上,他不懂“漫才”吗?不懂脱口秀吗?

他帮父亲整理的回忆录里,清清楚楚写着马季当年去日本访问时对漫才等一众艺能节目的观察。就把双人漫才跟中国的对口相声做了类比。

“双人漫才的题材涉及面很广,有传统的,有抨击时事的,有讽喻社会的,还有一些如相声中的荤口”,他看到舞台上的漫才表演,模仿的是田中角荣的神态,明显是在讽刺一些现实人物,“笑声掌声不断,证明漫才深受观众欢迎。”

马季当年在政协会上,早已经表达过相声要向美国脱口秀学习的观点。早年间马季去美国拉斯维加斯看过脱口秀演出,他就觉得中国相声应该走脱口秀的路:台下观众提问,台上演员即兴回答,语言巧妙,幽默诙谐。

“这种表演不仅是社会的观察家而且是一位评论家。相声绝不仅仅是逗个笑话,滑稽也绝不等于相声。”

节目之外,出来接受采访的不是米未联合创始人牟頔,事实上她才是说服大家做这档喜剧节目的人,即便她知道的幕后更多,接受采访阐述米未做喜剧理念的还是马东,依然是在传达拥抱年轻人、正向的价值主张。

如今,你很难再去捕捉马东的另一面,精于表达的马东不会轻易对外表达出对很多事物的喜好和品位。曾几何时,少年的他写下过“空闻五湖失范蠡,唯见沧海醉东坡”这样的诗,他也跟父亲辩论过相声的社会作用,父亲是持否定态度的,“只能把该说的说出来,再说俩人就冲突了”。

值得称赞的创新是,《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不光要有五花八门不同类型的喜剧,还要有喜剧诞生的过程,所以你会看到每个作品名字都署名了编剧,演出之后马东也会让编剧讲述一番创作过程,这是在放大编剧的作用更尊重创作本身。

如果回头看,《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里对创作本身的尊重,也是马东搞喜剧的应有之义。

马季晚年反思过相声的低迷,他觉得问题还是出在创作上,笑料都是过去前辈们一再反对的“外插花”,结构不是结构,包袱不是包袱,所有包袱都似曾相识。

“相声的正确创作道路是‘深入生活’,过去我们去农村蹲点,7个月才写出一个相声的本子来。现在是什么?“电脑时代”,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但是感情呢?感情上你不跟生活连接,能出不朽的作品?”

1963年,马季跟着文化工作队到山东文登县的农村生产队下乡,跟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数月收获颇丰,回京之后去中南海给毛主席演出。马季演了《画像》、《跳大神》、《黑斑病》三个段子,主席微笑着握着马季的手说:“还是下去好!”

晚年的马季对媒介之于喜剧的影响是有反思的,他后来的《五官争功》等作品都是在各地体验生活写出来的,他也乐意去与观众面对面的演出,“相声是老百姓捧起来的,你就要回到老百姓希望你去的地方。”

这就跟《脱口秀大会》后,媒体对周奇墨和笑果文化褒贬不一,是一样的。马季在生前最后一次采访里,觉得自己不再适应央视这样的电视舞台,“离开了面对面,生命力就差了。

谈到相声的复兴之路时,马季不无动情地说:我们要继承先辈的遗志,千真万确的,这是真理。他想起的是侯宝林临终前,在病床上拉着他的手说:马季,即兴发挥是相声的主要技巧,千万别丢了啊。

《十三邀》上,许知远问过马东,马东觉的父亲应该不会喜欢《奇葩说》,因为太闹心了,那么沿着这个思路问下去,《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呢?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马季是喜欢“谐音梗”的,他的艺名实际来自匈牙利电影《牧鹅少年马季》,但他说自己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集大成者”。

主要参考资料:

《马季:未完成的功课》,南方人物周刊

《只有大众,没有文化》,王小峰

《一生守候》,马季

《我的父亲马季》,马东

 6 ) 三重梦境架起的皓史小宇宙

《披星戴月的想你》初看奇奇怪怪的,看着看着就有无数的回忆杀,周五晚上看完正片哭成狗,周六早上看后采竟然还是哭了。但这并不是结束,因为后面我几乎刷一次难过一次……很奇怪皓史宇宙只有6个作品,70分钟,却感觉他们相爱了一生,即便在现实中不能在一起,那么也会在平行宇宙里再次相遇。

《披星戴月的想你》更是他们艺术构想在这个节目里的完美句点,13分钟架起了整个皓史宇宙的结构,太多甜点、太多call back、太多细节,就是,如果不相爱就根本不必做到的程度……

我相信这个剧本是他们毫无保留、呕心沥血写给彼此的情书。因为太上头了……我终于决定写一写……这是一篇毫无章法的CP文……

01

三重梦境架起的皓史小宇宙

《披月》作为喜剧大赛的最后一个作品,call back了前期两人主角的所有恋爱剧本,并且非常巧妙地通过整体结构的设计,给未来留有了充分的遐想。下面是我的“手绘版”宇宙架构和解读。

红色部分是《披月》中的彩蛋,收集了皓史一路走来的甜蜜

第一重梦境:从生活中抽离的《喜剧大赛》

王皓史策在2021年4月12日经人介绍相识,一见如故,就决定组队参加节目,节目录起来就是半年,排练创编都在一块儿,他们从现实生活被抽离,到了一个乌托邦、理想国、夏令营……

为什么生命中的架空经历总是难忘?就是因为这里的条件、规则、人际关系都是和现实不同,但终会结束就像美好的花期。他们在节目中奋进、胜利、彼此相信彼此肯定、彼此扶持。《喜剧大赛》是他们的一重梦境。

第二重梦境:夜色中的网约车和无尽旅途

初舞台《世上最美的女人》和《披星戴月的想你》的结尾番外构成了第二重梦境。王皓在《世美》结尾取消了拼单,决定由他送史策回家,史策说要王皓载她去内蒙,在《披月》番外中,两人还是在网约车上,原来王皓已经把车开到了内蒙,史策说她一路上一直在做梦,“我的梦里都是你”,王皓回答“我也是”。

在这一幕里一路上的梦指《爱人错过》等5个梦;

也可以是节目里两人相爱的心,他们对未来的期许里都是对方;

更可以指这个节目就像一场大梦,现实的他们在节目这个梦中全心全意地投入过。

“我肯定在几百年前就说过爱你”

真的美好啊,他们在夜色的黑暗中行驶,前路未知,无限可能。

第三重梦境,五彩斑斓的梦,在史策的梦里,他们在平行时空里一会儿吵架,一会儿和好,一会儿踏实,一会儿浪漫,糖撒了一路,亦幻亦真。

《披星戴月的想你》借鉴了德鲁巴里摩尔主演的电影《初恋50次》,王皓是一个反复失忆的男主,史策每天都需要演戏才能够让他重新喜欢上自己,某种程度上,警察、杉菜、嫦娥是皓史宇宙的第四重宇宙。

《披星戴月的想你》是他们在这个舞台上的句点,他们在这个剧本里尽情相爱,尽情燃烧,因为没有了明天。

像极了郝蕾在《氧气》中唱的那样:对我笑吧,笑吧,就像你我初次见面,对我说吧,说吧,即使誓言明天就变。所有的光芒都向我涌来,所有的氧气都被我吸光,所有的物体都失去重量。

他们留在这个舞台上的最后剪影是这个拥抱,他的头深埋在她的肩膀,“用力相爱吧,哪怕就几秒”。

《披月》里送了大家很多隐藏的彩蛋,再发一遍这张图,体会一下:

可以说,这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浪漫了,心碎……

02

除了爱情,人类还可以有更复杂和高尚的感情

看花絮、看后采,两个人因为要从节目毕业了,哭了不知道多少次鼻子。恋人未满,亦师亦友。也许这是他们在生命中获得最多信任、最多肯定、最多互相成就的时间,一个完美的游乐场,那么,旋转木马就不应该有停下的那一天。

但人生也充满了错过和遗憾,不能成为爱情,就只能把这种感情修炼成更复杂、更高级的情感。

这种情感包含信任、喜欢、感激、默契。这也是另一种相爱。

我也相信,足够成熟的人,能够好好地处理好这种情感。

就连普通人也可能处理好,更何况,他们是那么有灵气那么懂故事的演员和编剧。

就像在他俩哭成狗的告别信环节,王皓说,这是我们一生挚友的开始。

💌史策

王皓先生,你好,当你读到这封信的时候,我们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旅程也就真正的结束了,也许我们想象过许多次的舍不得,但都不会像此时此刻这么真实。很开心通过比赛和你认识、合作。我认为和你的相遇是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我们一起走了一段对的路,虽然不想和你说,“希望我们还能有机会合作”,可是还想和你继续搭档演戏,真的是我的心里话。

💌王皓

老史,这可能是我长这么大最难忘的一段经历,我之前不敢自己站在舞台上,会腿抖、会出汗、会呼吸不畅,但是这一切,都随着你站在我的身边随风消散。老史,很感谢你出现在我的生命里,这是我的荣幸,是我的命好。

💌史策

你总说你运气好,其实我遇到你之后我才运气好,不要再说自己幸运了,未来你得到的不是幸运,是你王皓应得的,你要相信自己,你会变得越来越好,你是最优秀的、最帅的,是我最好的搭档。

💌王皓

我可能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搭档了,这个比赛结束了,但是却是我们一生挚友道路的开始。

💌史策

也许之后我们不会总见面,你也会遇到更好的搭档,我也允许你暂时的忘记我,但你要拥有随时想起我的能力。再见,我人生中最好的搭档,这半年有你我很快乐。

以他们第一次见面的照片当作结尾吧

人生若只如初见肯定是不够好的

我们只有在经历过悲欢离合之后,才算真正地生活过

才真正地懂得

什么是美丽与遗憾

end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在银河写诗”,记录所读、所看、所听、所想。欢迎关注呀!

end

 7 ) 李诞与马东,孰更好笑?

《脱口秀大会4》落幕了,被称为脱口秀天花板的周奇墨摘得冠军。

很多人看来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我一度以为最近没什么综艺值得一看了。

直到发现最近上线的这部——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其实最近它已经刷屏了。

作为一个喜剧主题的真人秀,它有着国内喜剧届天花板的评委阵容:

黄渤+徐峥+马东+李诞。

之前想不明白李诞为什么来了,但是看了节目才懂,真的需要他。

演员于和伟的综艺首秀也献给了这个节目。

需要说明的是,于和伟之前有参与过《向往的生活》等综艺,但这是首次担任常驻嘉宾。

看到这样的评委阵容,你就能想象到这节目的综艺效果必将拉满。

哪怕选手们都不给力,单是看这几位评委聊天,应该也不差。

事实证明,是我天真了。

这哪里是什么喜剧大赛,分明是一封喜剧人献给观众的情书

01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喜剧不好笑了。

也许从春晚语言类节目开始从网络上扒热门段子开始;

也许从我们天天刷着各类短视频笑点越来越奇怪开始;

也许从越来越多铺天盖地的喜剧综艺却煽情大于喜剧开始。

人们渴望从喜剧中得到欢乐,却发现这件事似乎越来越难。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是马东的米未传媒与爱奇艺联合制作。

眼尖的观众早就发现,这节目的基因脱胎自《奇葩说》与《乐队的夏天》。

可是,马东显然想做一个不一样的「新节目」。

他按照之前打造《奇葩说》的方法,为该节目定制了「没心没肺,快乐加倍」的slogan。

而节目显然是「走心的」,也带来了很多「新知识」。

诸如素描喜剧,一种类似小品的节目,但是比小品的节奏更快,笑点更为密集,脑洞非常清奇。

《互联网体检》就是该类型的代表作品。

音乐喜剧,源于英国。它熔戏剧、音乐、歌舞于一炉,富于幽默情趣及喜剧色彩,音乐通俗易解。

默剧,是指演员不可以说话,通过肢体动作进行表述,但可以发出笑声、哭声等语气词。默剧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就已有默剧。

漫才,类似我国的相声。但是它的节目形式定位为一个人吐槽,一个人耍笨。两个人以极快的速度互相讲笑话。

《脱口秀大会4》的漫才组合——肉食动物,今年就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通过各种类型的节目出现,以及相关类型的名词注解,观众很快就能了解到原来喜剧节目也有这些种类划分,而不是做一个剧本就好。

这种感觉就像是当年《中国有嘻哈》为观众普及说唱的专业术语「单押双押」的时候,人们既收获了一些专业知识,又很快能够带入到节目中去。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有点儿意思。

02

黄渤、徐峥、李诞、马东可以代表当前中国喜剧的半壁江山。

如果综合演员的活跃度加上收视率来评测,这节目再加上沈腾、贾玲、大张伟,也许就是王炸组合了。

很多观众没有想到的是,节目中的选手也是卧虎藏龙。

简单说说我欣赏的三个节目。

第一个是开场的《互联网体检》。

该节目的创新在于把一次平淡无奇的体检与我们的互联网经验巧妙结合起来。

那些刷屏的广告,硬生生出现在体检以前,因为你没有注册会员。

注册了可以跳过广告,但又需要真人验证。

抽血只扎针,不抽,因为需要你下载APP,购买加速包。

好不容易拍了X光片,一次却只给四分之一,每周一三五各给一片。

想要完整版,需要购买「超前点播」。

创作者们在内涵什么,相信经常上网的你我都心知肚明。

而那些过于熟悉的台词与场景,让人不得不感慨创作者对日常生活的深刻洞察。

而这一节目「最危险」之处在于它在爱奇艺平台吐槽了爱奇艺。

马东用机智化解了这一切,请你们相信视频网站的格局。

第二个是《三毛保卫战》。

三个戏剧人,其中两位老师刚从《宝岛一村》的巡演中回归。

它将一个加班狗的三根头发拟人化,呈现了三根毛发想要生存的最后挣扎。

三位演员非常专业,加上专业戏剧功底,让节目呈现出了与其他节目有所区别的质感。

虽然专业名词咱也不懂,但就是感觉「很高级」。

它呈现了一种让人肃穆的悲壮感,三根毛发,成了留守阵地的三个战士。

但又很快用幽默去消解掉沉重的一面,让人忍俊不禁,却依然觉得「很高级」。

看《三毛保卫战》的时候,我心里想的是周杰伦《最后的战役》MV。

当时他拉上好友刘畊宏出镜,拍摄的是兄弟齐上阵,打仗守护家园的故事。

而在后来周杰伦的巡回演唱会中,他将这一场景搬到了舞台上。

刘畊宏出场的时候就已经负伤,一瘸一拐地让人动容。

周杰伦搀扶着他,最后眼睁睁看着他倒下。

周杰伦一声声大喊着「哥」!「哥」!!

可是终究留不住。

同样的悲壮感,在《三毛保卫战》中被转化成为谐音梗收尾。

临将牺牲的一根毛说道,下辈子不做毛,做毛不易。

观众哄堂大笑。

如果你讨厌谐音梗,大概率是因为李诞。

因为他不止一次公开表达,讨厌王建国的谐音梗。

但其实,你只是中了李诞的「圈套」而已。

他只是为王建国打造一个人设,让你看到建国就想到谐音梗。

其实谐音梗是喜剧节目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不止中国,国外也是如此。

如果你经常观看《脱口秀大会》,会发现几乎8成选手都使用过谐音梗。

言归正传,第三个我欣赏的节目是《好闺蜜》。

它设置的场景是相亲,但是两个人都有些社交恐惧症。

而女生的做法是,带着一个玩偶充当闺蜜。

这个闺蜜会毫不掩饰地讲出女生的心里话。

社恐的焦虑与畏惧,被温柔的女生演绎得淋漓尽致。

而「闺蜜」毫不留情的山东腔吐槽,也成为节目最大的笑点。

笑过以后,却又能感到一丝丝的心痛。

当代人究竟是怎么了,只能依靠一个玩偶才能讲出心里话。

是我们病了?

还是这个社会病了?

还有很多精彩的作品,篇幅原因,不再提及。

03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于2021年10月上线。

很少有人知道,它的策划始于2017年。

作为节目的策划人,马东始终如履薄冰:

作为内容创作者,你的东西放到市场上接受观众检验,看大家有没有共鸣,这本身就是一个提心吊胆、小心翼翼的过程。现在播完一期反响不错。但我们心里依然没底,不知道后面会怎么样。可能要等节目完全播完,才敢说这节目终于做完了。

作为一个八零后,我对于马东的如履薄冰还是有所感触的。

马东的父亲是我国著名相声演员马季,马老曾创作过一系列讽刺相声如《多层饭店》、《北京之最》、《百吹图》、《特种病》等经典作品。

但因为过于尖锐,很多作品陆续都被禁播。

所以后来,马老的相声创作以歌颂型居多。

而这种「趋势」上的转化也影响到了马季的弟子姜昆。

所以,春晚的语言类作品,越来越歌颂,越来越主旋律。

唯独失去了多年前那种最质朴又直达人心的快乐。

所以当郭德纲的《论五十年相声之现状》「横空出世」的时候。

有些人觉得「刺耳」,有些人觉得「来劲」。

再看看文本:

上洗浴的不一定是为了洗澡,上歌厅的不一定为了唱歌,电视上的节目不一定都是好节目,剧场里面不一定都是坏相声......

矛头指向谁,大众心中自有判断。

而郭德纲一直都有一个相声标准,相声如果不好笑,就太好笑了。

这句话很像马东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说的,只要你能获得观众掌声,你爱干嘛干嘛。

作为节目策划人,马东明白,无论评委,还是现场观众,对于节目的预期都不同。

有的人只想好笑,有的人想要内涵。

这不是关于「对不对」、「好不好」的讨论,而是对于喜剧的认知,标准不同。

所以就出现了编剧束焕对于某些作品的「轻视」。

而这是不是中国喜剧的未来「趋势」,我们不得而知。

观看《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时候,偶尔会想到《脱口秀大会4》。

莫明想到何广智那句,我与城北徐公,孰丑?

然后就有了今天的题目。

评委们已是喜剧届的天花板,可是我们还需要有喜剧届的中流砥柱。

而他们曾经也都是从地上长出来的,需要阳光,需要鼓励,需要更多展示的机会。

也许,这才是节目诞生的初衷吧。

 8 ) 1~12期佳作一览(全)

第一期:

《互联网体验》郭大宝、刘思维、蒋诗萌(血压上来了)

《大巴车上的奇怪邻座》 土豆、吕严 (捧逗都太强了)

第二期:

《世上最美的女人》 王皓、史策(简单的台词,不断的笑料)

《好闺蜜》 张娜娜、朱毅(相亲原来还能这么玩)

《站台》 黄澄澄、东靖川、顾宇峰(父亲会的好多啊)

《这个杀手不大冷》 蒋龙、张弛(炫技很强)

第三期:

《偶像服务生》大锁、孙天宇(不得不说孙天宇是个人才)

《水煮“三结义”》 李栋、蒋易、陈天明(新感念默契)

《笑吧,皮奥莱维奇!》 铁男、杨凡、冠朝 (这个组合每次的立意都很高)

第四期:

《爱人错过》 王皓、史策 (表面上是分手,实际上是撒糖)

《时间都去哪儿了》 大锁、孙天宇(入坑之作,不得不再说一遍孙天宇是个人才)

第五期:

《丛林法则》宋木子,合文俊,李飞

《谁杀死了周日》蒋诗萌等

第六期:

《钱!啊》 铁男、扬凡、冠朝 (民国双十一,揭露消费主义陷阱,立意一如既往的高)

《走花路》 黄澄澄、叶浏 (父亲会的一如既往的多啊)

《父亲的葬礼》 土豆、吕严 (捧哏太强了)

第七期:

《浪漫泄露》王皓,史策

《女友来了》蒋龙,张弛等

《当男人踏进民政局后》金靖,铁男

第八期:

《美妙的街心花园》金靖,铁男等

《减肥帮往事》大锁,孙天宇

第九期:

《全职爸爸》 三板大斧子全体boys (各怀绝技)

《一处不好戏》 尹贝希、大锁、孙天宇、土豆、杨雨光 (小红帽IP,各种流行的影视剧题材都能在这里看到,最后那个小品味儿太冲了!)

《台下十年功》 张弛、蒋龙、蒋诗萌 (京剧实力派)

第十期:

《志胜一击》史策,王皓,徐志胜(三个人的笑料都好足)

《梦幻丽莎发廊》五条人,蒋龙等(阿珍爱上了阿强)

第十一期:

《披星戴月的想你》王皓,史策(感人)

《透明人》合文俊,宋木子等(大数据)

《职业的技术学校》大锁,孙天宇(一如既往的强)

《悟空》蒋龙,张弛等(蒋龙把孙悟空演活了)

第十二期:

《平行时空饭店》 徐峥、十三代宗师全员 (的确,现实可能是最好的)

《热搜预定》 于和伟、三版大斧子全员(新浪微博出来挨打)


看最后的比赛结果,真的是实至名归:

年度喜剧社团:“三板大斧子”

三板大斧子

年度喜剧编剧:六兽(作品:《互联网体检》 《站台》 《这个杀手不大冷》 )

最受观众喜爱作品:《偶像服务生》

最受行业瞩目作品奖:《笑吧,皮奥莱维奇!》

年度喜剧搭档冠军:蒋龙、张弛的“逐梦亚军”组合

年度喜剧搭档亚军:刘大锁和孙天宇的“大宇治水”组合

年度喜剧搭档季军:史策、王皓组成的“皓史成双”组合

 短评

史策大锁武六七前三啊!武六七王梓的喜剧就是精致的,三毛保卫战,真演员,以小见大,编剧也是能力强大,太多gagaman的尬咖了,不希望看到太类似的,估计要靠马东带节奏了,于是惊喜,不油腻的也就是马于李了,没有脱口秀那群新人真诚,这群所谓的喜剧选手都太油腻了,把节目做成风格化的只有米未了,其他公司都只分棚内和棚外,梧桐的是同类型下的风格,而米未做音乐做喜剧做辩论都会有着明显风格式的东西,虽然题材一样,哪怕选手都一样,也不会破坏他们做的节目保持的统一风格

10分钟前
  • 青春只有钱能买
  • 力荐

马东做辩论、做乐队、做喜剧,不过是换很多方式表达。

13分钟前
  • 边角料
  • 推荐

真的甩欢乐喜剧人金牌喜剧班之类的电视台综艺几条街。

15分钟前
  • 一根油条
  • 力荐

虽然总是男窑子男窑子的喊亚洲大厦 但李诞提到程璐去小酒馆看到观众全是女的还有踩桌互动那部分的尴尬剪辑 仿佛盖章亚洲大厦里全是奇怪的演出 而转到赖声川和上剧场就立刻有这才是高大上剧场艺术那意思 介绍涛哥的时候 同时不忘消费一把女演员 涛哥就是涛哥 跟他搭过戏的是哪个有名气的女明星根本不重要

20分钟前
  • Painkiller
  • 还行

比想象中好笑的多,我最喜欢大巴车那个漫才可惜评分太低了,直播那个那么尬评分却很高

22分钟前
  • 撒野Aaron
  • 力荐

说全程无笑点或者高冷说格局不够大的未免也过于扫兴,非要用一句话来形容的话那一定是世界级唱反调演奏家

27分钟前
  • 剪刀手艾德琪
  • 力荐

第一期,我笑惨了!第二期,依旧slay!生活不易,只有看看综艺暂时解忧,这个综艺可以。

29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最感动的是 大锁感谢有这个节目让编剧被看到 马东眼里闪着的光亮 第一季的新节目大概永远都能看见一些热爱 一些真挚

30分钟前
  • Smokinsoul
  • 力荐

我曾一度很不喜欢马东的圆滑和市侩:在奇葩说后期闹到一地鸡毛的时候、乐夏2搞乐队京圈的时候、初舞台不给杀手投票的时候……直到从今天总决赛落幕,看他背书似的请了一堆CEO台上台下不停催合作甚至多过了给金主打广告的时候。回望马东和米未一路做的事情,做辩论做乐队做sketch,其实都是一件事,就是让更多值得被看见的人被看见。从这个角度来说,马东无疑是真诚的。他是做实事渡人渡己的人,是切实手中握着资源还坚持想让贵圈(or我国娱乐环境)变好的人。另外表白全员。跟活在热搜和红毯上的那批人不同,他们是这个圈子光鲜亮丽的另一面,如今终于用他们的专业和坚持在这个舞台上闪闪发光了。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致敬。

33分钟前
  • 湘北高中篮球部
  • 力荐

希望大家都能明白,同一个梗有人觉得好笑有人觉得不好笑是非常正常的。这个节目的意义是,看看隔壁的欢乐喜剧人吧,是时候该淘汰那种尬到爆的喜剧形式了,给我一点能追上这个时代的新玩意儿!

35分钟前
  • 嘚叔
  • 力荐

《笑吧 皮奥莱维奇》在当下这种严苛的创作环境下歌颂自由表达,不就是这个作品的现实映照吗?勇敢,浪漫。

40分钟前
  • 千树
  • 推荐

从最后第一名夺冠作品对比第三名的表现来看,comedian和actor还是有差距的。观众即使不懂什么三番、使相,狗坨子还是底,就像史航评论的,再漫不经心的人也能看出区别来。

42分钟前
  • Mabel
  • 力荐

我太喜欢「笑吧皮奥莱维奇」了,单独发一条。为数不多套着西方戏剧影视的壳,汉化起来也毫不尴尬的桥段。有人提到里面对笑之大学和波斯语课的化用属于抄袭,我想说从没见过这么巧妙的组织和浓缩。创意的再组就是新的创意,故事结构与二人转、相声、谐音梗的融汇堪称绝妙,从肢体、语音到词义的幽默技术,每个点高度概括,现场造梗和解释生成笑意的原理,仿佛是对国内搞笑特色的温情回顾,具有强烈的指涉和自我指涉,展现出本土文化的自觉和喜剧的自觉,实现了编剧和演员双重层面的炫技。它有当下性又超越了当下性,是过去和未来的人都会喜欢的东西,像是武林高手虔诚地使用入门第一式,却凭靠雄厚的内力依然将对手击败。李诞说这里是越破越好,我则觉得是他们在解构之后使破的东西焕发出重新值得笑的价值,这非常不容易。

43分钟前
  • 练习生(已在读
  • 推荐

宗老师太强了,很撑台的演员,正剧风格的喜剧就是很牛。互联网体检的梗很新,节奏也好。这两个最喜欢。不过要注意一下剪辑(笑声太尴尬了)和营销的问题,有点太刻意了。

44分钟前
  • M.I.A
  • 推荐

这节目我给五星。因为他很诚实地把编剧摆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瑞思拜。

45分钟前
  • 比多
  • 力荐

赛程这么密集,作品质量保持稳定挺难的。半决赛的中插广告就能看出来,大锁孙天宇、蒋龙张驰和王皓史策是节目最亮眼的三组搭档了,创作和表演都相当稳定。铁男于奥也还不错但起伏有点大,金靖完全暴露出创作短板以及表演模式单一。

50分钟前
  • 勘破三春景不长
  • 推荐

是兄弟就来砍我,我是渣渣辉!是兄弟就来砍我,我是渣渣辉!是兄弟就来砍我,我是渣渣辉!是兄弟就来砍我,我是渣渣辉!是兄弟就来砍我,我是渣渣辉……兄弟,你砍到我了

55分钟前
  • 江南的故事酒馆
  • 推荐

好看。我只能说还是马东信得过,不喂屎

56分钟前
  • Forever路飞桑
  • 推荐

脱口秀遇到李诞是幸运的,sketch遇到马东则没啥意义。“喜剧就是让观众乐,不需要那么多门道。”马东在一个喜剧比赛的节目里如是说,是喜剧行业的悲哀。

58分钟前
  • 楚村
  • 还行

3+。开头:不确定还要不要继续追,基本没怎么笑。一度以为他们是演给嘉宾看的不是演给观众看的。结尾:你们有这个能力,大佬们都看到了,加油。好作品还是太少,第二季请多请些好编剧!

60分钟前
  • 浮生记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