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

剧情片中国大陆1982

主演:于是之,郑榕,蓝天野,英若诚

导演:谢添

 剧照

茶馆 剧照 NO.1茶馆 剧照 NO.2茶馆 剧照 NO.3茶馆 剧照 NO.4茶馆 剧照 NO.5茶馆 剧照 NO.6茶馆 剧照 NO.13茶馆 剧照 NO.14茶馆 剧照 NO.15茶馆 剧照 NO.16茶馆 剧照 NO.17茶馆 剧照 NO.18茶馆 剧照 NO.19茶馆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4 05:20

详细剧情

世纪之交,古老的中国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老态龙钟的大清王朝摇摇欲坠,六君子的鲜血无法阻止历史车轮的滚动,老北京城的上空风云变幻,波谲云诡。王利发(于是之 饰),北京城内裕泰茶馆的年轻掌柜。他谨记父亲的教诲,体面周全地迎送四方宾客。小小的茶馆内,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穿梭 于此:提笼架鸟哀叹时运的松二爷(黄宗洛 饰);慨叹国之将亡的刚毅满人常四爷(郑榕 饰);一心谋求实业救国的秦仲义(蓝天野 饰);丧尽天良买卖人口的刘麻子(英若诚 饰);打算娶老婆的庞太监(童超 饰)……你方唱罢我登场,小小茶馆之内演尽世间的沧桑与凄凉…… 本片根据老舍同名原著改编,并1983年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奖特别奖。©豆瓣

 长篇影评

 1 ) 竟生出孤独感

又看《茶馆》。
临近结尾,王利发对常四爷说:哎呦!常四爷!我正想找你这么一个人说说话儿呢!我沏一壶好的茶来,咱们喝喝!
秦二爷也说:别人都不理我啦,我来跟你说说:我到天津去了一趟,看看我的工厂!

看到这里竟生出一种孤独感。
想起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只为找到个可以说一句知心话的人。
小时候看,最先注意到的总是里面的几句脏话俏皮话,后来是“莫谈国事”和“我看这大清国要亡啊”,接着是“改良”和“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再后来是王利发、秦二爷和常四爷三人在茶馆撒完一百二十吊纸钱祭奠自己和那一句凄凉的“再见”……
而这一次是孤独……

这一次用了三天时间,断断续续看完。有时候心不在焉,看着看着就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了,要退回去重看。有时候则是茫然无措,耳朵听着眼睛看着而头脑却并不在此……这不是一种好的观影或看戏的状态。
但到了最后,却意外得到不同的东西。

从清末,到民国,到抗战胜利……人老了,死了,有了新人,继承人,但又怎样呢?
熙攘往来,叫骂吵闹,想奋发的被疏懒,要求全的保不全。总之就是求不得。

委曲求全,曲意奉迎,一肚子的话老了老了还是没人说。
只好再喝一碗茶,转身说句再见吧。
戏完了,人老了,然后呢?其他一切呢……

 2 ) 我想尽了办法,不过是为了活下去

“老艺术家”,仿佛是一个沉甸甸的词。

这个词代表了历经几十年岁月磨砺过的老一辈人。

更代表了在艺术道路上孜孜不倦坚定追求的不羁灵魂。

今天推荐一部,来自一群老艺术家的老电影

更适合用“话剧形式”的电影来形容。

茶馆

导演:谢添

编剧:老舍 / 谢添

主演:于是之 / 郑榕 / 蓝天野 / 英若诚 / 黄宗洛 / 童超 / 金昭 / 林连昆 / 牛星丽 / 谭宗尧 / 童弟 / 吴淑昆

片长:118分钟

上映时间:1982年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20世纪初期中国苦难和社会崩溃的历史。

该片跨越60年,通过一家三代的生活变迁,描绘了一幅感人肺腑的从封建制度衰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这段时期的中国民生图

世纪之交,古老的中国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

老态龙钟的大清王朝摇摇欲坠,六君子的鲜血无法阻止历史车轮的滚动,老北京城的上空风云变幻,波谲云诡。

王利发(于是之 饰),北京城内裕泰茶馆的年轻掌柜。

他谨记父亲的教诲,体面周全地迎送四方宾客。

小小的茶馆内,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穿梭于此——

提笼架鸟哀叹时运的松二爷(黄宗洛 饰);

慨叹国之将亡的刚毅满人秦四爷(郑榕 饰);

一心谋求实业救国的秦仲义(蓝天野 饰);

丧尽天良买卖人口的刘麻子(英若诚 饰);

打算去老婆的庞太监(童超 饰)……

你方唱罢我登场,小小茶馆之内演尽世间的沧桑与凄凉……

电影《茶馆》根据我国杰出作家老舍先生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原著中,老舍先生通过社会小人物的行事言谈,活灵活现的描绘出戊戌政变后中国的整个形象

整篇小说场景只在一个小小的茶馆中。

其中人物众多,且各人物之间性格、形象、举止、生活背景大为不同,能在这小小的场景里将这些人物形象交代的十分详尽实属不易。

在众多人物中,茶馆老板王利发无疑是贯穿全局的重要人物,也是老舍先生着力刻画的形象之一。

他在体现老舍先生的创作意图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王利发从二十岁继承父业,成为裕泰茶馆的掌柜,到抗日战争后茶馆被抢夺,悲愤而死,一生经历了“三个时代”

他有过兴盛,也有过没落,结局是悲惨的。

他的悲剧不在于他本人,而在于它所处的那个时代,他是被旧社会制度所吞噬了的一个人物。

作为一个茶馆的掌柜,王利发是很称职的。

他是旧社会里的精明、经验丰富的北京茶馆老板的形象。

为了生意兴隆,他常将这些话挂在嘴边:“在界面混饭吃,人缘顶要紧”。

因此,他待人接物,圆滑、变通,谁也不得罪。

凭着这一条,他与来茶馆的三教九流的人物都相处得很好,茶客们乐于来他的店里喝茶、聊天,消磨打发无聊的时光。这使得裕泰茶馆曾一度生意兴隆。

王利发的精明能干,还表现在善于适应形势,顺应潮流

每逢逆境,他就用“改良维新”的办法来应付。

在第二幕中,进入到民国,生意中落。

为摆脱困境,它大动脑筋“改良”——原来专门卖茶的店铺,现在部分改成公寓,还兼包伙食。

店面装饰也撤掉了财神龛,拿走了醉八仙的话,换上了广告上的是美人,座位也换成了小桌和藤椅。

正如他自己说:“改良,我老没忘了改良,总不肯落到人家后头。卖茶不行啊,开公寓。公寓没啦,添评书!评书也不叫座了呀,好,不怕丢人,想添女招待!”

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不断“改良维新”的一生。

王利发性格中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凭着丰富的社会经验,清醒地认识到:

在政局不明朗的年代,议论时局、政府是非常危险的。

到了抗战胜利,国民党再度统治北京时,茶馆以破破烂烂地不成样。

王利发本人“钱也光,人也老,身上剩了一件破棉袄”。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还有那些流氓特务,都不允许他继续在开茶馆,因此他无法逃脱被黑暗社会吞没的命运。

这时的王利法,因为时代所不容,以前的处世经验一条都不管用了。

“改良维新”的设想还没有来得及实行,就被人扼杀了;“莫谈国事”的结果,接着的“国事盈门”——

三皇道找他要人,特务找他要钱,沈处长、小刘麻.找他要房。

在这“三管齐下”、四方受气的情况下,王利发再也没法活下去了,终于悲愤的上吊而死。

王利发的结局,说明在三座大山压迫下,小资本阶级想要委曲求全、靠个人奋斗是不行的。

“改良维新”也是没有出路的。

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只有起来斗争,同广大人民一起改变旧的社会制度。

常四爷也是全剧的重要人物。

他开始是个有“铁饭碗”的旗人。

随着清王朝的崩溃,他以卖蔬菜和花生为生,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尽管如此,只因他生性刚强耿直、有正义感,青年时因感到国事日非,说了句“大清国要完”,就被捕入狱。

后来又郁结着仇恨洋人的愤懑情绪,参加了义和团,有以失败而告终,结果仍然被旧社会湮没。

他一生只盼国家像个国家,不受洋人欺辱。

可盼了一辈.,国家越来越不像样,这使他心灰意冷。

加之他的出身和经历,又不可能是他卷入当时已兴起的同盟会斗争中去。

因此不能从革命者那里看到未来的光明,于是他绝望了。

秦仲义是一个深受“维新”思想影响的民族资本家。

他年轻时就主张实业救国,国富裕民,雄心勃勃的办起了工厂,一时颇有作为。

但他的实业救国道路,也像王利发的“改良维新”一样,从一开始就注入失败的因子。

在后面出场时,他早年那股凌云壮志之气,已俨然一幅疲惫、衰老、惨不忍睹的光景。他的工厂已被国民党当作逆产没收拆卖。

一个曾是财大气粗的民族资本家,变成了只有满腹牢骚、一腔悲愤的穷光蛋。

秦仲义的下场,是那个时代民族资本家的必然结果。

最后,分享几句发人深省的台词——

“我爱咱们的国,可谁又爱我啊”。

“死马不能再活,活马早晚得死。”

“赵打钱,孙打李,可谁都不讲理。”

有意义的老电影,应该多看。

你觉得呢?

 3 ) 老戏骨是不死的魂儿~

如同老舍先生原著的剧本一样,这部电影是你错过了,就会后悔终生的佳作。

原作茶馆的剧本所获得美誉不啻多提。茶馆,就像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常去的coffee house,不仅仅是一个供大家休闲品茶的店面,更是一个在网络还没有诞生,不同信息汇杂交融的讲堂;政策的革新,国家的兴亡,在散台和雅座,贵客和闲人之间被品评论道。所以茶馆里茶客口中那些古今多少事,往往可以从一个层面去映照着那个时代和那个社会。

如果只谈电影,它的叙事结构,场景都很简单:老裕泰茶馆店内和店外的一条街道,构成了主要的空间。除了片头的旁白,和数来宝的快嘴,都是通过人物与人物之间大段落的对白完成对故事的叙述——而台词十分忠于原著。

所以,这部电影最值得看的,是所有参演的演员。

对于一部经典作品来说,优秀的演员是它必不可少的元素,而对于演员来说,角色带入,神韵表达,台词功底则是他的生命。

扮演店主人王利发的于是之,秦二爷的蓝天野,大小刘麻子的英若诚,常四爷郑榕这些老演员,他们的演技只可谓“出神入化”,那浓浓的京味儿,就像盛夏时节老北京的大碗儿茶,醇香四溢而不可抗拒。

比如一个小细节,在秦二爷看到一对逃难母女进入茶馆乞讨卖身的时候,蓝天野添加了一个原著上所没有提及的小动作——他下意识地将手伸进自己的内怀,这说明他第一个念头是想施舍一些钱财给这对可怜的母女,但是马上,他将伸进去的手收回,并冰冷地喝令租着自家大屋开茶馆的王掌柜将二人轰出店外。

秦二爷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按照原著的设定,他是清末那批最早动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实业家,宛如《子夜》中着色描写的大老板吴荪莆,他们都是坚信开设工厂,发展工业,才是真正救国家于危难的有意义的行为。

所以在重点描写秦二爷勒令王掌柜涨店租,并发表一番开工厂救国救民的宏论后,这个由蓝天野添加的小动作则更凸显角色的真实。秦二爷并非是一个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吸血鬼资本家,他亦如愤世嫉俗,满腔热血的好汉常四爷,心中始终有颗悲天悯人的同情心。只是,对野心勃勃,打算倾全部家产来投资实业,以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来收容更大数量失去土地的农民的时候,仅仅赏难民一些小钱,在他看来,是小善之举,不切实际,只能是用这种施舍和怜悯换回自我的一种安慰,谈不上对国家对民族的救赎。

而掌柜王利发,则大概是对传统的中国百姓的一种隐喻——处事圆滑;敬畏权贵;自私但常怀慈悲;善良但流于懦弱;遇不平忍气吞声,往往第一想法是拿钱买平安,争取私了,在那个严重缺乏法律公正的年代也严重缺乏法律意识;而且,擅长拿来主义,时代大变,茶馆小变——民国了,剪了辫子开大学生公寓;抗战胜利,招女服务生卖香烟卷。

不管时代如何在变迁,他始终知道该怎样去改良去适应,可是无论他怎么改变,在那样的社会大环境下,他所作的一些革新都没有真正革去内心中那种难以根除的保守和逃避。

于是,在千千万万个王利发所构成的社会里,大家都在充满妥协的改良中避世,我们的民族根基的那些患了千百年的封建病并没有得到根治。因此,无论是像秦二爷实业救国,发展商业工业,还是像常四爷那样自强自立的小农小家意识,都在那无可奈何的“莫谈国事”的店内告示的佐证下,成了一次次被强权鱼肉的牺牲品。

大谈主义,鼓吹革新,穿衣戴帽工程,面子工程,粉饰太平,咱大清国有的是金山银山,永远流不完——结果呢,逃避本质性问题,对不起,那些对咱们这些处处在乎人际关系,需要有老主顾照映,谁不好个面子的王掌柜面前,只能化作最后那三尺白绫,漫天的纸钱,和吞咽下去的那声重重的叹息。

说洋话信洋教的洋买办,开工厂兴工商的小实业家,固守祖制的老太监,自给自足的小国寡民,邪教妖孽,西山的红军...指望着“他们”来改良,来革命,来拯救,“他们”?谁?谭嗣同还是康有为?没有“他们”,只有“我们”。愿天下国人能够真正明白,真正实践这个“大改祖制”的“主义”。

说点轻松的,本片内的许多老演员,后来都活跃在早期中国电视的银幕上。比如刘麻子英若诚,唐铁嘴张瞳,分别在我爱我家里扮演了隔壁的老胡和老郑;扮演松二爷的黄宗洛,在我爱我家里饰演过114集优化组合中那个拿橡皮绳上吊的老头子;扮演秦二爷的蓝天野,则是老版封神榜里面仙风道骨的姜子牙。

这些老戏骨们如今不是年过耄耋,就是驾鹤西去了,留下这么一部优秀优秀的电影,供后来人反思,回味。

 4 ) 老北京的茶馆老北京的故事

    觉得《茶馆》最经典的还是结尾,三个老人为自己撒纸钱祭奠祭奠,这是一种看透人生世事的雍容大度,一份长者特有的悠远情怀。

    老北京的茶馆,朝代变迁物是人非,岁月走过留下皱纹,掌柜老了常四爷老了秦二爷亦老了,茶馆也老了。

    

 5 ) 茶馆-历史变迁

   旧时代“莫谈国事”的裕泰茶馆却一派繁荣景象:提笼架鸟、算命卜卦、卖古玩玉器、 玩蝈蝈蟋蟀者无所不有,茶桌上的人们聊天、侃侃大山,鱼龙混杂、三教九流都相约在此地见面、办事。一个大茶馆折射一个小社会,不免让我想到《Friends》中的六个人常常休息和聊天、聚会的场所——Centrel Park咖啡馆,挺叫人羡慕的地方,二者虽然代表了不同的东西方文化,但相同之处都提供给人们聚会交流的好场所,在此听听八卦新闻、笑话、传奇故事,还可以认识四面八方不同的朋友,应该是相当有趣的。不知道,为何我们现在生活的周围相当缺少这样的场所,或许是过于孜孜不倦地追求吃喝了吧,街上现在唯一不缺的就是饭店和酒店,连周围的咖啡店都紧紧是西餐厅而已,常里面昏暗得像是偷情的地方。

    茶馆中的三个好人,不断改良一心只想做好生意的顺民王利发掌柜,好打抱不平、敢喊“大清国要完”、自立更生的常四爷,想通过办实业救国的秦二爷,最后都落得个悲惨的结局,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
    剧中的三幕,让观众看到了历史的变迁,裕泰茶馆的改变,某些古老职业者算卦、说媒、官差的演化,如唐铁嘴、刘三麻子、狗奴才宋恩等。茶馆就是一个中国社会的缩影。

   经典的东西很多,不过其中幕间的数来宝,很是不错,

唉,我大傻杨,是打竹板儿,说一来来到了大茶馆儿。这大茶馆儿是老裕泰,买卖兴隆真不赖。这茶坐儿多真热闹,也有老那个也有少。这有的说是有的唱,那穿着打扮一人一个样。说有提笼是有架鸟,那蛐儿蛐儿蝈儿蝈儿也都养得好。那有的吃是有的喝,您没有钱儿的只好瞪眼干瞧着。您爱下棋这来两盘儿,赌一盘儿那干炸丸子外洒胡椒芽儿。说讲摆场是讲规矩,咳嗽一声都像唱大戏。可有一样儿,您听我说:这莫谈国事您得老记着。国家的事可不好了,那黄龙旗的那个威风一天倒比那个一天小。说文武官可有一宝,他们见着洋人赶快跑。那外国货堆成了山,外带着贩卖鸦片烟。最苦是那乡村里,他没吃没穿逼着卖儿女。说官人阔是百姓穷,那朝中出了个谭嗣同。这讲维新可主意高,还有那康有为和梁启超。说这些个事儿可闹得凶,气得太后是咬牙切齿地直哼哼。她要杀她要砍,说讲维新的都是要造反。得,这些事儿可别多说,说着说着就许掉脑壳。

唉,说大傻杨,是我又来,这数来宝它还是没发财。说现而今到了民国,铰了小辫还是没有辙。这王掌柜,他动脑筋事事改良讲维新。他动脑筋是白费力,胳膊拧不过大腿去。闹军阀是乱打仗,白脸的进去黑脸的上。说赵打钱,是孙打李,这赵钱孙李乱打一气谁都不讲理。为打仗得买枪炮,一堆一堆地给洋人老爷送钞票。说为卖炮为卖枪,帮助军阀你占黄河他占扬子江。老百姓可遭了殃,这大兵一到粮食牲口一扫光。王掌柜他会改良,把茶馆改得好像大学堂。那后边住的大学生,他说话文明真好听。那就怕是兵野蛮,要进来几个这茶馆准玩完儿。得,这我先别说丧气话,给他道喜是个好办法。说他开张那么我道喜,这编点儿新词儿我也了不起。


树木老,叶儿稀,人老猫腰把头低。甭说我混不了,王掌柜的也过不好。他钱也光,人也老,身上就剩了件破棉袄。说自从那日本兵,八年占据了老北京。那人人苦没法提,不死也得搓层皮。好八路,得人心,一阵一阵地杀退日本侵略军。那盼星星盼月亮,盼到胜利大家有希望。哼哼,国民党进了北京,送来了是横行霸道的美国兵。这美国兵、美国货,咱们的日子更难过。这王掌柜他委屈多,跟我一样地半死半活着。老花馆破又烂,他想尽了法子也没法办。说天可怜,说地可怜,就是官儿老爷有洋钱!


三段不同时期的快板唱词,道出了多灾多难的中国,北京在戊戌变法后的三个不同阶段的社会百态,晚清末期回光返照的“繁荣”、军阀割据的混乱、抗日胜利后如狼似虎的国民政府。

 6 ) 生如泡影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几天前在国家电影资料中心看完,10元钱,喜欢那悠闲老片的感觉。看完但觉大厦崩塌,天平失衡,嘴吐苦水,生如泡影。20年、20年的时间片段,各色人物,起起伏伏,都落了个恍如一梦的感慨。    于是之扮演的王掌柜,当了一辈子的好人,“改良,改良,改了一辈子的良”,清末子随父业,满脸赔笑,精神地打理着茶馆,应付着各色人物;抗日期间,将茶馆后的房子改为公寓,提供大学生住宿,茶馆也换了装扮,艰难度日;抗战胜利,鬓发苍苍,茶馆更显破旧,“先收钱后喝茶”“不赊账”的规矩让王掌柜自己都觉得脸上无光,茶馆为了经营,曾请说评书的说过评书,现在竟想聘用“小叮当”舞女招揽生意。逢迎拍马、低三下四,算计经营、爱财势力,能说会道、聪明伶俐,在什么样时代努力找寻着那个时代的活法,可结果呢?    郑榕饰演的常四爷,一亮相就是一身正气、敢言敢干的人物,活脱脱是一君子的形象。给乞讨的母女买饭,不喜空话、敢想敢为;“我看大清国是要亡的”,慨叹时代衰败、道德沦丧,只是一味钻孔、自私自利,他一身派式道出了一句真话。可也是这句话招了败身之祸,被两个如同黑白无常一般的家伙听到,导致了囹圄之灾。“一生不求人,自给自足”的他铮铮铁骨,没有被生活的颠覆打到,纵然一无所有,自己经营,诚实劳动,种地做买卖,又从一无所有做起,一排乐观气,无愧天、不怍地。    蓝天野饰演的秦二爷,“一生财大业大”,在哪个时代都能算的上是一个人物,有自己的想法,想着“实业救国”。从清末年就敢跟在太后旁边侍奉的太监叫板,满腔热血;也惹人非议,说是说有的钱财都自己挣了去,哪有什么救国。在影片中着墨不多,都是旁敲侧击些故事来。可最后,到了民国年间,一个莫须有的缘由就把“那辛辛苦苦造的工厂变成了垃圾了”,他哀叹于自己奋斗一生的事业付之东流,到头来依然一场空。    三个人物最后的那场给自己的”祭奠戏“可谓把全剧的悲剧成分推到了高潮,活人自己给自己祭奠,害怕以后连有人给自己烧纸都没有。纸钱飞落,轻轻浮浮,在黑色的空间里略显哀美,慢镜头空镜头把戏剧性推送到极致。    最多的感慨是,导演没有留下一点美的地方,窒息到让人无法呼吸。命运无常,不留活路,所有的角色都随着无常的大时代风起云涌,在时代背景下显得那么渺小,我方唱吧你登场。影片从头到尾,唯一人性的一面是舞女“小叮当”在陪小刘麻子走后回来的回眸一笑,偷偷告诉王掌柜小刘麻要霸占茶馆,仿佛觉得还有点真情的地方。    像这部电影窒息封闭的电影,想不出太多。黑泽明的电影,纵然人性复杂、善恶难辨,但又都留着希望,《罗生门》那孩子;金基德是关注与道德与性吧,是后现代的悲哀。也只能在中国电影里找寻不见出路的电影吧,电影是好电影,感受却让人难受。电影里那震耳甚至于刺耳的配乐,让我想起《霸王别姬》里的音响,振聋发聩,可怕你感觉不到。

 7 ) 愿人性不泯,一辈子坦坦荡荡

想找一部电影看看,并且是国产电影,就随便搜了搜。不知道怎么搜到了这部《茶馆》,还是一部82年的老电影。比我都大了10岁。但是电影本身所给我的价值,却远非10年的时间可以磨灭的。

一间小茶馆,百味人生在其中。小小茶馆经历了清-军阀-民国-解放前。曾经鼎鼎大名的 裕泰茶馆 “一片繁荣”,三教九流无所不有。直到最后三位老者为自己告别,将故事推向结局。

小小茶馆里充满了龌龊,有人买卖人口,有人因说实话锒铛入狱,有人威逼利诱骗取银钱。但偏偏越是黑暗的地方就越是有光!四爷赏了小乞儿两碗面、掌柜的让算命的喝了一辈子免费茶等等。虽然最后二爷那句“我悟了一辈子才知道人什么都能做,就是别做好事,那样太傻”,让我的内心也一样充满无奈。但是人性的光辉还是会照亮这黑暗的世间。

做个像四爷一般的好人,一辈子坦坦荡荡。到最后也对这世界怡然不惧。

愿人性不泯,只为了自己坦坦荡荡。

 短评

芸芸众生,人间百态。经典台词: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

8分钟前
  • 大熊猫
  • 力荐

盼哪,盼哪,只盼谁都讲理,谁也不欺侮谁!

12分钟前
  • 南国之风
  • 力荐

话剧味儿还是挺浓,《茶馆》本身剧本搁在这儿就没话说了,老舍写得好啊,金句无数。三幕,三个时代,好像时局是变了,可照旧还是民生多艰。爱国者、实业家、圆滑者、顺民……都活不成,活不好。最后一幕,笑泪相加:“那帮狗男女他们可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可干嘛不准我吃窝窝头啊!”

17分钟前
  • 易思棠
  • 力荐

老舍先生怎么也想不到,最后自己竟然成了逆产。

19分钟前
  • 轻河y
  • 力荐

打洋人的短评被删。20220310。

21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打课本中看茶馆那时候就喜欢常四爷,有骨气,也看得清。“大清迟早要亡啊”,“我爱大清,我怕她完了”,“我爱这国家,可谁爱我呀”。要是最后一把火把老裕泰点了才痛快呢,反正这茶馆不管是谁的,也不是王利发的。正是因为他是王利发,所以他不可能烧了老裕泰献给那世道。三人最后的道别,真让人心酸。“人要有钱了,吃喝嫖赌抽都可以,反正别想着做好事。”这话里头得有多少心酸啊,一声叹息。

26分钟前
  • 每天都有坏消息
  • 力荐

“我看这大清要亡国啊”。

28分钟前
  • 少年 遊
  • 力荐

“打一个学生,五毛现大洋”这也算认主归宗了。片子拍得很话剧腔,不过味道还是很好,演得也好,有滋有味。秦二爷最后那段自白,现在听着还是有些伤感。

3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虽然不是很喜欢老舍,但这个剧本写得还真不错。六十年一场大梦,老掌柜看尽花开花落,我看你,你看我,都是梦中人物,戏中人物,梨园中人物。只要人类社会还在,这个梦都会继续下去。

33分钟前
  • 刀叢中的小詩
  • 力荐

以前吃不着花生米,现在能吃了,可牙嚼不动了。

34分钟前
  • bird
  • 力荐

结尾当年看哭我。芸芸众生有你我在那里,等着一切结束。

37分钟前
  • Eve|Classified
  • 力荐

慢慢长大工作之后,开始理解什么是知识分子永远埋在心里的热血理想对国家土地的感情,还有跟现实的矛盾,是要做坚持一辈子对得住自己内心却碌碌无为的秦二爷,还是曲意逢迎的掌柜,还是倾其所有想所有改变最后还是后悔自己的付出的四爷。可悲的是,一代一代的知识分子,这种矛盾不解伴随他们的一生,看十三邀的采访我豁达了很多,接受这种矛盾,有些人选择荒诞不羁,有些人沉迷于苦难,有些人逃避享乐,或者先迎合市场,但可悲的是,这种矛盾一直在,并不会消失

41分钟前
  • 徐一白
  • 力荐

我觉得这部作品不朽的原因是它的立意与故事的悲剧性,但最讽刺的是,创作他的人因为文革迫害投湖自尽,比他书中的角色还要悲惨。我真的要大笑三声,流下泪来。

44分钟前
  • 我亦鬼也
  • 力荐

总想做常四爷,做来做去却还是成了王利发。

47分钟前
  • #瞬间收藏家#
  • 力荐

我总是以为过去的人善良单纯,但是看了老舍的作品之后,发现人们还都那样,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些人偷奸耍滑,坏事做尽,有些人善良耿直,却没有好下场,坏人坏事时时有,而好人好事也并非无,简而言之,那个社会,活着已经不容易了,一切都慢慢来吧,油嘴滑舌,鸡贼心眼的人太多

50分钟前
  • Kerala
  • 力荐

管他什么时代,原来丑陋的现实都是一样的ps:京味十足啊,那才叫演戏!!!看演员每一个比一个精彩,配角也不例外,和现在的国产电影相比,差距显而易见!!!

55分钟前
  • 毛毛毛读作cuì
  • 力荐

“我呀,作了一辈子顺民,……那帮狗男女们,可都活得有滋有味,……我爱咱们的国啊,可谁爱我啊!……让我们来祭奠祭奠咱们自己,您把那纸钱啊,撒起来吧,……”老舍这《茶馆》啊,也该禁了。

57分钟前
  • 严彬
  • 力荐

如果中国电影一直都是如此水平,不敢说世界第一,亚洲第一绝对轻松……

60分钟前
  • 刘振华
  • 力荐

“我爱我们的国啊!可谁爱我呀? ”捡到的纸钱为自己祭奠,道一句再见留个念想,都混在时代的洪流里佝偻着。

1小时前
  • 达令
  • 力荐

资料馆2013.9.11.7pm 心内恻恻,看之流泪。撒完纸钱,秦二爷、常四爷相继离去,黑屋中只留一线光明,王掌柜再撒一把,摸下黑布,转入里屋,无限的凄凉绝望。京片子的热闹、诉苦的牢骚,在最后的空空里化为沉沉的哀痛。在老舍所投太平湖旁的资料馆看此片,百感千绪。

1小时前
  • xīn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