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息桥国语

香港剧香港2020

主演:林保怡,周家怡,卫诗雅,伍咏薇,陈奂仁,秦沛,陆骏光,潘灿良,陈健朗,黄定谦,刘兆铭,郭锋,杨偲泳,谈善言,岑珈其,唐宁,黄文慧,黄溢濠,凌文龙,艾威,易健儿,杨伟伦,黄子澄,梁诺妍,邵美君,刘皓岚

导演:李绍波,杨承恩

 剧照

叹息桥国语 剧照 NO.1叹息桥国语 剧照 NO.2叹息桥国语 剧照 NO.3叹息桥国语 剧照 NO.4叹息桥国语 剧照 NO.5叹息桥国语 剧照 NO.6叹息桥国语 剧照 NO.13叹息桥国语 剧照 NO.14叹息桥国语 剧照 NO.15叹息桥国语 剧照 NO.16叹息桥国语 剧照 NO.17叹息桥国语 剧照 NO.18叹息桥国语 剧照 NO.19叹息桥国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26

详细剧情

  李子勇Thomas(林保怡/陈健朗饰)出生贫穷,年轻时为赚取母亲(张慧仪饰)的医药费,拼命打工赚钱,认识了同在茶餐厅打工的少女方小薇Sammy(周家怡/谈善言饰),自此变成好朋友。茶餐厅老板(秦沛/艾威饰)分配Thomas到比利时进行走私名表的生意,因一个重大的错误在比利时留了二十年,并结识了出生入死的红颜知己Judy(李思函饰)。四年前,Thomas返回香港跟Sammy一起开办餐厅,并重遇在比利时结识,何乐儿Joyce(卫诗雅/杨偲泳饰),二人一拍即合,很快便走在一起。Thomas及后发现Joyce与一名为胡启源(陈奂仁/黄定谦饰)亦已拍拖八年,并与一名人妻梁淑媛Catherine(伍咏薇饰)育成子(岑珈其饰)。六人关系扑朔迷离。命运让他们的人生交错,相遇,相识,相处,相分到重遇,纠缠一辈子的爱恨,换来一声叹息。

 长篇影评

 1 ) 倾慕20年却互不表白的隐秘——《叹息桥》的角色心理解读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之远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叹息桥》的人物让我想起了这首哲理小诗。

剧中有3对情侣/夫妻,在至近至远、至亲至疏的亲密关系中身不由己地浮沉徘徊,不知道来路,看不清归处,宿命的苍凉寂灭感浸透全剧。

1、李子勇与方小薇:互为救赎、至近至远的灵魂

这一对是整个剧中塑造得最为出色的cp。

李子勇和方小薇的原生家庭都在他们少年时突逢变故,这导致了他们在餐厅打工相识,也导致了他们一生对亲密关系的相似处理态度:怀着巨大渴望,想要无限靠近,却怯于表达,甚至逃离。

方小薇的父母因为逃债一走了之,抛下才13岁的她,连招呼都没有打一声。为此,她在此后亲密关系中的PTSD一直没有痊愈。

一方面极度缺乏安全感,看似大大咧咧,实则敏感脆弱,对是否守诺一事看得极重,不太能接受生活环境的变化,不到万不得已,根本不想挪地方。少年时打工的餐厅结业,到第二家餐厅打工,被老板儿子追求,两人恋爱,在这家餐厅和这段关系中待了15年,无偿贡献自己的劳力,即便男友出轨还赶她走,她还念念不忘,想要挽回。她耽于自己营造出来的稳定的家庭温暖不可自拔,至于爱不爱,被不被爱,是否有损自尊,不是她最在意的,只求少年时无家可归的惶惑无依能够被暂时得到抚慰。

另一方面,被父母抛弃的经历使得她在感情中非常卑微。曾经她满心期盼李子勇从比利时回来为她过生日甚至表白,李的失约给了她人生中第二大打击,不配得的感受甚至让她几十年来都不敢质问。从此,她对人没有期待也不敢有期待,非常被动,虽然一生中不乏人追求,但是从未主动追求过谁。除了对李子勇有着不一样的期待,对其他的追求者只要不讨厌,她就有可能接受对方。她不但对金钱事业没有什么野心和规划,甚至对男人都没有什么特别要求,不介意他们对她是否付出。人到中年之时,老同学阿南对她展开追求,称赞和她在一起很舒服,有一种亲人的安心感。被生活重锤过的阿南倾向于没有压力、能让他放松的亲密关系,自然而然的被她这种毫无棱角的性格所吸引。

从小失去退路的方小薇丝毫不敢期望她能依靠别人,她只能希望自己被人信任和依赖,以找回失去的价值感和掌控感。所以,她卑微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不由自主的在每一任亲密关系中充当佣人,从生活上事无巨细地照顾对方和对方的家人,满足于自己被需要的感觉,享受家庭的温暖和烟火气。她可能潜意识里认为如果小时候的她足够能干,就不会被父母当作累赘而抛弃。

可惜即使两人再是生意伙伴、生活伴侣,李子勇一直没有表白,没有给予她女友身份的认同,甚至和别人谈起了恋爱,她假装用朋友和家人的身份安慰自己,但是不被认可的不安定感一直折磨着她,令她愈发自卑,也愈不敢表白。自卑到她那天晚上盯着阿南的后背, 疲惫不堪又悲伤的她恍惚中涌出无限绝望,又生出一丝希望。

再说李子勇,他比方小薇要复杂一些。李子勇因为母亲病重,需要钱治病,于是早早辍学打工。父亲原本就不大会赚钱,母亲病后又凸显了他生活上的无能,令李子勇十分厌恶。与方小薇不同的是,李子勇是得到过父母的温情的,好强的他只是看不惯父亲的无能与懦弱,害怕失去母亲的恐惧和因为家贫遭受的挫折令他加剧了对父亲的愤怒。见到母亲受苦和父亲的无能总让他直面自己的渺小无力,于是,他总是逃避回家,也逃避着亲密关系。

李子勇认为,只要自己成为与父亲截然相反的人,就能变得强大。父亲不计前嫌收养叔叔的私生子说明他本质上是个善良的老好人,于是,李子勇刻意把自己变得冷硬,做起了古惑仔,见多了人性的贪婪狡诈,变得多疑。有意思的是,方小薇经历了父母和前男友的抛弃,以及李子勇的失信,对人仍是充满信任,确实可贵。

李子勇此生最害怕的事就是像父亲一样无能,于是他逼迫自己强硬起来,拼命赚钱,成为他获得安全感的模式。母亲去世后,他痛恨自己的无能,当他遇见并喜欢上同样受到家庭拖累感到无助的方小薇时,拼命想要帮助她,同时救赎自己。不走运的是,他失败了,他害怕对方小薇承认自己的失败,害怕方小薇会像他看他父亲的眼光一样看待自己,他无法忍受自己在乎的人觉得自己无能。加上后来方小薇接受了新男友,这无异于又一记象征着失败的响亮耳光,于是不惜避走海外20年。等到方小薇与男友分手,无路可走,他觉得自己又有了拯救者的价值,才回来。如果如此结局倒也不错。

可惜他在原生家庭习得了对待亲密关系的撕裂感。他不喜欢父亲,却无法完全不爱父亲。于是,他对越是在乎的人越是有种本能的孤傲扭捏,喜欢却不宣之于口,也不表露真实的自己。他确实给了方小薇一段温暖的生活,为了她开了餐厅,但是却不对她明说,更奇特的是,不知道是出于试探还是对曾经的失败耿耿于怀,居然跟何乐儿谈起了恋爱。

何乐儿评价说,他是多么浪漫绅士的男人。这正说明,何乐儿并不是他真正在乎的人。因为他从来没有在真正的亲密关系里,表达出真实的温情脉脉的一面。在情敌阿南面前,他无比温柔的细数与方小薇相处的经验。他把这样柔软细腻的一面,宁愿大方袒露在情敌面前,却不敢对方小薇流露分毫。也许多年来对原生家庭的态度已经深入骨髓,铠甲穿久了,让他早已分不清柔软与软弱的区别。

方小薇的心结是被抛弃,滋生了卑微;李子勇的心结是无能,滋生了孤勇。

方小薇,需要的是可以全心信赖和无条件接纳自己的臂膀和港湾;李子勇,需要的是可以接受自己失败的被守护者。他们名字的含义:方小薇,来自小时候的卑微;李子勇,怀着孩子般的孤勇。

两人,本来可以互为救赎,甚至可以说是天作之合。

开放式结局安排很妙。李子勇为了挽留方小薇,突破了极限,说出了多年前自己没有守诺的原因。在普通人眼里,不过是时运不济,在他眼里,是一辈子都难逃的无能之耻。那么方小薇,最后会为了李子勇做出自己最不齿的毁诺之举,与阿南分手吗?

2、胡启源与何乐儿:互为安乐窝的寄生者

妈宝男胡启源与被溺爱女何乐儿对待感情与人生的态度同样来自于单亲原生家庭。

胡启源因为从小母亲严酷的控制变得自私冷漠,浑浑噩噩,贪图安逸,凡事只求省事方便。他的人生附属于母亲,像是另外一个灵魂暂时借住在这个躯壳里,自然做不到为其尽心尽力的操持和规划,甚至不能全心全意安然享受,唯一灵肉合一的时刻就是他摆弄心爱的玩具的时候,那是他仅剩的自我。虽然他有几次想要冲破桎梏以赢得更多的自我和尊严,但都以失败告终,比如因为追求爱情的两次离家出走,因为想要维持一个父亲的体面而独自练习打篮球。他只能通过做一些不被母亲允许的小事,比如乱丢鞋袜,来表达自我。

何乐儿的情况与胡启源正相反,因为父亲的财力支持使她有太多自由选择的权利,却没有坚持下去的动力,父亲贴心的照顾和从不指责只有夸奖的做法使她极少有过挫折,始终得不到有效的成长。这与她父亲因为眼界和能力有限,不能给予她正确的引导有关,也与她天生的性格有关,她本身缺乏竞争意识,不爱拔尖,喜欢安逸,容易满足,到了三十多岁,没吃过什么苦,还是只想要被人宠爱的娇憨小女孩儿。父亲病重无法打理酒吧,她督促胡启源担起重任,唯独没想过自己可以学习打理。从内心深处,她需要一个男人像她父亲一样,为她撑起一片天。

他们名字的含义:胡启源,他的人生从源头被胡乱开启;何乐儿,找寻不回儿时快乐的自己。

控制和安逸让他们没有动力和能力掌控自己的人生和命运。胡启源想要另一个相对不那么苛刻的妈负担他的人生,何乐儿想要另外一个有能力的爸来继续宠爱她,同时过上世俗的圆满生活。他们都还是长不大的孩子,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心无所依,飘飘荡荡在成人世界里,不知道要走哪条路,到哪里去,只得下意识紧紧抓住以前的生活方式,妄图在对方身上打造虚幻的安乐窝来寄生下半辈子的人生。

他们不像李子勇和方小薇,可以真正互相慰藉,因为他们真正需要的,也正是对方所缺乏的,既没有能力引导对方也担不起对方的人生。

但我并不愿意苛责他们,尤其是何乐儿,因为不管看上去如何,世上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只是无意识的重复周围人的人生而已。

3、梁淑媛与钟怀安:婚姻与理想冲突下的突围者与困守者

梁淑媛与钟怀安这一对,算是剧里最寻常的夫妻了,年轻时各自专注于事业,上进能干,因为过于忙碌和专注自己,看不见对方的需求与困境,因为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而互相指责,以至于越走越远。

钟怀安一门心思只在实现自己科学家的理想,压力、挫折和妻子的高薪让他心理极度不平衡,鄙夷妻子的工作。梁淑媛不能忍受丈夫的忽视和怒火,讽刺他的好高骛远。缺少丈夫的关注和理解的梁淑媛,在年轻乖巧的实习生胡启源身上稍寻慰藉,一夜春风之后,看到胡启源妈宝男的反应,苦笑着如梦初醒。

其实,换一个角度,一人高薪,另一人就能减轻赚钱的压力,安心科研,这样不是很好么。可惜,人的期望很难因为现实而改变。

他们名字的含义:梁淑媛,可堪淑媛?钟怀安,满怀抱负,心中可安?

后来钟怀安抛下妻儿去了美国,理想完成,但个人并未功成名就,于是回来安心过起了家庭生活。梁淑媛因为只身抚养生病的儿子,压力过大导致精神异常,失了工作。两人的地位如今互换,钟怀安的回来让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静。被抛下的儿子与父亲一番交谈,轻易原谅了他。妻子因为有个男人撑起了家,病情得到了缓解。在曾经被抛弃的妻儿面前,钟怀安以拯救者的面目出现,何等体面。

同样面对婚姻与理想的冲突,钟怀安可以狠心自由选择,在冲突中进退由心,梁淑媛作为女性只能被禁锢在家庭生活中,背负着出轨的污点,在家庭重担、职场压力和情感缺失的摧折中精神失常。

4、对女性的偏见

我不知道是因为香港因为男多女少和压力太大,导致港女举步维艰到无法想象的地步,还是由于创作者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偏见而强行贬低女性。

在剧里的3对关系中,女性总是弱势的,需要象征力量的男性守护,即便像胡启源这种看似没有任何可取之处的妈宝男,也能左右逢源,给富裕的未婚妻装点门面,给女强人型的旧情人提供精神慰藉。

总之,女人不能没有男人,方小薇20年来身边没有断过男人;何乐儿没有男人就不能像个正常人一样结婚生子,从而变为一个失败者;梁淑媛因为没有男人而精神出了问题,然后她的儿子到处找爸来照顾她;学校里唯一正常的女同学又丑又怂,需要男同学来出面曝光教导主任也是女同学的妈的黑料(感觉是一种很奇葩的设定,任谁都知道偷拍私密照的人只能是身边人)。

反观剧中的男性角色,李子勇20年来只管赚钱,即使心上人有了男友,也没有接受工作伙伴的追求;钟怀安不用说了,一心争当科学家,基本没花心思在异性身上;梁启源跟女友在一起是想找个安乐窝,并不想结婚,反而是女友长年恨嫁;何乐儿的母亲离婚后早早找了男友,父亲倒是一直单身自得其乐。也许这些男性角色多半有过异性相伴,只是没有在剧里表现出来,可是没有表现出来,正说明身边有无异性对他们并不重要,男人的事业追求远大于异性之于他们的意义。梁启源和钟怀安对于女友或妻子出轨的容忍和淡漠,更说明了他们并不十分看重两性关系。

李子勇和方小薇都因为原生家庭的经济困窘备受打击,作为应激反应,李子勇作为男性强逼自己强大,方小薇作为女性就只能卑微的给男友当佣人,对金钱毫无企图,成为李子勇援助的对象。

再看胡启源和何乐儿这一对。截然相反的家庭教育可以导致近似的人格,可能是创作者想要通过这一对恋人表达出的深意,但是不合理的地方太多。

胡启源在母亲长期的精神高压下,被限制与外界交往,禁锢在沉闷窒息的家中,而职业是和整天和数字打交道会计,按道理,他应该会变成一个非常拙于言语、不善交际的人,能否真能哄得大小姐何乐儿的喜欢呢?毕竟在母亲面前,他只会唯唯称是,并不会彩衣娱亲。

何乐儿虽然只会随波逐流,选择与经济适用男胡启源交往,但是对于向来只有八分钟热度的她,八年的毫无趣味的照顾男友的同居生活,她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令人实在费解。她家境不错,长相不错,向来是父亲的掌上明珠,就算不骄矜,也不至于卑微忍耐至此。何况她每日接触社会,在诊所上班,去各色餐厅采访,与小姐妹各种八卦,算是见识过社会上各色男人,有一定的阅历和识人之能。即便她不知道自己想要哪种男人,但至少清楚不能忍受哪种男人。香港男多女少,港女再恨嫁,以何乐儿的条件也不用如此饥不择食吧?

梁淑媛作为剧中唯一的事业型女性,是多需要男人来拯救,甚至创作者要借儿子的口来不断强调这一点。是没有钱请人上门修马桶,还是儿子没有朋友陪着打篮球?的确,儿子需要父亲的陪伴,家里需要钱来维持开支,她的病需要亲友的关爱,但为什么一定要把缺少男人的需求栽到她的身上。因为没有男人的关注和帮衬,所以她精神失常,男人才是她的药?梁淑媛得病这一设定实在非常牵强,毕竟,对于一个自强自立的事业女性,只有强行让她得病失去工作能力,才能凸显男人对她的价值。在钟怀安回来之前,甚至安排她落魄的在曾经的下属梁启源那儿寻找希望,实在让人无语至极。

纵观全剧,李子勇和方小薇这一对基本做到了逻辑自洽,是塑造得最出色的一对。我明白其他两对角色的塑造意义和想要反映的内涵,但是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极大的影响了角色的真实性和说服力,从而大大削弱了其艺术价值。

5、海报解读

阴郁,压抑,诡谲,荒诞,毁灭感, 海报表达的就是缺失的自我和宿命的蛛网

所有人脸上的黑色侧脸是每个人年轻时候的样子,他们如今的相互的爱恨纠葛都起源于20年前的经历,他们每个人的现在都隐藏着过去的阴影。

方小薇和李子勇这一对是全剧的主线,站C位,也是全剧唯一有纯粹爱情且可以相互救赎的cp,而他们的爱情萌生于少时,所以他们少年时的侧脸是相互凝视充满爱意的,他们的身体各有缺失但是整体对称,可以互相补充圆满,视觉上比较舒服。

何乐儿夹在李子勇和胡启源之间,姿势不自然,空间逼仄,反映她在两男之间左右为难,并不开心。少女时的侧脸对着李子勇,微微仰望,而她确实是在18岁认识了李子勇并十分仰慕他。少时的缘分虽然在后来得以延续,但图中李子勇一点都没有对她侧身的姿势说明他并不爱她。何乐儿与胡启源的一边肩膀重叠,显得拥挤,两人似乎在争夺空间,事实上他们两人确实不能互相扶持,反而像长不大的孩子一边抱团取暖一边争斗不休。

胡启源的另一半身体,无人可以填补,少年时的侧脸低头凝视着自己缺失的身体,沉默不语,暗示着他从小一直卑微地希望能够找回自我。梁淑媛虽然也和他一样缺失了一半身体,但两人在图中的位置天各一方,显然不是对的人,剧中他们的年龄身份差异也大。而梁淑媛的头与脖子的连接已经完全断裂,暗示她精神失常,头脑已经无法控制身体。

海报中个人的表情也是饱含深意。最不幸福的反而是笑得最开心的,因为他们要掩盖自己不幸福的事实,或者说无法直视这一事实。

梁淑媛的境遇最为堪忧,反而笑得无比灿烂,但微微俯视的表情又带着阴森,仿佛下一刻就要做出不可理喻的事来。何乐儿嘴微张,但是眼睛殊无笑意,胡启源嘴角上翘,但是嘴唇紧抿,二人仿佛想笑又极为勉强,就像做给他人和自己看的婚姻一样,内中苦涩不已却非要勉强维持。方小薇和李子勇的表情基本一致,二人嘴唇紧抿,一脸严肃,似在思考难以抉择的问题,事实上多年来他们一直都在为对方牵挂,却始终无法面对对方说出真心,直到剧终还没有纠结出个结果。

如此严密精巧的布局,全剧人物关系和心理、过去与现在、期望与现实,如同思维导图一样的一览无余,让我想起一句话:“我像蜘蛛,命运就是我的网。我把网结好,还住在中央。

 2 ) Thomas

这也是个关于timing的很有趣,又很俗套的故事。什么三角恋,出轨啊,二选一啊,有情人终成兄妹啊。哗,你班友,整天就是情情爱爱,还有没有意思了,活得累不累啊真是。

很久以前看过亦舒的同名小说《叹息桥》,只记得女主角叫李平,男主角相貌平平无奇,他们在叹息桥上说了什么,其他实在毫无印象。电视剧虽然不是改编小说,但情爱,爱情,很多时候都是相似的。

我是观众,我很喜欢Thomas。喜欢他的慢语速,对Sammy的细心和关怀。大姐强还夸他勇敢聪明,派他去抢地盘。事业很成功的男人,虽然是黑sh,哪怕回了香港开餐厅,也经营得不错。可是面对感情,怎么就这么让人捶胸呢?

Thomas对Sammy说,你不要这么依赖别人啦,你要尝试自己独立生活。好像阿南也和Sammy说过类似的话。最后一集,Sammy也没有明确要不要独自去上海吧?如果我没看漏的话。她只是说,不敢要求阿南放弃香港的一切和她去上海。阿南说,他离婚后,已是一无所有。

Sammy怕她表白以后,和Thomas连朋友都做不成。Thomas一直认为是Sammy早就放弃他才和别人在一起。二十年后,当Thomas告诉Sammy当初他无法回国陪她庆祝生日的原因,Sammy崩溃了,但她的回应出乎我的意料:你现在告诉我这些,想我怎么做?

不肯说 和 不敢说

去猜别人喜不喜欢自己,真的好难哦。因为自己喜欢,会担心对方不喜欢自己,因为自己喜欢,又会觉得别人也喜欢自己。可到底对方喜不喜欢自己,对方不说,自己永远不能知道,内心一直备受煎熬。

以前若是遇到我喜欢的,我一定会去努力争取,不留遗憾。现在嘛,有空吗?去喝饮料吗?

做Thomas挺好的。内心坚定,该说的话,虽然说得太迟,也终究说出口。以前是放弃,现在是放下了。

 3 ) 及时接电话很重要(含人物分析 剧透慎入)

爱的样子大同小异,如sammy爱Thomas,阿南爱Sammy。

但Ken从来没有爱过Joyce。一个确凿的证据是在Ken的视角看待结婚前逃避后Joyce回家与他对峙,Ken的视角里只有当天Joyce询问吃什么外卖。妈宝男是他一个鲜明的符号,背后掩盖更可怕的事实:他的思维是用最小的代价和付出占尽爱他的人的便宜。老实、稳定、适婚的背后是自私、不负责任。

Joyce靠着老豆给的优渥条件,在自己的世界里慢慢变成了没有想法和计划的小女孩,却又随着年龄失去了做小女孩的资本和单纯。她爱Ken,但爱情褪去又等不到求婚;她爱Thomas,但摇摆于外界的评价;每次Joyce夹在现实与自我需求中,总是会选择妥协掉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来选择一个符合现实的决定。

Thomas,故事的一开始凭几分钟的观察就判断出男客人出轨,深谙识人的本事,丰富的阅历,内敛,重情义,自负又自卑。这样一个角色林保怡诠释的入木三分,在第14集对Sammy坦言当年事实后,扭过头去忍着的哭,扭过脸来当作无事发生,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让观众无法不相信这个角色。

Sammy是距离我太远的角色,我无法理解她的奉献,这可能也是她在剧中展现出的唯一缺点,过于无私的为了爱奉献和牺牲自己,所以会把自己置于窘境。爱照顾别人、没安全感、重视承诺、向往家庭和记仇。真的多亏了Sammy记仇和重承诺,才没有和Thomas在一起,就这样在整部剧的结尾还能当作一家人去邮轮旅行。

众生相,众生“相”。整部剧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独立视角和内心独白,每个角色的讲述拼凑出一个需要观众自己去思考真实性的所谓真相。下面记录几个思考:

1.不要为了完成结婚这件事而结婚,也不要为了适合结婚条件去妥协的爱一个人。考虑自己究竟需要爱情还是婚姻,考虑当下究竟需要什么。相信很多人面对的并非“结婚还是不结婚”这样简单的问题,更多是杂糅了现实生活、父母、自己付出的青春等等一系列难以舍弃或平衡的因素,陷进了人生的缝隙里,反反复复的折磨自己。

2.爱虽然有很多形式和方法,但核心与本质非常质朴:爱一个人就会想要和对方厮守,心甘情愿为对方付出和改变。不论哪种形式,我都想在你身边。

3.女人只要不生孩子,怎么作就都还有余地。

4.爱是一声叹息,只是不知道你的身边人听不听的见,听见后重不重视。

5.及时接电话和回信息很重要。

6.再深刻的感情都经不起石沉大海般没有着落的消耗。

7.看剧中故事与人物反观自己——明明是个散漫的人,偏偏对瑕疵敏感。在给予爱时保留,自许情深不寿,在嫌隙面前,又大开大合下狠手,好似不世之仇。今后应该反馈性阶段性的思考,在爱情或亲密关系里,自己能够带给对方什么价值呢。

8.自我意识太强的人,到头来只会是一把伤心的锁。

 4 ) 来看看《叹息桥》里的三分之一构图吧

刚看《叹息桥》时,首先会注意到,导演很喜欢用对称构图,仿佛韦斯安德森上身。(强迫症一本满足)

胡启源和妈妈的这个镜头尤其耐人寻味。

前景是厚厚的石灰墙和铁窗口,人物的脸被铁栏杆分隔成了好几块,有一种支离破碎感。

(看到这儿我满脑子的:铁门啊铁窗啊铁锁链……

这个家的确是个牢笼,对胡启源是,对妈妈也是。(关于原生家庭的叙述,会找时间专门来写,这里就不做赘述了)

但是除了这些对称构图的画面外,整部电视剧运用最多的,是三分之一式构图。

基本每一个玩摄影的人都知道这种构图方式,这种构图会提升画面的平衡感和宽松感。

但!请注意,这是有前提的。

如果画面中有人,人在画面的左侧三分之一处,并且将脸朝向右侧,才会有这种宽松感。

但如果反过来,人在画面右侧三分之一处,脸依然朝向右侧,就会非常的逼仄。

像这个画面,左侧是大面的白墙,两个成年人挤在画面的右边,非常闹心。

这个也是,虽然画面的中心有一条中轴线,但明显画面的重心在最右侧的妈妈身上,胡启源弯腰的姿势象征着一种屈服。

除了左右的三分之一构图,上下也有三分之一构图法。

在一般的摄影作品中,会保留三分之一的地面,其余三分之二全是天空,这样的照片显得十分宽阔明亮。

《叹息桥》里再次反其道而行之,光第二集就用了好几个低角度全景。

这组镜头有很强烈的对比意味。

在胡启源的家里,导演选择低角度机位来拍摄全景。

第一个画面里,胡启源刚刚毕业,还没找到工作,妈妈对他十分严厉,此处前景妈妈的小腿是一种权威的象征,看到这里不由紧张起来,毕竟这里实在太像小时候我不做作业看闲书被爸妈抓包的场景了。

这个画面里,窗户外面是黑暗的天空,只有胡启源桌子上的台灯作为光源,我猜这代表,台灯下的玩具,是胡启源现在唯一的寄托。

第二个画面,同样的机位,同样的景别,代表妈妈在这个家的权威多年不减。

不过这次,胡启源的窗外有阳光,房间也变得温暖了起来。

因为他是个成年人了,他以为自己可以摆脱母亲的掌控与压迫了。

(但是,谁知道呢……

这个三分之一构图非常别扭,一点也不开阔,更别提什么宽松感,它带着一股“窥探”的味道——妈妈无时无刻都在窥探着、监视着儿子。

导演用这样一组画面告诉观众:

没错,这个家有问题。这对母子,更有大问题。

这就是我喜欢《叹息桥》的原因,这几年有不少讲原生家庭之祸的电视剧,但是他们设计了大量的场景和桥段,竭尽全力想要展示这些家庭的扭曲,导演恨不得对着你的耳朵大吼:“这个妈重男轻女!!!这个爹软弱无能!!!!!“

《叹息桥》不是,他的争吵桥段很少,导演用非常克制的镜头语言,将这种扭曲和不幸展现得淋漓尽致。

再来一个。

胡启源和朋友一起待在狭小的玩具店,导演将机位放在天花板上,黑色的天花板从画面上方压了下来,有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

画面中,胡启源的身体只占很小一部分,有一种被生活压垮的既视感。

这样有意思的构图,在《叹息桥》里还有很多。

这部剧,值得细品。

 5 ) 一个不尽兴的小品

题记:技术≠高度

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整个剧本太过恣意。

开场是比利时街头 joyce 和 thomas的邂逅 ,joyce轻飘飘花着父亲的钱在欧洲旅游,途中主观视角上浪漫的邂逅。

结束却是thomas一家+sammy的家庭出游记,sammy多年前求之而未得的比利时,打开心结之后的朴素幸福。

比利时, 叹息桥,爱情 这些元素在首尾都有出现。对,首尾呼应,导演每隔几集就要出现的比利时,闪回等种种画面,还有那三个 大大的水墨字

叹息桥三个字始终贯穿全剧,成为一条引线,却没有把首尾真正地串起来

但是真的有呼应吗?我觉得是没有的。 在精神上和内核上都没有做到首尾呼应的点题,技术上的圆润永远不能代表一个作品的真实高度。

撼动人心的情感以及情节上的千回百转可以,可惜的是《叹息桥》也没有做到。

这部剧并非一无是处,但我觉得很可惜,相当可惜。

一句话,不尽兴

冷峻的调色,固定的镜头可以为其赋予足够特别的风格。罗生门的叙事可以在豆瓣等圈地自萌的小环境里为他赢得“有深度”的喝彩。

但是不好意思,在我这里他远没有达到好的标准。

1.女一故事线:都市女性的不真实焦虑

如果说,大陆电视剧中的大龄女青年们

从一种喜剧似的“七大姑八大姨口水战术”造成的社交焦虑中滋生了赶紧嫁人的急切压力

到最近几年女性主义开始抬头,越来越多的影视剧中的女性角色开始并不把婚姻作为自己生活中的最重大目标之后。

《叹息桥》却相当奇异地为我展示了一幅香港女人的可怜模样。我没有在香港生活过,亦或是与香港人有过深入交流。

单从这部剧来看,这个女人的焦虑来由的莫名其妙,让人别扭。

住在父亲购置的大房子,家父还有一套别墅外加酒馆,不说别的存款,她也起码是小开的生活水准。

最后,在父亲快要病逝时,急切地推进婚姻进程固然可以理解;但前八年的恋爱生活中的诸多不顺遂,为什么都未决心分手,我始终不能理解。

外貌与经济上都属于上乘的女生,对于经济适用男的追求竟然是这么的迫切。我还以为经济相对更加优渥的香港社会,女性的独立精神会更加强大。没想到却如此畏缩。

男友不停地暴雷,也不懂得止损,唯一动摇过的一次,一次好话就又能哄回来。实在是哀其不争。

一句话, 不尽兴。

2.多角度叙事的疲乏

罗生门,公民凯恩,低俗小说这些也都是所谓的多角度叙事,剥洋葱结构,技术无可厚非,开始甚至挺让人眼前一亮

但是在10多集之后,整个故事被拖得极其地冗长。每个人确实都可以有自己的主观记忆,但是作者太刻意的分化,已经让记忆变得有些离奇。20年前的事情,能够在各人的叙事下大相径庭,这里姑且不做质疑。

请问几天之前的电影,几天之前的酒吧会面,甚至是当天刚发生的事情,在各人眼中竟然会有如此之大的区别,乃至于经常连续三集都在同一个场景中发生同一场对话,恕我直言,相当催眠。

而这样的叙事方式能带来很多小巧的机枢,但是在总体上带来的坏处显而易见,拖沓,冗长。

一句话,不尽兴

3.精神内核的空白

看完电视剧当天,我刚好看了太宰治的人间失格。

这两者完全不能对比。我也无意作这么脑残的比较。

但是我想说一点,如果一个东西要被称作艺术,特别是在这里配得上8.8分的高评分,那他要拿出的不是这点小品样的叙事手段与一些小打小闹。

需要的是真正对爱情对生命的思考。

文艺作品需要张力,内敛没有坏处,但这部剧张力实在太缺乏了,像是被温室养活的花朵,花可以开得漂漂亮亮,却永远没有被野性滋养过的肆意妄为。

一句话,不尽兴,太不尽兴

 6 ) 一些乱讲

1. 这部剧最被津津乐道的一些手法我倒感受没有那么强烈。比如对称构图、打破第四堵墙、性冷淡画风之类的。熟悉其他一些作品的人其实都能想到很多用了同样手法但更有代表性、做得更极致的作品,比如韦斯安德森或者fleabag。后来看到主创的访谈,他们自己也有提,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其实这些东西做不到很多成熟的作品那么极致,看到这里反而对这个团队更添一层好感,非常有创作意识且清醒的一个主创团队。

2. 最突出的罗生门的叙事结构也有人不喜欢,一段情节需要重复去拍,有人会腻烦,但我真的很爱,当然也有一部分是timing原因。我记得本科的时候听老师讲事实和证据问题,总要提“罗生门”,用这个来说明法律事实和客观真实之间的距离。以前我不是很明白“不存在客观真实”是什么意思,这次在看这部剧的时候第一次明白。每个人的观察认识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滤镜,因而注定是有所区别的,只有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能看到“客观真实”,但上帝视角是不存在的,因而无所谓真实。

3. 当然这个罗生门的结构,最重要的并不在于讨论何谓真实,而是通过不同的视角,和其中微妙的差异,来塑造人物。它转换的每一个视角,在我理解,并不仅仅是记忆的视角,也有一部分需要理解为叙述的视角,是这个人物如果要和别人讲述这段经历,会怎么展现,不然会存在一些逻辑上不是特别通的地方。当然,不论这个视角怎么拍,关键的关键,还是用来理解人物,你不仅可以通过他的认识,理解他的行为和动机,更可以借此,理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导演之一说,我们就是希望能用到网络电视的一个优势,就是观众可以不断回看,因此他们预设的是细心且耐心的观众,所以不断地给到细节。一个常被提起的点就是Joyce家的坐垫,在Joyce视角下是卡通的,但在Ken的视角下,是和妈妈家一样的素花款式,很妙。

4. 关于性冷淡画风,性冷淡风爱好者如我,看前几集的时候有时也会生出一层质疑来,也没必要这么冷淡吧?因为用这种画面风格注定要牺牲掉一些生活感或者说烟火气。但几集下来感觉,也许这个画风并不仅仅是为了营造一种鲜明的、有识别度的风格,或者是为了摩登好看。它可能是刻意去掉了那种生活感和烟火气,借此去塑造一种话剧感的表达。

5. 它的话剧感也体现在这是一部非常善用符号的作品。比如很多评论推介都谈到Ken和母亲在窗前对坐的画面,仿佛两个人镶嵌在两座牢笼当中。另外让我印象深刻的是,Joyce只有在每次会见Thomas的时候,才会且一定会戴一顶画家帽。有人谈起这个会说,Joyce是见Thomas的时候会比较郑重地打扮。但我个人很在意帽子的元素。我会觉得也许不只是打扮,也是因为Joyce对Thomas有一种浪漫的想象和情愫,因而在Thomas面前,有一层自我粉饰在,表现的并不是最“真实”的那个自己。

6. 我最喜欢的一个细节表达,是当镜头拍在店内的Thomas的时候,九成时间,他都坐在Massam的招牌下面,那是他的固定位置,观众都心知Massam是两人名字的缩写。之前看到一个评论,花了很多的篇幅去分析Thomas是不是“够爱”Sammy,我觉得没什么意思。有时候人们看电视剧,对感情戏似乎有一种“纯爱教条主义”,那种“够爱”标准基本上只有男女主快速热恋然后尽早殉情才能实现。我觉得镜头让Thomas一直坐在Massam的牌子下面(即使Sammy离开也是一样)表达的信息就已经足够了。电视剧喜欢塑造痴情的形象,用生离死别或者大雨滂沱之类的,但是《叹息桥》让主人公什么也不做,也可以做到这一点,我觉得蛮动人的。

7. 我觉得主创在立每一个人物的时候有考虑过这个形象的代表性。如果真的要去讨论Thomas在感情上有什么问题,和这个人物的设定有很大的关系。编剧想用Thomas来代表那一代的香港男性,你甚至也能在其他作品找到类似的男性形象,这种“男性”形象最核心的特点,就是不能顺畅地表达情感。这当然但不仅在于他总是什么都想但什么都不说,也体现在重点错置。在他珍视的女性面前,无论是母亲还是Sammy,他表达关怀时永远首先想到的是金钱的保障,他觉得最关键的是赚钱帮妈妈治病而不是陪伴,或者在比利时拼命帮Sammy还债、在Sammy失业时给她地方住帮她开店,在Sammy生日的时候看到阿南送的昂贵随身听就觉得自己的画像送不出手。甚至他因为父亲无能不擅养家,没有在母亲绝症的时候提供条件医治而与父亲结下心结。所以最后编剧要借小陆的口问他,“大哥,为什么你妈妈去世的时候你没有陪在她身边”。我觉得编剧在写Thomas这个角色的时候,也有一些价值想要去表达的。

8. 但是拙于表达的形象常常更动人。无论是饰演年轻Thomas的陈健朗还是林保怡,都在处理微妙的情绪上有非常动人的表现。Thomas是不会嚎啕大哭的角色,两场“哭戏”,一场是陈健朗,知道母亲已经陷入绝境在天桥下红了眼圈、又带着对父亲的不满和愤恨;另一场是林保怡,在向Sammy坦白了真相之后匆忙抹泪,之后又低头整理衣服掩饰的镜头,都是剧里精准狙击的泪点。甚至在不哭的时候,倒数第二集,他看到Sammy来了,匆匆站起,又坐下时一个侧脸镜头,露出微微一点有些雀跃的笑容,那里真的赞叹林保怡演得太好。

9. 因为编剧考虑了形象的代表性和一些信息的传达,六个人物,两两一组,有三种不同层次的结局,也可能是一种表达的方式。Ken和Joyce是绝对的悲剧。且这一对couple有鲜明的对比,两人的家庭,一个过于纵容,一个过于钳制,条件的及其充沛和及其匮乏在结果上是一样的, 都是失去自我,因而婚姻也是盲目的结果。而尽管人们喜欢讲“叹息”的主题,但是剧中Catherine和Kevin这对母子的结局,其实称不上是叹息,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小团圆”。我觉得这也是出于Kevin这个角色的设定。

10. 对Joyce这个形象而言,一个我觉得很有趣的地方是她在比利时第二次遇到Thomas时引的苏轼。有人会在短评里写这首诗,似乎也有人会觉得,这首《观潮》是剧的主题的一部分。但我有点怀疑。我看不太出庐山烟雨浙江潮和这部剧的主题怎么对应,觉得更可能是用来塑造Joyce。其实Joyce根本没能背出这首诗,她只是印象中有这么一首诗,然后用来佐证自己的叹息桥寻访之旅(这就非常Joyce):你想象中很美很好,看到以后也不过如此。我真的非常喜欢《观潮》,“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但我深深怀疑,它表达的意思,是不是你心心念念的地方,真的去到也不过如此。这首诗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完全一样的,但山是山、水是水,和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是完全不同的境界,不到“到得还来”是吟不出最后一句“庐山烟雨浙江潮”的,我以为诗里吟的是“返璞归真”的证悟,“如何是佛?麻三斤”式的禅意。也许Joyce误读了《观潮》(也有可能是我误读了),而她误读的理解,恰恰是她人生的问题所在,因为所有的事情她都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不知道到底要什么,也没有试过为真正想要的东西努力到最后。她背后的自我宽慰,永远是,得到了也不过如此,但实际上她没有真正得到过什么好的东西。

11.编剧最偏爱的角色就是Kevin。当剧情集中在Kevin和他的学校,他和同学的对话的时候,我会意识到主创的野心不仅仅在于讲述几段关系,不是简单的海报上说的“爱情罗生门”,里面有他们对香港社会的反思。但是挑中的Kevin的形象真的很有趣,因为Kevin是一个父亲远走、母亲疯咗,自己患上绝症随时可能结束生命的中学生。因此他常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是“人生苦短”。恰恰是这样一个人,成了全剧那个揭穿皇帝新衣的小孩,大家都想截图他讲过的台词。也许恰恰是每天都可能没有明天的人,才最能理解“人生苦短”,最有勇气和能力去面对和承担。

12. 由此说下去,我觉得主创其实非常“叛逆”的。这种前世今生的叙述方式,观众不难意识到他们强调了家庭和成长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但是最有意思的是,剧里但凡是被父母抛弃,或者在某种意义上没有真正得到过父母养育的人,形象都是更正面的。无论是Kevin还是小陆、Sammy,明显都是主创更偏爱的角色。这点很有意思。

13. 很容易看出主创受到王家卫的影响,剧里也有“保质期”的台词。我觉得更有意思的影响,是在创作的方式上。就像《阿飞正传》,即使是刘德华和梁朝伟的角色,都各自有一个完整的、没有在剧中展现的故事。叹息桥里每个人物也是有的。其实我看到最后也没有真的完全理解“叹息桥”这个意象确切的意思。而提到叹息桥的关键角色,是Joyce的爸爸昌叔。我们到最后也不知道为什么Joyce问他和妈妈离婚的原因,他会说看到叹息桥就懂了。在他临终前,Joyce会问是不是要和妈妈见面,他坚决地不要。Thomas还画过一幅叹息桥送他,叹息桥的故事也是他讲给Joyce。其实昌叔才是和叹息桥关系最大的人,但我们不知道背后的故事是什么,我非常好奇。听说剧有第二部,不知道会不会交代。

14. 有人说《叹息桥》是港剧转型的作品,因为不熟悉TVB,其实我完全不知道它在什么意义上转型了。但我觉得你看下来,会很分明地意识到,这就是“港剧”。不是因为演员都讲粤语或者故事发生在香港,它单纯地让我有一种类似听广东歌专辑的感觉。成熟的都市文化和娱乐工业的产物。只是不明白为什么肥波和林保怡在受访的时候都会说希望这个电视剧让大家开心。我不知道什么人看了这部剧会感到开心,这完全不是开心的那种,是我很长时间里看过最抑郁的电视剧了。

15. 但是我觉得电视剧的目的很多时候并不是要你开心,而是拓宽人的理解和经验。《叹息桥》并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但很明显是一个热情诚挚的团队,有真挚的思考和表达的作品。它再次验证了好的作品永远依靠人物的深度和细节的丰满。

16. 写了这么多其实我根本怀疑很多自己的理解都是彻头彻尾的误读。但我觉得也并不紧要,罗生门嘛。后来读好多评论,我都非常意外,因为觉得有些观众对同一个情节或者人物的理解和我也是根本两样的。但是这可能就是《叹息桥》的魅力,就是它是那种会试验的电视剧,也是邀请观众加入创作的作品,它邀请你去探寻、脑补、加工,甚至要求你这么做,才会形成理解。不论对错,这个过程本身,是我最钟意的。可能所有我最喜欢的电视剧,都是这样。重要的不是提供代偿,是理解。

17. 最后,大爱林保怡和周家怡。

 7 ) 看完《叹息桥》,我怀疑自己是个假人

林保怡和周家怡终于让我盼来了,从《绿豆》追到《叹息桥》,本来是被演员吸引,但看到现在觉得,天啊,这哪里是爱情剧,明明是一部解读社会与人性的艺术片。

李子勇、方小薇、Ken与何乐儿之间的故事开始在20年前。高中生李子勇和方小薇默默喜欢着对方。20年后,李子勇偶遇曾在比利时遇到的何乐儿,两人关系日渐暧昧,而何乐儿与男友Ken此时已经相爱8年。四人的命运被纠缠在一起,推动着剧情的发展。

对了,他们都来过叹息桥,那个承载着意大利古来爱情故事的桥。

1、记忆偏差下,没有一个人不在说谎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在同样的经历中,自己与其他人的表达甚至记忆却不完全一样。或者是,你的朋友们对一件事,会讲述两个不同的版本给你听。

在李子勇、方小薇、何乐儿与Ken记忆中,没有一个人的世界是完全诚实的。这部电视剧,讲述的便是所有人20年间关于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记忆。

Ken对事情缺乏计划,细心却不善于表达,何乐儿则像所有的少女一样都向往浪漫。情人节,当何乐儿发现Ken毫无准备时,非常不高兴。最后,两个人别别扭扭地一起去看了场电影。

临时的补救并没有让何乐儿开心,从影院出来二人大吵一架,何乐儿清楚地记得Ken说自己比他妈还烦,但Ken的记忆中,是何乐儿无理取闹一番走掉了。

而何乐儿不知道的是,另一位暧昧对象李子勇的记忆中,自己在电影院睡着了,过后,却能说出那段电影的情节。那么,何乐儿是和谁一起看过一遍电影了呢?

李子勇在心中怀疑。何乐儿自己的记忆中完全没有曾经睡着的记忆。

谁都没说谎,但所有人的记忆似乎又都说了谎。

而《叹息桥》的高级之处就在于,虽然整部电视剧都在讲述不同人记忆中的事件,但从来没有给出过标准答案。这不仅考验演员和导演,也很考验观众。

毕竟,所有人都在说事实,说自己心里的事实。

正如许多事情,从来没有标准答案。

2、就算是同一个人,内心也有两个自己

《叹息桥》故事发生的时间,正是香港经发展最好的时候,也是香港迭代最剧烈的时候。

人们被时代裹挟着,一路向前。有些人嘴上高喊着金钱至上,实则重情重义。李子勇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工作只为钱。甚至去国外行窃,看起来特别不靠谱。

但实际上他又重情重义。从高中就喜欢方小薇,一直默默待在她身边。因为太害怕失去她,所以情愿保持一段朋友关系。

他答应方小薇从比利时飞回香港庆生,但环境迫使他没能成行。那一刻,他隐忍的情感、情绪一起都爆发了出来。

而Ken表面配合度极高下,懂得配合别人到任人摆布,实际上却极度自私。他和何乐儿同居,不是因为多爱何乐儿,只是因为想逃离自己强势专制的母亲。

和何乐儿吵架后,他自己找不到合适的房子,便对着镜头说:“还是何乐儿那里好。”这简直是活脱脱的“渣男”啊!

都市的高压下,每一个都在压抑自己真实的一面。有多少人看起来情绪稳定,实际上内心处处都是引爆的点。

最极端的或许是梁淑媛,她远超出了其他角色身上的都市病,她精神确实有问题。

我们常常生病了,但我们不自知。

但令我没想到的是,全剧最真实的人是梁淑媛的儿子Kevin。按照习惯,有一个神经病的母亲,又有绝症,他似乎注定应该是丧的。但恰恰是因为Kevin从小都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所以一直很珍惜自己的日子,敢大方的表白、敢听从自己的自由意志。

这个生理上有绝症的小孩,成了全剧中的亮光,有意无意地照亮着每一个都市病人。

但其实,我们仔细想想,谁又不是一个绝症病人呢?毕竟,我们都知道每一个人都会走向死亡。那何必不断压抑自己呢?

去和自己对话,去走进自己。

最后,感谢《叹息桥》,让我又一次看到了黄金时代的港剧所表达的关于人性挣扎。

 短评

第一集刚看十分钟,好熟悉的画风,绿豆的感觉

7分钟前
  • 出离
  • 推荐

剧本是真的好,看到最后反而觉得Ken&Joyce这条线写得最好,虽然不够讨好:人与人之间往往因为彼此误读、不愿直面自己的缺点、自我伟大化、甚至谎言而发展出某种叫做爱情的东西。而Thomas&Sammi这条线太理想化也太老套了,为让观众到最后哭一鼻子的设计做得太明显,反而不大喜欢,但林保怡演得太好,在感情里的无措、尴尬和一瞬失神,他太会演,虽然仍然是偶像剧体系的演法,但节奏太准确了。

11分钟前
  • 迷宝
  • 推荐

男主和男二看着就像女主的爸,总觉得是父女恋,就不能找三个年纪看起来差不多的人来演吗?

16分钟前
  • 恩诺
  • 还行

记忆的主观性何其强大,而爱情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21分钟前
  • 羽毛鲁滨
  • 推荐

这部剧每一帧都让人舒适!!!摄影爱好者简直不要太爽

22分钟前
  • jkjlk
  • 力荐

摄影满分,14集最高光。但是整个剧本其实是有大问题的,不是每段故事换个角度讲两遍就是巧妙,观众能看这样的剧其实没那么蠢的,很多东西可以再精简,很多人物也没有那么必要。想让每对情侣含括多种角色,就会失去重点,最后变得不容易有记忆点。另外台词也没什么出彩的地方,给四星纯粹同行衬托。

25分钟前
  • 伊夏🪀
  • 推荐

林保怡,你为什么不接电话?

28分钟前
  • 江南的故事酒馆
  • 推荐

这基本可以当做教学片来看了吧,不管是转场,还是构图运镜什么的

33分钟前
  • abbylee
  • 力荐

撕开外衣,都不体面,真实到有点让人不适。

35分钟前
  • 安东
  • 推荐

天呐!原来每个人看事情的角度都不一样,同样的,记忆也会因为自我而出现偏差,这部剧就是要告诉你,人性就是利己,都是权衡过的结果,你所看到的利他,可能也只是对方心中退而求其次地选择......后背突然一凉!

39分钟前
  • 力荐

渐入佳境,镜头干净简洁得失真,对白无废话,整体风格颇文艺,故事却很生活化,值得追。

43分钟前
  • 若云
  • 推荐

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堕于首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涵之侧。人之生,就像一座桥,我们自彼处来,往那头去,一边走,一边不住叹息,因恨事太多。人之生,犹似一系谎言,骗他人,骗自己,骗一时,骗一世。难得一生幸福,但易一声叹息。

44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一口气看完15集。本来还在想故事里的人“如果当时……那会不会不一样”,后来想想也许自己也有被命运摆布而无从得知的时刻,就只剩下心惊了。叙事手法很吸引人,Viu比三色真的大胆很多,这部台前幕后感觉都是金像奖预备役了。P.S苏轼的诗是“庐山烟雨浙江潮”

49分钟前
  • 薛玉茗
  • 力荐

转场构图镜头故事感全都是教科书 如果只是平铺直叙肯定沦为三流故事 用角色视角的记忆偏差制造罗生门 时间线里故事穿插做得太巧妙 结局也没有落入俗套 角色形象丰富到不需要交代每个人结局 MASSAM Thomas&Sammy 风筝飞不过叹息桥

53分钟前
  • 林翛然
  • 力荐

很有意思,一件事用三四个视角拍三四次,呈现出每个人在另一个人眼中的样子,或被夸张,或被美化,而开不了口的一句话终将酿成遗憾。缺点是两个男性角色年长之后除了严重缩水,性格竟比年轻时开朗一些,在我看来是有点错位的。此外,Ken的母亲真实让人胸闷火大。

55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推荐

结局那副画面,何止唏嘘。选择无对错,成就了经历;记忆有偏差,真相还重要吗?绝。真绝。多人视角/破第四墙/平行叙事直接把观众拉进故事砌拼图。各方面都比「绿豆」做得还极致。

59分钟前
  • Redux
  • 力荐

MASSAM=THOMAS+SAMMY.

1小时前
  • shlaiyaya
  • 力荐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1小时前
  • 布兰飞起来~
  • 力荐

阿ken人到中年之后由高大帅变矮矬丑是我最不能忍的

1小时前
  • 推荐

已经很久没有看过港剧了,这部剧我非常欣赏导演的剪辑手法。每一集以一位作为主角视角,前几分钟为过去时间线,后面是现代时间线。我们每一集看到的都是一个局部的角度,通过多个视角串联放大,来还原起一个完整的故事。时间+串联交错的剪辑手法,从两个时间点出发,最终过去与现代相交。非常棒!也非常欣赏这位年轻导演敢这样云。

1小时前
  • ZARD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