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云起时粤语

香港剧香港1989

主演:刘嘉玲,吴镇宇,王书麒

导演:徐正康,

播放地址

 剧照

香港云起时粤语 剧照 NO.1香港云起时粤语 剧照 NO.2香港云起时粤语 剧照 NO.3香港云起时粤语 剧照 NO.4香港云起时粤语 剧照 NO.5香港云起时粤语 剧照 NO.6香港云起时粤语 剧照 NO.13香港云起时粤语 剧照 NO.14香港云起时粤语 剧照 NO.15香港云起时粤语 剧照 NO.16香港云起时粤语 剧照 NO.17香港云起时粤语 剧照 NO.18香港云起时粤语 剧照 NO.19香港云起时粤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40

详细剧情

地产集团高级职员王港生为人踏实,对香港前景有信心,同事兼好友邓志成则急功近利,遭副经理方国柱利用,挪用公司资源发展私帮生意,被逼辞职。港生与女友方丽儿对移民问题意见不一,加上港生与丽儿兄长早有过节,种种问题致小两口感情破裂。港生父王标身体日差,港生于是接手打理其工厂,并得到志成帮助,令工厂度过难关。另一方面,志成与港生妹美玲相恋,港生则与工厂文员朱淑敏日久生情,怎料丽儿也欲与港生重拾旧情…..

 长篇影评

 1 ) 幸好结局你没有死,也不想知道Val去了哪里

幸好结局你没有死,就像电影中被推进山谷的云,一条蜿蜒的蛇,缠绕着几个主人公,带着推进死亡与孤寂的温柔力量,电影越来越走向压抑,真担心Maria死了,但是电影的突然结束,让我有点不知所措,只是觉得幸好你没死。觉得是最后那个导演真正的让Maria得到了释怀,一部科幻电影的导演,Maria应该是带着对导演和自己的戏谑和导演在戏剧首映前的化妆间里有了那样的谈话,但那样的话,救了Maria了,在她无论是在剧本中还是生活中,和自己面对面,看见自己的变化,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时候,导演的话让她放过了自己。再想想她在排练的时候,给Joann提的建议,你在离开Maria办公室的时候能不能多停留几秒钟,Joann明确的表示我觉得那样不好,Maria的脸有点僵硬和抽搐吧,她自己也陷了进去,在这样的一个角色里面,之前的害怕,困惑,又与之抗争,最后想象着自己18岁的Sirig,都说人生如戏,然后其实也是戏如人生吧。因为确实如电影中的导演和她说的那样,William也希望一个续集,那就是曾经的Sirig最终变成了Helena。这就是每个人的人生吧。Maria也陷了进去,因为她确实由Sirig变成了Helena,剧本中如此,生活中也是如此的。你看她和Val,电影中的人物关系设定与剧本中如出一辙,而Maria对Val的控制与依赖互为矛盾,虽然剧本中Sirig和Helena的故事没有明确的交代,但从她们练对白中,可以见得是和生活中的Maria,Val一样的。
我看到Val的离去,不经意,无影踪,突然醒悟到,人与人的相同又不同,有些人的决绝和干脆,不是残忍不留余地,而只是因为做了决定,也会不舍和难过,只是因为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而已。所以剧本中Sirig离开Helena,生活中Val离开Maria,看了这个电影我的想法就是她们都知道离开会让对方崩溃,但是还是选择去做,和残忍无关,和自私无关,仅仅这只是一个做法而已,我自以为电影中没有对Val离开后的情况做任何的表现,就是说,只是离开了,没有必要去对比这个离开是好是坏,不去探讨Val是从压抑中走了出来,还是活在了一种抛弃的愧疚之中,其实都没有,人总是太拿人类自以为是的感情为谈资,喜欢靠情绪来标榜自己活得有血有肉,但我想或许不必这样,不必拿情绪绑架自己和他人。真的,这个电影让我觉得有点悲伤,但有些压抑的情绪中,更让我觉得这个世界好大,又冷又丰富,想做的事情好多好多,都与感情无关,就想像一只迁徙的鸟一样,冷了飞去暖方,热了去冷方。
我觉得自己看懂了电影,但是我却写不出来,表达不清楚,想哭吧,也没眼泪,像一口水呛在了胸口,其实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抛开大家每天扮演的不同角色,虽然我们普通,但是其实我们经历着同样同样的事情,看不到那著名的锡尔斯玛利亚山谷里的蛇,但我们都见过夜晚的静默,深秋的清凉,我们都有和自己面对面的时候,在自己的身上同时看到了Sirig和Helena。
写的好乱,哈哈,乱七八糟的想法。
Maria爱Val,更确切是占有,但Val离开后她的表现我没看懂。在山谷的别墅时候,Maria轻手轻脚的下楼看回来的Val时,觉得挺可爱的,还有就是Joann闹绯闻,他们一行人逃离餐厅时,她不知所措,然后狼狈逃上车时的样子,滑稽又可爱。她确实跟不上时代了,但也确实还像个孩子一样可爱。
一直都很喜欢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呀,女孩中的男孩,男孩中的女孩。
最后想到昨天在火车上看麦家的暗算,开头第一句大概是一个二十年前的人什么什么的,具体真记不清了,但就是这个二十年的字眼,嘭的一下就打在我心里了,让人觉得生命沉甸甸的,二十年前我五岁,哈哈,那现在还得瑟个屁啊,就好好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就好了,不去因为感情的事而矫情为难自己,对所有一切都去理解,始终相信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好的会变坏,坏的会变好。

 2 ) 交流需要对等的心态

正好想到的是这个小角度
每次讨论的最后Val最后总是看起来很挫败,她确实坦诚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没有得到认同和重视,在她看来也没有帮到Maria。她们的沟通不对等,Maria从情绪还有表达方式上都是碾压式的。
人在语言交锋后达成共识并非定则,能否相处下去靠的恐怕也不是完全的观点一致。但是在这里,两人看起来虽然在交谈,Val反映出来的更多是沟通已不成沟通的悲哀。She took everything too personal,也因此受到打击,影片三分之二处她的告白“You don't have to keep me if you find my ideas simplistic." 完全体现出这一点(有点嫩)
“if you find my point of view uninteresting, I don't really know what I am doing here.”
越是在乎关系越是会对这种情况感到失望,另外,她也觉得没义务承担Maria的坏情绪。我是这样理解Val的离开。

云蛇景象非常美,不由得希望Maria能坐在那多看一会儿…那一段的台词和表演不知是否要点“暧昧”一题——到底是不是 不可能是 可能是 啊真的是

 3 ) 时间之诗

云的意象众多,而马洛亚的“云蛇”(Maloja Snake)纵贯在瑞士的山峰之间,以一种暧昧又轻灵的秘象出现,稀有的,珍贵的,眷属在深处的记忆与渴望,印证着关于女性之间的迷离爱意。

关于生命的时间与空间,背景来到通往瑞士小城的火车里,优雅女星玛利亚重新演绎二十年前的代表作品,时过境迁,曾经饰演野性难驯的致命女孩,今日却需调换角色,成为剧中自杀而死的年长女性海琳娜。剧中纠缠难解的同性畸恋,也投射在她与私人助理薇伦汀的关系中。锡尔斯玛利亚的“云蛇”,则像诡秘的乐曲终章,神迹般地在群山中缱绻,擎涨着时间之诗。

戏中戏,同性恋,时间,生命,这无疑是一部有野心的作品,但导演却只把壮阔留给了那片浮云。奥利维耶·阿萨亚斯拍过真实的侯孝贤,也娶过妩媚的张曼玉,关于东方的虚空与禅意,会在作品中迂回闪现,像一曲生命小品,寂静浅行。

在《清洁》里,他为前妻张曼玉量身订造的吸毒母亲,让她跳脱出东方曼妙女郎的优雅旗袍之外,仍能真实地演绎过气摇滚明星的落寞与挣扎,并使之成功摘得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女演员。这一次,因《暮光》系列冠以偶像光环的克里斯汀·斯图尔特,显然也悄然被他的镜头重塑,在剧中散发着独立冷峻的迷人气质,并因该角色获得了第40届凯撒电影奖的最佳女配角。甚至是本色出演着好莱坞小美女的科洛·莫瑞兹,在剧中也有一种别样的骄纵与美丽。

艺术片导演们,总会有一种骄傲的异能,他们能看到演员的钻石面,用电影折射他们的无限潜力。这是一种有别于电影工作的流水包装,导演对演员的打磨,造就了影片的一种惊喜。克里斯汀在接受Harper’s Bazaar的访问时,谈及女性在好莱坞工业里遭受的不公,“好莱坞有着噁心的性别歧视,这是一种无礼的疯狂。”
影片当中也穿插了不少对好莱坞工业的讽刺剧情:好莱坞问题少女接演严肃戏剧,如何在异能战士中鉴定“好”的演技,明星们的婚外情与狗血头条……但那个热热闹闹的好莱坞,在欧洲的瑞士小镇里,因为磅礴飘渺的云,像消音的闹剧变得寡味。

奥利维耶除了能对演员有精确调度,他对城市体征的感应,也十分纯熟。在奥利维耶的作品中,城市风貌,绝对不只是作为一个背景词组而出现。每个城市特有的格调与气质,已然潜行于剧中人物的生活轨迹当中。

风景(Landscape) 与电影的关系,并非是简单的天然布景。作为电影语言的一种,它是作者与镜头,镜头与观众间的视觉连结。风景(Landscape)包含了物理维度上的山河风光,也包括了在地族群对自然的文化影响及塑造。取景框留下的镜头,是一种美感的选择,同样也是一种叙述,并企图激引观者对镜头的感官反应。在《锡尔斯玛利亚》中,瑞士的山与云,是影片中最显著的“风景”。山的静止与云的流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将充满活化流动的能量视觉化,终以无言的寓言贯穿于全剧之中。

跟随玛利亚与薇伦汀多次登山徒步的镜头,寂静岭般的孤绝山脉下,人,反而像拥有灵性的光,两人在山上拍戏,表演,或是舒展地小憩,在湖中裸泳,自然界释放了一种真正的安全感,人渺小却坦然。你无需理解这个世界,所有片面,都是角度的节选,有着万物命定的从容与笃信。

同样的,音效的运用直接影响到风景对观众的投射,并将自然景观成功转化为“电影风景”(Cinematic landscape)。剧中在玛利亚与薇伦汀关系胶着时的夜晚,云雾配以迷幻的电子音乐出现;而最后两人关系终结明朗的时刻,卡农的经典伴奏牵引出云蛇的磅礴脉流。

叙事中描绘了人在时间中的停顿与移行,镜头内深藏了人在空间中渺小与唯一。我们纵然无法创造自然的神迹,却能感受美,记录美,再现美,这就是光影的魔力。电影成为二十世纪最为成功的艺术形式之一,运用科技打破自然影像的即时性、地域性,真正做到了全球化的图像传播,你大概无法否认,它无疑是曾经被想像的“超能英雄”,带有超越时间的属性。

替代与变更,成为历久常新的一个主题。剧中角色的变迁,时代的轮换,甚至是经典剧场与好莱坞超能英雄的对比,都在着墨于时间对人生命历程的深刻记忆与洗礼。变老为什么会是女性最恐惧的一件事,并不是仅仅因为穿松了的肌肤与深刻的皱纹,这是一种对美好的无能为力,时间以一种可视化的状态呈现,并被残酷地目睹着离去。这也是剧中玛利亚拒演时的声音,“我是西格丽,而且我想一直是西格丽。”但最终,玛利亚还是接受了年长者的角色,人在生命当中的无力与妥协,终究无法应对时间的挑衅,唯有那条神秘莫测的马洛亚“云蛇”,才能拥有永恒与常新。

同性之爱确是剧中的一个符点,玛利亚与薇伦汀的感情与云蛇一样,亦幻亦真,不可触的距离感,被宣泄在剧中剧里,我们无法确定两人的眼神,是入戏太深的病征,还是体内失控受挫的慰籍。但这不会是导演想要讨论的命题,两人间的情绪涌动,始终与那片土地相关,被感召的山河云水,成为亲密感的时间支点。


本文已发表在《东方艺术.大家》杂志上

 4 ) 两种态度的对立感

属实是我个人特别喜欢的那一类片子,片中给出了两种看似对立的态度,运用故事把观众在这两种态度之间反复转换,去展现这样一种感觉。而且这个片子我觉得最妙的就是,从女主的角度来说,我活成了过去的我的对立面。那个导演去找女主的时候说当时和她对戏的那个女演员演得非常老派,到了她们排演的时候,那个年轻的女演员却仿佛也同样觉得她的老派。

我觉得最妙的设定就是在于女主在人生的两个阶段要去诠释同一个戏中两个阶段的角色,而且其实我会觉得她一开始所不接受的不仅仅是戏中的角色,更是自己。既有过去的自己的无知,又有现在的自己的老去,她陷入了一种自我否定的境地,她否定现在小年轻的作为,但她年轻的时候恰恰也是这样。就这样,这个片子成功地把老去后的纠结,把中年的某种纠结非常具象化地表达了出来。

我觉得片子里面还有几个很妙的地方。首先是每一段结束之后都是幕慢慢地暗掉,其次就是助理的突然离开,事实上她的突然离开使得女主反而接受了她的很多观点,还有就是说年轻导演特别会炒作。但是最后进来那个导演完全拒绝这种剧作之外的东西,还有就是最后的结束太妙了,结束在开幕前,也预示着她这个人生中最迷茫的状态的结束,也是全片的结束。

2022-7-17

 5 ) 如果女人不害怕衰老,那害怕什么?

“时间之中,女人有两种。
一种是年轻女人,
一种是年轻不再的女人。
年轻不再的女人,
一种走向衰老,
而另一种,
走向永恒。”


【引子】

曾经一度非常讨厌上整容医院的女人。

包括看到电梯间里无处不在的整容广告的时候,总是要不耐烦地埋汰一句“世界变得太肤浅”。偏偏那些广告文案却还每每写的极有水准,令人觉得甚是奇怪。

好像那些特别有才华的人,也这样匍匐在金钱的脚下,一点没有“原则”。

另外,则总是会对身边那些喜欢用昂贵护肤品的女性朋友发出不屑:什么嘛,难道要为了那些恐惧买单?内心有力量的女性,即使没有美貌,拥有一个浪漫且勇于冒险的灵魂,就足够了吧?

而衰老呢,迟早会来,无论如何抵挡,在时间洪流面前,人的力量不足一提。任何试图留住表明的青春,不过都是妄想。

 
有一年,工作的时候恰巧采访到一位柏林的女艺术家,她拍摄了一组全部由四十岁以上的年长女性为主题的作品,叫《女人很热》(woman in heat),画面中的女人们每一个都被要求不能化妆,也必须不能是整过容,或者是经过刻意的装扮。应招募而来的模特个个都是普通人,长相绝不突出,其中还有好几位已经是七八十岁的老年女性,可她们在镜头里自由、狂野、不羁,好看极了。一种莫名残留的美、激情,和色斑、松弛的皮肤、发福的肉体矛盾地混合着。据艺术家所说,每一个人她都拍了很久,确保模特并没有矫揉造作地摆出“社会目光期待的某种漂亮的姿势”。

总之,那会儿看到这组作品的时候,惊呼看到了为女性声张“做自己”的绝佳例证,因为这组作品完全没有像时尚行业那样鼓吹“年轻”、“瘦”、“美貌”,于是那一年,一直拼命地跟许多合作伙伴推荐这位艺术家,以期能为她在中国办一场展览。心里面有个暗暗的目标,让中国的女性从此不要这么盲从潮流吧,勇敢做自己。

但是,最终,每一个对方都留下了差不多的反应。

“哇哦,不得不说,这个作品真的很棒,只是……”基本上话说到这时,对方目光游离,接着就把话题引向今晚聚餐吃点什么好的话题上。

我想,他们还是被这群“不再年轻的女人”吓到了,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


【女人四十】

然而,和让一个男人去面对一个女人的衰老相比,让一个女人去面对自己的衰老,是不是更可怕?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命题?

在2014年的时候,遇到了一部叫做《锡尔斯玛利亚》(Clouds of Sils Maria)的电影,它有着精巧的结构,虚虚实实,真假难分。和《女人很热》比起来,它并没有从正面大胆挑衅地在人们面前展示人们不敢直视之物,而是从平静的暗面去表现一个女人如何面对自己衰老的故事。


在片中,朱丽叶▪比诺什扮演上了年纪的国际女星玛利亚,她在17岁时,因扮演一个叫做“西格莉”的角色一炮而红,当年她饰演这个叫西格莉的青春诱人、又喜怒无常的女孩,与一个年长的女演员演对手戏,年长女子在剧中叫海伦娜,是一名拥有自己企业的成功中产人士,却不幸地疯狂地爱上了来自己公司实习的西格莉,西格莉在一系列引诱、玩弄,直至最终无情地抛弃海伦娜后,海伦娜在绝望中结束了生命。时隔二十年,新晋导演再次登门,邀请玛利亚重新演出这部叫做《马洛亚之蛇》的戏,只是此次她扮演的不再是年轻美貌的西格莉,而是那个不起眼的可怜的老女人海伦娜。

玛利亚显然心有抵触,再三犹豫之下,还是接受片约。开拍前,每日与自己的年轻小助理瓦伦提娜(克里斯汀▪斯特尔饰)对台词,对着对着,越来越分不清戏剧和现实,情绪日渐失控,直至在两人一起登山去看“云蛇”的过程中,瓦伦提娜负气离开,再也没有回来——好像又再一次地对应了二十年前那部戏剧中西格莉抛弃了海伦娜的桥段。剧终,留下玛利亚一人,独自上台,与一个大大咧咧、自我解嘲、玩世不恭的新生代女星乔安娜(科洛▪莫瑞兹饰)即新一代的“西格莉”展开正面角逐。


【时间之外的女人】

许多人都为这部电影的“戏中戏”,双重结构的精巧设置感到赞叹,确实,如同一条咬住自己尾巴的蛇,这像是一个永恒轮回,永恒的圆,女人和女人,不断地重复着各自不同,却又相同的命运。影片冷冷却又不失平静地展示着:每一个西格莉,有一天也会变成海伦娜。

二十年后,年纪渐长、人气不再的女星玛利亚,要面对的就是这样残酷的事实——不仅是自己永不复返的青春,还有自己再也不是“西格莉”的事实。对于每一个女人而言,所有的女人都希望自己永远都是“西格莉”,永远吸引着众人的目光,享受众生对自己的赞叹,可是时间之轮毫不为此停下,西格莉会被取代,被替换,西格莉是一个位置,只有年轻的肉身才能坐上去。当西格莉长出第一根白头发,她的名字就不再叫做西格莉,而是海伦娜。

而海伦娜,在片中似乎是一个如此可怜的角色,几乎相当隐形,处于完全被人遗忘的地位:当年扮演海伦娜的女星在拍摄后的第二年出车祸死去,没有任何人关注到她的离去;导演对玛利亚所说:正是因为当年的海伦娜那平庸无奇的演技,衬托了西格莉那令人惊艳的现代演绎;还有当玛利亚在排演的时候,对新版西格莉提出演技上的建议时,乔安娜无情而戏谑地拒绝了玛利亚。


玛利亚是如何突围的呢?就像在精神分析中,如果我们遇到了自己完全无法接受的现实,那我们的对策是什么呢?是被自己的恐惧拉下深渊,沉沦而毁灭,还是继续走出来,接受并不美好的现状,承认现实即是如此?

每一个西格莉,最终都会变成海伦娜。但是海伦娜,可以是另一个海伦娜吗?

在影片的结尾,朱丽叶▪比诺什就为大家奉上了海伦娜的另一种模样。


在这里,海伦娜不再为自己不是“宇宙中心”而感到惘然若失,她要和西格莉谈一场恋爱,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假使有一天负心的西格莉离去,她也似乎做好了足够的准备,她不会再死。

其实关于这一点,影片结尾的稍显仓促,毕竟一个充满了对衰老不安而恐惧的女性,面对自己曾经“无可取代”的耀眼地位,还是被毫不留情的所取代,是一个并不短暂的心路历程,我们会在自己的沉沦里沉浸很久,究竟是毁灭,还是重生?这个由我们自己选择、看似简单的出路,在现实的生活中常常需要花上许多时日,一种将自己往下拉的自我放弃、自我否定的力量,以及一种将自己往上拉,带着自己走出泥潭,去拥抱新生活的力量会一直处于互相拉扯、互相角力的过程中,直至一方获胜。

在影片中,仅仅只是以玛利亚的助理最终受不了玛利亚的高度自我关注,愤然离去这样一个事件,以及片尾一个看上去像个屌丝宅男似的导演跑过来找玛利亚去饰演一个“科幻片”中的变性人角色所流露出的哲学讲述,来暗示着玛利亚已经从“自己会被换掉”的那种所有人都会感到恐慌的恐惧中走出,成为一名“超越时间之外”的女人。


“她并没有年纪,也可以说她是什么年纪都行,跟我们所有人一样。我的电影不现代化,总之不是她(乔安娜)那种现代化,她是超越时间之外的。”导演对玛利亚解释这之所以并不是一部好莱坞电影时表示,自己并不喜欢当下的时代(病毒式的网络生活与娱乐幻象),如同生错时代的惶然感,让他想去拍摄这样一部(有可能会成为电影史巨作)包装在科幻表皮下的思想性电影。而玛利亚,正是绝佳人选,她的美,超越时间之外。

超越时间之外的美。至此,你会发现,玛利亚这个角色为什么非朱丽叶▪比诺什不可。当她在幕后穿上象征海伦娜的黑色西装,梳着中性的短发,英俊而又优雅地等待开戏。你竟然会发现,男性和女性的强大力量同时集合在她的身上,那是一个超越了时间之外的女人,无论是玛利亚,海伦娜,还是朱丽叶▪比诺什。


而“云”,那从意大利湖泊上被吹起的雾气,来到马洛亚山口,变成变幻莫测的“云蛇”,在山间自由向前游走,没有任何山、能够阻挡它的穿越,面对世间所有的障碍,云从来并不会期望摧毁山峰,云会从山间缭绕而行,镇静而从容。


【女人如云】

而那云,也在时间之外。

片中致敬地播放了拍摄于1924年的黑白电影《马洛亚之云》,这部短短的只有10分钟的默片,没有任何剧情,仅仅只是展现“主角”——云。按片中那位从未现身的玛利亚的恩师、编剧威廉之口:风景中的真实本质在这些画面中自我展现。这种美,强大到令人感到肉身的渺小。当我们站在山巅,看着马洛亚的云在热烈地翻滚,那一刻,你会发现有比自己更广大的存在。我们欣赏着这些永不相同的云,就像体会到生命中有一些女人,活着活着,是可以走向永恒的,当她们脱离了狭隘、把目光洒向更广大的远方,会知道每一种生命都珍贵无比,包括它的新生,它的成熟,包括它的老去,它的死亡。

到了很久之后,直至自己结婚生子,直至爱人说你眼角也长鱼尾纹,直至有一年98岁高龄的外婆在失去进食能力、全身萎缩如同一段枯木最终以骇人之姿离世……才逐渐地明白,当年众人在看完《女人很热》中那些衰老女性的画像时片刻隐藏却还是流露出的不适,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恐惧。这种恐惧,在《锡尔斯玛利亚》中一样,被此刻的自己所谅解,如同玛利亚在二十年的时光之后,终于站在了海伦娜的位置上,理解了那个颤颤巍巍的女人所怕之物为何。当你足够年轻气盛的时候,你是无法站在时间之外的,因为你总是觉得自己好似有着永远都挥霍不完的勇气,那种勇气是无止境的青春资本。

在赶回家乡见外婆最后一面的时候,自己被眼前的景象彻底震惊得呆住,我从未想过,生命有一日会如此的不堪,生命衰败到最后,是一具活着的枯骨,那一刻惊骇到无以言表。母亲转达着医生的一句超现实般氛围的语句:蛋白质已经停止合成。

任我们爱的再深,任我们抓的更紧,身体已经决定到此为止,生命之钟停摆。

那时刚好经历生完孩子,身体机能大幅度衰弱的时日,顶着一副疲倦的愁容,看着床上熟睡、有着玫瑰花瓣颜色的女儿的模样,悲喜难分,外婆的生命逝去,新的生命又诞生,而另一个女人又开始衰老,一个女人的生命,似乎就像一条河流一样传递着,每一次流动都已不是她自己,但又是她自己。


那一刻,才恍然发觉,年轻时非要求所有人都不恐惧地去面对自己的“衰老”,是多么任性,一定要对方接受“老了依然可以很美”这样的观念,如同年轻时候的“西格莉”一直会坚信自己永远是人生赢家,坚信她自己永不会变成可怜而衰败的海伦娜,是多么的一厢情愿。女人终将会比男人更多出一个命题,当花般浓烈的美貌也要走向衰败、生命中的一切腐烂都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你将如何应对?

恐惧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桥梁,它将架起你的过去和未来,它将决定你会成为谁。

 
【活在美的关系之中】

我们依旧可以追求美,美确实不是肤浅的,美是深刻的,需要深刻地走进去,才能获得,而那些会随着时间不可避免的衰老、褪色,死亡……永远都不可避免。在衰败面前,我们依旧会颤抖,也许会怕的胆战心惊,踉踉跄跄,但没关系,恐惧不可避免。不可避免。但这无法阻止我们可以一直活在一种美的关系之中。我们会恐惧,我们也会放下,直至平静,看到衰亡之外的一些东西,比如美。真正的美,它并不是名词,也不是形容词,它是一个动词。

它将永久变动,产生,消失,又诞生。世界并没有把美貌作为礼物赠送给每个人,但它把美的关系隐藏于万千事物之中。

我们可以不是一个美人,但是,我们可以一直活在美之中。


<图片1>

                                                                    -----------------------------

                                                       更多关于自我探索与自我认知的文章
                                                           请关注汤圆公号"tangyuan-mag"

                                                                              【汤圆】

                                                                     " 一切, 甜的形而上。"

 6 ) 接受自身的弱势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电影《锡尔斯玛利亚》告诉我们的


 
这不是一部故事性很强的剧情片,所以,一遍看下来感觉有点散,但仔细回忆一些细节,我发现它确是一根线走到底的片子,就是所有情节展开都是为了表现这个主题:一个年过不惑之年的女影星是如何从习惯性的保持强势转变为坦然接受自身弱势的。这个逐渐转变的过程就是本片的趣味所在。
 
为此,我们可能要稍作剧透来解释这个过程(其实也称不上剧透,一句话就能概括的剧情能有多少东西好透的)。影片展现女影星玛利亚(Maria Enders)强势处理她的五个方面的社会关系,结果却差强人意,最终,不仅她明白了,我们也领悟到了如下道理:人,不应总是保持强势,在某些时候、某些场合善于接受自身的弱势是一种成熟的表现,这不仅有利于维持良好的社会关系,也是保持健康心态的必要条件。这五个方面的社会关系主要指她所处理的夫妻关系、情人关系、雇佣关系、合作关系(有合同作基础的关系)和同事关系。
 
有人说,影片主角玛利亚的问题在于她不接受她年龄上的弱势,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有些关系处理不好可不能完全归咎于这个年龄问题,她的“习惯性的强势”可能是更主要的。影片一开始就涉及到她的夫妻关系,连她的私人助理都称她丈夫为其“未来的前夫”,也就是说她正在闹离婚。可以推测,她应当是很强势和主动地要求离婚的,而且还应当是过错方,否则法院让她来“管”离婚的某些事就不合法理,以及她在最后办理财产分割时就不会主动承认“也许我错了”。可以想像,她在工作中习惯性地扮演强势角色,使她在夫妻关系中忘记了角色转换是导致她离婚的主要原因,因为“爱”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弱势的存在”,这种“弱势”可以解释为“包容”、也可以解释为“依赖”。在外面独挡一面,回家还想主宰一切的人是无法维持良好的夫妻关系的。
 
她和她曾经的情人Henryk Wald之间的关系更能说明她的强势。20年前她就没能留住别人,虽然她为此解释是她不想要他那种对女人的“暴力的、堕落的”羞辱行为,但显然言不由衷,20年后她仍没明白自己的弱势,虽然Henryk已委婉地提醒她要“接受自身的弱势”,但在Henryk邀请她上楼喝一杯时,她强势拒绝,在人家要离开时,她又告诉人家自己的房间号,这种表面上不想迎合昔日情人的行为非常有力地说明了她的强势,然而,当人家不来的时候,她本可电话邀请人家,但强势心理又让她挂掉刚拨出的电话。显然,她三番五次自取其辱的行为是她习惯性地强势所致,如果她稍微弱势一点,至少那晚不会独守空房,这也应了剧中那句台词所说的,想冷酷又不能冷酷到底,有困难又不愿喊难受的尴尬局面。
 
她和她的私人助理薇伦汀(Valentines)之间是一种雇佣关系,但这种雇佣关系绝对没有发展到像她在《玛洛亚之蛇》(Molaja Snake)中曾经饰演过的西格德(Sigrid)和海琳娜(Helena)之间的那种情感上的依赖关系,因为薇伦汀的离开并没有使她彻底崩溃,虽然我在观影过程中也一直担心她们之间的关系会是西格德与海琳娜之间的翻版,但到最后才发现,她们之间的关系刚好与剧中两人的角色关系相反。玛利亚在这种雇佣关系中也表现出一种习惯性的强势,这是导致薇伦汀离开的主要原因。两次带路便是明证。一次她不顾薇伦汀的正确意见带错路而导致她们坐公交回居住地,另一次不相信手持地图的薇伦汀认为她带错了路,后一次的无理责怪是导致薇伦汀离开的直接原因。
 
当然,薇伦汀的离开,我们可以说是因为她感觉到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但最主要的还是玛利亚习惯性的强势所致,能依赖助手的事她不依赖,比如演讲稿她要自己写,应相信助手的时候她不相信,比如带路,这使作为助手的薇伦汀感到自己没有存在的价值;除此之外,薇伦汀这种认识还在于她在很多工作方面的正确意见未获得玛利亚的认同,甚至受到轻视和嘲笑。虽说她们之间是雇佣关系,但她们事实上如同朋友,就像夫妻之间关系一样,如果她们之间没有一种相互依赖,一方总是处于附属角色,那么这种朋友关系也是不牢固的。她们之间在演习台词时便是很好的证明。虽然薇伦汀并不觉得自己的工作多低贱,但她在玛利亚面前完全就是一个弱者的角色(我觉得克里斯汀表演非常到位)。她演习的本应是一个强势角色,而玛利亚的应当相反,但演习中完全颠倒了,因为玛利亚完全不愿接受一个弱势的海琳娜,这就导致薇伦汀更无法表现角色应有的强势,也就导致她更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所以,她曾主动要求离开。可见,玛利亚不仅在现实生活中保持强势,而且在饰演的角色中也要保持强势,这种心态伤害到薇伦汀,她让薇伦汀感到自己只是“专属人的陪伴,喝喝酒”而已,她们之间雇佣和朋友关系也就难以维继了。
 
在处理她和制片方之间的合作关系时,玛利亚习惯性的强势再次受到打击。她无法接受一个自己不认可的角色,不愿意改变她饰演西格德时的印象,蛮横地要求解除合约,但她显然是个过气的女影星,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魅力都抵不上年轻偶像派的好莱坞影星艾利斯(Jo-Ann Ellis),艾利斯可是敢解除她以往的电影拍摄合约的,于是,她又只好违背自己意愿,被迫接演她不认可的角色。
 
玛利亚习惯性地强势在受到几次打击之后,尤其是助理离开她之后,她似乎对自己的过往行为有些体悟:在应当接受自身弱势的地方如果不接受,时势也会逼迫你接受。在接下来和艾利斯的同事关系中,她逐渐从心理上接受自己的弱势,或者说她认识到她根本无法跟新生代演员PK了。在她和艾利斯接触一段时间后,她发现她没有艾利斯那样敢爱敢恨的资本了,更无法承受舆论的负面影响,她也认识到艾利斯是适合接演西格德最佳人选,不仅在于艾利斯的具有符合角色要求的“强势”,也在于她的才华。当她们在预演《玛洛亚之蛇》舞台剧时,她想让艾利斯演西格德时能给她饰演的海琳娜以同情的一瞥,都被艾利斯拒绝了,虽然这说明两代人对角色理解的不同,但也说明她仍然受到她习惯性的强势的影响,显然,这一版的《玛洛亚之蛇》需要一个完完全全的弱势的海琳娜,因为有了一个绝对强势的西格德。所以,她认为艾利斯对角色的诠释是对的,她要改变自己“我忘了当时的自己,老习惯总会回来的,必须要摧毁它们。”
 
虽然如此,但玛利亚的表情似乎表明她想改变自己的那句话显得言不由衷,失落感昭然若揭。真正改变她心态的是那位想找她饰演角色的新生代导演。这个导演让她明白有时年龄是优势,炒作绯闻也符合人性需要,但仍有角色是超越年龄要求的,这让她有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感觉。重要的是,她经历了从强势到弱势的心理转变,应当真正理解了海琳娜的角色,她应当能够自然应对这个角色要求了,她最后的出场明显让我们看到了她的自信。(by:heshenggen/2015-04-05)

 7 ) 一切皆镜像和隐喻

其实Val这个助理角色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一个隐喻,是Maria不肯放手、一直依赖的那个年轻的自我镜像。她的名字valentine也是很明显的隐喻暗示,“情人”,就如sigrid是helena的情人一样,戏外跟戏里是镜像一般的对应关系。最后,maria摆脱了对val的依赖,走出对时间流逝的恐惧,做到了out of time

另外,主角叫maria也是一个隐喻,跟这部影片sils maria是一样的名字。其实,瑞士的这个地方,就是maria的心境的投射,val曾经说过:“剧本只是一个客体,对它的看法只是投射了我们看问题的不同角度”。其实瑞士这个地方就是起到这个作用,为什么是山,导演为什么多次拍摄山峰的景色,因为从不同的山峰、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景色,这跟这部电影探讨的心理问题是一样的。事物是客观存在体,不一样的只是我们看问题的角度而已。用中国古话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

而maloja snake之所以美,是因为自由,是那种可以在不同的山峰之间游刃游走、穿梭自如的自由,是一种out of time一般的自由。maria一开始怀疑val带错路,不愿意跟着走,正如她一直不愿意走出那个心理阴影,一直把自己困在山中的某个角落;但当她走上山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就看到了传说中的maloja snake,暗示她的心境改变了,实现了自由,因此val消失了,maria的内心已经不需要去依赖她。年轻的sigrid是自由的,但成熟的helena也可以实现另一种自由,一如maloja snake一样,这一点,maria终于看清了。

这些隐喻,正是这电影迷人的地方,眨眼一看是平淡,但细细品味,每一个细节都是精心安排的。就像一杯值得回味的香茶。这也是我觉得它比《鸟人》好的地方,《鸟人》更多是技术和形式叙事,而这部胜于细节。

 8 ) 别在意不可挽回的老去

    没有什么大道理,没有什么强硬的姿态,可是影片里的思绪完全渗透到脑海,年轻与老去,如何面对。
    Jo Ann也会有老去的一天,她以现在的想法面对并没错,即使唐突不礼。Maria似乎是个悲剧人物,沉湎于对老去的无奈无力,真实到不行,看开这种事的确太难了,巅峰之后永远是下坡路,想想都无比可怕,身躯的老去,疼痛,衰弱,精神的被忽视,被习惯,被落后。
    所以,都在追求的永恒是什么?二十年前影中的Sigrid?也许吧。但永恒又有什么用。重要的,其实还是现在,开心。用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来生活,而不是望着得不到的东西兴叹。
    最后,恭喜K最佳女配~两人对戏与真实的模糊交融,特别打动人。

 短评

对阿萨亚斯期望很大,失望更大。他没能拯救暮光女的面瘫演技,但鼻孔妹的浮夸演的很好(不过不知道是否有意为之)。他最着迷的戏中戏,女明星主题,却拖垮到让人无感。有很多很好的瞬间尤其是比诺什,但也仅此而已了。

3分钟前
  • 弗朗索瓦张。
  • 还行

一如既往的面瘫

6分钟前
  • WHZY
  • 还行

当青春不再,会觉得自己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不一样了。其实只是世界不再像以往那样看待自己罢了。

10分钟前
  • 麥爾斯
  • 还行

4.5 喜欢她俩在练剧本时候,那种现实与戏剧与电影外的真实混在一起,让人傻傻分不清楚的暧昧感。好神奇加含混的结尾,以至于往细里想都是多。暮色女真是很出色!

11分钟前
  • Emanuelle
  • 力荐

Kristen Stewart并没有那么讨人厌。

16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还行

挺好的嘛!KS和科洛的两个角色,就像比诺什在做人生抉择、整个人随着时间流逝慢慢变化的时候,自己性格中出现过的“不同的声音”,所以有的会消失,有的会彻底融合,就像里面戏中戏的对白,说着说着就没有界限了。瑞士的风景好美啊!结合这种剧情,竟有点超现实的感觉。几位演得都不错

20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精而不巧,流而不畅-06/17/15 at IFC Center

21分钟前
  • sheepfield
  • 还行

阿萨亚斯新片是一部有关艺术自反性的电影,是一部关于戏剧与(电影)现实,电影(现实)与真实世界之间关系的电影。这个三重镜像的意义网络所欲呈现主题却是流淌不止时间之流,确切地说,是面对岁月渐入不惑的女性自身。 比诺什携着暮光女和超杀妹在某种意义上饰演了她们自己的“现在”。

22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欧洲三大节最不缺的大概就是这个类型了,原样复制鸟人穿裘皮的维纳斯你们看见的还不算什么凯撒必须死……好在都不怎么受待见,我蛮支持这种结果的,得刹住这股歪风啊。

27分钟前
  • 狄飞惊
  • 还行

2021-5-5重看;时间印证的循环往复,人物关系的对称结构,几重互为镜像的微妙心有灵犀;现实与戏剧的互望及反讽,真人与角色的互融及对峙,三个女性之间的互相依赖及互相角力,阿萨亚斯的现代版“假面”;“云蛇”代表了她们共同追寻的“绿光”,及云开雾散后见证转角拐弯的标识,终于在时间的洗练下站到自己的位置。

2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今年最好的女性电影之一,比诺什本色出演,连暮光和超杀女都开始有文艺片小妞的气质了。人生与剧本交融,角色换位演绎的背后是时间负重行走的痕迹:电影见证岁月的二重身。最后莽莽群山中云雾如长蛇般爬来的画面绝美…

3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不知名美景之地,在制造迷离奇观时,也让其中的戏中戏显出神秘气息。

35分钟前
  • seamouse
  • 还行

like it or not, Stewart is a super talented actress

39分钟前
  • 搵岑荷
  • 力荐

再锁定一个年度十佳的席位,一个女人各方面随岁月流逝的变化不是通过人生片段而是通过戏中戏的文本表达出来,三个女子更像是一个人的分身——成熟的纯真的与野心的,而电影本身的分幕又像一场外景舞台剧。山谷中的云蛇是不分黑白或彩色的美,就像比诺什演着演着就跳出了时间。

42分钟前
  • CharlesChou
  • 力荐

这辈子没见过比Stewart还让人出戏的演员 Binoche大概是典型的优雅变老的女人 片子结尾让人感叹 灵还是舞台和戏剧灵 电影没法比

43分钟前
  • RITA
  • 还行

面瘫女果然最适合演拉拉。。抛开湖光山色,两女人对手戏还蛮有意思的。Chloe真是丑到让我频繁出戏

44分钟前
  • É
  • 推荐

今年的“戏中戏”都非常好看。Maria在排练剧本的过程中对角色产生了过度的偏执,而这份偏执令Val难以呼吸,像剧中的Helena一样消失在她的生活中。最终Maria决定试着重新看待自己,接受这个世界。前面的戏剧与生活铺垫的很好,到后来Jo-Ann不愿改动作那一幕让我感觉到了Maria内心的崩塌。Kristen出奇赞

46分钟前
  • RYZ
  • 推荐

Kristen Stewart迄今最佳的剧本和微笑.非常喜欢戏剧味道如此浓烈的本子,一开头总觉得小K来演一定错了,可看着看着发现她就是一个纽带,严肃和娱乐/艺术和低俗.Maria既是18岁的Sigrid也是40岁的Helena,小K说:台词只是一个object,一切的想法态度感情都是主体投射上去的.可惜最后一章实在太虐了!好伤心~

49分钟前
  • vivi
  • 推荐

消失的人物和边界,虚拟的戏中戏。一部关于女演员的电影,也有人解释为关于女人。讨喜的应该是那些和现实世界有摩擦的段落,对网络,对好莱坞的揶揄和偏见。不过,我独爱几段穿越山间的行走。

51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浓浓的欧洲人文气息,剧中排演的戏剧与电影中角色生活,现实中的演员与剧中的演员,她们以往的角色经历,与导演的关系,加上奥利维耶·阿萨亚斯喜欢各种引经据典,最后交织成一个大网,互为几重的镜像,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引人深思,遭遇中年危机的女演员心思就像“马洛亚之蛇”,像流动的云。★★★★

5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