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大作战

综艺大陆2024

主演:李昀锐,余承恩,林墨,姚琛

导演:内详

 剧照

平衡大作战 剧照 NO.1平衡大作战 剧照 NO.2平衡大作战 剧照 NO.3平衡大作战 剧照 NO.4平衡大作战 剧照 NO.5平衡大作战 剧照 NO.6平衡大作战 剧照 NO.13平衡大作战 剧照 NO.14平衡大作战 剧照 NO.15平衡大作战 剧照 NO.16平衡大作战 剧照 NO.17平衡大作战 剧照 NO.18平衡大作战 剧照 NO.19平衡大作战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0 20:21

详细剧情

       4位嘉宾将组成一个“平衡团“,依次前往城市和沙漠,围绕身体平衡和生态可持续话题,进行探索、体验和挑战,并寻找“平衡之道”。

 长篇影评

 1 ) 十万个脑朋友

为什么有时候,你会不自觉地找理由使自己开心?而有时候,你又觉得整个世界都失去了意义?丢失的记忆去了哪里?洗脑神曲为何循环不断?第一人称的梦境为何那么逼真?潜意识里又隐藏了什么秘密?青春期少女因球赛失利而离家出走,是什么驱使她做出傻事?是理性的崩塌,还是情绪的暴走?欢迎收看本期的《走近科学之头脑特工队》。

说真的,我没有想到《头脑特工队》是一部这样的“科普”电影,比起蓝天、索尼,皮克斯的动画风格,一向比较写意,类比到武侠片,就是《笑傲江湖》、《新龙门客栈》那样的新武侠,见不到硬桥硬马的招式,只有飞来飞去的影子。皮克斯从不按理出牌,却又能立足于真情实意的支点,这是他们艺术上的至高成就。《头脑特工队》像小时候读的《十万个为什么》“人体大漫游”那样浮涌着科学精神,相比《盗梦空间》,《超体》对意识世界、大脑奥秘作宏观处理,它钻进了小灰细胞之下,揭示一切思维活动、情绪反应都是有源之水,而且源头的故事异常五彩缤纷。

它告诉我们,任何情绪都有独特的功能,乐观开朗固然是极好的,但也不该占据永恒的主导,愤怒、恐惧、厌恶等负面情绪亦不是敌人,它们引导我们远离麻烦,保护自己,更深刻地体验生活,更睿智地规划人生,塑造我们的性格与品格,让我们成为独一无二的人。片中,惹出了大乱子的伤心,最后化为拯救局面的关键角色,更与我们的情感经验挂上钩:回忆起曾经的欢愉,时光已逝,唯有记忆相随,不免笼上了一层天蓝色的伤感。

一座座宛如天空之城的个性之岛,构成我们与众不同的核心人格。激活时充满活力,休眠时黯然沉寂,有时轰然倒塌,形象的展示了“三观的崩毁”。我们的成长中,很多价值观、兴趣点一去不返,也有更多则是经历这样的崩塌后重建,变得更宏伟和牢固。我们需要类似的考验,对生活做出取舍,懂得捍卫那些值得坚守的信念。

然而也有些东西,从诞生之初就注定终将逝去。童年时的虚拟玩伴,造型拼凑,举止滑稽,不管曾经多么亲密无间,当你不可避免地长大成人,拥抱更多的新玩意时,它的最终归宿都是暗无天日的遗忘深渊。当然,你至少可以让它离开地像个英雄,那也是影片最催人泪目的一刻。它明白自己的命运,对此并无怨悔,并衷心祝福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我们与童真的诀别,不也总是这样笑泪并存。

幽暗的潜意识里藏了许多我们尽力想忘记的东西。他们通常挥之不去,顶多躲在厚厚的大门后面打个盹,一不留神受了惊,就会跑进你的噩梦大闹一番。小丑在美国少年的文化中是恶意陌生人的恐惧化身,斯蒂芬•金还专门写过一本《死光》,而我的梦魇中经常包含小学时看过的《异形》。皮克斯电影主调阳光灿烂,但他们绝非不擅长吓人伎俩,《怪物工厂》是变奏的惊悚片,《玩具总动员3》有巨婴和焚化炉,再稍微用力一点,就能给孩子留下童年阴影,而他们总是一触即放,迅速嫁接到喜感场面,保证可怕的东东不会潜入观众的梦境。

将大脑组织拟人化,很喜人地呈现了我们想象中脑部的工作状态,并让我们有兴趣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思维和情绪,比BBC的科普纪录片更启发求知欲。片尾一节指明了续集的方向,人人都有一个精彩无限的脑内指挥部,其中的情绪司令官们造型、个性迥异,遭遇千奇百怪,按照这个思路,银幕上的每一部电影,都可以衍生出一部“头脑版”。而同样传奇的故事,正在我们每个人脑内上演。皮克斯的动画,从来不止是一个虚拟空间里一群萌态角色的打打闹闹,它的世界观总能让人在现实中找到照应,不仅刺激视听,也轻轻触碰着心灵。

《头脑特工队》的真正魅力在电影结束后才开始发酵,它带我们引见了每个人脑中独有的情绪小伙伴,在你清醒的时候,它们想尽办法逗乐你,惹恼你,警告你,让你百感交替,保持鲜活,在你入眠的时候,他们也在不遗余力制造精彩的梦境剧场,让你的生命不至于在床上荒废。你的每一次情绪变化,都是跟这群小伙伴玩耍的结果。无论你身在何处,它们永远与你同在,它们是绝不抛弃你的朋友,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后,你永远不会感到孤独。被群体遗弃而落单,是皮克斯动画一贯的母题,它们也总是提供各种治愈,但从没有这样inside out的颠覆疗法。因此,我挺喜欢香港的译名《玩转脑朋友》,大陆翻译海外动画,不是“总动员”就是“特工队”,冰冷无新意,为了商业增值而罔顾艺术的做法,是对皮克斯创新精神的极大侮辱。

PS。开场7分钟的成长蒙太奇,犹如《飞屋环游记》那十分钟年华老去,我还担心会像《飞屋》一样好戏全在开头,还好越看越精彩。谁说皮克斯才尽的。据说本片包含了对《玩具》、《海底》、《赛车总动员》,《料理鼠王》,《飞屋环游记》的致敬,可我只能看出戏仿《唐人街》的那句“算了,杰克,这里是云彩镇”。

PPS。彩蛋必须加分,主创还巧妙表明了一番“狗比猫聪明”的立场,狗具有自我意识,虽然没有人类那么理性和井井有条,至少行为发自明确的因果,所以能担当忠诚的守卫;而猫纯粹是喜怒无常,捉摸不透,难怪象征着神秘与各种迷信仪式了。(文/方聿南)

 2 ) 成长与失去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movie432,文末有二维码噢~

《头脑特工队》( Inside Out )挺感人的,尤其适合情感丰富、心思细腻的观众。 我完全理解有的人会从头到尾一直在哭。他可能是在电影院里突然觉得孤单,因为发现了自己成长的事实。家庭与朋友的欢乐,好像都变成了过去式时间。在那一刻,他想念着他们。他可能是突然发现了身上的责任,于正在成长的孩子,对为人父母的身份。 《头脑特工队》在本质上,还是跟《玩具总动员3》( Toy Story 3 )的成长与失去一道理,不同玩具,变成了颜色不同、 Home Video 性质的记忆球。快乐,忧伤,恐惧,愤怒,厌恶,它们变成了拟人化的情绪操盘手。 这部电影其实真的没什么大事,无非一个搬家、转校,一个阳光少女突然觉得被整个世界抛弃了。或许,这连中二的忧伤都还算不上。可是孩子天性纯真,他真的会以为那一刻,世界真的抛弃了他。正如伊朗电影里,不交一个作业本,明天就会是世界末日,要被老师追杀。 许多人被那只想象的乒乓还是冰棒之类的粉红大象整哭了。它的感人之处是失去的深渊,那就是遗忘,被一个人彻底的遗忘。 那些欢乐记忆球,谁不喜欢人生金光闪闪呢。但人生并不是单纯的 Joy Story ,混合球才是成长标志物。正如一滴泪可以当它微不足道,但如果你记得那滴泪,它就会变得很重很重。 这些道理,大家听起来好像都懂,但皮克斯就是用花花绿绿的糖果色,包装出一套青少年版的盗梦空间,心灵大风暴。我敬佩的并不是皮克斯讲述了什么人生大道理,比如自由啊叛逆啊抗争啊,它只是讲述童年的欢喜和忧伤,玩具或者记忆球,它未必有没有电影里说的那么重要,但它们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想起了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的《童年之歌》(Lied Vom Kindsein): 当孩童仍是孩童, 爱在走路时摆动双臂, 幻想着小溪就是河流, 河流就是大川, 而水坑就是大海。 当孩童仍是孩童, 不知自己还只是孩童。 以为万物皆有灵魂, 所有灵魂都是同一的,没有高低上下之分的。 当孩童仍是孩童, 尚未有成见, 没有养成习惯; 爱在座椅上交叉双腿, 想到什么就突然跑出去, 头发打着卷儿, 照相时从不特意摆表情。 当孩童仍是孩童, 爱提这些问题: 为什么我是我,不是你? 为什么我在这儿,不在那儿? 时间从何时开始?空间在何处终结? 阳光下的生命,不是一场幻梦吗? 我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 不是面前这个世界的幻象吗? 鉴于恶与人的事实, 真有恶这回事吗? 为什么,我这个人, 在来到人世前并不存在? 为什么,我这个人, 总有一天不再是我? 当孩童仍是孩童, 嘴里塞满菠菜、青豆、米饼, 还有蒸菜花,难以下咽。 现在,也吃这些,却不再是因为被迫所以去吃。 当孩童仍是孩童, 睡在陌生的床上,也许偶尔会醒来一次; 现在,只会彻夜难眠。 那时,许多人看上去都很美; 现在,美丽的只是少数,全凭运气。 曾经能清晰地看见天堂的样子; 现在,至多只能猜测。 曾经无法想象虚无为何物; 现在,空虚让他害怕。 当孩童仍是孩童, 在玩耍时积极热情。 现在,仍然积极热情, 却是在攸关饭碗时才如此。 当孩童仍是孩童, 对他来说,苹果、面包,就能吃饱。 甚至现在,也是这样。 当孩童仍是孩童, 手里抓满了浆果,并且满足于满手的浆果, 现在,依然如故。 生核桃会把舌头涩痛, 现在,涩痛如故。 站在每一座峰顶, 向往更高的山峰; 置身每一个城市, 向往更大的城市; 现在,向往如故。 够到最高枝条上的树果,兴奋异常; 现在,兴奋如故。 面对生人,羞赧怯懦; 现在,羞怯如故。 一直期待第一场雪, 现在,期待如故。 当孩童仍是孩童, 把大树当作敌人,拿木棍当标枪,投向大树。 现在,它还插在那里,振颤不已。

截图扫码,关注:MOViE木卫(movie432)

 3 ) 头脑特工队与抑郁症

趁着工作日人少去看了头脑特工队,被皮克斯满溢的想象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惊艳到。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在观影的全过程都在感叹,这就是在讲述抑郁症的形成和治愈啊。
在过去的11年里,joy一直压制着其他情绪,主管控制台,尤其受压制的是sadness,joy甚至不让她接近控制台。所以莱莉的所有核心记忆和大部分记忆是快乐的黄色。但这样的情绪控制并不合理,sadness突然就失控了,这和我们平常说的“哭出来会好受些”是一样的嘛。于是新学期第一天,产生了一颗蓝色的核心记忆,为了不让它形成小岛,joy和sadness和五颗核心记忆球被抽离了大脑主控室。这是抑郁症的开始,快乐和悲伤两种情绪首先丧失。抑郁症很难说明原因,可能是压抑自己过久(sadness一直无法发泄),而导火索可能只是一件小事(转学时自我介绍失控)。
核心记忆形成的小岛造就了莱莉的性格,但在抑郁症开始之后,却因为很小的事而崩塌:好友有了新朋友,冰球没打好,偷母亲钱包,挂母亲电话。抑郁症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加重病情,像核心岛坠入深渊那样。
故事的高潮在anger决定让莱莉离家出走时,抑郁症也在这时候爆发出来:主控台因为这个念头的植入而被完全冻结,莱莉感受不到任何情绪了。相仿的,抑郁症不仅仅只是让人不快乐,而是逐渐剥夺所有情绪,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所以其实抑郁症患者并不是不快乐,而且完全失去喜怒哀乐。
那么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电影里joy拼命想回到主控室,并且意识到了sadness并不是一无是处,要带着sadness和核心记忆一起回去。真实世界里在大脑内部的表现就是,努力找回喜怒哀乐的情绪和曾经的记忆。外界可以给予的帮助是陪伴、倾听和认同。所以电影里莱莉倾诉了自己的感情,并在家人怀里笑着哭的时候,所有情绪都回来了,抑郁症也就治好了。这和我曾经看过的一篇治愈抑郁症的文章有点像,那篇文章里的方法叫“招魂”,抑郁症就像是把魂带走了一样,治愈最好的办法是家人的陪伴。这颗核心记忆球形成的岛,电影里没有给出名字,但我的第一反应是,守护。
电影里有很多用心的细节,真的超棒,比如在控制台冻结时,fear带着记忆球想要逃到长期记忆里去,但却失败了,事实上科学研究也发现,抑郁症患者在长期记忆的功能上会出现问题;比如长期记忆总是在睡觉时输送,事实上长期记忆的加工需要在睡眠时完成;比如在造梦剧场里,编剧以当天的记忆为基础写剧本,这和实际情况也完全相符,以及造梦剧场里有驻演临演真的是想象力爆表!比如在bingbong的帮助下joy逃出了深渊才让莱莉没有永远失去快乐的情绪,这一幕让我在电影院没忍住眼泪呜呜呜。这或许正是成长的代价,让一些童真的幻想彻底留在深渊里。让我想起我小时候也有几个像bingbong一样的玩伴,但现在它们的模样也模糊了。说到成长,当joy不再独占控制台时,当黄色的核心记忆球慢慢变蓝时,莱莉成长了,她可以流着眼泪说出那些快乐的回忆,记忆球开始五彩缤纷起来,小岛和控制台扩建,这就是成长啊。顺便期待按下青春期这枚按钮w
那么成人的脑内会是怎样的呢?我注意到,妈妈的脑内是由sadness主控,爸爸的脑内则是由anger主控,难道成人的世界充满了悲伤和愤怒?我想并不是的,虽然主控位坐着的不是joy,但五种情绪分工有条不紊,情绪管理和调节机制逐渐成熟,感受到的情绪也逐渐多样化。PS.喵星人和汪星人的脑内,剧组实在是太有心了!
所以我真心觉得,头脑特工队不仅仅成功唤起了我们的回忆和成长历程,更是一部非常优秀的脑科学科普片呢!

 4 ) 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忧伤

很久很久以前,当我自己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12、13岁吧),我曾经买过一本《荣格心理学入门》。里面讲到,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或者痛苦的时候,会返回到自己的潜意识,在潜意识里人会变得非理性,像孩子或原始人一样,但人在潜意识里面积蓄力量,然后重新回到现实中去,荣格称这种心理行为为“退行”。不知道荣格是否真的那么讲过,也不知道我那时候理解的对不对,但在我的记忆里,我是这样理解“退行”的。

这段话对我影响很深。我开始理解自己的情绪为何会失控,会陷入无法摆脱的幽暗深谷,而这并不总是坏事。“退行”这个概念在冥冥中给我信念,告诉我某些抑郁的时刻是正常的,我只是在积蓄力量。

今天去看Inside out(真不想叫它《头脑特工队》),里面的“忧忧”(sadness)就让我想到了“退行”。忧伤让人变慢,让人失去行动的能力,让人难过。但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啊。像“乐乐”(joy)一样一路高歌猛进固然好,但是在遇到挫折和痛苦的时候,能够慢下来,能够停止,能够难过,也是必不可少的。

有人天生乐观,主控情绪的也许是“乐乐”,有人天生悲观,主控情绪的也许是“忧忧”,还有人天生容易情绪激动发怒,有人总是挑剔个没完,还有人总是在担心害怕。但正如这个电影所表现的,我们不会只有一种情绪,面对人生境遇的种种,主导情绪总在变换,而且随着我们经历的丰富,情绪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我们会带着笑哭,或者流着泪笑,我们会怕得发抖但仍然去迎接挑战,我们会强抑烦躁去安抚哭闹的婴儿,我们会克制厌恶去讨好客户。

成长,就是慢慢抛弃简单的情绪反应,或者说克制和调整简单的情绪反应,去接受生活的复杂。前两天在豆瓣跟人讨论生孩子的事,有人就态度非常坚决,不喜欢孩子就不要生,生了就要爱孩子,就要对孩子负责。现实往往是这样的:孩子很乖很听话很聪明的时候,你充满了快乐;因为有了孩子你失去自己的娱乐,影响自己工作的时候,你会忧伤;孩子生病或者有意外的时候,你会害怕;孩子发脾气不听话的时候,伴侣不给力的时候,闹婆媳矛盾的时候,你会愤怒;孩子哭个不停怎么都哄不住,孩子一遍遍要你讲同一个故事的时候,你会厌恶。没有孩子的时候,孩子是个抽象的概念,有人想到孩子往往都只是一个可爱小天使的样子,会欢喜地备孕怀孕;而有人想到孩子会因为其自身经历而唤起其他情绪,所以会觉得不喜欢孩子,不打算要。但不管怎样的心理预期,当面对一个真实的孩子的时候,真的只能用五味杂陈来形容。

这个电影对我的启发很大。负面情绪是生活的一部分,难过的时候哭一场也没什么,像“忧忧”一样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也没问题。情绪只要是真实的,就是不应该也不能强行抹掉的。

 5 ) I lava you

貌似之前看到介绍说这部动画有些精神分析(简称:精分),倒是很感兴趣它是怎么精分的。

它的引入和转折都安排的简洁精妙,它没有陷在“瞧我编出了个多牛逼的故事”的自恋的泥沼中。人格的不同面,快乐、忧桑、愤路、害PIA,还有讨厌了啦。它们自始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小脑壳中。当我们睁眼,他们也开始工作。人格的人物化是太可爱的设置,它比教科书里那么多要用来背的人格理论有趣得多。每个小人物的出现那么理所当然。

会说这部电影精分,可能是出于这样的几点:
1、 不同人格的形象化;
2、 被关在无意识里面的那个世界(小丑呆在那里);
3、 记忆的保存形式,普通记忆、核心记忆、不要了的记忆、无意识的记忆……

可这几点都没那么精分,第一点是人格和情绪认知的领域,记得第一年无聊试水的时候我报的就是这个方向。第三个是专门研究记忆的人在研究的。第二个看似很精分,但它只是好简单地讲了个我们把深层的东西放去的地方。

这部电影真正精分的地方在于那无意识的公园之外,在于我们不接受自己的悲伤与懦弱,但我们又正是在其中成长。在于要变成的不是那个想象中完美的人,而是对不圆满的欣然接受。

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很不争气地在Riley课堂落泪时有那么稍许的嗤之以鼻,哭什么哭吗。但我哼那么一声,并不是因为Riley的懦弱,而是因为不允许自己在这样情况下做出这样的行为。当我们把自己困在想象的那个完美的形象之中时,失望的就只会有自己咯。

不觉得它在简单地讲一个一体两面的故事,金球翻转过来会是蓝球。更像是某个哲学学派说的,我们有着某个核心的东西,我们不同的个性特点像是光线照向它后反射出的不一样的光。好比说,我们的优点与缺点是来自于同一个东西。

也许在Riley那里,第一个出现的是快乐,但在别的人那里,主导的确实忧桑啊还有讨厌了啦其他人。如何接受那个我们不喜欢的自己,俗一点说,是成长的功课,成为全部的自己。

BTW, Bing Bong, I lava you.

皮克斯很厉害的地方在于它不为了煽情而剧情,相较去年一部好火的特意煽你的动画。它完整、精巧地讲出意图的故事,让观众对剧情做出本该有的反应。于是看的时候,上一分钟忍不住流下眼泪,下一分钟却又大笑起来。你甚至能真切地感觉到他们对这个故事、这个世界的热爱。

起于情浓时美好,止于碧波暖阳芬芳。
        

 6 ) 有一种眼泪叫做成长

一部带有酸酸甜甜味道的皮克斯电影。充满想象力的设定和空间构造,打动人心的共鸣点,并且不失去幽默,让人看得笑泪交织,感动不已。

一场五味俱全的情感风暴从我们脑袋里五个情绪化的小人开始,他们站在操纵台面前主导着我们的情绪,把点点回忆汇融相聚。记忆是一个个玻璃球,染上了这个记忆所附带的情绪的颜色。 而那些最刻骨铭心的记忆,则会被摆在最高位置,映射出一个个个性的岛屿。人的性格是童年塑成的,它的基石便是童年记忆,它可以是家庭的温馨,友谊的暖意,爱好的热情,品质的纯洁,也可能是与之相反的可怕东西。这些岛屿便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它们有可能崩塌,有可能更强大,也有可能被其他岛屿所代替。这崩塌与重塑的过程,我们叫它“成长”。

关于记忆深渊,电影里有个悲伤的支线故事,主角不是我们的头脑特工,而是binbang,一个莱莉幻想出来的玩伴。不知道你们幼年时,是否也像莱莉一样,幻想出一个伙伴陪着我们,一起淘气,一起快乐,就像binbang那样,一起欢笑,一起坐着那辆小四轮玩具车,幻想着它像火箭一样,能带着我们冲向天空。当我们长大后,我们到了新环境,交了新朋友,渐渐的,我们已经不需要这个想象的“朋友”像以前那样陪着我们一整天了。就像bingbang刚碰到乐乐时的抱怨一样:莱莉已经很少来找我玩了。就算被莱莉遗忘后bingbang也不抱怨,他在记忆球迷宫里,等着哪天能被莱莉想起。bingbang的大背包里装满了记忆球,都是关于他和莱莉的美好回忆,他偷偷的将这些记忆球藏起来,只是不想因为他们褪色后被记忆清洁工发现扔进记忆深渊,这些记忆对他来说是很重要的,但当他看到乐乐需要帮助时,他毅然的把包里的记忆球都扔了,用来放莱莉的核心记忆球,他知道,相较莱莉的核心记忆球来说,那些记忆球是无足轻重的。虽然bingbang在前半部分里是欢乐搞笑的,但是当他和乐乐一起跌入记忆深渊时,悲伤情绪就已经开始蔓延了,在小车没办法承载他和乐乐的重量一起冲向天空时,bingbang把自己永远的留在了记忆深渊里。

在记忆的深渊里,不管是美好的还是难过的,都会随着时间慢慢的消失。 就像我们的成长,总会要做出选择,总会舍弃些东西,而那些舍弃的美好会化为我们成长的一部分。

 短评

简直不得不佩服这把各种情绪拟人化的想象力,超乎想象的完美诠释!各种情节人物关系的转变,到成长后懂得的复合情感,简直连最后猫狗的头脑都描绘得太形象,那个曾经第一的Pixar终于回来了。

6分钟前
  • É
  • 力荐

不止是卖萌的画面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看完电影后会重新审视自己的情绪,记忆,甚至梦境。BingBong消失的时候我哭得和Toy story3结尾时一样……

11分钟前
  • Sophie Z
  • 推荐

那时你第一次明白人生不只由欢乐主导,第一次了解万物皆有反面,第一次忘却曾经觉得重要的记忆,第一次在无知无觉中送走曾经无比重要的成长点滴。第一次接受残缺,第一次懂得如何抱着怎么都会有的不完美继续小心翼翼走下去。令人赞叹的主题,毫不拖沓的情节推进,永不让人失望的皮克斯。

16分钟前
  • 凌麦儿
  • 力荐

不怕货比货,就怕片比片。皮克斯再一次证明了动画片是可以给所有年龄段看的。以为皮克斯被迪斯尼收购后,它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再也回不去了,看来这次我被狠狠的打了一记耳光。脑洞无限大,有创意有逻辑,有欢笑有温情,所有都拿捏的恰到好处,被这样的动画片感动到流泪,一点都不丢脸。👼🏻

19分钟前
  • 光影迷失
  • 力荐

身为专业人士,我只能说本片是一部很好的心理学科普作品。但问题恰恰在于,由于它太过拘泥于科学上的正确,其实已经没有给想象力留出太多余地。至于非专业人士普遍给出想象力天马行空这样的赞美,恰恰说明了科学发现之旅本身就是人世间最瑰丽的创造,而艺术需要做的,是比科学走得更远。

22分钟前
  • 私享史
  • 还行

全片我大概50多次情不自禁的 “哇”, 甚至看到热泪盈眶。皮克斯的人都是从另一个世界里走出来的,太有创意了。结尾彩蛋,终于知道喵星人为什么都是蛇精病了,哈哈

24分钟前
  • 永恒的光
  • 力荐

昨晚去刷午夜场,只有国配,没想到同样很棒,不同的情绪对应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大脑区域有着的建筑,每个建筑又对着不同的色彩,这个故事在色彩、潜意识和心理学的层面上非常出彩,这些看似玄乎的东西最终都成了叙事的手段,化繁为简讲了一个全家欢的动人故事,色彩是一种人类共通的本能。★★★★

2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3.5,使得影片这个脑洞成立的科学基础是某种意义的“心理主义”;但正如心理主义广受诟病把人的复杂情绪概念化、简单化一样。抛开这个设置,影片两条线索都很弱。一边是芝麻大且断裂成长小事;另一边则是模式化诸“性格”俗套历险记。胜在俏皮的台词和略鸡汤growth pain.

29分钟前
  • Peter Cat
  • 还行

愿我们都不用长大 每一座城堡都能永远存在

31分钟前
  • 跳核桃!
  • 力荐

当有天我们会为快乐的回忆流下眼泪,那种笑中有泪的感觉就是长大啊。本质上只是一个儿童故事,但皮克斯的想象力让人叹为观止,尤其是构造出一个妙趣横生而又严谨有序的脑洞世界,看完后好想扒看每个人的脑内呀!!!

3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果然想象力爆棚!最惊喜的倒不是五种情绪的互相作用,而是对影响性格与情感的个性之岛、核心记忆、抽象思维、造梦工厂影像化的呈现。记忆废墟的设定太催泪了,那些被遗忘的曾经和所有崩坏的岛屿,就是我们成长的代价。

37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力荐

皮克斯疲软数年后的爆发,很成功的作品。剧作的精妙之处在于天马行空的同时又有心理学的现实基础,奇妙并严谨地影像化了情感,个性,记忆以及认知。金句无数,越想越有意思。这才是皮克斯应有的水准。

39分钟前
  • icebloom
  • 力荐

一个类似《玩具总动员》的故事,哭着和过去挥手告别。

43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好看,想不到一个动画片竟然看得我老泪纵横,从头到尾多处泪点。并不是说有多悲,而是从心底的感动。它会唤起你诸多的回忆,那些亲情与爱,难忘(或已经忘记的)回忆瞬间,一切都是这么真实又细腻,又是在这么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基础上呈现。最终仍是成长与告别。真是服气。

4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转校故事多。本质上还是跟玩具总动员3讲的成长与失去一个道理,不同的玩具变成了颜色不同、Home Video性质的记忆球。人生当然不是单纯的Joy Story,混合球才是成长的标志物。要讲的事情其实很琐细,正如一滴泪你也可以当它微不足道。但是,如果你记得那滴泪,它就会变得很重很重。

53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皮克斯第一部没有反派的动画也是其最大胆的作品。整部影片在给孩子看的低龄冒险故事之下,满是只有成年人才能体会到的源自生活的非凡想像力和创造力,核心记忆,个性小岛,抽象空间,造梦制片厂,潜意识监狱,遗忘深渊... 而一如既往的欢笑与感动更使之成功挤进皮克斯TOP之列。

56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以具象实体表现意识流动和脑海风暴,创意十足,泪点萌点;我们要热爱每一个平凡的自己,身体里大脑内记忆中有成千上万帮助我们渡过一个个难关的小人人;我们都以为欢乐是追求目标,其实悲伤才是获得成长的契机;我们都以为有些人有些事永远记得,其实很多时候都没有机会说声再见。

1小时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为嘛我觉得不怎么好看,有点无聊

1小时前
  • 鼓鼓
  • 还行

这几年看的最悲伤的一个动画,皮克斯回归神作,#戛纳电影节#放映时掌声雷动,一开始最讨厌sadness,看到最后却最明白她,原声Bundle of Joy太好听了,bingbang那一幕让我和隔壁的美国妹子哭成狗,悲伤是觉得如果我脑里也有数个小岛,有些岛应该早已毁掉也不会再修复。结尾小彩蛋太棒。

1小时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力荐

十分动人,各种情绪的互动和小女孩的行为关联都解释地异常清晰,这其中勇气、关爱、自我牺牲这些Pixar一贯的主题风格再次得到了统一发挥,温馨感人。唯一的批评在于在情绪拟人化的过程中每种情绪又再有情绪,像分子原子的关系似的,没有被特别解说清晰。

1小时前
  • 艾小柯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