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子,凝视

剧情片日本2022

主演:岸井雪乃,三浦友和,仙道敦子,三浦诚己,松浦慎一郎,佐藤绯美,渡边真起子,中村优子,中岛博子

导演:三宅唱

 剧照

惠子,凝视 剧照 NO.1惠子,凝视 剧照 NO.2惠子,凝视 剧照 NO.3惠子,凝视 剧照 NO.4惠子,凝视 剧照 NO.5惠子,凝视 剧照 NO.6惠子,凝视 剧照 NO.13惠子,凝视 剧照 NO.14惠子,凝视 剧照 NO.15惠子,凝视 剧照 NO.16惠子,凝视 剧照 NO.17惠子,凝视 剧照 NO.18惠子,凝视 剧照 NO.19惠子,凝视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9 00:20

详细剧情

  惠子从小就有听力障碍,家人为了让她强身健体,送她去拳馆练拳。在训练中,惠子对拳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技艺也愈发精湛,长大后,她在酒店从事清洁工作之余,也偶尔参加拳击比赛。不幸的是,疫情让她所在的拳馆面临经营的危机,作为惠子导师的拳馆馆长也出现了健康问题。在一系列危机中,惠子开始对梦想产生动摇……

 长篇影评

 1 ) 你当时没有理解,你发现你并不是唯一的一个

凝视,试图理解却很难

《惠子,凝视》,凝视可能被错误翻译了,因为很容易带入“凝视”原有的文化语义。而这个词日语原意是,睁大眼睛注意着,在电影中惠子是聋哑人,只能通过睁大眼睛来观察世界。她看人的唇语,并不一定能真正的理解,所以这种凝视代表一方面想要努力的去理解,另外一方面是理解的难度太高。

在文化语境中,说到凝视往往是“被凝视”造成的权力反向塑造,当然这个片中的凝视不是这层意思。

所以这个片讲述的是关于沟通和理解的。交流并非容易,阅读这个电影也是。

惠子妈妈拍摄的惠子比赛的照片,模糊、失真,就是影片要表达的”凝视“

片中有一个场景,是惠子和她的聋哑朋友一起聊天,并没有为他们的聊天配字幕,不懂手语的观众,只能睁大眼睛试图从他们的表情动作中,理解他们在谈论什么,这个场景对观众来说就是"凝视"的感觉。

惠子和朋友交流,没有配字幕。

疫情增加了交流的困难

电影拍摄于疫情期间,人们佩戴口罩,又让沟通更加难了。映射的也是人们之间的沟通被隔离。

疫情增加了沟通的困难

因为疫情的紧急事态宣言,无法去现场,大家只能在线上观看比赛。

片中有几种字幕,一个是手语说话的翻译字幕,一个是黑场字幕,除了浅层的表达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一个是惠子和朋友之间的手语根本没有字幕。还有一个是日记。

惠子跟弟弟要租金,两人用手语交流,但翻译给观众通过这种黑场字幕的形式。

这种字幕表达出来的不同方式的信息,但是讲述的却是"理解是通过非文字(明确的信息传递)的方式进行的"。

有时候一个话的“信息”(话语本身),并不代表它要表达的具体的意思。

就像惠子作为聋哑人,并无法说出带有信息的话语,但聋哑人也以自己的方式一直跟世界进行交流。

通过文字和明确的信息的交流当然很有效,在惠子工作的地方,她的一个同事也能通过手语表达鼓励和关注,说着标准的日本式的话语,友好、乐观、礼貌。这些正是大家在生活中常见的沟通。

惠子跟同事用手语交流

潜层语言

与这种"能说出"的语言相对应的是那些不能说出的语言。

就像教练带惠子去新的拳馆,在新拳馆他们可以通过新的科技进行更流畅的交流,新拳馆的教练指出,惠子在比赛的时候听不到教练的指示,但交流也有多种方式,在老拳馆,惠子和教练之间的长期训练和磨合,拳馆的人对惠子的关注和帮助都是潜移默化的。这对惠子来说也是真正的交流。

拳馆的会长能在第一时间看到惠子某个阶段缺乏战斗意志,惠子偶然发现会长一直在研究和思考她的比赛录像,这些偶然透露出的细节都是在说那个隐藏的交流的语言。

电影对于情绪的表达非常克制,得知拳馆要关门,拳馆教练在练习过程中突然情绪崩溃,会长想写一封正式的关门的演说,弟弟玩音乐姐姐实际上不能理解,但弟弟愿意跟姐姐沟通。

惠子比赛中听不到指示仍然能赢,一方面说明惠子很努力,惠子需要睁大眼睛理解才能达到普通人的程度,另一方面惠子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赢。弟弟想分担姐姐的忧愁,惠子说,说出来有什么用,还是得自己一个人面对。

“不是每个人都像姐姐一样坚强” “我也不是很坚强”

没有被听到的交流

警察得知惠子听不到,还是潜意识不自觉的大声说”注意安全啊“

一个对比就是,在旧拳馆,另外一个选手,认为自己不受关注,大家都把重心放在惠子身上。他只看到了表层的交流,实际上拳馆的教练和会长也在默默的关注他。

在惠子训练时,背景的画外音是教练跟另外那个男学员沟通。

也许他没有看到教练对自己的关注是以另外的形式的。

另一种”交流“就像水滴,不停的滴下也会洞穿坚硬的石头。

电影语言

日本电影的工业化程度较高,技巧纯熟,片中的场景限制在几个场景之中,叙事在有限的场景中层层递进。

最有印象的是这么几个:狭窄的下台阶的道路,代表着惠子(聋哑人)局限的视野。

另外对应的就是在一个宽阔的高速公路上,疾驰的汽车照着主人公的背影,逆光照着惠子的轮廓,快速的闪过,传递出一股危险和撒比西的感觉。在此之前还有一个场景是地铁的桥洞下,也是光影闪烁,是另一种干燥阴冷空虚的冲突。

惠子看到短信,拳馆要关闭了,这个在马路旁汽车驶过的场景很让人印象深刻。

还有就是跑步锻炼的场景。

家中的场景,跟做音乐的弟弟之间的交流。

拳馆的场景。比赛的场景。医院的场景。

工作的场景。

这些场景里都包含了很多细节,在多次重复出现时都能承载不同的意义,并递进情绪和叙事。就不一一分析了。

提问:惠子总共发出过几次声音?

我们是否高估了“意义准确的文字”的价值?能否透过这些流水账般的文字看到背后要表达的信息?

全片注重使用小景别的镜头,表现的是聋哑人的视野的局限,但非常注重画外音的表现,给观众建立一种理解主角的情绪铺垫。

总结及延展

《惠子,凝视》是一个非常细腻制作优秀的片子。探讨交流和语言这个话题,我想起跨年我在西湖的作品,《意识到沉默与汉字的空白》,西湖除了作为自然景观,也是一个文化景观。我们在西湖看到的真实风景,也默默隐含了大量的文化意象,西湖十景就是先出现在不同文人的诗词歌赋中,然后在现实中再修建出来。所以一方面我们在美丽的风景外需要意识到它的文化风景,这两种想象结合在一起才是较为完整的西湖印象。另外一方面,我们面对西湖的感受却不止限于文人描述出来的感受,历史上无数的人站在西湖边,涌现出过无数的感受和景观,我的作品呈现的是不可辨识的汉字,是汉字与汉字之间的空白,是观念与观念之间的沉默和"不可说"的部分。它重新出现在西湖风景中,重新组合出完整的西湖印象。

《意识的沉默和汉字的空白》在西湖

《意识的沉默和汉字的空白》作品概念介绍: //www.inkx.cc/silence-of-consciousness/

 2 ) 6分钟极速拉片:三宅唱提供的官方观影指南

三宅唱的前作鸟唱我看了三次(一次大银幕),非常喜欢,但至今不懂这片是用一个怎样的拍摄思路…似乎很随性的就拍出来了,非常松弛,但又恰到好处。

《惠子,凝视》对我来说则刚好相反,有着脉络清晰且非常缜密的设计和和节奏,甚至在出标题后就安排了一场如同“阅读指引”般的戏展示给观众,运用的元素可以说非常简单,绝无炫技,但手段又极其高明,可谓一看就懂,一听就爽,一学就会,包你片子一完就哭(不是)

而这个段落的长度…不知是不是巧合:6分钟——刚好够撑完国内网络平台试看🤣如果你想支持三宅唱,但又不是优酷会员,那么单看这6分钟,三宅唱本片所要讲述的主题和主要的手法,已经全然揭晓了,这种开门见山的坦荡,倒是在把前6分钟视作拉客关键的国内网大中颇为少见(呸呸呸虽然三宅唱制作硬件成本可能还不及网大但这能比吗🤣)

所以看(听)懂了这6分钟,片子讲的内容到底是什么,观众自己便可按图索骥大胆求索

先说结论:虽然是拳击题材,但本片主要表现的是“语言/表达/沟通”;虽然惠子双耳失聪,但本片的叙事手法极其仰仗环境声音设计。虽然本片几乎没有配乐,但本片三宅唱用音效等手段构建出了非常明确的节奏感

这三点都在这6分钟中得到体现(节奏感比较难用截图体现但一“听”到立马会懂)

影片开场第一组镜头,是惠子在家中自己的房间写日记,除了用小镜子特写惠子的脸之外,就是下图带客厅纵深(隐约可见有人在客厅玩效果器一类的东西)的背面全景

这段我印象中特别之处是惠子最后拿起桌上的杯子喝掉了里面的冰块,然后观众能听到非常清晰的嚼冰块的声音,这个不太寻常的设计唤醒了观众耳朵的注意力,也是导演在向大家宣布:这部片子的声音设计是开拍前就在构思了。

接着就是片头,慢慢淡出,听到声音,看到一个建筑物上的路灯特写,如果你是用投影看或者在电影院看,你可以发现非常轻微的路灯的抖动(手机你绝对看不出来)

随着由远及近的一组特写镜头和由少变多的一组声音元素,用非常类似编曲(划重点)中乐器渐次登场然后融合的方式和节奏构建了拳馆的环境,在这一片嘈杂声中,惠子登场

(拳馆的第一个锻炼镜头就是跳绳,能看到地板的变形,于是便揭晓了之前路灯晃动的原因,而如果你是大银幕看或使用投影,也能看到拳馆馆长的中景画面,有非常些微自然的抖动,这就明显是设计了)

因为我在看片之前,没看过任何介绍(是的我之前转发的所有惠子凝视的友邻文章/新闻其实我一个字都没看过🤪)…所以我到这看字幕出人物介绍才知道惠子失聪……

但可能也正因如此,这个固定镜头所交代的信息对我来说非常的清晰且印象深刻:

1.惠子看到裸上身男之后,先是伸手,然后拍了下柜子发出声响,这里可以看出惠子的首选沟通方式不是讲话/身体触碰。而男子发现惠子后的反应非常自觉,也不多话就穿衣离开,可见两人不是陌生人,但也不熟

2.这个不熟的男人还没彻底出去,惠子就开始换衣服,说明她对这个地方有非常强的信任感(以及…这里没有专门的女用更衣间…嗯这点剧情后续甚至有对应)

这一个镜头里的简单来回就展现了惠子与人交流的常态,以及她和这间拳馆的羁绊关系

然后影片开始交代惠子的另外两种沟通形态

教练之一在白板上写了训练安排建议,安静地拿去给惠子看。后景则安排了另一个教练正在大声指导学员。非常简单有效的前后对比设计。

接着重点来了,

用文字描述这组镜头的话…很简单,就是练习一个套路,然后换另一个套路,然后再加速,最后练完。

整段训练笼共四个角度,每个角度都…平平无奇🤣🤣🤣…(艹,这什么破拉片,rnm退钱🥲)

出彩之处,主要在声音运用上……但声音…截图能看出来个球🥲,请阅读到这的朋友从影片条目页面直接跳转某平台观看本影片6分钟免费内容

但如果你在上班手机看片没法开声音,那我继续聊聊这个地方的声音设计和用意。

当两个人一上擂台,拳馆的周遭声音戛然而止(偶有远方的警笛声),观众耳朵的注意力因这音量落差瞬间集中到两人身上,两人嘴巴都几乎没声音,只用眼神和动作沟通,双手挥动得越来越快,拳套撞击的声音节奏也越来越急(但堪称动听),惠子的神情也就越舒畅。

你再看那四个固定镜头,中景正反打,双人镜头,近景,这不就是拍对话戏的极简拍法吗…于是你也能通过惠子的表演明白,她虽然没办法与言语沟通,但打拳就是她最舒服的交流方式,她的语言就是拳击,而能够用一种熟悉且独特的语言方式表达自我,以及因此获得的安全感,其实是每个人的需要,在这种“后天母语”的使用中,我们得以重塑自己(好了片子可以不看了,核心6分钟里全讲完了🤣)

环境音的消失,代表她的专注和投入

挥拳时的声音,则是她的言语和欢笑

最后在练习声中镜头切给馆长,刚好6分钟

训练完后还有几个简单描写惠子独自在拳馆的日常的镜头,这场戏就完了。

影片的主题和主要技巧也全摊开了

……似乎很久没有见过刚开场,就这么着急地单刀直入地把影片主题和表达技巧交底给观众的影片了。这场戏就像一张入场券和游园指南,后面有惠子登场的每一场戏其实都是在讲她的表达与沟通及延伸(如果中间你看到孤独,表达的痛苦既是因也是果)

你甚至可以说这片其实是惠子和世界的沟通方式演示大全,每场都不一样,几无重复…比如她还可以读简单的唇语但因为疫情戴口罩让她的沟通能力也更加下降了…但有时她也懒得读…又比如手语,有时影片是配字卡(两次字卡出现的情况也不一样),有的手语字幕都不给(这种字幕上的“敷衍”其实代表的是惠子内心的敷衍…有的人手口并用,有的人比了惠子也看不懂,还有某个人和惠子交流完全不用手语,但两人却十分默契…诸如此类

只要理解了这6分钟,观看后面的内容就是举一反三了。

这就有点像密码通信,三宅唱一上来先发你一本解码入门

又或者说像新学一门语言,为了方便阅读,给你一本语法辞典

如果把本片看作一部讲述“语言的意义”的电影,我想这片头6分钟的“辞典”,就是三宅唱作为表达者的诚意吧

 3 ) 别认输

1

影片开头,还在黑屏的时候,就传来“沙沙沙”的画外音。

那是惠子在写一封信。

这封信,一如她的生活,她写得很痛苦,很艰难。

2

惠子是一个普通,但又不普通的女孩。

说她普通,是因为她和你我一样,不过是这喧嚣的都市里,滚滚人流中的一员。扔在人堆里根本就找不出来。

长相平凡,工作平凡,生活平凡。

说她不普通,是因为她从小就丧失了听力,是一个聋哑人。

因为沟通不便,她很少跟人说话。不得不说的时候,她会用手语,或者通过写字来跟人交流。

惠子来自乡下,独自一人在大城市打拼,或者说,生活。

其实这两个词用哪个都可以,因为对她来说,生活就是打拼,打拼就是生活。

平时,惠子是一个普通的酒店服务员,收拾床垫,打扫卫生,清洁马桶,做事认真而负责。

工作之余,她是一个专业的拳击手。

每天早起,热身,郊外跑步10公里,换衣服出门,工作,换衣服下班,到拳击馆训练,回家,睡觉。

村上春树说过,拳击手跟拳击互相吸引,就在于那是一项沉默寡言的运动。

拳击的时候,你不需要多说话,甚至不需要说话。你只需要挥拳就可以。

惠子那么喜欢拳击,这或许是原因之一。

此外,在别人问起的时候,她自己也说过,拳击能帮她发泄身上的压力,而且挥拳的感觉很好。

这就是惠子的工作和生活,沉默,简单,充实。

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这种状态会一直继续下去的吧。

直到新冠疫情降临,直到拳击馆即将倒闭。

3

惠子是一个聋哑人,本来就很少说话。

疫情降临之后,人们都戴上了口罩,互相的交流变得更少。

她失语了。

但是,失语的只是惠子吗?

不。失语的,更是疫情下,每一个平凡的我们。

整部影片中,惠子真正开口说过话的,只有两次。

一次是拳击馆因为疫情即将倒闭,会长见她情绪低落,跟她说拳击这项运动,没有战斗的意志是无法做到的。问她还要继续打吗?

另一次是会长病危入院,会长的妻子私下鼓励惠子说,让她别担心,大家都很期待她接下来的比赛,让她继续努力。

两次,惠子都轻声却坚定地张开嘴,用日语回答:嗨。

4

没有含着热泪挥过拳的,就不是真正的拳手。

对手很强,压力很大,训练很苦。即便如此,还要战斗吗?

坚持很难,放弃一定很容易吧。即便如此,还要战斗吗?

生活从来就不公平。即便如此,还要战斗吗?

跟命运战斗,也许偶尔能赢,但迟早会输,注定会输。即便如此,还要战斗吗?

……

这部影片改编自小笠原惠子的一本小说,名字就叫——《别认输》。

5

影片结束,画面切换到这个城市。

有的是地铁,有的是河边,有的是公园,有的是街道,有的是立交桥,有的是十字路口。

在这些地方,喧嚣嘈杂,车流滚滚,人们往来如常。

随着银幕变黑,影片结束。

这时,一个画外音渐渐响了起来。

淡淡的,轻轻的,却每一声都打在我的心坎上。

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是深夜。黑暗之中,听到这个声音时,我差点滚下泪来。

这个声音是什么,我就不剧透了。如果你也感兴趣的话,你也会听到的。

6

这部电影的中文名叫《惠子,凝视》。

它被日本电影旬报评选为2023年度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

我个人觉得实至名归。

疫情刚刚结束,我们都需要这样的好电影。

影片的英文名我也喜欢,它叫做《Small, Slow, But steady.》

微小,缓慢,但坚定。

真好!

 4 ) 节奏都市的律动

2021年9月,我读完吉见俊哉的《東京裏返し 社会学的街歩きガイド》,约上了朋友们去北东京坐荒川线电车。从吉见的书里,我了解到了荒川线所覆盖的区域——从早稻田大学外沿的【早稻田站】到曾经的日雇劳动者中心、80年代曾发生过电影剧组人员被yakuza杀害的山谷一带【三之轮桥】——的历史、北东京与我们所熟知的涉谷原宿等东京南部区域的阶级差异问题、以及这片土地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的都市士绅化计划(gentrification)。实际上,吉见写这本书的目的并不单纯,因为他是作为东京都政旗下“东京文化资源会议”的干事长对这片区域进行的考察。换句话说,吉见多少带有藉“再发现”这片区域的历史与魅力,通过更适合中产消费的包装(咖啡馆、美术馆),将北东京塑造成下一个十年的旅游与集客地带的目的。我并不完全否认吉见的意图——毕竟我也是通过他的书才开始对这片区域产生兴趣——但当双脚真正踏上这块土地的时候,我深刻地感受了到它的不同以及我们之间的隔阂。

首先是移动方式上的差异。在日本,新干线的快速和地铁网的高效永远是宣传口的第一卖点。而荒川线作为东京唯一的慢速路面电车,保留了如吉见所说的“不同的感受都市的节奏”。荒川线的速度介于走路与普通电车之间,类似骑自行车的速度。坐在荒川线上,街道两边的景物、行人的移动、都市景观的变化都显得格外清晰。这不是我认识的东京。而我对东京的爱又有很大部分是建立在它的快速与新潮之上的,这一度让我无法适从。

从早稻田出发后,我和伴侣首先在鬼子母神下车,参拜了已经被半士绅化的神社,但因为时间的缘故没有喝到看上去很潮的手冲咖啡。之后我们又到了巢鸭,传说中的“老年女性的原宿”,看到了各种不属于我们生活中的店铺与人。最让我印象深刻有两个:巢鸭的可爱吉祥物苏噶蒙(すがもん)以及卖男女性开运红内裤的专门店。路上的行人来来往往,但平均速度的慢是你在东京其它购物街感受不到的——毕竟都是爷爷奶奶嘛。和朋友们集合后,我们去了飞鸟山——一个除了涉泽荣一纪念馆啥都没有的地方;从荒川车库前走到了正在翻修的荒川游园地,通过铁栅栏窥视了了无生气的游乐设施;我们跳过了荒川的几站,直接在终点站三之轮桥下车,一起去到了一家老式咖啡馆,喝到了酷酷的老奶奶冲的一杯咖啡——老奶奶听说我们是中国人后,说她最近通过收费电视迷上了中国古装电视剧,应该是宫斗题材。

鬼子母神参拜道入口

我去了北东京,知道了我们之间的不同。我体会不到它的人民们的生活,但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生活状态;我无法掌握它过去的变化,但可以通过各种工事和翻新瞥见它的未来。没想到的是,令我再次想起它的契机不是日本,而是柏林。是在柏林国际电影节看到的三宅唱的新片《惠子、凝视》。

故事的舞台就被设置在荒川电车所途径的荒川一带,岸井雪乃所饰演的小河惠子是一个荒川破落拳馆里的聋哑学生,而象征着拳馆前途的还有它的老板笹木克己(三浦友和)那逐渐衰败下去的身体。这部影片的故事用两句话就可以介绍完,因此也不存在什么剧透。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发生在国际大都市那不起眼角落里的,不起眼的人们的故事。

犹如影片中所说的:拳击手不能没有听力——不仅是裁判的判罚、对剩余比赛时间的提醒、教练的即时指导、也要顾及对手的脚步以及出拳的声音。我也同样无法想象作为导演的三宅唱在一部影片中不使用音乐:他是出了名的涉足日本hiphop圈的导演。2015年的《驾驶舱》拍的是好朋友rapper OMSB与bim以及beatmaker Hi’Spec 做歌的过程,更别提那部出圈的《你的鸟儿会唱歌》里那段三人在club里听 OMSB 唱歌的神戏、以及贯穿影片全程的 Hi’Spec 所制作的主旋律了。三宅唱的电影少了音乐,那将会是多么令人失落的事啊!

OMSB sends his luv

但《惠子、凝视》并不是没有音乐,相反、它无处不在。从开篇第一场拳击训练戏开始,惠子和训练师拳击手套的碰撞声就充满节奏感——它的律动不是南东京的陷阱或旋律嘻哈,而是老学校的 boombap。而我们耳聋的主人公就是通过身体来感受着这种节奏、来倾听着教练与对手。我们看到惠子如何在影片中保持着自己节奏打出胜仗、也看到她如何被不可抗拒的外来因素打乱了自己节奏而输掉比赛、直至最后找回自己的节奏重新踏上新的旅程。认真听!三宅唱的音乐已经透过惠子的动作渗透到了整部作品里!

回想起北东京的旅行,我更能体会三宅唱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篇幅来描写荒川这块土地和它的电车、楼梯、天桥、小巷。伟大的都市理论家亨利·列斐伏尔在去世前写的最后一本书题为《节奏分析》。不同于之前对空间政治的直接考察,晚年搬到地中海生活的法国老头第一次意识到了时间性是如何塑造了空间与人们的起居习作之间的关系、并如何谱写出了每个都市独有的日常节奏。而《惠子、凝视》本身就是一首独特的乐曲,你要听仔细三宅唱是如何通过天桥上的电铁、荒川的路面电车、拳馆的敲击声、日常的小动静、弟弟的吉他呢喃谱写出只属于荒川的都市旋律。因而,惠子的失聪变成了一种天赋、与荒川的律动所连接,屏蔽掉了那些“过于东京的”嘈杂声响——电车的轰鸣、上班族的谩骂、豪华大楼里的邀请,专心致志地与她的土地所共振着。想要与惠子交流、与荒川交流,你需要的不是说,而是用你的手、你的身体、你的舞步、你的拳击,用这一切发出声响,发出震动,直达人心。

2022年,荒川面临着更多的翻修,笹木的拳馆要倒了。笹木和他父亲的拳馆象征着的战后婴儿潮一代,生于战后,在60年代青春期的时候来到东京,像寺山修司笔下的拳击手们那样挣扎在这个迅速发展的大都市的角落里,在光怪陆离的冷战格局中试图找到自己的位置、引起他人的共鸣、达到跨越主体限制的交流、或者引领起一场革命。到了疫情爆发的这一年,笹木们老了、眼睛花了、耳朵聋了、很多人像寺山修司一样早就死了。荒川正面临着的改头换面是否预示着这些理想主义者们死后的未来?变得中产、变得精致、在YouTube做拳击教学、成为WWE一样的娱乐产品。在《惠子、凝视》里,三宅唱给出了他的答案。他拥抱变化:由女性、残障人士、少数族群(弟弟的女友)来接过这把大旗、用力出拳;他信任日常:土地与生活都会回到它的轨道,但都市音乐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必须坚守;他坚持历史:“重要的是保持着自己的节奏、不要失去战斗的欲望“(笹木),即使是在没有观客的拳馆、也可以通过一块屏幕来传承代际间信念与执着。三宅唱说:“荒川就像是东京的拳击台一样”,而这片土地上的人就是东京的“下狗”,请继续凝视并倾听荒川的故事、以及许多许多惠子的故事。微小、缓慢、但稳固,让革命继续!

走上ring才是最重要的

 5 ) 反励志的励志

伟大的梦想遥不可及,热血的激情稍纵即逝,越是平凡的人,越容易听见命运的拳头捶打在自己身上的声音。[惠子,凝视]通过失聪的女主角惠子在无声的世界里对拳击的专注,让观众沉浸于她跨越孤独、享受自我的过程。即使没有轰鸣的掌声、不是人们口中的天才,就算一切终将归于平静,人总要用自己的方式体验活着的感觉,简单、纯粹。

不热血的振奋

如果从电影史去寻找[惠子,凝视]里的日本传统,或许还是绕不开小津安二郎、成濑巳喜男,近一点的则有是枝裕和、滨口龙介。倒不是说这些导演的电影很像,而是他们都拍出了平淡生活里的浪花,用最朴实的画面、情节,丈量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他们非常善于刻画无声胜有声的情感,在寻常的话语和行为中,烘托出人生的阴翳与灿烂。这其中,有我们所认知的日本文化里的物哀。

导演三宅唱在[惠子,凝视]中关注的焦点不是故事的发生,而是事物在生命和空间里的自然存在,尤其是从先天失聪的惠子的世界里消失的声音。故事是戏剧性的话语,存在是难以抗拒的力量。惠子无法扭转她个人的先天缺憾,也无力改变外界施加在她身上的不公。她躲进了自己的世界里——拳击,恰好她遇到了一群值得信赖的人,陪她建立了自信自在的生活。然而,周围的世界在变,惠子又不得不迎击命运出其不意的拳头。

日本电影伤春悲秋的传统在三宅唱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在人物居住、工作、消遣的环境中,慢慢营造出日常的情绪;从对话、行走、沉默等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每个瞬间所构成的生命的意义。正如伟大的导演对现实的呈现往往让人感受到时空的温度,三宅唱也是非常重视这种表达的导演。他不是要让观众共情一个战斗在拳击擂台上的热血女孩,而是体会她选择拳击的心情。

惠子出场的第一个镜头是她在家中独自写日记时的背影,所写内容在影片快结束时揭晓:记录了她每日训练的情况和感想。拳馆馆长的妻子在他的病床前读着惠子的日记,往日训练的场景一幕幕重现。在惠子的比赛临近时,影片也没有拍她刻苦训练的过程,反而把重点放在了她和馆长、弟弟、同事等人的关系,以及馆长病情、拳馆关闭等事上。这种刻意为之并非只为反热血,更是将观众引进了对惠子层层包裹的人生的注视。波澜不惊的日常被赋予了灵魂,比赛只是这日常的一部分。

就像在小津的电影里,镰仓、东京和人物居住环境的空镜头既增添了优雅的情调,又缓冲了情感,充分发挥了蒙太奇的作用。[惠子,凝视]中的空镜头——家、路灯、拳馆、擂台、街道、医院、地铁等,放缓了观众的注意力,让惠子的情感在她周围的世界里绵延,蔓延在生活里不被察觉的感受也能被看见。只有进入到惠子乏味的日常,才能真正体会到她前进的动力。

每次放松时,惠子都喜欢独自呆在大桥底下。她总是形单影只,即使是淹没在人群里,也能看出她独来独往的个性。语言和声音的缺失,客观上阻隔了惠子与正常人的交流。拳击作为她投入了全部感情的运动,将她从缺憾和孤僻中拯救出来。当她与教练练习拳击时,完全沉浸在个人世界里。这种积极主动的“与世隔绝”,反到让她更平静地接受自己,处理同他人的关系。

关于惠子为何喜欢拳击,片中有四个说法:一个是来自于她的母亲(拳馆馆长转述),说她小时候因遭遇霸凌而变得叛逆,高中时成为问题少女,打过老师,喜欢打架所以就选择了拳击;馆长却不这么认为,他说拳击可以让一个人的大脑放空,进入到“无”的状态,惠子喜欢这种感觉;还有两个说法都来自于惠子,她和同事说打拳是为了发泄工作的压力,对弟弟说是因为出拳的感觉很好。

这些原因并不互相冲突,它们都是雕刻了惠子人生的实实在在的感觉。惠子用她的拳头填补失去声音的世界里的孤独,对抗现实和自我的不完美,维持了内心的平静。

无声的世界

失去了声音的世界,惠子必须通过观看和触碰来理解它。三宅唱突出了影片的声音:小到喝水时的嚼冰块声、酒店工作时的打扫声、练习时的喘息声,大到拳馆训练的嘈杂声、比赛时的喊叫声、高架桥上的地铁声。

这些声音对惠子来说都不存在。她与世界的连接来自于气味,跑步时,她能闻到河水发臭;来自于注视,比赛时,她必须注意看教练的指示;来自于触碰,她与他人需要借此先唤起彼此的注意,才能沟通。

观众听觉获取的信息与惠子的世界是断裂的,这让我们意识到她始终是困在无声的铁笼里。若[惠子,凝视 ]是一部热血励志的电影,结局或许是惠子从精神上挣脱铁笼,酣畅淋漓地赢一场比赛,但它不是。惠子不可能像正常人一样生存:她听不见迎面撞上的路人在背后的谩骂,无法回应看不懂手语的警察对她的询问,她不能和弟弟的女友有更多的交流。因此,她更迫切地需要建立自己与世界和自我的连接方式。

[惠子,凝视 ]中只拍了两场比赛,既没有突出比赛过程的艰难,也没有渲染比赛前训练的刻苦。第一场比赛,惠子赢了,赢得平平淡淡。母亲用相机记录下了她在擂台上的瞬间:没有激动,没有欢呼,只有越来越模糊的身影。看到女儿被打,母亲难过得看不下去,失焦的相片暴露了她的伤心,泪水模糊了眼睛。

第二场比赛,惠子输了,在所有人的期待中,平平淡淡地输了比赛。在这场比赛前,同事对她赞不决口,弟弟为更理解她为何喜欢拳击,去了她的拳馆学拳。不久,她最敬重的馆长重病住院、拳馆关闭。似乎一切都在为胜利烘托气氛,但她却输了。

患病的馆长、破败的拳馆,与惠子一样处在了社会的边缘。在别的拳馆,惠子连打练习赛的机会都没有,但在这家拳馆,她被培养成了专业拳手。馆长如父、教练如兄,每日的训练虽然单调乏味,却是惠子最放松、最开心的时候。有时候,她即使听不见馆长说什么,但好像也理解了他的意思。

后来,惠子在河边看到打赢她的对手——是个毫不起眼的工人。对手跟她打招呼,她听不见她的话,只能礼貌地看着她。本来,惠子因拳馆关闭、输掉比赛而茫然不知所措,呆坐在河边。看到对手正积极应付生活的平凡瞬间,她仿佛看到一丝柳暗花明,跑上了大路,像平常一样开始了长跑训练。

(原载《看电影》2023年5月刊)

 6 ) 比《车》更像村上哎

8.5

很动容的一部电影 截取了一个很小的故事接口 认真且细腻的讲叙了关于惠子的拳击生涯.

将故事设在了疫情背景 同时主人公是一位听障人士无疑反应出了一些有关于疫情时代的话题.口罩把嘴唇与视线阻隔开来 正是切断了惠子读懂他人的通道 这种沟通上的障碍 也恰恰是疫情时代 人与人之间无法深入沟通的真实写照.我们在疫情时代沟通障碍的焦躁与无助 也正是通过惠子展现出来的.这才有了“我对你很失望”的误解.

另一方面视听语言也很有魅力 影片开始 导演通过声音的分离叠加 逐步的把我们带到了故事当中 这种渐入性 比一个空镜头更具有电影感.影片中通过惠子母亲拍摄的照片 我们可以强烈的感受到惠子母亲的紧张情绪 无需配乐 无需表演 仅仅是照片的播放 变可以达到如此的效果 实在这让我很惊喜.后半段惠子的日记 没有什么升华主题的金句 只是不断重复的训练内容 可生活不就是如此吗 反复却有力量 .对于手语的字幕翻译 当惠子生弟弟气的时候 字幕是在画面后面的黑屏上展现的 如同两人之间间隔的心理距离.导演对于情绪表达直接给出肢体语言的特写也很见功底.

影片A线讲的是惠子 B线说的却是疫情.这不像《中国医生》一样直击疫情中心 而是将其放在了背景里 一个柔和的残酷的空间下 去讲述关于个人的事. 但是又不仅仅是疫情 期间夹杂着一些对于生命的无常 对于理想与生活的思考 有些杂 似乎也没有答案 可生活也本没有答案呀.

不过影片对于惠子理想的动摇展现并不充分.影片展现的也并不是太多 对于疫情 对于理想与现实 对于生命等等.

 7 ) 【自译】三宅唱采访:想要拍摄到无法命名的“特别瞬间”

——我特别被女主角岸井雪乃的背部和肩膀所吸引。在拍摄演员的身体时,您有什么看重的东西吗?

三宅:演员各有自己的表演思维与对身体使用的方式,虽然与运动员所拥有的运动神经不同,演员需要用自己的身体来工作,这完全是他/她一个人的工作,不知不觉中也有吸引人的东西在,举着胳膊,稍微向右偏移一点,就会让我看到世界突然起变化的瞬间。这次岸井真的是以非常棒的集中力出演的,所以我的工作就是将纯粹的身体动作拍摄下来。

——听说导演在三个月的准备中还和岸井一起打过拳击。在这之前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这是导演您自己的意愿吗?

三宅:是的,那是我的意愿,在一开始我并不是个拳击迷,但是我认为像我这样不懂拳击的人站在镜头后喊OK或NG并不是一件好事。所以,首先想动动身体一起学习,第一步是一起练习。现在我把它当作一件纯粹的乐事。

——这是一个在小笠原恵子《不要输》的小说基础上改编的剧本,并诞生了名为小川惠子的新角色。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有容易理解的困难与契机,故事发展也并非曲折,对您来说电影中的“故事”有多重要?

三宅:当我开始拍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的想法发生了很多变化。说实话,当我刚开始拍电影的时候,我对故事并没有太大的兴趣。相比电影,小说、漫画在讲述故事时更胜一筹,更洗练且传达很多东西,所以曾经有一段时间里,我固执地认为摄影机可以捕捉到的不仅仅是故事,但是,我一直很喜欢看美国电影和经典电影,当我看得越来越多之后,渐渐意识到正是因为这些“故事”使演员和场所发生了变化,同样的故事由不同的演员来拍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为了让某个演员或某个场所发挥出他们的魅力,需要有合适的故事,这是一部电影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你说你提前做了两部参考视频,包括茂瑙的《都市女郎》中的火车场景和拉斯·冯·提尔《黑暗中的舞者》,这是为了什么呢?

三宅:总之我们的出发点是拍一部新的拳击电影,虽然大家已经把这样的想法当作共识,都说“噢,明白明白”,但这毕竟是专业性的东西,我想如果没有某种更具体的东西的话,先不说创新,能不能描绘好现有的都是一个问题,所以我想制作一个参考视频,更具体地分享出我想做的工作。这个办法我是第一次尝试,但效果立竿见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除了你刚才提到的电影,我还剪辑其他几部电影,这只是给工作人员看的,做得比较粗糙,除非我在旁边解释,否则你看不懂。

——那影片中哪些镜头是这样拍成的呢?

三宅:举个例子,电影刚开始大约五分钟。有一个场景是惠子和她的教练做组合拳击练习,大概很容易被拍成让观众一起走上拳击场的感觉,好像正在通过拳击手以逼真的摄影技术拍摄的,这是在各种各样的拳击电影中被使用的手法,但我们并不是这样做的,我们将摄影机放在拳击场围栏之外(机位是固定的,不会移动),在一系列固定机位的画面中捕捉整场动作画面,这就是我从文森特《篷车队》(The band wagon)中的舞蹈场面学到的,我们大家都觉得这样做很有趣。

——它主要由固定镜头组成。

三宅:是的,几乎固定了。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三宅:首先,在拳击场景中身体本身有很多运动动作,而对拳击手而言,其内心的感情和想法是很难表现出来的,即使心里有非常大的起伏,反映在表情或身体动作上也只是一个微妙的变化,在这时如果摄影机跟着移动,可能就看不出这样的变化了。因为被摄体本身已经像水一样、小波浪一样在移动着,所以需要我们去凝视它,必须是固定的,这一点我和摄影师月永雄太已经达成共识,即用固定的摄影机捕捉移动的东西。

——在拍摄前你做好了削减预算的准备吗?因为要看作品的实际完成情况的话。

三宅:这次是用16mm胶片拍摄,能用的胶片数量有限,所以多少提前做了计划。不过并不是计划了全部细节,而是想好了所谓的主镜头(master shot)的表现,剩下的再具体情况具体处理,灵活应对了。

——滨口龙介会为演员提前准备好一些潜台词,那么您会为演员提前做什么准备呢?哪些针对演员的准备工作是您比较看重的?

三宅:我认为这取决于演员在电影中扮演什么角色以及在戏中占多少分量,与其说是事先,不如说是在进入拍摄现场后我们会谈很多。接着在进入拍戏状态时,大家都表现出认真样子,并对眼前发生的事物产生出非常强烈的反应,这与戏外的状态会有极其微小的差距,而这种差距在我看来很重要。

我们的身体存在于对各种事物的反应中,远处鸣响的电车声、光线、温度什么的,正是因为有了对它们的感受才有了身体的存在。但是在面对镜头时,有时会刻意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在我的电影中,是可以对各种事物做出反应的,随时抬头去看一只正在唱歌的鸟,对刺眼的光作出反应,觉得吵的话就大声说话,觉得安静的话就压低声音,等等。我希望演员们可以对整个环境而非限于表演对手开放他们的物理传感器。我可能说得有点粗糙,但这就是我的想法。

——我之前看过导演关于这部电影的采访,对电车的那个场面十分期待来着,而实际呈现的效果更是超乎我的想象,高架下的那个场景太神奇了,那场戏是怎么拍的呢?

三宅:在拍摄前,我和制作部的大川和城内一起在荒川周围走了很多路,与其说是在寻找地点,不如说是在散步。在了解这个城市时我们也一边聊着电影,“不知道如果惠子在这里会怎么想,她的心情会怎样,会怎么看?”我会带着这样的想法去观察周围事物,全副身心地度过那段散步时间。有一次,我发现,“当我们在这座桥下时,我们通过桥上的轰鸣声知道有火车经过,但惠子一定是通过这里的灯光反射知道火车的交通情况”,我说,“我们就来拍这个吧。”然后我们找了个好地方在那桥梁下走,摄影部和灯光部都去看了,还有时间准备,比如看看火车漏出的光到底会不会反射到电影上。但我认为一开始重要的是,我能够用自己的身体在这里走动,发现各种事情。

——我想问一下您是如何制作这种灯光的?

三宅:当然,当然。其实火车本身并没有出现在镜头里。照明部门准备了一个特殊的装置,类似于一个旋转的银色圆盘,当圆盘转圈时用灯光去照射,就会产生如同火车驶过的光影。我的解释有点粗糙,不知道你明白没有。

——你在之前的采访中说过,如果每次都拍脸部的特写镜头,就会得到一些无趣的东西。这次影片中的特写镜头非常少,但是还是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惠子的存在,你是如何决定什么时候给特写什么时候不给特写的?

三宅:唔,如果我真有这么个完整的规则,那我的工作就简单多了,其实每次拍摄时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情况出现。 我在拍《惠子》时发现,拍戏时是有真事发生的那种巧事出现,例如在拍与社长的对手戏时,如果社长真的就在你面前,就会出现现实生活中那样的反应,那样就很好拍了。

不过大多情况只能根据剧本来提前想象,例如,惠子收到拳击社要关门的短信,如果她是真的第一次知道,就可以捕捉到一个惊讶的表情反应,但其实这一幕早在剧本里写好,所以在拍摄时你只能去表演这样的表情。不过我想如果是岸井的话,她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她能令人信服地创造出拳击社关闭时那个使人震惊的时刻。 但我不知道我是否可以同意这样做,或者其他什么。我不知道,这是真的......我不知道怎么说这是真的,我不知道该怎么说。 好吧,我不能判断它是否可以,所以我想我拍那些东西的方式,嘛,我还想过用不同的镜头来拍全身的反应这样的方式呢。对不起,那是一个有点奇怪的例子。但总之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事情的发生是真的还是假的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演员的表演。

(三宅唱的脑回路和语言组织……怪不得他要自制个剪辑视频才能表达出自己的需求……)

——这就是三宅先生所说的“一次性”吗?

三宅:啊,原来如此我明白了,就是这样的感觉。我认为即使是最好的演员,在对同一件事表演多次后也一定会产生变化。 但这次与岸井合作时,我们的第一次交谈让我觉得有点惊讶。她说:"不,我认为提前知道会发生什么后再表演会更安全,这样我就可以把它放在'一次性'的基础上,不用担心"。 因此,为了得到 "一次性"的效果,我们实际上做了很多测试,甚至在实际表演之前,我们做了所谓的 "真实测试",就像实际表演一样,即使只有摄像机但没有转动,我们也进入了实际表演。 我觉得(岸井和其他演员)生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 "本色 "层面,与我作为一个业余演员所认为的 "本色 "完全不同。 我知道有些东西是不同的,但仍...

——在我不是很了解镜头的情况下问你这个问题有点难为情,但我想,你认为镜头是与“叙事”相反的东西,或者说是对它的扩展。不是说为了顺利地、没有违和感地拍摄,而是一种超越“叙事”的瞬间和时间的感觉?

三宅:哦,是的。是在抵抗些什么,换个说法,我在与“叙事”做斗争。关于某个场景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先入为主的假设和偏见都可以在片场变成现实,或者,如果你改变角度。以某种方式引导,那么就可以表现出“噢,实际上这一刻也可以是这样啊”的感觉,例如,表白被拒的时刻,好吧,那种确实会有千差万别的场景,那如果说是一个人的现任与前任见面的场景,大多数人可能会想,"哇,这太尴尬了",如果真的有那样的场面,我想你肯定会觉得很尴尬,但在片场里,你现在的爱人和你以前的爱人可能会一拍即合,也许在那一刻你超越了所谓的爱人或前爱人的角色,或者其他你被赋予的任何属性或标签,一种新的关系会诞生。在这个意义上,“叙事”转变并动摇了这些形象、偏见、成见和标签。 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一部电影就可以很有悬念,很刺激,如果你去追求那种画面,那种场景,那种人,那种东西,我觉得有点无聊。 如果用我自己的话来说,是这样的......是的。

——我不认为过多谈论这部电影是个好主意,因为这是你必须留给看过这部电影的人的事情,但在《惠子》这部电影里有很多这样得感觉,在这些场景中,你有什么可以表达的吗?这是一个粗略的问题,所以觉得不好回答也没关系。

三宅:噢,不不。电影本身是关于当你把 "听不清的拳击手 "或 "女拳击手"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时,你会想到的形象,以及它不是,或者它看起来像什么,以及你认为那里的偏见和成见,我们懒得去推翻它们。 例如,我喜欢这部电影的一个很小的地方是,当惠子和她的哥哥在入口处经过对方时,他们有一个小小的手语交流,弟弟说:"我现在要和我的女朋友去看电影,你也想去吗,姐姐?" 那一刻她脸上的表情可能是一个很短的镜头,因为只用了一瞬间,但它显示了惠子的一个新鲜的方面。 我想这是我能够捕捉到惠子的这一面的时刻。

——是温柔的笑容。

三宅:对的。

——三宅先生拍摄的电影类型非常广泛,包括现代剧,如《惠子,凝视》和《你的鸟儿会唱歌》,时代剧《密使和看守人》,恐怖剧《咒怨之始》,有大量纪录片元素的《野性之旅》等等。 在制作跨类型的电影时,你会有意识地改变什么,又会有意识地不改变什么?

三宅:基本上,我每次都会尝试做一些不同的事情。在我目前所做的工作中,我试图反思以前的工作,或者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以前的工作(这只是在我心中,而不是在评价方面)。我认为,因为我以前做过这个,但这不是表达一部电影的唯一方法,那么下一次我就尝试不同的方法。我每次拍电影都会尝试做一些不同的事情。这与其说是一种流派,不如说是一种对电影本身的思考方式。然而,我后来发现,尽管我尝试了又尝试,电影中的相同部分还是没有变化。我想这更多的是后来发现的东西,而不是事先发现的。类型的选择真的是偶然发生的,因为我很幸运地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所以这并不是我在选择它,我没有意识到要做什么特别的事情。但人们会对我说,"我不知道你想做什么",有时他们会说,"你应该缩小范围",但我会说,"不,等待,等待"。 我认为斯皮尔伯格的电影总是不同的类型,美国电影导演都是不同的类型,所以每次......嗯,有人说恐怖就是恐怖,但我认为类型变化挺大的,所以我不打算改变,如果有一个有趣的主题,我会拍一部关于它的电影。如果有一个有趣的主题,不管是什么类型,我认为我的工作是为这个主题找到一个合适的表达方法。

——你刚刚说的“后来才发现没有改变”指的是什么?

三宅:例如,我认为有些关系是有名字的,比如家人、兄弟姐妹、同事等等。 我感兴趣的是那些没有名字的关系。从最好的朋友到普通的熟人,定义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感情持续的时间长短不同,每个朋友获得的幸福程度,我觉得也是完全不同的,其实我也不知道是什麽,粗略地说,如果摄影机能捕捉到这些关系中一些无法命名、还没有名字的快乐时刻,那就更好了。

在《你的鸟儿会唱歌》中,把恋爱排在首位的话就是朋友以上、恋爱未满那样的感觉,但恋爱并非总是排在首位,他们三人之间并没有这样的上下关系之称,它是只存在于他们之间的一种东西,暂且把它叫做友谊或三角恋好了,但肯定不是通常所说的油腻关系,而是一种难以言状的时刻,这是我的电影想要捕捉的。

《惠子,凝视》的话,则类似是一种师徒关系,或者是在拳击社里的伙伴和教练的关系,与爱情、家庭都不同,它们展示了在同一个健身房里碰巧相遇的不同人之间的幸福时刻。我想我已经能够在一些电影中捕捉到这一点,所以我最近意识到这些东西是所有电影的共同点。

——听到这话,我突然想起在《惠子》里,松浦在练习时突然退出过一次,然后又出来了……

三宅:是的,他是去哭了。

——当时岸井的笑容也很灿烂,我在想是不是那样的一个瞬间……

三宅:嗯,是的。之后松浦先生哭著出来了,惠子笑著迎接他。由三浦诚己和柴田贵仔扮演的见习拳击手,只是在旁边看着他们,然后和他们一起练习拳击步法,模仿他们在擂台上看到的情况。我实际上无法在剧本中写下那一刻,我就是不能,但我希望有这样的时刻,在拍摄现场相当困难,但这是我很高兴能够捕捉到的那些时刻之一。


原文链接: 三宅唱さんインタビュー「名づけえない“特別な瞬間”を撮りたい」 | NHK北海道

(节选翻译,日语小白,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短评

想引用三句话:1.布列松:正因为有声才能听到无声。2.塞克:Motion is emotion。3李小龙:不要去思考,去感受。

6分钟前
  • 荒也
  • 力荐

直至影片最后一刻,当获胜者以日常生活中的身份出现在失败者的面前时,我们才明白,无论在赛场中多么激烈,回归生活后仍要被庸碌的人生所支配。赛场是理想、是寄托、是宣泄地,是自己选择的游戏。而生活只有生存一个主题。愿望中的世界很美好,但终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泰森、阿里。她是酒店后勤,她是建筑女工。在这里没有胜者、败者,只有贫穷与富裕,孤独与自洽。喧杂的城市背景音,裹挟着人们不断向前行。人们心中有火,却渐渐被生活浇熄。还会有更多年轻的面孔络续登上拳击台,而还有更多的人最终只能被淹没于生活的洪流中。

8分钟前
  • 野凡
  • 推荐

就像村上写道的主人公,惠子与拳击之间的互相吸引,就在于那是一项沉默寡言的运动(电影里也有类似台词)。无论是在陈年历史训练馆里,枯燥、单调、重复又有挥汗热血的撞击暴打声(首尾各有一场几分钟的固定长镜头),还是没有任何铺垫、直接出现的拳击场比赛较量,《惠子,看好了》都是一部安静,却充满跳动于体内的各种声响,日复一日小心翼翼去量测生活深度的电影。正如,也许惠子在紧张训练的余裕,喜欢在河岸放松,还有路道上出现的洪水季最高水位线标识,都不是偶然。拳击在《惠子,看好了》,变成了听障群体日常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是那些一下子看不到,被正常人所忽略的“人生深度”。三宅唱恰好就是一位擅长在日常里寻找韵律、节拍和美感的导演,而无论是比赛,还是人生,你总有一天会被打败的。作为观众,是有没有能力,去理解深度这东西的存在

12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精确且内敛的无声孤独

15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胶片拍出来了这个片子底层的气质, 没有热血,没有英雄。是千篇一律几点一线的生活。拳击是惠子凝视自己凝视生活的洞。在所有人都期待惠子能赢的时候,她输了。输才是对的,普通人的生活哪有那么多戏剧性的转折啊。当惠子站在河堤上遇到了赢她的对手,发现原来对方也是一个和她一样的普通人,瞬间释然了。只不过是赢了一次,只不过是输了一次。 珍贵的是拳击馆的日常,是和弟弟还有弟弟女友打拳时突然跳舞,是给指甲涂点颜色,是拳击馆老板送的帽子,是站在河边感受到莫名的痛苦,是有人无意识的救了你,然后又离开了。

17分钟前
  • 克里特岛岛民
  • 推荐

安静而有力。最有意思的地方不在于赛场和拳馆,而是工作的那个小酒店,刷着马桶,掖着床单,以及惠子的对手穿着脏兮兮的工服过来问好。她们带着在赛场上获得的明显的伤痕回到日常生活,又带着生活里、工作上带来的看不见的伤痕返回拳馆。或许只有下了班坚持去训练的人们才能从这电影里体会到切身的一层意思。某种超越性的抵抗,一种接受俗常但绝没有被俗常化掉的抵抗,安静地抵抗,没有表演性的抵抗。

19分钟前
  • frozenmoon
  • 还行

核心表达是,拳击运动作为一种个体生命特殊又普遍自然化之存在方式,全然跳脱于成功励志学之外。三宅唱最挥洒从容之处是,在一片片暖意的晕黄灯照下,能异常流畅地把握住生命挥洒的节奏能动感,通透有风致,这不是简单地去戏剧化就能轻松做到的,绝对不能忽视一个状态连缀一个状态的结构是如何自然构建起来的。那些羸弱悲苦个体存在于世间之崇高之残忍的情境,惊天动地又寂天寞地,让人唏嘘怅惘又觉自是如此。值得起立鼓掌三分钟的大师级作品。

24分钟前
  • LOOK
  • 力荐

柏林電影節。這是另一種型態下的東京,沒了燈紅酒綠,沒了繁華喧囂,甚至拍到遠景時,整個畫面都是灰藍色的。但就是這樣不溫不火的東京,才會讓我甚是想念。

27分钟前
  • 还行

沈靜細膩而內斂,拳擊成了自己在疫情當下 在城市中保持生活節奏和寄託的方式,是每天克服與其他陌生人細微的溝通障礙後,能繼續安靜寫下日記內容的堅持。當惠子的日記內容就這麼重複著每一日的訓練,但有次平靜享受,成為她的生活寄託時,那種日復一日累積的力量,瞬間讓我淚目。導演能捕捉這個城市被人忽視的角落,每一處光影,每一種律動,每一種平凡生活。結尾台上對手在日常中以另一個身分跟她打招呼,互相鼓勵時,我不過一個酒店清潔員,你不過一個地盤女工。讓我想我drive my car中反覆引用萬尼亞舅舅裡的那句話,要活下去,要度過無數個漫長的白天與黑夜,活下去。感謝導演,對疫情時代的普通你我無聲而溫暖的慰藉。

32分钟前
  • 陈小鱼
  • 推荐

4.5。影片的色调控制的极佳,不动声色中契合了人物那在冬夜里逐渐熄灭却又在不断迸发最后星火的内心。这片回答很多用言语无力表述的问题,比如为什么看电影:我厌倦了看一个惊心动魄的戏剧性故事,或者情深意切的表达某个理直气壮的观点,或者自诩为百分之百的现实还原,或者处心积虑的煽动奇观。我只想看一个我不认识但却渴望了解的人物或者环境和他们/它们内在的闭环真实,其他的都请从影像中退却。《惠子,凝视》和三宅唱的其他片子,都跳过了那些累赘的媒介而直指这个核心。

33分钟前
  • 九苍
  • 力荐

4.5 从未如此静谧的东京,依旧微妙动人的三宅

38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推荐

三星半。丧燃的日影永远比那些top250式糖水片更深刻也更治愈的一个原因:糖水片不必看前面多惨,最后一仗一定能赢,从此主角迎来新的人生。但我们分明知道,凡尘俗世,没有那么多大舞台的关键战役,我们更没有一定能赢下来的运气。比赛输了、武馆关了、会长老了、梦破灭了,人生还能过下去。武馆老板娘陪轮椅上的会长看完决战视频,合上平板,说,肚子有点饿了。输掉比赛的惠子如常打工,教后辈如何掖好被角,迎着夕光跑上河堤。不是英雄的我们,需要这样释怀的时刻,回到喧嚣市声与孤寂内心中,继续生活。无法通感听障的世界,但总能共情孤独与韧劲。不满在三宅唱还是过于匠气,才气不多,全片都没有灵光一现的惊喜。旬报最佳未免过誉,但健听女孩都能捞座小金人,那旬报十佳含金量还是远高于当下奥斯卡的。

42分钟前
  • 奥兰少
  • 推荐

我们之所以能在这个对每个人都均等地赋予繁杂与宁静的城市中发现惠子,注视到惠子的身影,是因为她的比赛在拳击台之前就已经发生(高潮的重心不是惠子的比赛,而是注视正在比赛的惠子的“眼睛们”)。惠子在这片散落于远景镜头的城市的人群中,并非她成为了镜头的焦点,而是与城市的比赛中,不正对镜头的她眼中总有着坚定的前方,一如拳击台上的孤独个体。五十年前,寺山修司写下拳击台的彷徨之言:“明日必定有什么东西存在,但明日在何方?”当下,惠子的感官没有了耳朵,我们的容颜没有了嘴巴,但幸好我们都拥有眼睛,那个连接彼此通往明日、开启二十年代之现代关系可能性的共同器官。

43分钟前
  • 塔塔君Minkun
  • 推荐

任何热爱以(视觉和文本双重意义上的)“奇观”来制造所谓“戏剧性”的作者都应该来学习一下,怎样用影像的表现力去达成叙事层面的起承转合、人物情绪的跌宕起伏,言语的文本被消融到镜头诉诸的意义(以惠子与他人互动的几个桥段就勾勒出所处的环境和人物基本信息/性格),日常的静水流深被拍得余韵十足。从开场的练拳节奏即敲出本片独有的节奏——蓬勃而沉静,寂寥却有力,电车驶过的市井隆隆声,是无法直接沟通或倾听的人类孤独之声,然而也蕴含了每个清早醒来渴望为自己寻到努力奔跑的强劲脉搏律动,人物和影片本身获得了一致的节奏;在与惠子共同凝视的静谧中,我们看到更辽阔的世界。喜欢暮色街头的背影,拍糊的比赛照片,结尾逆光中的仰拍,以及拒绝来之不易的下一家拳馆机会。

4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72ndBerlinaleEncounters 平缓的、轻盈的、孤独的,故事发生在当下,又像很久以前。

49分钟前
  • blood orange
  • 推荐

惠子让我看到 打拳击可以不出于任何noble cause 不用像百元之恋需要一个爆发力强劲的腰腹力量来掌控我的生活 不需要啊荒野一样为了与人相连 我做这件事可以只是因为punch感觉很好 我所做让我赢的是“起床 出门训练 工作 睡觉” 没有那么多戏剧 没有那么多惊喜 当片中出现唯一一个可能是与惠子compatible的男性角色 而他在中途离开了 我就知道这不是普通带有强烈故事性的电影 我的生活 可以无趣孤独三点一线不被赋予伟大意义平淡卑微 但生活中的微弱细节还是让我感受到温度 不是符号学意义上的 而是真正人与人之间让你平静又拉你一把的东西 我或努力或放松过着我的生活 而活着这件事本身已经可以成为史诗/年度十佳之四

51分钟前
  • 巧比
  • 力荐

“去热血化”在现有的体育题材影片中也早已不新鲜了,何况这样的本子放眼全球也有过太多了吧,只是人物的职业背景不同,但同义替换总是奏效的,主题是共有的。我是真心不懂为什么国内在吹这位导演…

56分钟前
  • 红酒与谋杀
  • 还行

一部主角是听障人的电影,却让我们聆听城市的声景;一部关于运动的电影,却让我们留意生活中的慢、弱与静;一部疫情时代非常当下制作的电影,却用影像的质地带人回到上世纪。

57分钟前
  • 烤芬
  • 力荐

惠子不是真人的化身,三宅唱與岸井雪乃合力創作了一位,投射我們在疫情時的困境與局限的角色,她在日常生活中的遲鈍與無法察覺,日常聲音震動,唯有專注眼前,只有當下的狀態,身體的缺陷更成為當下我們的缺陷,我們可曾如此寂靜地面對過自己?「沒有人不怕痛,但拳擊讓我感覺到自己。」正拳擊和聾啞放大了身體感,三宅唱捕捉了在疫情時期的身體節奏,用一種具有觸摸能力的視覺與聲音設置,記錄下事實,沒有背景音樂,但有豐富細緻的聲音表現,超越敘述性的描述,是非理性的,非智力性的,深深地走入我們的身體,如果德勒茲說法是對的,那三宅唱同樣可以在一種色彩、一種味道、一種觸覺、一種氣味、一種聲音、一種重量之間,應該有一種存在意義上的交流,從而構成感覺的情感時刻。讓觀眾與銀幕共震,達到連結的可能。

1小时前
  • 何阿嵐
  • 力荐

虚伪且没有意义。

1小时前
  • 醍醐灌饼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