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拒

剧情片美国2020

主演:史蒂夫·卡瑞尔,罗丝·伯恩,麦肯兹·戴维斯,娜塔莎·雷昂,克里斯·库珀,托弗·戈瑞斯,黛博拉·梅辛,威尔·萨索,布伦特·塞克斯顿,伊芙·戈登,艾伦·艾森伯格,杰森·戴维斯,C·J·威尔逊,查尔斯·格林,威廉·托卡斯基,帕蒂·舍尔哈斯,Steve Barnes,皮特·布里斯,埃莫·欧文斯,Rick Yudt,Sasha Morfaw,Annie Cook,Jason Vendryes,蕾丝·拉雷比,罗伯特·廷斯利,Jen Nikolaisen,Andrea Frankle

导演:乔恩·斯图尔特

 剧照

不可抗拒 剧照 NO.1不可抗拒 剧照 NO.2不可抗拒 剧照 NO.3不可抗拒 剧照 NO.4不可抗拒 剧照 NO.5不可抗拒 剧照 NO.6不可抗拒 剧照 NO.13不可抗拒 剧照 NO.14不可抗拒 剧照 NO.15不可抗拒 剧照 NO.16不可抗拒 剧照 NO.17不可抗拒 剧照 NO.18不可抗拒 剧照 NO.19不可抗拒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5 00:20

详细剧情

  故事讲述了一位老练的民主党战略家(卡瑞尔饰)在威斯康星州的一座右翼小镇,帮助一位退休的老将竞选市长。

 长篇影评

 1 ) 貌似一场屁民的胜利

这部电影拍得挺有意思,在搞笑喜剧外壳之下有严肃的表达也有强烈的反思,让人想到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在大选年放出更抓观众眼球。

片中男主站民主党的边,本以为是为了踩特朗普蹭热度,其实看下来也不过是沿着好莱坞人士反特朗普的政治正确走一遭而已。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三个层面。

一是美国大选的宏观景象

美国大选中,竞选团队要做的,就是一个州一个州的拿下选举人票,而摇摆州就成了必争之地,故事也是由这个机制驱动而展开。

故事的发生地威斯康星州在2016年大选中就是典型的摇摆州,同时威斯康星州作为在中部地区以农业、畜牧业等传统行业为主的州,恰恰是倾向于共和党的。所以,民主党竞选顾问这场竞选策划有点鸡蛋碰石头的意思,在美国大选的总体背景下显得格外有冲突感。

同时,2016年大选的结果是,特朗普不仅拿下了关键摇摆州佛罗里达,而且也拿下了威斯康星。这样已知的结果让观众不禁想看看,这场鸡蛋碰石头的竞选活动到底能搞出什么花样,也是借着这样的大背景把影片在最开始就吊足胃口。

2016年大选各州最终投票结果

二是市长竞选的微观操作

说是市长竞选,其实是威斯康星一个常住人口只有5000人左右的小镇的镇长竞选。之所以有这场竞选,是因为一位老兵在市政厅对现任市长发起了责难,而这一幕恰好被拍成视频并传到网上,从而进入了华盛顿总统竞选顾问的视野,想要在摇摆州共和党的腹地插上一刀,于是策划起了这场市长竞选。

除了筹备竞选过程中的喜剧包袱,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在这个民主体制下,竞选的手段、技术以及道德边界,几乎可以看作是总统竞选的“具体而微者”。总统竞选的样子也许就是这些事情乘以100倍?1000倍?10000倍?

在这场激烈的竞选中,两位候选人恰恰是最腼腆的。挑战者上校不善言辞,是个老好人。而原市长也几乎不露面,完全由团队运作竞选事宜。好了,在这个微观层面,影片揭露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其实被选举的对象是什么样的反而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竞选团队通过一个又一个技术手段,包括干了上百年的插宣传牌、发传单,到民调分析、通过抓取的隐私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针对不同群体、种族逐个击破等等,开展竞选竞赛。

竞选成为一场技术比拼,而不是哪一个人更适合的比拼。技术上的比拼直接取决于在竞选献金上的比拼,也就是钱的比拼,这是影片在这个层面埋下的最大的伏笔。

三是系统规则下屁民的胜利

这个故事之所以成立并且精彩,是因为这个摇摆州的小镇同样受到了共和党的高度关注。男主的宿敌,共和党的竞选女顾问也亲自杀到小镇,剑拔弩张准备大干一场,决不允许哪怕是一个小镇受到民主党的动摇。

随着双方角力的升级,竞选筹备很快演变成一场竞选资金的军备竞赛,你来我往好不热闹,尽管上校一直在取得更高的支持率,但最终以势均力敌的形势进入了投票日。

到这里,影片所有的铺垫都结束了,最大的情节点即将到来,也将在戏耍完整个大选规则后抛出真正的主题,谁在乎这些民众的实际诉求?一场大选可以改变这个地方的生活状态吗?

事实上,竞选顾问要做的是为竞选成功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无所不用其极,考虑的因素永远是如何提升支持率确保竞选胜出。为了这个目的,开出了无数的空头支票,而在尘埃落定后不知道如何兑现。

这个小镇的居民用这样的方式取得了竞选献金,按照规则,捐赠者无权过问这些钱如何使用,哪怕滋生腐败。于是,这个小镇就利用这样的系统规则做了这个局,并且得到了自救,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这有点像是《七武士》中农民的胜利,只不过在这场闹剧中,站在正义一边的不是竞选顾问,而是居民本身。某种程度上说,尽管这符合规则操作,但这何尝不是一场空想,指明的不是路径,而是对现行民主机制的反思。四年一次的关注真的对改变民生有意义吗?选举过后承诺又在哪里实现?这是一个深刻而又尖锐的拷问。

其实在片头,两位总统竞选顾问面对媒体时貌似坦率的说,我们是在说谎,我能担任这个职位,是因为我骗你们偏得很成功。开头这个表达已经把影片要表达的说尽了,这是一场比谁更虚伪、更卑劣的竞赛,选民们得到的是一个更low的候选人,而不是开启更美好的生活。

这部影片拍的节奏不快,细节很多,妙趣横生,看得出在剧本上有很精细的打磨。竞选顾问作为DC man,开着福特、吃着汉堡、喝着百威,一副和老百姓打成一片的架势,其实都带着阶层和地域的刻板印象,映射着美国阶层的撕裂。

btw,因为威斯康星州的畜牧业是主业,那里的乳制品真的非常好吃。哪怕是在麦迪逊的校园里,都可以吃到品质非常棒的冰淇淋。在这一点上,男主吃甜点的样子已经充分的表现了,很到位。

 2 ) 民主党的自我陶醉

首先,本片剧本架构有严重问题。如果不是Jon Stewart自编自导,好莱坞的正常选片程序是不会选中这么一个把主题藏在一小时之后才出现的剧本的。前十分钟市政厅里的独白既没有预示剧情的发展,也没有展现电影的主题,更没有引起观众的兴趣。电影看完后我们才知道,这个开头真的就只是一个纯粹的铺垫。

前二十分钟,主角Gary到了小镇。Gary身为一个专家,他的工作是和人打交道。无论是假装还是真心,他在人前都应该表现出讨人喜欢的样子。但是电影里的这个角色却毫无保留地让人讨厌。而在另一方面,小镇居民的言行举止也无法看出他们是友好还是排外。电影已经过去了二十分钟,我依然不知道电影想表达的是什么。我唯一能确定感受到的是沿海大城市左派对农村保守派的蔑视和偏见。剧情中出现的有关农村的议题明显是编剧从新闻上看到过标题,剩下内容全靠编。比如没有宽带网络是很多乡村地区面临的问题,但是竞选办公室里还在用拨号上网完全是不符合实际的。虽然没有宽带,但是手机网络在农村是普及的,如果要用电脑,也可以连手机热点。

在影片的四十分钟,Diana和Gary的对话似乎道出了电影的主题: “to flatter them, you have to condescend to us.” 但是看完电影后你会发现这只是一个辅助剧情,并不是电影的主题。最后终于在电影进行了一个小时之后,SuperPAC出现了,原来电影的主题是金钱对选举的影响。这不是一部文艺片,在大众娱乐片里,永远不要把主题藏在一小时后才出现!

如果电影拍的有意思,即使没有任何主题观众也是会喜欢的。但是这部片里导演试图逗笑观众的梗一点都不好笑,只会让人尴尬。无论最后的结局反转如何解释之前剧情的不合理,在一个多小时的煎熬后,观众已经失去了耐心。这部电影不是用来拉拢中间派和保守派的,而是城市左派的自我陶醉。Jon Stewart就是电影里的Gary Zimmer。他完全和美国乡村脱节,不仅不能拉拢对方,反而令人反感。在电影结束的时候,观众记住的不是最后二十分钟剧情如何反转,如何反思金钱对选举的操纵,而是前面的一个多小时时间里,电影对农村和保守派的蔑视和讥讽。在选举年出这么一部片,无疑是给特朗普连任递刀子。

 3 ) 颠覆现实之荒谬的元图像

一言以蔽之就是两党有这么多钱做campaign还不如投到真正需要的农村做点实事。有缺陷的体制导致无限的恶性循环。

来自华盛顿特区的民主党政治顾问及竞选经理Gary在Hilary Clinton于2016年的总统竞选失利后强烈的感到需要培植民主党在中西部地区的政治影响力。此时他办公室的助理给他看了Youtube上的一个住在中西部Wisconsin州的小镇Deerlaken的海军退伍上校Jack Hastings在市政厅议会上公开挑战当地市长Braun刚通过的一项决议的视屏。Jack是一个典型的牛仔,强硬正直、充满正义感和道德原则,而他的言论则是偏向于保护弱势群体。Gary觉得这个人是个很理想的民主党参政候选人——“他看起来保守,言论却很激进”,如果让这个人代表民主党参选的话,则有可能影响大量的农村选民出来给他们投票,因而终于有望收复多年被共和党胜选的中西部腹地。Winsconsin州是swing state,即在总统竞选时很难说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获胜,因此一直是两党的兵家必争之地。于是他决定独自去这个小镇和Jack面谈,希望能说服他作为民主党候选人参选市长。

共和党一直讥讽民主党表里不一,明面上政治正确但内里蝇营狗苟,看似nice and sweet实际上则机关算尽,这都体现在编剧对Gary的刻画上。脱下在华盛顿办公室里完美的西装领带,Gary穿着球鞋马甲乘坐私人飞机抵达Wisconsin,然后假装低调的开着外表质朴的福特探索者去往目的地Deerlaken,但却要求车载音响是B.O或者Boss。抵达之后他大刺刺地进入酒吧自作聪明的点了budwieser啤酒和汉堡这种他打心眼里看不起的食品以表现自己入乡随俗。殊不知德区的Wisconsin默认的食品是German beer、cheese curds和bratwurst。他进酒吧之前甚至没发现它的名字德式酒吧,或者他仅仅是不在乎,尽管他表面上很关注此地的民生以至于要倾力帮助一个在自家农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退伍老兵参选市长。与在酒吧偶遇的两个都叫Mike的本地人聊完上楼睡觉,结果第二天出门走在店铺零落的街道上却发现Deerlaken的所有居民竟然都脱口而出的用昨晚的两位Mikes给他取的绰号D.C.Gary跟他打招呼,咖啡店主Ann过于热情地送了他咖啡和好吃的点心还坚持不收钱,祝他好心情。他此时的心情不是感谢而是充满轻蔑的what the fuck,觉得这个荒凉小镇很把他这个大城市来的大人物当回事,因而越发看不起他们,然而没想到这一切都是楚门的世界的setup。接下来他用一连串的政治套路演讲跟Jack谈价值(value)、身份(identity)以及责任(responsibility),鼓动他竞选。Jack提出的唯一要求则是Gary本人亲自驻扎Deerlaken主持竞选活动。一切敲定后,Jack的女儿Diana、酒吧老板、酒吧常客大Mike和小Mike还有咖啡女店主Ann等等各路亲朋好友纷纷志愿加入他们的竞选办公室无偿工作,而Gary在大展拳脚之余对他们的态度则谈不上友好就更不用说尊重了。此时他觉得自己在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即2016年Hilary Clinton总统竞选中的主要优势)很精熟在幕后操纵这个小镇的政局,而一旦这个共和党重镇倒向民主党,那四年之后的总统竞选中就有可能以此为基地让整个Wisconsin州倒向蓝区。真是踌躇满志。

接下来就是按部就班的各种招数全上的竭力拉票活动了。虽然整个小镇的常驻人口仅剩五千余人,但专业如D.C. Gary还是采用了一切渠道:宣布竞选的演讲、募捐网站、媒体曝光、竞选广告的拍摄和投放、人口数据分析、定向投放宣传手册、民意调查、周游列国筹款演讲、亲民活动...不一而足。对手共和党感受到了威胁于是投放了与Gary相媲美的政治顾问Faith到此地为身属共和党的现任市长Braun造势集资。两位曾在总统竞选交锋的幕僚精英在这个小镇上针锋相对各显手段,以至于双方带领的西装革履的团队占满了在电影开始之初清冷的小酒馆,而酒馆的常客,也即是代表着本村普通居民的大小Mikes进来看了一眼觉得这个空间已经不属于自己,只得期期艾艾的退出门去。竞选的后期双方阵势一触即发,支持率极度接近,Gary为力挽狂澜决定炮轰市长为自己的弟弟进戒毒所而滥用权力,却忘记了自己在这位弟弟开的餐厅的愉快用餐体验。Diana质疑他策略的道德层面,极力说服他放弃这个会令市长的弟弟也连带着身败名裂的低劣做法。她反复强调Michelle Obama的名言: When they go low, we go high. 但没有用,对Gary来说这是家常便饭,Diana的想法则是外行的妇人之仁。于是Diana去市长家拜访,坦诚相对。在此之前观众一直被镜头叙事牵动着认为市长和Jack是对立关系,但此处市长却十分温和的安抚Diana,向她表示这件事不要紧,她无需自责,并给出了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案,即是给Gary一个更大的猛料,让他忘记自己的弟弟进戒毒所这件事。这样他阻止了Diana想要“叫停”整件事的想法。此处导演的剪辑非常简洁迅速以至于观者根本来不及去思考其中的意义。紧接着镜头一转,竞选日到了,Gary和Faith已经不可开交的在新闻直播的现场吵起来了,而选民们却不见踪影,大力宣传了这么久竟然没有人来投票,完全不合情理,就连Diana也在护送着Jack去投票之后就直接离场了。Gary一头雾水之际突然看到自己从在D.C的办公室里就一直记不清名字的助理和当地一女生热情打招呼,突然福至心灵拉着Faith跑回最开始YouTube视频中的那个礼堂,于是真相大白,两人发现一切都是setup,他们白忙一场。这个小镇不在乎哪个党执政,他们在乎的是当地的高中可以保留下来不用关门、军事基地可以买回来重新开发、本地的商业可以复苏,等等等等。他们确实是万众一心的,而且还赢了。不是赢了Gary或者Faith,而是成功的利用了一直利用着他们的体制。弱者的胜利。

这场表面上争的头破血流的市长竞选使得他们的独立政治委员会superpac筹到了四千多万美金的捐款,远超拯救小镇所需的七十五万美金的资金。但如果是以后者的名义筹款,不但远远凑不到这个数,更不可能让小镇得到纽约华盛顿洛杉矶底特律甚至整个国家层面的关注。而一般的情况下,专业竞选团队虽然确实有本事在很短的时间募集到大笔资金,然而这些钱都被党派用来在竞选的几个月中投放广告宣传造势、根据各个阶层群体的需求做不同的承诺、或者寄送的印着各种empty promisses和slogans的小册子以及竭尽所能的相互中伤候选人以拉选票。如片中的Diana所言,现实中这些选民真正需要被解决的实际问题在大选期间被两党政客拿出来作为要钱要选票的理由,但在大选之后则被束之高阁无人理会,直到四年之后的下一个竞选又被拿出来做为竞选演说的主题。于是两党反复聚拢大笔资金而轮流坐庄,但实质的问题却只是被延迟、推脱、日益恶化而从未被解决。不能不说是非常荒谬了。

如大部分商业电影,这个结局的反转还是大快人心。然而作为一部忧国忧民的政治讽刺剧,本片还是流于superficiality,并未触及到体制问题的核心,对现实过于理想化及简单化。它其实并不提供任何现实的可比性,即使片尾彩蛋中前联邦选举委员会主席Trevor Potter现身说这种事“法律上行得通”也是一样。且不说两党不可能在人口基数这么小的地区投放如此多的资源,现实中的Gary和Faith每天忙的满头包,不太可能亲自驻扎在如此偏远的地区数月之久,更不用说整个竞选和筹款过程的复杂性,即使再专业的团队在最理想的地区和环境下也不可能如履平地的一路顺风顺水筹到几千万美金给一个事实上不存在的竞选。大额捐款的赞助人总是有自己的agenda和常规的赞助渠道,不太可能随便赞助一个他们本身不太了解的地区的候选人,特别是这个地区跟他们本身关系不大,因此即使通过层层筛选最后决定斥资,金额也不见的会很有分量。而现实中的候选人在接受捐款而胜选之后会被期待兑现当时一些许诺。此外,上西区的elites也并非会被轻易煽动的头脑简单之人,每一笔捐款都有各种现实中的考虑,冲动之下的赞助或者为某个令他们深受触动的cause捐赠肯定还是有,但Jack的演讲没有触及任何和他们相关的事物,因此再振聋发聩也没用,何况他那几句话实在也是稀松平常无关痛痒。更不用说他们在当晚开启了这个对话之后没有分别和这些来客有后续进一步的交流就直接上飞机走了,而此类决定多半需要一些时日,需要双方多次会面甚至由管理基金的committee对候选人及其参选政策的详细评估和vetting后才慎重决定。当然支持竞选的资金有可能可以有税收上的优惠鼓励他们提供赞助,但大的财团和赞助人每年都有预算控制,给予这种impulse捐款的余地不知有多少空间,更何况有无数causes和候选人在竞争他们的注意力,除非Gary可以许诺他们一些实质性的好处,比如Deerlaken附近有矿或者其他资源的优先开发权之类。所以说电影中的这种做法是有可能实现,但未必这么简单顺利,而且筹到的善款数额未免夸张。当然如果不这么夸张的话也无法激发观者去思考体制的不合理和现实的荒谬性。无论如何,现在就是剧中所设定的时空的四年以后,又是election year。如Gary和Faith一般的竞选经理已经在积极地奔走,现实或许更错综复杂更奇特,但对于观者、对于个体来说即使看到了其中的荒谬性和hypocracy又可以做些什么、改变些什么?

此外,不知投资方是否是共和党成员…毕竟剧情充满了对主人公民主党派竞选经理D.C.Gary的讽刺...Gary代表的是北部的精英,外表满口政治正确以及假装关怀,但其实内心极度轻蔑腹地居民及各种underrepresented ethnic groups,对他们的认识亦全是stereotypes而根本没有兴趣真正去了解,更不用谈尊重他们了。他虽仅把这些群体看作是可争取的选票而已,却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很屈尊降贵的代表他们的利益。这一人物设定完全符合共和党人在攻击民主党时的立场。此外给民主党候选人设计的竞选宣传片里Jack Hastings上校竟然对着一片水域大开机关枪,这个设定一方面冲破了民主党人反对枪支合法化的一般印象,另一方面也侧面表达了支持了私人持有枪支这一共和党的观点。以及电影后期展现的是民主党人Gary为了胜选不择手段,而共和党的现任市长则为了市民和城市复兴计划顾全大局,牺牲小我,可以说道德层面高下立分。 虽然这部电影表现出真正有效的做法应该是两党合作,如Diana和她父亲Jack所代表的民主党以及现任市长所代表的共和党表面相争但背后同心协力为小镇筹款,但似乎创作团队和投资方更倾向共和党的政见,而并非是中立状态。

编剧想要颠覆的还有中西部的农民都是没有文化的红脖子(red necks)的固有偏见,为了体现他们其实也很sophisticated,很着痕迹的在剧尾让大小Mikes讨论暗喻(metaphor)和明喻(simile)之间微妙差异以及表达对于媒体为了讨好大众而品味逐渐低俗的不满,暗示他们的生活不仅仅是养牛也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正如他们所说,媒体在市长竞选的过程中非但没有起什么正面作用反而推波助澜的固化两党表面上的分歧,并且新闻娱乐化以博取收视率,完全体现不了专业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而他们所提供的花边新闻和无效信息对选民选择对他们最有利的公职人员鲜有任何价值和意义。这大概也是很多文化精英对于当下美国新闻行业现状的悲叹。

不过本片比起九十年代表现理想、责任的propaganda电影还是很有进步。按照当时的套路剧情应该是北方的政治精英竞选专家Gary受到失败的重创,一蹶不振自暴自弃之余偶然走上了回归hinterland的寻访自我之旅。在deerlaken这个in the middle of nowhere的破败小镇偶遇wholesome sweetheart diana及其颇有理想和原则的海军退伍父亲Jack。一场对话令政客幡然醒悟决定在此地重振旗鼓,用他的专业背景经验及资源帮助Jack参选市长,改变这个小镇日益凋零的悲惨命运。而现任市长和既得利益者们的各种阻挠都被他们机智的击破,最终以Jack奇迹般的在共和党执政三十多年的红色小镇获取了首次民主党的胜利结尾。精英政客Gary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当地这种不加修饰的自然粗旷之美并且重新找到了自我,于是充满信心的准备重新出发,而Diana已经决定与他同行...由此看来《Irresistible》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至少解构及嘲笑了之前这种莫名其妙的套路剧本。

最后,这个电影大概也算是metapicture,即促使观者考虑图像到底是什么的元图像。整个叙事缘起于Gary看到了youtube上的一段看似是偷拍的视频,其中Jack的行为是如此的充满勇气和原则,而他的即兴演说:"It’s easy to be strong of character in the good times. The test is the bad times. If you can’t live your principles then, well...I guess they aren’t principles, they are just hobbies." 又是如此的简洁有力。整部视频完美至斯以至于Gary一看就深受震撼,然而没有人质疑过图像的可靠性,就如没有人质疑新闻的真实性一样,观者常常毫不迟疑的相信眼见为实,而忽略了图像本身所具有的可编辑性和欺骗性。事实总是深深埋于种种错综交杂的表象之下,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可以说都是别人希望我们看到的,我们所有的一切信息也也可以说是别人希望我们所了解的,以至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直观的理解恐怕是无法想象的肤浅及不真实,然而我们却坚定不移的据此作出种种重要的决定,并自我感觉良好,如剧中的Gary一般。因此,这个电影所表现的现实之荒谬也不见得是真正的情况,这毕竟也仅仅是编剧导演演员灯光布景道具剪辑等等无数工作人员制作出的一场幻影,即使看起来非常写实、逻辑如此清晰合理,也毕竟是fiction,远非可以用来参考分析的现实的缩影,更不用说以剧中的情节为据,作出任何重要的选择甚至改变观念。真相的获取之路必然无限曲折、布满荆棘,而这正是它难得珍贵的原因,很难想象会如此轻松的存在于和爆米花相伴的一的半小时里。

 4 ) 【C+选谈】平凡小镇和不平凡的小镇电影 Part 2 of 3:守序中立的“无能狂怒”

【概览】

作为美国最重要的喜剧演员和政治评论员之一,“囧司徒”乔恩·斯图尔特选在了特朗普时代的前一年退休,就此离开了苦心耕耘16年的《每日秀》。在特朗普把美国政坛按在地面摩擦四年之后,回顾彼时,囧司徒的这一决定的正确性要远大于损失:

面对24小时不间断的政治讽刺素材,观众失去了一个以相对公正的角度切入与剖析的领航员,而2016年之后的脱口秀主持们在政治光谱上普遍要更加偏左一些;

但对囧司徒而言,随着后真相时代的到来,那个他所熟悉的,千疮百孔但能够按照某种逻辑运转的美国政治机器,已经被底线更低也更荒谬的一团泥淖取代了。

囧司徒的事业建立在识破政治游戏和讲真话的基础上。但当美国社会已经习惯了虚假新闻、替代事实和无穷无尽的对立割裂之后,是否还有空间容纳他的政治讽刺呢?

《不可抗拒》说明:仅仅四年时间,传统的政治范式已经离严重极化的美国社会太远了;囧司徒是个非常有趣的喜剧人,但他的喜剧魅力依然局限在几分钟的电视小段里,离大银幕还有一定距离。

政治讽刺是有时间限制的——这一特征在推特治国的时代显得格外重要。

如果《不可抗拒》诞生在2017年的话,显然是合乎时宜的;但在2020年,尽管美国人面临着另一场极化的选举,这部电影想要传递的理念却显得有些过时和浅显了。

高到不合理的竞选资金?不过是囧司徒和扣熊在2011年的SuperPAC大戏的边角料;对于一部政治讽刺喜剧来说,这显然太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了。

【制作】

作为囧司徒的第二部导演/编剧/制片作品,《不可抗拒》的主要问题并不是其创作意图,而依旧是出现在呈现方式上;电影意欲通过小镇市长选举来全景式展现整个选举系统的积弊,但在结构和喜剧风格上有重大问题。

例如故事的开场段落。电影始于2016年的大选日,由于结果太过震惊,两党竞选经理竟然纷纷人设崩坏,在采访中对着镜头大吐实话。如果按照这一思路继续下去,讲述一出全透明的政治闹剧+特朗普背景,显然是非常有意思的。但在这之后,经过了一场宿醉,一个幻灯片头,挂上了主线克里斯·库珀,主人公史蒂夫·卡瑞尔才再次出场——而这个时候的史蒂夫·卡瑞尔,与初登场判若两人毫无承继,放弃了已经视觉建立的形象,又回到了传统的政客范式上。

多重开场引起的最大问题,就是在每一次在叙事时空跳跃时,都相当于按下了重启reset。这样一来,就无法为观众设立最重要的人物基准:他/她是谁,有什么样的性格,在出现状况时会如何应对,以及到故事最后会发生何种变化。

由此,我们只能藉由台词来推测角色动机:扩大目标选民——而这只是我们主人公“想要”做,而非“必须”做的事情,也就使得整个故事缺乏紧迫感。他为什么一定要在这个时间点做这个事情?做不成的代价又是是什么(What's the stake)?

在这些问题都没能得到明确解答的时候,《不可抗拒》的另一个问题:没有矛盾,就变得更加突出;而这也能从电影在角色的塑造上看出来。

【表现】

作为一部政治讽刺喜剧电影,《不可抗拒》的喜剧部分意外地令人感到“可以抗拒”;电影并没能在喜剧程度和边界上达成一致,整体非常平淡。囧司徒或许是想避免太多喜剧元素降低主题的严肃性和戏剧性,但由于电影在政治内容上已经过于简化,想传递的信息早早就在影片中段望到了头。

这样一来,由于无法与主题捆绑,《不可抗拒》在喜剧上的努力——如民主党对少数族裔的理所应当,机械改造人一样的金主,蹭wifi——就只能是片段式的,绝大多数有趣的内容基本上都被预告片一网打尽;而如果整部电影都是预告片的基调,整体可看性会提升不止一个档次。

在这些片段中,最有趣的内容并非来自史蒂夫·卡瑞尔(稍晚开拍的《太空部队》的可看性要高多了),而是凯莉安·康威灵魂附体的萝丝·拜恩;在前者人设几乎空白一片的情况下,后者鲜明的性格就自然抢走了焦点,在二人的互动中牢牢占据了主动权。

相比之下,作为“天选之女”的麦肯兹·戴维斯就显得木讷和缺乏存在感,在第三幕和最终翻转时,也欠缺该有的力度。无论是作为第一女主还是第二女主,都令人失望。

要知道,故事的背景是驴乡两党的意识形态碰撞——但在片中未有明确体现——前景则实质上是男女主角之战:史蒂夫·卡瑞尔时而需要对线萝丝·拜恩,时而又需要对线麦肯兹·戴维斯。但无论是前者的相爱相杀,还是后者的暗送秋波,在片中都几乎毫无描绘,甚至连镜头都屈指可数,从而使电影缺乏任何具有可看性的对立冲突,多数时间都不知是在跟谁较劲。

【总结】

富有同情心和自嘲精神,(努力保持)正直的囧司徒在某种程度上是个理想主义者;《不可抗拒》中体现出的乐观积极与道德感,也正是来源于此。但电影本身存在过多缺陷,空壳一样的角色无法提供连贯的演出,零星的喜剧段落也无力提升电影的娱乐感与重要性,100分钟的时间并不比戴夫·查普尔在SNL的小段“Election Night”更有力。

或许囧司徒依然更适合在小荧屏/流媒体的舞台。他对《不可抗拒》的信心与其制作水准的差距,甚至比他的处女作《玫瑰香水》还要稍大一些——这也再度说明了,一部好的喜剧电影,尤其是政治讽刺喜剧的诞生,是有多么难得。或许亚当·麦凯这样对电影制作更加熟悉的导演,能够更好地处理这一题材。

【相关推荐】

《副总统》

《太空部队》

《政坛混战》

 5 ) 《不可抗拒》影评:美国大选中“乡村图景”

乔恩·斯图尔特导演了这部关于一个虚构的民主党战略家的轻量级电影。

对许多人来说,上次美国总统大选后的四年就像一场长期的偏头痛,但很少有人比加里·齐默头疼得更严重。毕竟,他是希拉里·克林顿竞选团队的关键策略师。齐默是一个虚构人物,由史蒂夫·卡瑞尔在宽松的新讽刺作品《不可抗拒》中扮演。尽管如此,你还是能感觉到导演乔恩·斯图尔特把他当作一个代理人,一个民主党建制派的替身,在这个大选年寻求救赎。

他寻找的地方是一个副标题简单地称为“美国农村”的地方,这是齐默几乎肯定会使用的那种傲慢的速记。(片中暗示,斯图尔特不做这种事。)真正的居民知道它是威斯康星州的迪尔拉肯,地图上的一个点,有一个当地的名人——杰克·黑斯廷斯上校,一名退伍军人,在社交媒体上疯狂为无证工人辩护。

“他是民主党人,”齐默心悸地说。“他只是不知道!”于是我们的英雄离开华盛顿去说服上校竞选镇长,这是对更大事业的一次路考。


斯图尔特的幽默不搞笑。

腹地角落的迪尔拉肯以最温和的手法被取笑,尽管当地人表现出一种大众的欢呼,而另一部电影可能会将其揭示为撒旦主义的幌子。随后,共和党的拥王之士费思·布鲁斯特出现了,随着竞选的白热化,他开始参与到党派之争。但即使在这里,尽管伯恩很高兴,斯图尔特也保持着喜剧的生活,也许他承认,现任政府很久以前就过了讽刺的阶段。

“妙语”是齐默。选择卡瑞尔出演这个角色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就像他在《办公室》中扮演的突破性角色迈克尔·斯科特一样,他总是不自觉地离他认为自己是好人的位置差了一英寸。对他的嘲笑逐渐升级为对黑斯廷斯20多岁的女儿戴安娜令人厌恶的迷恋——更糟糕的是,他背叛了奥巴马的口头禅——他们走得低,我们走得高。


考虑到斯图尔特过去担任自由派电视节目《每日脱口秀》(the Daily Show)的主持人,很难不把这部电影解读为对四年前事件的道歉。但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在饱受创伤的2020年,面对电影中矫情的两面性,

你可能会很感动地回答说,如今,有些手段比其他手段更有罪。

 6 ) 如何评价政治喜剧《不可抗拒》

王者掌管着社会,而造王者掌控着王者。这种“高峰体验”是普通人无法企及的,同时也令造王者及他们的门徒们欲罢不能。

一次造王失败,就会寻觅下一个人选。只要选举不停,造王者就没有落幕的时刻。加里·奇默作为民主党战略家,从失败中苏醒,很快就找到了合适的人选——杰克·黑斯廷斯,以前是海军陆战队上校,现在是一名普通的美国农民。

“在境况良好时保持良好品格很容易,考验在于境况恶劣的时候。如果那时你不能坚守自己的原则,那么,我想那就算不上原则,只是爱好罢了。”这段在网上传播的演讲成功引起了加里的注意,于是他打算帮助这位英雄人物助选市长。

上校 VS 市长

这个乡间小镇的选举在黑斯廷斯上校与布劳恩市长中展开。从牌面来看,布劳恩市长连任的几率更高,但二人之间的差距并不悬殊,这就有了翻盘的可能。

越是穷乡僻壤,人民的思想越是闭塞,美国农村也不例外。布劳恩市长正正就是代表保守派人士的利益,所有政策向本地人倾斜。

而上校则更愿意打破这种守旧,正如他提及的“……那些你认为冒认福利的人,和我们肩并肩站在一起,接连三天填沙袋抗洪,……那时候查过他们的身份证吗!”

一方面是诉诸保守于的恐惧感,另一方面则是诉诸于包容的羞耻感。这就是上校和市长的不同,也是他们各自的政治立场。

加里 VS 费丝

表面看似上校与市长之争,实则是幕后玩家加里与费丝之争。前者是民主党战略家加里·奇默;后者是共和党战略家费丝·布鲁斯特。

这是两个旗帜鲜明的政党,民主党主张高税收高福利,共和党主张低税收低福利。拥趸则是各自的“既得利益者”,而这些既得利益者们将成为最忠实的选民。

加里与费丝既是经年的竞争对手,也是最了解对方的人,他俩是最熟悉这个政治游戏规则的高级玩家。表面看似是这两个代言人之争,实则是背后的政治献金之争。

每一个候选人都有自己鲜明的人设,每一场演讲都埋了预设的爆点,每一次宣传都针对精确的目标群体。

正如二人共同坚信,这就是一场精彩的大型真人秀

选民 VS 选举

加里与费丝针锋相对多个回合后,民意调查也十分胶着,终于来到了选举日。然而结果却让二人都大跌眼镜,这是一个不符合常理的选情。

迪尔拉肯是一个坐落在威斯康辛州的不知名小镇,当时那里只居住了5000人,他们互相认识镇上的每一个人。

加里和费丝都输得一败涂地,而在这群选民与这场选举的比拼中,迪尔拉肯的选民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全民胜利。选民依靠着这场声势浩大的选举,拯救了危在旦夕的迪尔拉肯。

愚弄民众的现代权臣,被他们眼中的愚民所愚弄。

囧司徒执导的影片《不可抗拒》以意想不到的“反”讽,将选举经济的荒谬与漏洞展露无遗。难以置信的反转与惩恶扬善的结尾,倒是应了这行字幕“金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以上是【喜剧电影院】推介的第112部喜剧电影。

作者:令希丰

 7 ) 有关片尾的一点分析

故事基本盘还行,作为政治喜剧来讲后面的反转twist对个人来说完全出乎意料。结尾处小镇居民聚在一起的谈论对话展示的思考非常personal,台词的遣词造句还是一脉相承的囧司徒式风格,简直下一秒就可以无缝衔接到他的每日访谈节目。(我几乎要以为两位大叔谈论完之后就会切出画面,转场到西装领带的囧司徒坐在演播厅里开始调侃了。结果预想中的玩梗并没有发生,看来还是想认认真真做电影)

尾声里,电影名称配合印钞机滚动的画面和“money lives happy ever after”的题字开始淡入。深红的irresistible和黑色背景混成一片,词里截取resist白色高亮,难免就让人当成警世箴言往深了想。片尾报幕中间插播的微型喜剧段子疯狂输出私货,作为包袱来说完成度非常高,该想点的议题都点到了。不愧是多年脱口秀主持人,抖包袱的喜剧功底依然深厚。囧司徒作为资深电视媒体人带头对美国政治新闻环境进行反思,提出的指责和抓住的矛盾都一针见血。忍不住就觉得这种对第四权的探讨背后的思辨方式,还是来自那个几年前,在听证会跨着脸,一脸忧郁疲惫,为了因911而患癌的消防员不停奔走呼吁,恨不得用爱感化议院,呼唤国会打钱的白头发左派白人老头。

但是抛开我日渐奇异的叔控幻想不谈,其实影片里更欣赏的,是他作为制片,并没有让自己的表达欲侵害到前面故事的完整性,也没有试图炫耀自己有多聪明。直到起承转合都演完了,才开始用报幕中间的小片段独立输出。严格来说电影故事并没有多出彩,这种小技巧也谈不上多高明。但这份克制和对故事主体的尊重,要让我敞开了写,我至少还能尬吹一万字。

最后出现的采访片段对美国选举经济的探讨也很有意思。(是的这片子片尾私货就是那么多。和它的信息量相比,前面近一个半小时的政治喜剧反而很无趣,整个故事除了那个转折之外其他都不值一提。大概原因还是怪我,不太容易被这种喜剧取悦。笑点这么多年了还是和三俗屎尿屁长在一起,没什么长进,也高级不起来。认真的说,这个故事里大部分笑点和讽刺包袱的构架方式在政治喜剧里都司空见惯,没多少亮点也罕有新意,只能算是讽刺喜剧里的一般水平,普通直白的黑色幽默。这样倒也没什么不好,至少跟囧司徒本人一对比还能显出本子的质朴无华克制隐忍,再过一点还能吹导演大智若愚举重若轻。)

不吐槽了,绕回来继续讨论采访。找前任联邦选举委员会主席来指出美国四年一度的撕逼大秀中,难以寻踪且难以监管的上亿选举资金存在问题,感觉是制片人讲完童话喜剧,绕这么一大圈想凸显的主要议题。虽然电影里的最后一句话是采访者在说“it's very helpful”,但作为悲观主义者依然认为,这样一部电影能做到的改变恐怕有限。毕竟淹没在美国发达的影视工业和娱乐产业里,一部电影能激起的水花也就只有那么多。在无穷尽的奶头乐的簇拥下,这类特定形式的白左电影难免被打上政治宣传的标签。能吸引到的受众,还是太局限了一点。

 8 ) 美国人什么都敢黑

电影通俗易懂,拍的也幽默有趣,什么事情都点到为止,确实有些清淡,不妨碍它是一部好电影,之前不是黑俄罗斯,就是黑中国,这次黑的是美国的选举制度,早已腐败不堪了,不过灯塔国还是会继续带着他们制度一路狂奔。美国社会已经割裂,任何事情都离不开民主党和共和党,都要站队,前面有人问这个题材,美国怎么过审的,你难道不知道美剧狠起来,自己都黑的规矩吗?

 短评

其实没什么问题,这个故事挺有趣的,但发展不好。但如果要我说的话,我会让剧本揭露更恶劣,让节奏更快起来,最后加入黑色幽默。

4分钟前
  • 纯Jun
  • 较差

两边都不太聪明的亚子。以及情节硬反转的设定还是过于网大了。

5分钟前
  • 好样的
  • 较差

前面的情节递进挺好,但结局太理想化使之前的铺垫丧失了最后一击的力道。(似乎看到囧的儿子了!

6分钟前
  • 麦田上的燕子
  • 还行

非常喜欢将军女儿这个演员,tully里的小保姆~整部电影就感觉是加长版的Daily Show,尤其是几个promo,毕竟导演在那儿(。结局相当的...daily show(。

10分钟前
  • AshtrayGem
  • 推荐

哈哈哈,结尾反转太厉害,谁能想到campaign manager被整个小镇给耍了?Wisconsin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middle of nowhere。--2020.07.01 Edgartown

12分钟前
  • chinachhp
  • 还行

政治是门娱乐业生意,反转够讽刺,史蒂夫卡瑞尔每一次演喜剧都值得

15分钟前
  • 牛奶很忙
  • 还行

男演员更出彩,另外一些梗不适宜这种题材。

16分钟前
  • eipoz
  • 还行

没什么政治包袱的轻喜片,结局好。不过要熬到结局很大程度靠演员个人魅力。电影想表达的主题明确直白,无关党派而是针对整个竞选体系,这也导致剧情过于平和,说教感被加重(囧叔说写剧本时脑子里想的就是Steve,回忆当初囧叔还在每日秀做主播时Steve跑特派,二十年后俩人以导演与演员的身份再合作这一点比电影本身更难得

19分钟前
  • Redux
  • 推荐

很完美的黑色幽默哈哈哈!话说这种抨击本国民主体制的电影在当地究竟是怎么过审的?[/doge]

20分钟前
  • 小唧唧
  • 力荐

男主和政敌炮友虽然被耍,但总算都逃过了"口jiao"的赌约😂😂

22分钟前
  • DuoDuo🐿️
  • 力荐

政治题材能拍的这么好笑,因缺斯汀。原来是我最爱的囧叔编导!!!难怪棒呆!!!

25分钟前
  • olexander.L
  • 还行

算是一部政治讽刺片,人们也算是利用美国砸钱竞选的这种体制为小镇谋了福利。政治顾问的男主偶尔在网上看到退休上校大闹市政厅发表言论的视频,便想将其作为民主党竞选出道。于是登门拜访,组织人员策划活动,甚至带其出席上流聚会筹款。另一边在任市长也没闲着进行各种宣传。直到小镇成为媒体焦点,“总设计师”上校女儿收手之时,男主赶到打成平手的竞选现场才明白其中原委,但最后也是无言以对。

29分钟前
  • 秀才Bui出门
  • 还行

好久没有看到这么棒的政治喜剧了,轻浮搞笑但又不过分,而且准确的掐中了选票政治的本质

32分钟前
  • NeXus
  • 力荐

这么一部电影,好像也是如今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的某种缩影。政治和喜剧当然是可以兼容的。用嬉笑怒骂的方式来讨论政治,起码也是某种自由的证明,无论它是The Daily Show还是一部政治喜剧片。但在嬉笑怒骂之下,如果缺乏真正严肃的彷徨和拷问,那么它不过是娱乐的另一种形式罢了。正襟危坐不怎么讨人喜欢,可以理解。而笑声无法替代思考,也是不幸的事实。

34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还行

用小镇政治对抗窥见两党割裂,假新闻、“就TM想要拉美裔(票)”、移民问题…诸多问题和时政讽刺一锅端,会有很明显的预热“大选年”气氛。比之于此前平庸的导演处女作,Jon调用了自己更为得心应手和被人熟悉的东西,还请到了很配搭的男神等老朋友加持,感受上好了许多。但同时它好像缺乏了这种题材有些必需的“火力”,仿佛未曾触及任何真正值得代入的讨论,甚至连“嘴仗”都安排少了很多,以一种惊人的平凡完结掉了整个故事。

36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6/10。中间穿插的几个广告比正片有意思哈哈哈。其实囧叔应该写故事然后请别人来导演,亲自执导筒毕竟还差点意思。

39分钟前
  • 毛布利多
  • 还行

里面一段对话好玩,两边互骂说对方利用人民的shame(民)和fear(共)。以前看过一个黑白片里面女主角在选举办公室工作的,是什么片来着?

43分钟前
  • 晴耕雨读
  • 推荐

中部农民的城市复兴大作战,玩转DC精英。Trump当选给Jon Stewart造成的心理阴影太大了,同时JS也不愧是正宗左派,对人民群众有着最深切的同情,对人民群众的智慧有着最深切的信任。

47分钟前
  • 豆友1143429
  • 还行

出乎意料的好看,尽显美式选举的荒谬,而且根本没有任何夸张的成分。我是一直不能理解美国这种劳民伤财的竞选游说怎么可能被称为民主的灯塔,五十年前的标语还是可以拉得动票,因为不管是红蓝哪个上台,当年立的flag也不会有任何进展。电影最后还玩了个意料之外的结局,极尽讽刺,也并不觉得用力过猛,只因这套体制实在是不可抗拒。

52分钟前
  • 右手
  • 推荐

讽刺了美国选举,还能反转再反转,后面15分钟到字幕都niubility爆了。

53分钟前
  • KEN -算命的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